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麻醉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对肝叶切除术出血的影响。方法24例择期肝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组(S组)和低中心静脉压组(LCVP组),每组12例。2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控制中心静脉压(CVP)在0~5cmH2O。比较2组患者手术总出血量、肝动脉阻断时间、围术期输血例数、术后24h肾功能的变化。结果S组手术总出血量、围术期输血例数明显少于LCVP组(P〈0.05);2组肝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h肾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低中心静脉压麻醉联合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较单纯低中心静脉压可减少肝叶切除术出血和输血,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亚低温治疗时实时监测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分析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变化,对患者预后情况指导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42例经诊断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疗法,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疗法的同时实施亚低温治疗。治疗中,对2组患者进行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血液学相关指标、血液学指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结果亚低温疗法对于GOS(3~5分)患者和GOS(6~8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亚低温疗法能够显著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 P <0'.05)。亚低温疗法在缓解颅内压水平也有显著的效果( P <0.05),其中对于GOS 6~8分患者的降压效果要优于GOS 3~5分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表明脑组织氧分压得到改善的患者,pH值的变化明显( P <0.05),血液中的氧分压也出现了显著性升高( P <0.05),二氧化碳分压在亚低温治疗后出现下降。脑组织氧分压改善和颅内压的控制对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GOS评分表明脑组织氧分压升高和颅内压降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亚低温疗法能够显著地改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颅内压水平,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肺心病患者治疗中,控制中心静脉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失代偿期的肺心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中心静脉压波动在10-18cmH2O;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调控中心静脉脉压,创新点是:调控中心静脉脉压波动2-7cmH2O,通过利尿、扩血管等措施。记录各病例治疗过程中心功能改善状况、治疗中机械通气应用的时是。结果调控中心静脉压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好,个病例中辅助通气时间少(P〈0.05)。结论 调控中心静脉压治疗方法对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监测使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期间患者胃黏膜pH值的变化,评估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组织血液灌流和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CLCVP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患者在肝叶完全切除前将CVP控制在0~4cmH2O,随后通过输液将CVP升至6~12cmH2O。C组CVP维持在6cmH2O~12cmH2O。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率、输血量、尿量、手术时间及在术前(T0)、肝叶切除时(T1)、恢复容量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胃黏膜pH值。结果两组患者胃黏膜pH值在术前(T0)、肝叶切除时(T1)、恢复容量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均>7.35,相同时点的胃黏膜pH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明显少于C组,手术时间、尿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叶切除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不但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而且可以保证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流和氧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应用于肝叶切除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对照组(A组)、LCVP组(B组)和LCVP联合AHHD组(C组).三组均采用复合全麻.A组维持正常中心静脉压;B组控制CVP在2~5 cmH2O,切肝后快速扩容使CVP维持在6~ 12 cmH2O;C组麻醉后行(AHHD),使Hct维持在25%~30%,应用LCVP技术,在肝叶切除后10 min输注6%羟乙基淀粉50 mg/kg·h使CVP回复正常水平.测定各时段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功能指标(PT)、谷丙转氨酶(ALT)和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并记录各组输液量、尿量、术中失血、输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与B组相比,C组BUN的波动更小(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ALT术后七天恢复更好(P<0.05);与A组(1193.00±443.05)ml比较,B组(875.00±415.01)ml、C组(769.00±405.57) ml失血量显著减少(P<0.05)、C组少于B组(P< 0.05);与A组(642.00±69.10) ml比较,B组(435.50±59.43)ml、C组(491.00±64.70) ml尿量明显减少(P<0.05),C组尿量较B组增加(P<0.05).结论 肝叶切除术中AHHD联合LCVP能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输血,并且较单纯LCVP有更好的肝肾功能保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王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1341-134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症患者分为I组(腹内压≤35cmH2O)60例,Ⅱ组(腹内压〉35cmi120)2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每组分为非手术组与手术组,对各组中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临床疗效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60例腹内压≤35cmH2O的患者当中,有11例非手术组患者术后筋膜间隙高压复发,有13例手术组患者术后筋膜间隙高压复发,38例非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约为(25.1±1.3)天,22例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约为(37.9±6.1)天;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在23例腹内压〉35cmH2O的患者当中,13例非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约为(9.9±4.2)天,10例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约为(37.5±6.9)天;5例非手术组患者术后筋膜间隙高压复发,4例手术组患者术后筋膜间隙高压复发;非手术组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腹内压高低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症患者的重要手术指征。腹内压≤35cmH2O的患者非手术疗效较手术疗效更加明显,腹内压〉35cmH2O的患者手术疗效较非手术疗效更为可靠。早期手术治疗对于腹内压〉35cmH2O的患者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郭宗梅  范郑周 《中国医药》2007,2(10):584-585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把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分为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硝普钠、呋噻咪及吸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辅用BiPAP呼吸机模式S/T,参数:吸气气道压力(IPAP)14~20cmH2O,呼气气道压力(EPAP)4~6cmH2O,疗程10~14d。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20%,治疗组为7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用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术中常规输液,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5~12cm H2O之间;Ⅱ组患者在肝实质切除前控制输液、适当加深麻醉以及静脉输注硝酸甘油0.02~0.2pg/(kg·min)使CVP在1~5cm H2O之间,同时维持MAP〉70mmHg,肝实质切除后采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分别干开腹后降CVP前(T1)及肝实质完全离断后升高CVP前(T2)抽取桡动脉血样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乳酸盐浓度,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氧代谢率(CER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和脑动-静脉乳酸盐浓度差(D3v—aBL)。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时CaO2和CjvO2均下降(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内;CERO2、Ca—jvDO2和Djv—a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NvO2)、CaO2、CjvO2、CERO2和Djv—a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靳克英  陈贵华  王导新  王杰  张黎 《重庆医药》2009,38(13):1596-1597
目的探讨气管套囊对急性肺损伤兔气管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兔144只,按气囊压力不同分为A组(气囊压力30cmH2O,气囊充气时间1、2、4、8h)、B组(气囊压力20cmH2O,气囊充气时间1、2、4、8h)、C组(气囊压力20cmH2O,每隔2、4、8h气囊放气10、20、30min)和D组(对照组)4组,分别对气管黏膜做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气囊压力20cmH2O维持小于8h,上皮少量纤毛缺失,柱状上皮细胞轻度肿胀,每隔4h放气时间在20min上皮细胞层次较清晰,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气囊压力20cmH2O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最轻;气囊充气4h后放气大于或等于20min再充气可以减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36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因素有:弥散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3h以上的脑疝、长时间脑组织缺血缺氧、广泛性严重脑挫裂伤等。根据格拉斯哥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死亡16例(44.4%),恢复良好6例(16.7%),轻度残疾4例(11.1%),重度残疾7例(19.4%),植物生存3例(8.4%)。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迅速清除颅内血块以及控制颅内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黎明  杨奕  汪春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848-1850
目的研究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8例,根据选择术式不同分组,47例患者选择接受选择性断流术作为观察组,51例患者选择普通断流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变化及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两组术前F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8,P=0.259);术后观察组FPP为(21.7±3.2)cm H2O,低于对照组的(25.2±2.9)cmH2O(t=7.265,P=0.003);观察组平均降压(9.3±1.4)cm H2O,高于对照组的(6.2±1.2)cm H2O(t=5.268,P=0.012)。观察组肝功能好转(χ2=6.806,P=0.008)、腹水消失(χ2=7.054,P=0.00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χ2=4.612,P=0.026)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能够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式可控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8月对32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式。折叠乙状结肠、直肠25cm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输尿管分别以改良乳头法植入低压袋上方。结果肠袋最大储尿容量400~650ml(平均515.6ml),基础压力8~23cmH2O平均16.5cm H2O,1cmH2O=0.098kPa),最大充盈压力12~33cmH2O(平均21.3cmH2O)。在充盈过程中肠袋的顺应性良好。结论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并发症低,尿控效果好,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快速、安全并简单易行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实施不同大小的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行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对照组;B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给予5cmH2O的CPAP;C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给予8cmH2O的CPAP.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min,单肺通气结束,恢复双肺通气30min,测动脉血测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30min及单肺通气结束时,B、C两组PaO2较A组高,Qs/Qt较A组降低(P<0.05).B、C两组间各时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C组病人术中肺膨胀明显,对手术操作有一定影响.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实施5cmH2O及8cmH2O CPAP可明显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5cmH2O的CPAP更有利于手术操作,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开颅探查术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开颅探查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将62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1例/组。实施常规手术配合(对照组),采用综合性手术配合(观察组)。对比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治疗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第1天[(22.12±3.09)mm H_2O]、第3天[(19.83±2.28)mm H2O]以及第7天[(15.96±2.04)mm H_2O]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依从性(90.32%)和并发症发生率(6.45%)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开颅探查术时采取积极的手术配合可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0.75%罗哌卡因硬膜卡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康健  邓树棠等 《河北医药》2001,23(9):678-679
目的:评价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术的效果,并与1.6%利多卡因+0.16%丁卡因合剂对照。方法:89例肾移植术病人,硬膜外注药时随机分别接受0.75%罗哌卡因(Ⅰ组48例)及1.6%利多卡因+0.16%丁卡因合剂(Ⅱ组41例)麻醉,在感觉阻滞平面不高于T8,中心静脉压6-12cmH2O条件下,观察感觉阻滞、肌松质量、移植肾功能、手术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感觉阻滞平面术前达T8、术中高于T8病例多于Ⅱ组(P<0.05),肌松质量优于Ⅱ组(P<0.05)、移植肾功能和手术成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术时其感觉阻滞、肌松质量优于1.6%利多卡因+0.16%丁卡因合剂且不影响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近远期肝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近远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9-01~2008-01收治的367例行壁内外双重断流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变化及术后肝功能的相关资料。结果断流前测自由门静脉压平均为(36.2±4.2)cmH2O(1cmH2O=0.098kPa),断流后压力为(31.4±3.3)cmH2O,有统计学差异(P<0.05)。断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降低,肝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3个月肝功能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6、12个月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壁内外双重断流术能适度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强化肝动脉灌注,对维持患者术后近期肝功能、改善术后远期肝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术式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宏宝 《河北医药》2016,(13):1998-200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重症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碎吸术后血肿引流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82例重症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2组均治疗7天后统计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CSS ),血肿引流物SOD、MDA,血清IL-6、TNF-α,并发症发生率,脑组织氧分压、脑动静脉血氧分压及颅内压。结果2组治疗后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病灶周围脑水肿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缩小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血肿引流物SOD、MDA升高( P <0.05),且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IL-6、TNF-α均降低( P <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脑组织氧分压、脑动静脉血氧分压及颅内压均改善( P <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升高重症高血压性小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患者血肿引流物SOD、MDA,降低血清IL-6及TNF-α,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渗高张溶液(HHS)在开颅手术中早期应用的价值。方法60例急诊开颅住院患者,ASAII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HHs组(I组)与乳酸林格液(LR)组(1I组)在开颅手术早期即打开颅盖骨前应用HHS或LR行液体治疗,I组HHs按(S~iD)m//kg静脉输入,时问30rain,II组LR按(8-10)ml/ks静脉输入,时间30min,开颅后两组输入晶体液或全_血维持。监测麻醉诱导前(TO)、麻醉诱导后(T1)、输液扩容后(T2),打开颅盖骨时(1、3)、血肿清除时(T4)、手术结束时(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电解质浓度、尿量以及24h存活率和7d存活率。结果I组较Ⅱ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整个液体的需求量少,应用升压药的例数少;7d存活率I组为83%,较Ⅱ组60%明显增加。结论开颅手术早期应用HHS血流动力学稳定,存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无气腹腔镜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患者随机分为二氧化碳气腹组(A组)及无气腹组(B组)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及中心静脉压和术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与术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而B组患者无明显变化。结论无气腹腔镜手术对维持患者手术期间的生命体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颅微血管减压术中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耀君  陈琦 《中国药师》2011,14(1):96-9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甘露醇注射液在经颅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120例经颅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均分为3组,术中分别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0.25g·kg^-1(A组)、0.5g·kg^-1(B组)、1g·kg^-1(C组)ivd,观察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前(T1)、静滴后15min(T2)和30rain(r13)的ICP、MAP和尿量。术后由手术医生对降颅压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各组在T1时点ICP无统计学差异。在他和,13时点,3组的ICP均有所降低;B和C组降低较A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各时点,各组MAP无明显变化。T1~T2时间段(他.1),各组尿量随给予甘露醇的增加而增多;T1-13时间段(T3-1),B和C组的尿量较A组明显增多,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降颅压效果的主观评价,B和C组的满意例数多于A组,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的甘露醇注射液均可降低颅内压。用药后30min,0.5g·kg^-1和1g·kg^-1组降颅压作用相近,且都优于0.25g·kg^-1组。以0.5g·kg^-1甘露醇注射液用于经颅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降低颅内压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