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分析影响因素,为有氧运动在KOA防治干预方案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20例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健康女性20例,采用全自动血压计测试安静状态血压及心率,心肺功能测试仪测心肺功能指标,体成分分析仪测试身体成分指标,实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中老年女性KOA患者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氧脉搏,最大通气量、最大每分通气量以及骨骼肌含量较健康中老年女性均显著下降(P<0.01);安静状态的血压和心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KOA患者由于心肺功能下降和肌肉萎缩,导致有氧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在KOA防治干预的过程中应该系统、规范、科学地应用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2.
平原人急进高原最大做功能力测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60名健康男性青年由海拔500m乘机到达海拔3680m,休息7天后,其最大做功量、最大摄氧量(Vo_2max)和最大心率(HRmax)等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平原人急进高原后,最大做功量由平原11109.1kgf.m降低到3967.7kgf.m,降低64.28%;Vo_2max由平原的2.673L/min降低到2.056L/min,降低23.07%;与最大做功量相比,高原低氧环境对Vo_2max的影响较小,仅以Vo_2max来评价平原人高原劳动能力是不全面的。受试者进入高原后,晨脉升高,HRmax降低,50%最大负荷运动心率升高,表明机体心力储备降低,做功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高温环境适宜劳动强度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8名男青年作为受试者,年龄20.1±2.0岁。在热暴露前,用直接法测定每个人的o_2max(47.8±2.6ml/kg/min)。然后在高温室内的水平跑步机上负重行走3h,室内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9℃。各个负重行走组的劳动强度为29~52%o_2max。结果表明,生理参数与%o_2max之间呈非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的“转折点”分别为36%和38%o_2max,而且“转折点”前后两条回归线的斜率差别非常显著(P<0.001)。这些变化说明,当劳动强度超过36~38%o_2max时,人体的生理反应急剧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把36~38%o_2max作为人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的容许上限。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为制定专项有氧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试对象为参加2003年世锦赛的国家皮划艇队11名男运动员和9名女运动员,用BreathbyBreath法和跑台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测最大摄氧量(VO2max)、通气无氧阈(VT),并采集运动后第2、4、6、10min耳血测血乳酸。结果:(1)中国优秀女子皮艇、男子皮艇和男子划艇运动员的绝对VO2max分别为3.75±0.35L/min、5.30±0.37L/min、5.15±0.11L/min;相对VO2max分别为54.8±3.38ml/kg·min、60.8±1.43ml/kg·min、61.2±4.00ml/kg·min,略低于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平均水平。(2)中国优秀女子皮艇、男子皮艇和男子划艇运动员的通气无氧阈值分别为3.03±0.30L/min、44.2±3.00ml/kg·min;4.14±0.31L/min、47.5±1.37ml/kg·min和4.06±0.19L/min、48.2±2.27ml/kg·min。(3)多数受试者在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血乳酸测值较高,女子皮艇、男子皮艇、男子划艇运动员血乳酸峰值分别为10.13±1.68mmol/L(运动后第6min出现)、11.59±1.61mmol/L(运动后第4min出现)和12.99±2.75mmol/L(运动后第4min出现),而女子皮艇、男子皮艇、男子划艇运动员力竭运动后恢复10min的血乳酸分别为9.46±1.81、11.08±1.28和12.16±3.095mmol/L,总的来看恢复比较缓慢。结果表明,中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VT%VO2max达到78~80%,接近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水平;最大摄氧量值略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水平,血乳酸代谢清除能力不够强,提示在训练中应加强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5.
6.
高原人体体力测试及相互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平原人移居海拔3680m后,不同时间体力状况,并与条件相近的藏族世居者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移居者的屏气时间较短,表明其缺氧耐受力低。低氧环境对60m跑和握力等无氧运动项目的影响不大。世居者与平原人相比,Vo_2rmax等指标均低于平原人,表明即使对低氧环境产生习服的人体,也不可能达到平原水平,机体的代偿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移居者的Vo_2rmax和HBmax等经过7~15个月的适应,可接近世居者水平。但1000m跑成绩大大低于世居者,可能是两种人群对Vo_2rmax的利用率不同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子赛艇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与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相关关系以及心率变异性(HRV)作为评定赛艇运动员机能状态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对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VO2max、VEmax、HR、O2-pluse等指标和HRV的测定。结果:男子赛艇运动员VO2max为5·18±0·42L/min;HRmax为191·30±8·26b/min。TV·rri为5360·1±3883;LF·rri为1330·9±1382;HF·rri为2215·6±2454;LF/HF为0·838±0·46。VO2max与TV.rri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VO2max与LF·rri呈中度正相关(P<0·05)。结果显示:赛艇运动员安静时HRV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迷走神经兴奋性较强的特点,可能是长期训练适应的结果。运动员HRV与VO2max呈显著相关,表明HRV与有氧代谢能力关系密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递增运动负荷训练过程中机体VO2max、PWC170及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9名自愿参加实验的无运动训练经历的男性青年,采用蹬骑功率自行车方式,进行5周递增运动负荷训练,每周训练5天。实验前后分别测定个人最大摄氧量;训练开始前及训练期间自第2周开始每周日测试个人PWC170(YCMA方法)和CD3+、CD4+、CD8+、NK细胞数。结果显示,通过5周训练,受试者VO2max、PWC170较训练前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总数无明显改变;CD4+/CD8+比值显著增高;NK细胞数在总负荷最大的第4周显著下降,但在总负荷降低的第5周随即明显恢复,表明该负荷未引起机体疲劳累积。结果提示,相对于淋巴细胞总数及CD4+/CD8+比值,NK细胞数对运动负荷表现更敏感,建议考虑作为运动疲劳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冷水浴与冷热水交替浴对人体自行车运动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12名男性(22.08±2.02岁)分别进行3次实验,每次实验间隔7天。受试者首先进入实验室安静休息15 min,随后进入高温湿度模拟室(温度37±1℃,相对湿度80%±2%rh)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至力竭,再回到实验室(温度25±1℃,相对湿度45±5%rh)进行15 min恢复。3次实验分别采用安静恢复(CON组)、冷水浴(CWI组)和冷热水交替浴(CWT组)三种恢复手段,均在运动前和运动后第0、3、5、8、10、13、15 min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血乳酸、心率与核心温度,数据结果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三组运动前的血乳酸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WT组运动后第13 min和运动后第15 min的血乳酸较CON组显著降低(P<0.01),其他时间点(运动后第0、3、5、8和10 min)的血乳酸与CO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WI组运动后所有时间点(第0、3、5、8、10、13和15 min)的血乳酸值与CON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运动前的核心温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WI组运动后第15 min的核心温度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运动后第0、3、5、8、10和13min)的核心温度与CO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WT组运动后所有时间点(第0、3、5、8、10、13和15 min)的核心温度与CON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三组任一时间点(运动前和运动后第0、3、5、8、10、13和15 min)的心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冷热水交替浴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后血乳酸的清除速度,冷水浴方案可有效降低核心温度,这两种水浴方案对心率恢复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高温不同湿度环境运动过程中脂肪、糖氧化供能特点。方法:10名健康成年男性在高温33℃,相对湿度(RH)20%、RH50%、RH80%环境下,分别进行20 min的65%VO2max强度运动与安静暴露,通过气体代谢分析仪记录气体代谢变化,计算分析能量变化情况。结果:(1)安静暴露条件下,高温RH80%与高温RH50%相比,糖的氧化量显著增多(P<0.01),而脂肪的氧化量显著减少(P<0.01);高温RH20%与高温RH50%相比,糖的氧化量显著增多(P<0.01),而脂肪的氧化量显著减少(P<0.01),且总的能量消耗显著增多(P<0.01);高温RH20%与高温RH80%相比,脂肪的氧化量显著增多(P<0.05),且总的能量消耗显著增多(P<0.05)。(2)65%VO2max运动条件下,高温RH80%与高温RH50%相比,糖的氧化量、脂肪的氧化量及总的能量消耗均未发生显著变化;高温RH20%与高温RH50%相比,糖的氧化量显著减少(P<0.05),总的能量消耗显著减少(P<0.05);高温RH20%与高温RH80%相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基因第四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C294T)是否与有氧运动能力及训练敏感性相关联。方法对102名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男性青年进行为期18周的耐力训练(每次5000米、每周3次)。强度以个体通气无氧阈(VT)对应的心率(HRVT)为标准,前10周采用95%通气无氧阈对应的心率(HRVT±3),后8周采用105%通气无氧阈对应的心率(HRVT±3)。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受试者训练前后VO2max及相关指标和跑节省化时的心率(HR)、通气量(VE)和摄氧量(VO2)。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法测定PPARδ基因C294T位点。结果三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CC基因型9人(0.09)、CT基因型37人(0.36)和TT基因型56人(0.5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按基因型分组后,CC基因型训练前的VO2max相对值显著性高于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P<0.05);携带不同基因型群体的VO2max、跑节省化测试中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ARδ基因第四外显子的单核苷酸C294T多态与VO2max相对值的初始值相关联,但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不关联。  相似文献   

12.
两种缺氧刺激对大学生红细胞生成素及有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刺激对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影响,观察在低氧刺激环境下血液EPO分泌和血清sTfR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受试者为20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3组:间歇吸低氧组(n=7)、模拟高住组(n=5)和对照组(n=8).间歇吸低氧组每天30分钟吸低氧,模拟高住组每天8小时低氧环境睡眠.所有受试者在实验期均从事相同的体育技术课和理论课学习及相同的生活作息,全部实验共包括4周试验期和2周恢复期.结果:(1)对照组血清EPO浓度在实验前、中和恢复期均无明显变化.间歇吸低氧组血清EPO浓度在实验第3天、第17天、第22天,模拟高住组血清EPO浓度在实验第15天、第17天、第22天、第24天及恢复期均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2)间歇吸低氧组血清sTfR浓度在实验第3天、第10天、第17天及恢复期结束均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而模拟高住组和对照组血清sTfR浓度在实验期和恢复期均未发生明显变化.(3)实验后间歇吸低氧组受试者VO2max与实验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4)除对照组外,实验后间歇吸低氧组、模拟高住组在定量负荷运动中的心率、血乳酸与实验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EPO、sTfR浓度的变化受不同低氧浓度刺激时间和方式的影响,间歇吸低氧与运动刺激相结合可增加VO2max.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ir6.2基因E23K位点多态性与耐力训练所致的血糖、胰岛素和VO2max改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214例美国各种族50至75岁男女受试者的Kir6.2位点E23K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析.受试者在专人监控下进行24周的耐力训练后,观察其E23K与血糖、胰岛素和VO2max之间的关系.结果(1)三种基因型受试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VO2max的基础值无显著差异;(2)24周耐力训练后,三种基因型受试者的VO2max均显著升高(P<0.05),体重和体脂则显著下降(P<0.05),身高体重指数(BMI)和呼吸商(RER)则在男性各基因型中显著下降(P<0.05);(3)24周耐力训练后,三种基因型受试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和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下降(P<0.05),但训练并未引起空腹血糖及其AUC显著变化.(4)男性EK基因型RER显著低于EE和KK基因型,女性则表现为KK基因型显著高于EE基因型.结论(1)无论E23K位点的基因型为EE、EK或KK,24周的耐力训练均可提高受试者的VO2max并降低体重、体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和AUC;(2)耐力训练对男性BMI和RER降低的影响更显著;(3)E23K多态性与RER的关系较VO2max和血糖水平更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桑拿高温脱水和低氧恢复期运动时的白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最大吸氧量(VO2max)、血乳酸(BLa)的变化,并与常温条件下相同运动负荷时相比较,探讨桑拿高温脱水和低氧刺激后恢复期运动对热休克蛋白表达和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10名身体健康的体育系男性大学生,在三种不同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1)桑拿前(常温条件,25℃,相对湿度65%);(2)桑拿后(进行桑拿浴之后,常温条件,25℃,相对湿度65%);(3)低氧后(低氧实施期之后,常温条件,25℃,相对湿度65%),分别测试递增负荷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小时受试者白细胞HSP70表达、血液SOD活性和MDA含量及VO2max、血乳酸(BLa)和HR等生理机能指标。结果:(1)桑拿前安静时的HSP70(13701.87±5367.17)水平明显高于桑拿后(7517.57±1980.01,P<0.05)和低氧后(2850.79±2233.81,P<0.05);(2)桑拿后和低氧后运动后恢复期除MDA外,HSP70水平、SOD浓度低于桑拿前。(3)桑拿后和低氧后的VO2max及运动时间都较桑拿前略有增加。同时HRmax和BLa浓度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运动负荷可增加热休克蛋白70表达量,在桑拿后恢复期有可能具有“应激保护”作用。桑拿和低氧刺激后运动负荷的刺激,增加有氧能力,可能与热休克蛋白合成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在渐减负荷运动中不同负荷量对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 ,选择了 12名身体健康的体育学部男子大学生 ,在下述不同运动条件下 ,进行功率自行车负荷运动 ,测定吸氧量 (VO2 )、通气量 (VE)、心率 (HR)及血乳酸浓度(La) :(1)通过渐增负荷运动以确定最大功率及最大吸氧量 ;(2 )均以个人最大吸氧量 90 %功率为起点 ,分别进行每分递减 30W、2 0W、10W至 0负荷的 3种不同方式的渐减负荷运动。结果如下 :(1)渐增负荷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为 2 .81± 0 .12l/min,最大血乳酸浓度为 9.6 5± 1.2mmol/L ;(2 )每分递减 30W的渐减负荷运动时La浓度明显低于每分递减2 0W、10W运动时的值 ;(3)每分递减 10W的运动时VO2 显著高于每分递减 30W、2 0W运动时的值 ;(4)每分递减 30W运动时的VO2 excess与La之间呈低相关 (r=0 .16 7n.s ) ,而每分递减 2 0W和每分递减 10W运动时的VO2 excess与La之间均呈高相关 (2 0W :r=0 .482 ,p <0 .0 5 ;10W :r =0 .76 3,p <0 .0 0 1)。结果表明渐减负荷运动时的递减速度越低 ,其VO2 excess与La浓度相关越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肌群专门训练(SRMT)对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功率、激素水平等机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国家赛艇队女子公开级运动员12人,依照配艇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6人)和对照组(6人)。两组在60天实验期间进行相同的日常训练,实验组每天还进行3组SRMT。在实验前和结束后1天采用直接法测试最大摄氧量;实验期间,每两周进行1次三级负荷测试乳酸阈功率;实验前后采用放免法测试血睾酮(T)和皮质醇(C)。结果:(1)60天SRMT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大摄氧量无显著差异(P>0.05);SRMT后,实验组乳酸阈功率比实验前明显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酸阈功率与呼吸训练器阻力负荷相关系数为0.918(P=0)。(2)60天SRMT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均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血清皮质醇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T/C显著升高(P<0.05),且T/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阶段性SRMT通过有效提高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乳酸阈功率,从而提高其有氧耐力水平;(2)60天日常训练结合呼吸肌群专门训练后,女子赛艇运动员血清皮质醇下降,T/C升高,机体合成代谢占主导。  相似文献   

17.
Cardiovascular changes with age and exerci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rious studies report a 0–22% per decade decline in circulatory function (VO2max) with advancing age. Twelve exercising men (E) were followed for 28 years, mean age 43 and 71 years, initial to final measurement, while 12 dropouts (C) detrained for 21 years, with a mean age from first to last measurement of 48 and 69 years, respectively. VO2 max in E changed from 45.9 to 39.4 ml · min−1· kg−1, 5% per decade, whereas C declined from 36.0 to 21.4 ml min−1· kg−1, 19% per decade. Resting blood pressure was unchanged in E, 119/75 mmHg, whereas C rose from 128/85 to 149/90 mmHg. The data suggest that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forestalls the usual loss of circulatory function with increasing age.  相似文献   

18.
Nitrate () supplementation resulting in higher plasma nitrite () is reported to lower resting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 and oxygen uptake (VO2) during submaximal exercise in non‐athletic populations, whereas effects in general are absent in endurance‐trained individuals. To test whether physiologic effects of supplementation depend on local muscular training status or cardiovascular fitness, male endurance‐trained cyclists (CYC, n=9, VO2‐max: 64±3 mL/min/kg; mean±SD) and recreational active subjects serving as a control group (CON, n=8, 46±3 mL/min/kg), acutely consumed nitrate‐rich beetroot juice ([] ~9 mmol) (NIT) or placebo (PLA) with assessment of resting MAP and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moderate intensity (~50% VO2‐max) and incremental leg cycling (LEG‐ex) and arm‐cranking exercise (ARM‐ex). NIT increased (P<.001) resting plasma by ~1200% relative to PLA. Plasma increased ~25% (P<.01) with a significant change only in CYC. LEG‐ex VO2 (~2.60 L/min), ARM‐ex VO2 (~1.14 L/min), and resting MAP (~87 mm Hg) remained unchanged for CYC, and similarly for CON, no changes were observed for LEG‐ex VO2 (~2.03 L/min), ARM‐ex VO2 (~1.06 L/min), or resting MAP (~85 mm Hg). VO2‐max was not affected by supplementation, but incremental test peak power was higher (P<.05) in LEG‐ex for CYC in NIT relative to PLA (418±47 vs 407±46 W). In both CYC and CON, high initial baseline values and small increases in plasma after NIT may have lowered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implying that muscular and cardiovascular training status is likely not the onl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hysiologic effects of sup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恒定负荷运动方式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可行性,以寻找相对简单易行且相关度较高的测试方法。方法:首先运用递增负荷运动方式测定武汉体育学院195名男大学生的VO2max,确定100%最大摄氧量速度(100%vVO2max)范围(本实验中95%的受试者100%vVO2max为16~18km·h-)。然后令1其中15名受试者分别以100%vVO2max、110%vVO2max恒定负荷运动至力竭,记录3次运动至力竭的时间(Tlim)并进行统计,分析3种运动负荷下Tlim的相关性。结果:①递增负荷与100%vVO2max恒定负荷运动所测得的VO2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5s取值时递增负荷与100%vVO2max恒定负荷运动所测得的VO2max相关系数为0.77,30s取值时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6,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②递增负荷与100%vVO2max及110%vVO2max恒定负荷运动至力竭的时间Tlim分别为596.87±61.48s、214.0±77.65s和144.6±53.12s,三者两两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且100%和110%vVO2max恒定负荷下Tlim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80(P<0.01)。结论:采用恒定负荷运动测定VO2max具有时间短、与递增负荷测试结果相关度较高及测试相对便捷等优点,适于在基层社区和学校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酮酸透膜与乳酸穿梭的关系。方法:不同运动能力的20名男性大学生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连续进行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递增强度跑台运动,每级负荷运动3分钟,3分钟末取血,测试受试者血乳酸和丙酮酸浓度。结果:(1)运动组乳酸阈平均值出现在75%最大摄氧量强度,对照组出现在65%最大摄氧量强度,两组各级负荷血乳酸值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2)对照组各级负荷下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在75%、95%最大摄氧量强度下的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果表明:(1)丙酮酸在乳酸阈之前不能或不易透过肌细胞膜。(2)提示丙酮酸透膜与运动强度、时相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乳酸穿梭到一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