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崔玉光  陈冰  吕成林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296-1297,1300
目的探讨脑室内积血的不同治疗方法,以期降低脑室内感染率,达到脑室内积血更有效的引流。方法对164例脑室内积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EVD)术(75例)及EVD+腰大池持续引流术(89例)治疗,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0d时,EVD+腰大池持续引流组感染率2.2%,明显低于单纯EVD组的12.0%(P〈0.05);脑积水发生率4.5%,明显低于单纯EVD组的13,3%(P〈0.05);生活自理率68.5%,明显高于单纯EVD组的50.7%(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脑室内积血患者,采用EVD+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优于单纯EVD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 方法 对39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结果 伤后半年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预后良好14例,中残6例,重残6例,死亡13例. 结论 早期脑室外引流+尿激酶冲洗,同时加强原发脑损伤和合并伤的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脑脊液红细胞数及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对有症状但CT正常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有临床症状但CT正常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红细胞数与颅内压的动态变化。结果:56例脑脊液检查正常,颅内压180—250mmH2O。38例脑脊液红细胞数数个~数十个,颅内压250—300mmH:O。16例直观脑脊液血性,细胞学检查红细胞满视野,颅内压〉300mmH2O。结论:脑脊液红细胞数、颅内压及患者临床症状三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对颅脑外伤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ICP监测组51例,对照组59例。结果: 术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显示ICP监测组预后好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中甘露醇使用量、ICU住院时间,ICP监测组均好于对照组,对于术后迟发型血肿和颅内感染两组并无差异(P>0.05)。 结论: ICP监测对于颅脑外伤术后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以及合理药物使用,且并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护,对照组未给予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功能独立、中度残疾、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0.00%、41.67%、7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死亡、再出血率分别为23.33%、5.00%、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0.00%、6.67%、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持续颅内压监护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疗效显著,患者预后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动态颅内压(ICP)变化进行总结,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颅脑外伤手术且术后行ICP监测的患者60例,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或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通过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对监测结果对患者预后进行初步判断。结果短期内颅内压升高对预测术后再出血有积极意义。对患者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的预后关系进行观察,发现颅内压越高,其预后就越差。持续颅内压重度升高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还可准确评估预后,同时对治疗措施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整,起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慧勤 《中外医疗》2009,28(7):116-116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我科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监护的运用及护理情况。结果颅内压监护能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的颅内压监护,能早期发现继发出血脑水肿等,指导和调整治疗措施,有效的护理是持续颅内压监护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颅内压监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作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d内均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其中监测组加用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4d的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OR=0.63,95%可信区间:0.41-0.94,P=0.020)。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情况变化及指导治疗,可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有创颅内压监测与脑室外引流技术结合对重症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8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以脑室外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研究组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分别对比: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颅内压水平变化;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③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呼吸异常、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心电图异常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8周颅内压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对照组颅内压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基本恢复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65.1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重度残疾率约2.32%、病死率6.97%、轻度残疾率4.65%、植物生存率4.6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头痛及呕吐现象约为6.97%、呼吸异常11.62%、意识障碍25.58%、心电图异常11.62%、感染13.95%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与脑室外引流技术相结合应用针对血肿清除术的方法,即明显降低了颅内压又减少了并发症,使脑髓液血流畅通,减少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硬膜外颅内压监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病人术后监护示颅内压正常12例;轻度增高12例;中度增高7例;重度增高4例。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护对颅脑外伤术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合理应用可提供颅脑外伤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脑室外引流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室外引流是一种缓解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应急手术。引流术后对病人的观察和处理是保证引流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将本院 5 2例脑室外引流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共行脑室外引流病人 5 2例 ,男 33例 ,女 1 9例 ,年龄 32~72岁 ,平均年龄 5 8岁。其中脑外伤 1 3例 ,自发性脑出血 36例 ,颅内肿瘤 3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1 2 手术方法  41例经单侧额角脑室穿刺外引流 ,1 1例经双侧额角脑室穿刺外引流。其中 1 4例经引流管脑室内注射尿激酶 ,夹闭引流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对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8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采用SJN-2081型监护仪及配套探头进行颅内压监护并与术后常规观察护理配对对比研究。结果68例应用监护仪指导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颅内压监护的使用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究颅内压检测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接受 ICP 检测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记录检测结果,分别制定治疗方案,统计疗效并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脱水剂使用时间、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内压检测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可有效指导制定及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brain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acute severe brain injury,ASBI)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西电集团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ASBI)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脑室内置管监测颅内压,根据检测结果,对颅内压进行合理控制,并指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43.75%)明显高于对照组(28.94%),观察组死亡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4.58%),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2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是救治颅脑损伤的关键。颅内压监护可早期提供颅内压的动态变化 ,具有帮助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降颅压等重要作用。我院于 1983年始结合颅内压监护的机理 ,采用脑压表或测压管加脑室引流装置替代颅压监护仪器的简易方法对 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颅内压监测、脑室引流 ,取得了一定效果 ,其中 16例于县级以上医院会诊使用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39例、女 8例。年龄为 5~ 73岁 ,平均 37.6岁。均为重型颅脑损伤 ,GCS3~ 5分 11例 ,6~ 8分 36例。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 17例、双侧瞳孔散大 6例 ,呼吸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护下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21例急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8分暂无手术指征的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依据颅内压测定值,结合CT影像所见及临床症状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结果 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3例CT检查示重症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持续昏迷(其中2例非手术),余18例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13例,4分3例,3分1例.结果 颅内压监测值对颅脑创伤患者观察中的处置提供有效的帮助,对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动态监护,探讨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护法,对21例开颅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动态观察,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颅内压正常4例;轻度增高5例;中度增高6例;重度增高6例;死亡5例中,重度增高占4例.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其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及室管膜下1.5 cm以内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叫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室管膜下1.5 cm以外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SIVH),中、重度脑室内出血病死率高达60%~90%[1]。其发病急剧,患者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四肢迟缓性瘫痪,去脑强直发作,呕吐频繁,针尖样瞳孔,眼球分离斜视或浮动等,病情凶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