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医学是“人学”,其固有的人文属性赋予了医学应有的温度。然而,在医学检测技术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医务工作者更多关注于疾病而忽略了人文关怀,成为患者负担加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美德,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思想即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其医德思想中“大医精诚”的道德伦理、“慎独勤勉”的行医态度、“仁怀天下”的价值观念和“诚信求真”的职业品行,在当下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是开展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良好素材。这对于培养“精”“诚”兼备的医学生、践行医卫事业初心、弘扬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干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时至今日,“大医精诚”依旧经典,  相似文献   

3.
医德之我见     
医德是所有医生至关重要的道德修养,是医生从业不可或缺的品行,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在他的“大医精诚”中明确提出大医的职业道德标准,本文总结了医务人员除了具备精湛的诊疗技术外,更重要的还应具有博爱、同情、善良、怜悯真诚的心。  相似文献   

4.
陈霞 《医学与社会》2007,20(5):20-21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是我国古代现存文献中最早的有关医德修养的名篇,该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关于医德修养的两个问题。一是“精”,即技术要精湛,作者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二是“诚”,即品德高尚,作者从“心”、“体”、“法”三个方面,对医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其次在诊治上要做到“纤毫勿失”,同时在作风上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炫耀自己,诽谤他人,谋取财物。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医务工作者业务素质的培养、医术的精益求精、医德修养的加强等…  相似文献   

5.
果果 《大家健康》2010,(7):57-57
孙思邈,隋唐著名医药学家,也是养生的实践家。相传他活到141岁才仙游,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  相似文献   

6.
《广西医学》2005,27(5):764-764
世界上第一所综合大学创建时,可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有三个,医学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专业是法学和神学。不论作为一种职业,还是作为一门学问,医学的历史可能比法学和神学都要长。公元前5世纪,科斯岛上就有了希波克拉底医科学校,从此诞生了西方医学。  相似文献   

7.
医生虽说是治病,医德却是最重要的。从一开始有医学的那一天起,医德就被特别地强调。作为西方医学行医的指导思想,"希波克拉底誓言"到现在已经四千多年了,好多条件都变了,但是基本原则大家还在遵守着。中国也有一个唐代的孙思邈,写过"大医精诚",内容囊括了医生操守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创建了以"仁爱"为核心,从"为人之德""为医之德"两个维度,阐释"精""诚"理念的传统医德文化,不仅奠定了我国医德文化的基础,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引领新时代医德建设、涵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思邈倡导的"精诚合一"医德观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所谓"精诚合一"既医术精湛又品德高尚,两者缺一不可。孙思邈的医德观不仅在古代医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实中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对现实社会中优秀医生的风范进行了褒奖,对违背医德者的各种行径进行了批判,指出继承和发扬孙思邈"精诚合一"医德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医精诚》提出的做医生的风度、做医生的准则及做医生的志向和抱负等内容,理解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探讨其中渗透的3种职业精神,对塑造医生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医德、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护文明、改善医患关系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摘要:医古文经典作品《大医精诚》深刻论述了“大医”修养“精”与“诚”的丰富内涵。我们要着力培养新一代医科大学生坚守“大医精诚”的棱心价值观,传承、创新“大医精诚”思想,践行仁心、仁爱、仁德、仁术的医德理念,秉承“大医之心”,行“大医之道”,传“大医”智慧。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12.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2000多年前,对医生提出了4点基本要求:学习能力、判断力、仁爱和正直,其中前两点是能力要求,后两点就是人文要求——能力与人文各占一半,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3.
周福德 《中国医刊》2007,42(2):73-75
1 实现医生的誓言以及改善医患关系是目前我们医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自从选择医生这一高尚职业的那一天开始,我们的前辈和我们都做出了相应的誓言。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医生——“医学之父”、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就为我们制定了如下誓言:“我愿尽余之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医学生在入学的时候亦都读过医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14.
《大医精诚》对医者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过追溯《大医精诚》的形成背景,探析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以《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为基础反思当代社会对医学道德的需求,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医改背景,以及医疗环境中存在的道德困境,提出当代社会应以“道德自律”的内在要求和“道德他律”的外在约束相互结合作为医德建设新路径,旨在为完善当代医德建设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行及构建良好医疗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医生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医学院校的学生应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解医学道德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医家,以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而流芳百世。在医德方面影响力最大的,当首推中国的孙思邈和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孙思邈的医德论述,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科学之父,其誓言已经成为西方众多医学院校的毕业典礼上的宣誓词。两者的医德观,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医德的理念,其共同的医德理念认为,品行兼优是作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准则,对病人必须一视同仁。这些医德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医学生培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在医学教育中,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将医德教育融人到医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正如莫塔教授在本案例中说到的,好医生应该有自己的指导原则。莫塔教授根据自己数十年全科医学服务的经验,归纳出成为好医生的12条指导原则,其实这也是教授本人的真实写照。每个医生在心里都有自己的“好医生”标准,那么读者您的标准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沈慧勇 《中国医院》2010,14(12):82-82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语言沟通是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是不是态度和蔼的医生,就是好医生?是不是不收"红包""回扣"的医生,就是好医生?是不是名声远扬的医生,就是好医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要求医生不仅仅是健康的提供者和医疗的决策者,更应该承担起健康教育、社区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管理等多个职能。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生担负了更多的角色,角色的多样性要求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可以综合概括为ABCDI五个方面,即志存高远,追求卓越(Amb-ition);打牢基础,厚积薄发(Basement);团结协作,互帮互助(Cooperation);爱岗敬业,甘于奉献(Devotion);开拓进取,锐意创新(Innovation)。  相似文献   

20.
《求医问药》2010,(11):1-1
希波克拉底是希腊人,生于公元前460年,大约和我国的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由于医术精湛,医德崇高,希波克拉底被人们尊称为“欧洲医学之父”、“欧洲医学奠基人”。他曾提出著名的体液学说,并用这种学说抵制当时盛行的“神赐疾病”的谬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