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迟发件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4例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常规颅脑CT平扫。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14例,脑实质出血2例,脑室内出血3例。颅内单部位出血14例,多部位出血10例。结论:颅脑CT扫描对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对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合理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硬膜下出血10例,脑内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结论 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3例经临床证实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脑内出血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出血破入脑室1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2例,均为单侧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且能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是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萍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111-1112
目的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硬膜下血肿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内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颅脑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也是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何萍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11-1112
目的 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 硬膜下血肿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内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 颅脑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也是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晓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3):745-746
目的探讨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CT诊断。方法对我院经临床证实的32例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硬膜下出血10例,脑实质出血7例,脑室内出血5例,大部分为多部位混合出血,出血量8~20ml。结论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多见,出血量多,CT对本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曾冬明  王小宜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77-180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86%);其中12例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例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合并脑实质内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3例(7%),2例合并HIE;室管膜下出血2例(4%);脑实质出血2例,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IPH)和HIE;硬膜下出血3例(7%),均合并头皮下血肿。结论CT检查能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作出准确的诊断,能精确显示出血部位、程度及分型,这些改变与病因、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部CT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头部CT的特点.结果CT表现为多发性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其中50%以上合并2个部位出血.结论CT检查是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陈春明 《河北医学》2009,15(10):1174-1176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Vit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3年至2008年41例婴儿晚发性VitK缺乏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41例中有38例颅内出血,10例消化道出血,12例针刺部位出血,18例皮肤粘膜出血或血肿。结论:晚发性VitK缺乏症易并发颅内出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性应用VitK1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HIE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21例有异常CT表现,占84%。其中HIE合并颅内出血11例,占52.4%;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占颅内出血的63.6%;脑室内出血1例,占颅内出血的9.1%;HIE合并脑积水1例,占4.8%;HIE合并头皮血肿10例,占47.6%。结论:CT表现:(1)脑水肿病变主要在白质区,表现为片状或广泛低密度;(2)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脑室出血多见。9例轻、中度HIE患儿行1~2次复查,预后较好。因此临床疑似HIE患儿早期行CT检查可达到早诊断、早治疗且预后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例婴儿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亦有硬膜下出血、脑内出血及脑室出血,而多发性出血灶是本病CT表现的显特点。结论:CT检查对颅内出血诊治、随访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VitK缺乏症又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VitK的摄入或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Vit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部分母乳喂养儿出血发生在生后1~3个月,称迟发性VitK缺乏症^[1]。我院在1998~2002年共收住院24例迟发性VitK缺乏症患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8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5)骨折.结论 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骨折,应做CT复查,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萍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150-150
目的 对2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方法 采用PHILIPS800全身螺旋CT机平扫.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185例,占92.5%;脑内出血8例,占4.0%;脑室出血5例,占2.5%;硬膜下血肿2例,占1.0%.结论 (1)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类型.多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生产过程中多有轻、中度窒息史;(2)脑内出血多合并重度窒息史;(3)脑室出血多在脑室后角形成血--脑脊液平面;(4)硬膜下血肿多合并皮下血肿,有产伤史.  相似文献   

15.
张雪斌  周珉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353-1354
目的 :评价 CT在小儿颅内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 6 9例经临床确诊患儿的临床和 CT影像资料。结果 :出血原因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30例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 9例 ,脑血管畸形 7例 ,脑动脉瘤 3例 ,烟雾病 2例 ,化脓性脑膜炎 10例 ,颅脑外伤 8例。出血部位 :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 6例 ,脑室内出血 6例 ,脑实质出血 4例 ,硬膜下出血 11例 ,混合性出血 13例。结论 :CT是诊断小儿颅内出血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小儿颅内出血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3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CT征像.结果: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蛛网膜下腔,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93.93%(31/33),其次是脑实质及硬膜下78.78%(26/33),脑室内出血少见本组仅1例.混合出血也是本病CT特征的一个显著特征,本组混合性出血占81.82%(27/33)结论:CT检查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霞要的价值,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也可用于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魏爱华 《中原医刊》2003,30(18):33-33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的颅内出血在临床上表现为起病突然 ,病情来势凶猛 ,易被误诊 ,病死率高 ,存活者多有明显后遗症。目前国内多采用CT诊断颅内出血 ,现将我院 1996年~ 2 0 0 2年 9月间收治的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 3 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0例中 ,男 2 2例 ,女 8例 ,发病年龄 1~ 3月 ,均系母乳喂养 ,起病前营养及发育均好 ,未添加辅食 ,都在数小时及 2天内起病入院。临床表现 :抽搐 2 8例 ,前囱饱满 2 4例 ,面瘫 6例 ,嗜睡 10例 ,呕吐、对光反射减弱、脑膜刺激症阳性、巴氏症阳性 18例 ,烦躁、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8.
曹庆隽  官文征  王华 《中外医疗》2009,28(34):43-44
目的探讨迟发性VitK缺乏性颅内出血出血部位与病因之间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入院24h内留取血液,测定PT、APTT、TBil、DBil、ALT、AST、CKMB等指标,1~3d内行CT及MRI检查。结果硬膜下出血(SDH)30例(59%),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0例(59%),各部位出血情况与各生化指标详见表1,2。结论SDH及SAH发生率高且生化指标异常明显,多部位较单一部位出血生化异常改变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婴幼儿较少见的疾病,主要原因为体内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预后较差。近年来,此类病人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报告1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例。简述了临床及CT表现以及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价值,提高CT检查对本症诊断的认识。方法对15例临床确诊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膜下和蛛网膜下腔为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次为脑实质。多部位混合性血肿,以单侧为主,可伴有脑水肿及大面积脑梗死。结论CT检查能快速准确地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及其并发症,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本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