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痛缅怀一代大师——我刊名誉顾问裘法祖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学泰斗、一代大师裘法祖院士不幸逝世的噩耗,使我们万分悲痛。裘法祖院士是高尚医德医风的楷模。他仁心宅厚、大爱无疆,主张“医学归于大众”。早在1948年,裘法祖就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他常说:“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是重要。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尚的,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病人当作自已的亲人”。  相似文献   

2.
试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医疗矛盾不断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这就要求医生不仅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较全面的医疗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因此,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就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升医德教育的效果,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实习生是未来的医生。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已有的医学伦理观、道德观与现实发生冲撞 ,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如何 ,不但决定了他们能否成为一名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人才 ,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医疗卫生部门的水平和质量。1 医德的社会历史性  仁爱乃医学的应有之义。医学起源于生产实践的同时 ,医学道德也就逐步形成。古往今来 ,许多著名的医学家都是医德高尚的典范。祖国医学有“医乃仁术”的传统观点 ,如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就提出医生应“救贫贱之厄”,“留…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的医德理论对医德规范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道德规范是医务人员在各种医学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医学家孙思邈以德修身、以德养性,非常重视医生的品德修养,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大医精诚》和《大医习业》两篇文章,文章从两个方面告诫医者:一是“精”,即技术要精湛。二是“诚”,即品德要高尚。这篇专门论述医德修养问题的文章,为当时和后世行医者的医德建设树立了榜样,制定了规范。  相似文献   

5.
加强医古文学习有助于医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医学生医学道德素质的提高 医学道德简称医德,即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医德作为调节医生与病人及相关人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并经历代医家的倡导,使中国医学的医德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医古文本身有融知识性、思想性、文学性为一体的特点,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学道德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古文中有关医德的论述和记叙名医风范的事例很多,它是揉和了中国古代的道德观于医学的结晶,这不仅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而且也是向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其内容不仅体现在许多杰出医学家的行动上(如春秋战国的扁鹊、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等既是神奇医术的化身,也作为医德高尚的典范而深入人心) ,同时也反映在许多的著述中,如医学在《内经》中被称作“圣人之术”,后世也多称为“仁术”,充分说明了学医者应具备高度的智慧和高尚的医德。再如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大医精诚》既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德专论名篇,也是后世医家的医德教育范文。书中把“精”(专业要精)和“诚”(品德要高尚)作为医生修养的两个标准,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文中对医生的治学态度、诊疗作风、思想修养、学术道德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论述的观点对当今的医学生仍然起着十分积极的教育作用。更重要的是,医古文中有关医德的内容远离空洞的说教,用大量感性的事实说话,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并于潜移默化中变成一种内在的品质和精神,从而起到提高医学生医学道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视域下的医德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德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与道德信仰、价值取向有着天然的关联。然而,在现代性背景下,理性至上导致了医德信仰的动摇,科学主义造成了医学人本关怀的失落,经济主义诱使了医生职业操守的降低,这些都是医德重建中值得重视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乔宪超 《医学教育》1995,(2):11-13,8
医学是一项“仁义”事业,提高医德水准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是医学的两条腿,一不可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医学的更新,医德教育领域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和认识上的混乱,有必要研究和澄清,以保证医学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8.
医学职业道德(简称医德)是在社会道德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制约下,反映人们在医学职业中的一种特殊职业道德。医生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而医德是医生的灵魂所在,对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生职业来说,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从业医生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但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而引起医患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医学与其它科学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医学的对象是人,因此医生的职业道德——医德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认为:“医之道,必须先正己,然后正物”。就是说医师行医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在浩瀚的中医典籍里,有着极为丰富的有关医德的论述以及古代医家的许多嘉音懿行。明代医家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所提出的“视医五则”可以说是古代医家之医德的概括。 1.对于病人必须有同情怜悯心情,体会病人的痛苦古代称医术为仁术,即医学是一种活人救命的技术。其服务对象直接是“人”。故明代医家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说:“医道,古称仙道也,愿为活人”。因此作为医家对“人”对“生命”必须有无限的热爱精  相似文献   

10.
医生的人格修养与医德实践李兆亭医生必须有高尚的人格和优良的医德,我国古代早就说过“区乃仁术”、“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及至现代的白求恩大夫的“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都表明为医者必须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士。病人让医生看病,委之以...  相似文献   

11.
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医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德教育模式应当有自身的特点才能取得成效。医学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医德教育模式不能等同于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医德教育,也不应当是其“压缩饼干”。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施医德教育的基础及核心,多维教育模式是实施医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实施医德教育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医科大学生加强医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医学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甚至危及人的生命。“无德不成医”,医生的医学道德素质是为医之本,没有良好的医德,不能称其为良医。培养医科大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崇高的医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医学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知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医学实习生、在职医生医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医学生、医学实习生、在职医生的医德教育虽然普及面良好,但太过于形式主义以至于未能将医德渗透到他们的认知意识中从而达到实质性的教育效果。相关部门对此除了要在横向上拓宽医德教育普及面,更要在纵向上把握好本质问题,从而使医德认知“常识化”。  相似文献   

14.
中医传统医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崇尚“生命至重”的信念,倡导“医乃仁术”的思想,强调“医贵乎精”的理念,恪守“贵义贱利”的准则,是数千年来医生规范自我、独善其身、鞭策奋进的行为规范。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青年医学生难免受到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把传统医德的内容贯穿于医学院校的中医教学之中,为国家培养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医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谈“病人选医生”的伦理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病人选医生”使医生更能显现出人文伦理的关怀自古以来 ,医德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医患关系。医患之间的联系是一种人道的联系。而负载塑造医生品行的医德 ,对医生提出了要具有抚慰生命的善意和拯救生命的诚意的要求。这是因为 ,女人分娩、病人求医、老人诀世都是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 ,最需要伦理的关怀 ,人道的体贴 ,人性的温暖。在中国的医学史上 ,有一串闪光的名字 :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吴登云……他们的业迹充分显示了人道的光辉。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医疗方式的“非人化” ,也使医患之间的温情趋于淡化 ,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一种习惯,把找医生看病叫做“求医”,即乞求医生来为自己或者亲人解除病痛。如果医生把病人的病治好了那就是“救命恩人”,所以,医生的职业伟大,神圣,很多人走上行医的道路也就是冲着这个而去的,虽然他们也接受医德医风的教育,也有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7.
陈敏 《华夏医学》2007,20(5):1081-1082
医学院校作为育医的摇篮.承当着培养医务人员的重任,对学生医德的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指出,医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想方设法为患者看好病”,“想方设法”,意指医生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看好病”,则指医生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通过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医德观,全面影响学生的实践行为,为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提供思想基础和保证,从而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的教育目的。因此,学校应当将医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问题,作为一名医学基础课程老师…  相似文献   

18.
医德与医生职业相伴而生,自从医疗业和医学产生以来就有人提倡医德。我国古代医家著作里有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和优秀的医德传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医书《皇帝内经》,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明代龚迁贤的《万病回春》等著作里都有丰富的医德内容。南宋医书《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在谈到医德时说:“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廉恭,动须礼节,举乃和要,无自忘尊,不可骄饰。”又说“医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等。总结古代优秀的医德传统,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浅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道德规范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亭 《医学与社会》2008,21(9):35-36
“心”在中国哲学中是与道德密切相关的范畴,相应地,“养心”也成为中国古人十分推崇的个体修养之道。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传统的修养思路今天正逐步远离学者们的视线。目前,如果在医德建设范畴内提起“养心”,可能会被视为陌生的词汇。其实,当医德建设总是诉诸于外力的干预并且难有成效之时,提倡医生“养心”,也许才是医德建设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服务-学习型医德教育模式对医学毕业生医德行为选择倾向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2年对汕头大学医学院近5年毕业的30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毕业生基本情况、医德行为及服务-学习参与情况。采用SPSS 19.0行卡方检验(α=0.05)及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68.2%(206/302)的医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了服务-学习;“有参加”服务-学习的毕业生对于“处置伤口时,患者将呕吐物溅在自己脸上”处理方式的选择上比“没有参加”的毕业生更符合医德规范要求(P=0.037)。在“是否收取患者红包”问题上,两个群体的选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参与服务-学习”为影响医生是否收取红包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服务-学习模式下培养的医学生,在走上岗位后其医德行为选择更符合医德规范要求,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医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