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全民参保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医疗经济负担,又推出了门诊特殊疾病医疗保险。虽然在各地的具体管理办法中,对特殊疾病的涵盖范围不尽相同,但大体都涉及病程较长、治愈难度大、费用较高的病种。为合理安排患者治疗及费用结算,特殊疾病门诊费用通常根据具体疾病种类划分为时间长短不等的报销周期,如三个月、半年等。  相似文献   

2.
慢性非传染疾病已逐渐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对于慢性病医疗保障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本文从病种范围确定、筹资、补偿、支付方式等方面对部分国家慢性病医疗保障政策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形式的优缺点,得出对我国慢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的启示:合理确定医疗保障范围内慢性病类型,建立合理的费用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卫生总费用的角度探究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保障能力,依据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程度、人均医疗总费用以及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测算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社会共付比,即保障制度风险分担的能力。测算表明,2010年我国已有近95%的人口被医疗保障制度所覆盖,2009年我国全社会人均医疗费用为953.5元,全社会人均支付比例为51.7%,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各种保障制度的风险分担下,居民个人医疗费用支付比为48.8%,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保障制度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能力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浅析建立健全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经费不足、体制不顺、费用上涨等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健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为解决身份不明和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患者的急救保障问题,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在我国建立起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该制度着眼于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规定救助对象是在中国境内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紧急救治所发生的费用进行补助。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重大疾病带来的沉重负担,国际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不同模式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商业医疗保险主导,国家医疗保险主导,社会医疗保险主导三种基本模式。考虑国际上典型国家的大病保障均以本国医疗保障制度为基础,本研究通过介绍三种模式下典型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历史背景、制度框架等内容,分析其对重大疾病的保障模式与特点,总结各国在降低患者自付费用、控制医保付费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相关经验,进而建议我国在制定大病保障政策时,注意采用综合控费措施,降低患者自付费用;转变医保支付方式,控制医保付费水平;加强运行监管,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恶性进展性疾病,死亡率极高,幸存者生活质量差。由于治疗费用昂贵,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保障患者及其家庭的权益。多样化的医疗保障模式在肺动脉高压疾病的医疗保障模式上,多数国家以政府为主导、辅以多方共付。部分国家或地区设立专项基金,为患者提供保障,仅少数国家(如美国)以商业保险为主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非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医疗保障现状及疾病经济负担,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8月在东北、中部、东南沿海和西部地区分别选择一个地市,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在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随机抽取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开展诊疗费用报销及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结果不同地区的医疗保险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忽视门诊费用的报销,而是倾向于住院费用的报销,保障力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尽管住院费用报销的实际执行力度高于门诊费用报销,但两者的执行力度均较弱。肺结核患者住院费用中约有12%~33%,门诊费用中约有24%~56%应报销但却未报销。目前,医疗保险政策对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作用仍不明显。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实际支付医疗费用占家庭非食品性支出的比例约为54%~74%。结论我国不同地区非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医疗保险政策的实际执行力度需要加强,以切实减轻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结合广州市社区合作医疗运行特点和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予以探索其对于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价值。文章认为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水平偏低,疾病风险不确定,医疗需求多元化和医疗费用的膨胀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鼓励具有经济实力的社区、企业发展类似于企业年金的合作医疗,作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充,这有助于弥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足,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相关费用分析看我国的医疗保障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疗保障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满足程度的指标,是体现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而相关费用的分析有助于对医疗保障状况的评价。对观察年间(1993~2002)全国医保基金、卫生总费用、卫生事业费、医疗卫生费、平均工资、GDP、农村医疗保健支出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覆盖面狭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政府投入不足、农村医疗保障缺失4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医疗保障状况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提出实行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建立医保查房机制,宣传医保政策规定;搭建医、保、患三方平台。通过3个医院医保管理举措共同构建出该院医保管理体系,优化费用结构,保障患者权益,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创造更优质的社会效能。从而得出医院医保办不仅仅是患者就医的保障和向导,还是"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加强联系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更是医患之间关系的维护者,在医保政策不断变换的当下,及时适应相关政策,灵活机动,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比较2003~2010年南方某市综合医保、住院医保、农民工医保和少儿医保政策下医疗服务的差异,探讨不同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为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提供控制策略。方法从南方某市医保局获得2003~2010年该市医疗服务费用数据,把费用分成门诊、住院两部分,通过对各种医保类型患者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的比较,发现各医保类型的费用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不同参保类型对医疗服务的影响。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中的总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人均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均次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医保各项指标较高,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结论综合医保的各项指标著高于其他类型,农民工医保各项指标较低。要注意控制综合医保的医疗费用,提高农民工医保的医疗服务水平。在门诊费用控制中要注意控制比例较高的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探讨医疗机构等级、社会人口学因素对疾病负担和医保补偿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A市医保信息系统,抽取第一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样本。采用秩和检验对高血压患者的门诊、住院费用和医保补偿比例进行比较,多元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因素。 结果 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医保类型、医疗机构等级、性别、年龄、职业和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均对高血压患者的门诊、住院费用和补偿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结果中医保类型、医疗机构等级和社会人口学因素对门诊总费用和补偿比例均存在显著影响。除职业类别中自我经营和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对住院总费用不存在显著影响外,其他因素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一步优化医保制度阶梯式补偿策略、调整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例等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公平性,降低患者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4.
从体制角度研究规避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制角度规避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总体思路是:在吸取国内外规避道德风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保证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医患双方入手,采取一系列制度性的举措,以遏制道德风险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某医院医保住诊人次及费用的调查,探索医保基金管理的有效途径。方法抽调某医院医保管理中心2010至2012年度报表,统计住诊人次及费用,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医保住诊人次及费用的变化和趋势。结果2011医保年度医保住诊人次增幅39.6%,2012医保年度医保住诊人次增幅35.6%,年度增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增幅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2011医保住诊费用增幅50.9%,2012医保住诊费用增幅29.1%,年度增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年增幅逐年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医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结构刚性的特点,树立共同管理医保基金的意识,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实现医保管理信息化,引导老年居民合理使用医保基金,有利于防止滥用医保基金、浪费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国城镇高血压患者适宜的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流向主要集中在社区和三级医院;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对现有医疗保险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报销手续繁琐、起付线高和报销水平低等方面.讨论试行高血压的单病种支付,实行按人头和病种的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信息网络.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a doctor-seeking medical management model for China's urban hypertension patients under medical insurance, and enhanc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Methods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surveyed with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staff a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and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centers received qualitative interview. Results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are found to see doctors mostly a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and tertiary hospitals; complaints among hypertension patients for existing medical insurance vary with their areas, mostly targeting on complicated reimbursement procedure, high threshold of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and low level of reimbursement. Recommendation Experiment with the single-disease payment for hypertension, with the total prepayment in per capita and per disease; greater efforts in hypertension control in communities, with more favorable medical insurance policies for communities;elevated collaboration with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and build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患者的医保结算费用进行聚类分析,为医保资金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同市某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K-Means方法对其医保结算费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患者聚为5类:第1类为过度转诊患者;第2类为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无法确诊,需要向上转诊已明确诊断的患者;第3类为常见慢性病患者;第4类为反复住院的终末期患者;第5类为医保资金使用的重点人群。费用支付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保兜底保障为主。5类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次数、诊断个数、危重程度、是否手术、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以及分类医保结算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政策在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同时,存在医保资金使用不合理问题。建议相关机构加强医保资金使用监督力度,规范患者就医行为,并通过多方努力,逐步建立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健康扶贫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国城镇高血压患者适宜的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流向主要集中在社区和三级医院;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对现有医疗保险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报销手续繁琐、起付线高和报销水平低等方面.讨论试行高血压的单病种支付,实行按人头和病种的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国城镇高血压患者适宜的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提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结构式问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流向主要集中在社区和三级医院;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对现有医疗保险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报销手续繁琐、起付线高和报销水平低等方面.讨论试行高血压的单病种支付,实行按人头和病种的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向社区倾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和完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W市为例研究慢性病住院患者所致医保支出的分布特征,并测算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报销水平和患者的自付水平,为完善医疗保险慢性病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依据ICD-10编码,从W市医保局的系统数据中提取主要慢性病患者的住院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结果:2018年慢性病对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所带来的住院负担分别达到了40.6亿元和10.7亿元。其中,两种共病患者和中老年人是医保支出占比最高的群体,而三级医院则是医保支出流向最多的机构。虽然医保基金的实际报销比例随着慢性病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但是患者自付水平却没有稳定下降。结论:慢性病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应该转变传统的医保管理理念,强化慢性病门诊保障力度,加强对于医保基金的监管,并优化慢性病患者的医保待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