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方法。方法:总结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手术的92例肺癌术后未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作对照,分析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长期吸烟可导致患者产生术后呼衰的几率提高;术后呼衰组的肺功能指标,如肺功能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用力呼气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肺感染时间≤48h,患者产生术后呼衰的几率远大于肺感染时间>48 h的患者;对患者采取全肺切除时,患者发生术后呼衰的几率高于其他两种术式。结论: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的高危因素可根据吸烟指数、术前肺功能及手术方式来综合预测判断,并可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强 《中外医疗》2008,27(13):27-27
目的 探索肺切除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胸外科发生的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3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的未发生呼衰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FEV1(<1.5L).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年龄大于60岁是肺切除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表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对高危病人进行充分评估,同时在术中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范围,术后加强监护可减少肺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老年肺癌患者剖胸术后17例发生呼衰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肺功能低下者,肥胖患者或术后哮喘急性发作,肺部感染者术后容易发生呼衰.结论: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情况充分作好围手术期准备,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和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防治术后呼衰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邬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67-768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老年肺癌患者剖胸术后17例发生呼衰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肺癌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肺功能低下者,肥胖患者或术后哮喘急性发作,肺部感染者术后容易发生呼衰。结论: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情况充分作好围手术期准备,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和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防治术后呼衰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 应用χ2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61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贲门癌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液体输入量对贲门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中度及重度肺功能障碍、高龄、术中麻醉单腔气管插管及术中过多液体输入量对贲门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4.892(P=0.000)、14.722(P=0.000)、7.336(P=0.000)、5.786(P=0.009)和4.571(P=0.003).结论 术前中重度肺功能障碍、高龄、术中麻醉单腔气管插管和术中过多液体输入量是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总结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手术的72例肺癌术后未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患并作对照,用r检验、分层r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结果呼吸衰竭组的最大通气量(MVV)、残气容积,肺总量比值(RV/TLC)、1s用力呼气容积(FEV.)、通气储量百分比(BR)、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以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当天(含术中)静脉晶体人量和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小气道重度阻塞、肺换气功能下降、大量输血输液是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低肺功能肺癌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术后呼吸机的应用及术前肺功能检查的价值。方法64例低肺功能肺癌患者依据肺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ory volume,MVV)和第1 s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分为两组,第1组为重度异常,即MVV≤50%,FEV1≤45%的23例;第2组为50%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常见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9例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并同时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178例肺癌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吸烟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白蛋白量为(36.5±4.3)g/L,对照组血浆白蛋白量为(35.4±3.3)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具有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患者占(29/89)32.58%较对照组(5/17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5,P<0.05);研究组FEV1/FVC、FEF50%(约70%)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VV(约50%)、FIF50%、ERV、IC(约70%)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术后当天输液量、术后当天进入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手术方式、FVC、FEV1及术后当天进入量是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常见因素中,年龄、既往呼吸道疾病史、手术方式、FVC、FEV1及术后当天进入量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 FEV1)与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行肺癌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4例)和无感染组(100例),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以FEV1为变量,构建术后肺部感染模型,计算其灵敏度。结果 两组在既往合并糖尿病病史、吸烟指数、FEV1方面,术后肺部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既往呼吸系统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FEV1为变量构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AUC为0.652(95%CI: 0.540~0.752),灵敏度83%,特异度52%。结论 FEV1与肺癌患者外科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关系密切,FEV1为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ARF)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2月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肺切除术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将患者分为呼吸衰竭组和无呼吸衰竭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心血管病史)、术前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手术方式(部分肺切除、全肺切除)、补液量(术中补液量、术后当天补液量),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肺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31.8%。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指数、心血管病史、FVC<1.8 L、FEV1<1.5 L、FEV1/FVC<70%、手术方式、术中补液量、术后当天补液量是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肺切除患者术后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年龄、吸烟指数、心血管病史、FVC<1.8 L、FEV1<1.5 L、FEV1/FVC<70%、手术方式、术中补液量、术后当天补液量是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发生ARF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驱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的改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前驱呼衰)患者中枢呼吸驱动的改变;评价界定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试验对象为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COPD尚未达前驱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如下参数的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主要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评价;中枢呼吸驱动水平,以0.1 s口腔阻断压(P0.1)、校正中枢呼吸驱动(以每分通气量来校正,即P0.1/MV)和吸气阻抗P0.1/VT/Ti)等来评价.结果P0.1和P0.1/MV在COPD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P0.1/VT/Ti在COPD前驱呼衰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P0.1,P0.1/MV,P0.1/VT/Ti与PaO2,FEV1%呈显著负相关(rs=-0.769,-0.495,-0.543;-0.747,-0.480,-0.526,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s=0.270,0.312,0.369,P分别为<0.05,<0.01,<0.01).结论COPD前驱呼衰患者呼吸储备能力减低,呼吸效率下降;P0.1,P0.1/MV,P0.1/VT/Ti等参数在推断患者神经-肌力输出水平与呼吸衰竭发生阈值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当COPD进展至前驱呼衰阶段,从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到呼吸驱动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提示界定此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分析,不但有助于确定手术适应证,术后患者呼吸并发症,还关系到手术的安全性,并且涉及到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以符合手术要求,肺功能测定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在肺功能测定中,最大通气量(WVV)被用来评估能否耐受大手术的安全指标,1秒率(FEV1/Fvc%)是特别有价值的,已被介绍作为预示潜在术后呼衰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3.
3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结果经χ2检验,实验组年龄大于65岁,吸烟指数大于4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时间大于5h,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大于65岁,吸烟指数大于400,合并COPD,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时间大于5h及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49例(呼吸衰竭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食管癌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与下列因素有关:最大通气量(MVV)、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FEV1/用力肺活量、吸烟指数、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吻合口位置、术后其他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EV1≤1.5 L、MVV实测值/预测值≤50%、术后其他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 h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面评估及改善术前肺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高危高龄肺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1992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治疗肺癌病人 3 12例 ,其中高危高龄病人 48例。术前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 (RVEF) ,按RVEF值分成 <0 .40及≥ 0 40两组。术前测定肺功能比较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全组 46例治愈 ,住院死亡 2例。发生并发症 3 1例。结论 :高危高龄肺癌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 ,术前肺功能差的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高。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呼吸机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简称呼衰)34例,占同期开胸手术4%,治愈22例(65%)。本文分析讨论了低肺功能、术后呼衰的诊治、预防及呼吸机应用等临床关切的问题。开胸术后呼衰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应用呼吸机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围术期肺功能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从2004年1月~2009年12月,26例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病人行肺叶切除术15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5例。围手术期给予解痉剂、氧疗、呼吸锻炼、辅助排痰、机械通气等内科综合治疗,术前不少于2周。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肺功能。结果 26例术前MVV、FEV1.0和FVC均明显改善(P<0.01),PaO2、SpO2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MVV、FEV1.0和FVC仍低于术前(P<0.05),3个月时已达术前水平(P>0.05)。术后1个月PaO2和SpO2与术前相比已无差异(P>0.05),PaCO2仍高于术前(P<0.05)。3个月时均已达术前水平(P>0.05)。死亡2例(7.7%),24例康复出院。结论中重度COPD并早期肺癌患者围术期给予恰当的内科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术前肺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和利于术后肺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6例施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围术期功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肺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肺功能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与术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肺功能较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术后发生肺感染3例,肺不张2例,呼吸衰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肺癌患者施行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01~2004年在我院行肺楔型切除、肺叶切除、两叶切除、全肺切除的104例患者分为2组,Ⅰ组术前FEV1/FVC(一秒率)≥70%,Ⅱ组术前FEV1/FVC<70%,分析术后并发症与术前肺功能、年龄、血气分析结果、预测的术后FEV1的关系.结果:对Ⅰ组患者预测的术后FEV1及FEV1%是预测术后并发症的良好指标.对Ⅱ组患者未发现任何因素能预测术后并发症.结论:对术前FEV1/FVC≥70%的患者,预测的术后FEV1及FEV1%是预测术后并发症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效果,总结提高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52例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对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52例病人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1.92%,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术后发生呼吸衰竭6例,肺不张6例,心律失常24例,经相应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针对病人低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全面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呼吸系统和并发症的护理,术后重点加强生命体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监测和护理,加强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和呼吸衰竭等并发征的预防和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