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较少见 ,易误诊。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及预后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总结了我科临床上收治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10例的临床诊治经验。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均为住院病人 ,男 3例 ,女 7例 ;发病年龄 19~ 6 1岁 ,平均 35岁 ,病程 3~ 40d。急性起病 6例 ,缓慢起病 3例。1 2 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 头痛是所有患者突出症状 ,并与体位有关 ,站立时加剧 ,平卧时减轻或消失。头痛位于前额 2例 ,位于枕部 5例 ,全头痛为 3例。性质钝痛 7例 ,裂痛 3例。首发…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SIHS)是一种少见综合征,急性发病时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现将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后枕部、颈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d"入院.2d前患者跳舞时突然出现后枕部、颈部疼痛,疼痛剧烈、持续,呈牵扯样,立位时加重,卧位时明显减轻,伴恶心、非喷射性呕吐.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颈抵抗,颌下二横指.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腰椎穿刺检查示脑脊液呈无色透明样,压力0.49 kPa,2 d后复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0.69 kPa,于椎管内注入生理盐水40 mL,并给予生理盐水3 000 mL静脉滴注,1次/d,患者头痛明显缓解.6d后患者休息时再次突然出现后枕部疼痛,疼痛剧烈、持续,呈牵扯样,与体位无关,恶心,呕吐数次,呈非喷射性.体格检查示:神志清楚,颈抵抗,领下二横指,余未见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复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误诊的13例SIH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均出现体位性头痛,误诊为偏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毒性脑炎各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脑干病变、肥厚性硬脑膜炎、神经症各1例,经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0~70 mmH2O,确诊为SIH,误诊时间3~6 d。结论掌握SIH体位性头痛的特征,充分了解脑脊液相应改变及影像学特点,可减少SIH误诊。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 女,44岁。因突然头晕、呕吐、精神异常2h入当地卫生院,入院前有有机磷接触史,诊断为有机磷中毒,给予大量阿托品对症治疗后无好转,于发病18h后转入我院。查体:T36.0℃,P62次/min,R22次/min,BP150/90mmHg,意识朦胧,胡言乱语,脑膜刺激征可疑,双侧巴氏征阳性,余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心、肺、腹正常。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02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3%(423/496)患者以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13.1%(66/496)出现头晕或眩晕,意识障碍占27.5%(138/496),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8.2%(292/496),脑膜刺激征阳性72.5%(364/49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阳性率54.1%(93/172),病因以动脉瘤最常见占20.1%(101/496).绝大部分预后好,老年人病死率高.结论 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脑血管造影常可明确病因,多数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敬初 《临床荟萃》2000,15(9):391-392
颅内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类 ,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 ,后者又称自发性 SAH,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由各种原因引起脑底面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 SAH;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 SAH。一般所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病死率高 ,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15 %左右 [1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院近 10年来收治 SAH患者 2 5 8例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  相似文献   

10.
貌似SAH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国平  周本秀 《临床荟萃》1997,12(1):F003-F003,1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Hypotension Syndrome,PIH)临床表现为:随体位变化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若认识不足,首诊时易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两者治疗上恰好相悖,故需特别注意鉴别。现将我院自1987年以来首诊时误诊为SAH的12例PIH病例作一报道,并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自1992年3月至1997年3月作者等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40例,其临床特征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30~74岁,<60岁者25例,≥60岁者15例。在活动中发病24例,占60%,其诱因有解大便、洗嗽、洗衣、吃饭、感冒等;无明显诱因15例,占37.5%;休息时发病1例,占2.5%。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15例,脑梗死抗凝治疗1例。起病到就诊时间为数小时至30d。1.2 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分布情况 40例患者中有脑膜刺激征者36例(90%),头痛32例(80%),呕吐27例(67.5%),意识障碍21例(52.5%),瘫痪9例(22.5%),高血…  相似文献   

13.
高苹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6):430-431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较少见,若不详细询问病史,不熟悉其临床表现,易误诊。我科1994年1月~2 0 0 3年6月共收治33例SIH ,其中12例误诊,误诊率36 4 %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2例,女10例;年龄18~5 9岁,平均32岁。病程2~30天,平均7天,均无外伤、手术、腰穿、腹泻、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 2 临床表现 12例首发症状均为体位性头痛,平卧位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直立时加剧,其中颞部跳痛5例,前额胀痛3例,全头胀痛、枕顶部胀痛各2例;伴颈部抵抗4例,眩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3例,食欲缺乏、多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02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3%(423/496)患者以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13.1%(66/496)出现头晕或眩晕,意识障碍占27.5%(138/496),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8.2%(292/496),脑膜刺激征阳性72.5%(364/49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阳性率54.1%(93/172),病因以动脉瘤最常见占20.1%(101/496).绝大部分预后好,老年人病死率高.结论 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脑血管造影常可明确病因,多数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44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乃颂  尚伟 《临床荟萃》1995,10(6):252-253
1947年Byer首先报道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其后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内科自1988~1993年收治的144例SAH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4例中男性69例,女性75例,年龄为15~76岁,平均47.5岁。入院后均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病距首次心电图检查的时间短者数小时,最长者7天,平均2天。 1.2 心电图改变 144例中有心电图异常者108例(75%),其中66例同时有心肌缺血性改变及心律失常等2~3项以上心电图改变。 1.2.1 “缺血性改变”(ST-T异常)70例(64.8%),计  相似文献   

16.
冯英梅  谷藏言 《临床荟萃》2005,20(15):858-858
患者,女,75岁。因意识不清50分钟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意识不清,伴恶心、呕吐,呕吐为喷射性。行头颅CT平扫: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检查:血压190/110mmHg(1mmHg=0.133kPa),浅昏迷,颈部抵抗,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克氏征( )。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入院给予脱水降颅压,氨基己酸止血,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营养脑细胞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等治疗。患者神志转清,脑脊液颜色变浅,压力降至正常,进食正常。发病7日,患者无诱因出现嗜睡。复查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吸收。血电解质:K^ 3.9mmol/L,Na^ 113mmol/L,Cl^- 85mmol/L。考虑低氯低钠血症给予补充等渗盐水,鼻饲高盐饮食等治疗无好转,复查血氯、血钠不升。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致死率较高,幸存者多伴有神经及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和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将促进治疗方案的改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神经内科急症 ,发病率占所有中风的 5 %~ 10 % [1]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院内科 1992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SAH 10 4例 ,现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4例 ,男 5 9例 ,女 4 5例 ,年龄19~ 77岁 ,<60岁者 66例 ,≥ 60岁者 38例。有发病诱因者 63例 (60 .6% ) ,其中排便时发病 9例 ,劳动或用力时发病 4 5例 ,情绪激动时发病 6例 ,饮酒后发病 2例 ,头部撞到床上时发病 1例。无明显诱因者 4 1例(39.4 % )。起病到就诊时间为数小时至 14d。首次出血者 93例 (89.4 % ) ;第 2次…  相似文献   

19.
现对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分析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529600)熊兴谓本文将我院1986~1994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66例,按年龄将50岁以上和49岁以下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从临床上就其症状、体征、脑脊液压力和并发症作一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