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月入院诊断结果有下尿路梗阻症状并经过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经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结果为21.4±8.4,生活质量评分为4.0±08,尿流率8.2±3.3ml/s,前列腺体积70.3±35.5ml,残余尿81.3±1055ml,血清PSA值〈4ng/ml者51例(44.0%),4-10ng/ml者45例(38.8%),超过10ng/ml者20例(17.2%)。结果血清PSA水平同患者年龄、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无明显相关性,而同前列腺体积具有显著正相关;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体积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增生的组织标本中以前列腺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性病灶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超过一半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尿潴留以及表现为前列腺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灶的前列腺增生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脉压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10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老年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n=40)和老年高血压不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组(n=61)。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前列腺超声检查。结果 BPH组脉压高于非BPH组(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脉压与前列腺体积具有相关性(r=0.184,P=0.03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前列腺体积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与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BPH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5例BPH合并高血压组,100例为单纯BPH患者组。对两组的IPSS评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PH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IPSS评分、PSA和前列腺体积明显大于单纯BPH组(P<0.05)。舒张压≥90 mmHg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大于舒张压<90 mmH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140 mmHg组与收缩压<140 mmHg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与单纯BPH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BPH合并高血压组中10年以上高血压病史患者的BPH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P<0.05)。结论 BPH同时合并高血压多见,长期高血压尤其是高舒张压状态能够促进BPH的发生以及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VEGF、Flt-1表达和MVD计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VEGF、Fit-1表达和MVD计数.结果: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78.4%,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VEGF均为阴性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Fit-1表达均为阳性,两者无显著差异.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MVD值8.00±3.28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4.83±1.83.VEGF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VEGF与Flt-1表达呈正相关,Flt-1表达与MVD计数无相关性;前列腺体积与VEGF、Flt-1表达和MVD计数无相关性.结论:在前列腺增生过程中,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明显加强,提示VEGF可能参与良性前列腺增生,而Flt-1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谢天泰  孙胜  秦斌  李浩  刘清华 《重庆医学》2012,41(14):1383-138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该科诊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11例,按照是否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分为两组,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组(A组,n=202)、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B组,n=109),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患者血尿发生率(7.43%)低于B组(17.43%)(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常见合并症,也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高血压危险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内动脉血流指数阻力指数(R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这项研究包括60例存在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逻辑回归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RI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功率多普勒成像检测量前列腺癌患者RI水平.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癌患者RI水平与空腹血糖、前列腺体积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中代谢综合征与吸烟有关.结论:结果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RI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中代谢综合征和吸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手术治疗可能存在的代谢因素。方法 应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BPH的患者575例,分为手术组(508例)及非手术组(67例)。对每位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民族、BPH年限、吸烟饮酒情况、I-PSS评分、QOL评分,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情况,抽血化验血脂、血糖水平,行B超检查得出前列腺体积。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影响BPH患者治疗方式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围、HDL、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增生行手术治疗存在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列腺体积大、高血压病、I-PSS评分高、患代谢综合征可增加BPH患者的手术几率(OR值分别为2.140、2.371、3.822、3.891,95%CI分别为0.999~1.022、1.215~4.627,1.019~1.169,0.982~6.152,均为P<0.05)。结论 腰围、HDL与BPH患者行手术治疗呈正相关;前列腺体积大、高血压病、I-PSS评分高、患代谢综合征的BPH患者更可能采取手术方式治疗BPH。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SA水平增高的相关因素。材料和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369例,取患者的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共5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体积和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患者的IPSS与血清PSA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患者的PSA与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影响血清PSA的相关因素中,年龄、前列腺体积对血清PSA的水平起决定性作用;IPSS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PSA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前列腺组织炎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BPH的临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70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65例、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72例共307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炎症分级)、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以及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患者血清PSA.分析PSA与前列腺组织炎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的关系.结果:188例(占61.2%)前列腺组织标本存在炎症,以慢性腺周炎症为主.炎症组的患者年龄段小于非炎症组患者,而IPSS评分及前列腺体积则高于和大于非炎症组患者,两组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年龄段患者血清PSA水平较低年龄段患者PSA明显升高(P<0.05),血清PSA水平与IPSS评分及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r=0.21,0.61,P<0.01-0.05);前列腺组织炎症与血清PSA升高有关,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血清PSA水平与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无相关性(r=0.04,0.08,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大部分伴有组织炎症,提示炎症可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45~92岁)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性增生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100例)和非杓型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踝臂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前列腺抗原及前列腺体积.结果: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昼间收缩压[(130.2±9.4) mmHg vs(128.6±7.5) mmHg,(1 mmHg=0.133 kPa)]、昼间舒张压[(76.0±6.1) mmHg vs(75.8±5.5) mmHg]无明显差异,但夜间收缩压[(134.8±9.7) mmHg vs (115.6±3.0) mmHg]及夜间舒张压[(78.8±6.5) mmHg vs(67.5±2.7) mmHg]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有显著性差异[(44.8±11.6) ml vs(35.4±9.9) ml,P<0.05].结论: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前列腺增生程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谭波  王积安  成波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233-234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270例,其中冠心病、高血压43例,糖尿病21例,肾功能不全者6例,脑血管并发症患者11例,合并膀胱结石者1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9例.平均年龄69岁.结果 手术顺利,平均出血60~200mL,平均手术时间73min.合并膀胱结石患者,3例结石超过3cm,先下腹部小切口切开取石,然后行TURP术.12例小于2cm先行气压弹道碎石,然后行TURP术.本组发生排尿困难12例,其中尿道外口狭窄4例、后尿道狭窄3例、碎组织条及血块堵塞2例、腺体组织残留2例,尿道水肿、感染1例.结论 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于高龄、高危BPH患者,前列腺体积较大者及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确诊为BPH的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B超诊断、尿动力学检查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测定。根据经直肠前列腺B超诊断结果分为前列腺结石患者231例(81.34%)和非前列腺结石患者53例(18.66%),依次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总体积(TPV)、移行带体积(TZV)、移行区指数(TZ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各径线之间差异,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结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TPV、TPV-b、TZV-b、Qmax及IP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PSA、TZV、TZI及其他各径线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TPV与Qmax显著相关(P0.05),TZV与Qmax显著相关(P0.05),TPV与IPSS显著相关(P0.05),TZV与IPSS显著相关(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增加与前列腺结石发生具有相关性;前列腺体积增加可以作为临床检测前列腺结石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晋  唐玉分  李珅 《医学综述》2014,(7):1283-1285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单纯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异同。方法本研究标本取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在单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在单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前列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VEGF的表达在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强,统计显示VEGF在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组阳性表达率高于单纯前列腺增生(u=3.3212,P<0.05)。结论 VEGF在合并高血压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高血压可能通过参与改变VEGF的表达而影响促进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和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VEGF、Flt-1表达和MVD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VEGF、Flt-1表达和MVD计数,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5),VEGF与Flt-1表达呈正相关(P<0.05),Flt-1表达与MVD计数无相关性(P>0.05);前列腺体积与VEGF、Flt-1表达和MVD计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前列腺增生过程中VEGF与Flt-1表达呈正相关,与MVD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前列腺增生或肥大,发病率均随增龄而增加,是影响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高血压病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常困扰老年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或肥大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如尿急、尿频和尿潴留等,又常可继发尿路感染,给患者增加了忧愁和烦恼,使得原有的高血压不易控制或加重.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2004年6月~2009年12月经尿道对210例高龄BPH患者行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10例,年龄70~96岁,平均79岁.病史12个月~20年,平均10年.术前经PSA、B超、前列腺指诊、IPSS及QOL评分、前列腺穿刺活检、尿动力学等检查,明确前列腺良性增生,并因前列腺良性增生引起下尿路梗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80 名健康人、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腹部前列腺B超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结果前列腺癌患者PSA和PSAD水平分别为(82.66±20.62) μg/L和(0.68±0.2),前列腺癌患者中PSA和PSAD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 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为4~10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中PSA>10 μg/L 和PSAD>0.2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10 μg/L 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91.3%,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6.7%和85.0%. 结论 PSAD是诊断前列腺癌更敏感、更有效的指标,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B超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B超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并统计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相关性。结果通过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体积越大,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越高,相关参数改变越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与患者最大尿流率呈负相关,P<0.05。前列腺向膀胱突入的患者尿动力学参数与未突入膀胱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B超检查有助于判断前列腺体积的大小和突入膀胱的程度,有助于早期筛查前列腺增生,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沙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将1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服用多沙唑嗪前后IPSS、前列腺体积V、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四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用药3个月、1年、3年后上述四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多沙唑嗪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严重性分级,IPSS间的相关性,方法:80例有症状的良好性前列腺增生症患的IPSS、膀胱出口梗阻严重性分级,经直肠超声检查测得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并计算移行指数,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上述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膀胱出口梗阻严重性分级与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间皆有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410,0.498和0.575(P<0.01),IPSS与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指数间的相关性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严重性有关,其中移行指数与膀胱出口梗阻严重性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