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红玲 《淮海医药》2007,25(5):456-457
目的 帮助脊髓损伤伴截瘫病人留置尿管期间自我膀胱的管理,防止病人在恢复期自我护理的盲从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自律性膀胱的早日恢复.方法 将34例脊髓损伤伴截瘫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17例,对照组17例.结果 干预组留置尿管时间缩短平均67 d,留置尿管期间无感染.结论 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伴截瘫病人尿管护理、膀胱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吉瑾 《家庭医药》2016,(12):45-46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性训练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收集我院6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上综合性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留置导尿时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尿残余量下降(P<0.01),差异具存显著性;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尿潴留、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甚至是引起截瘫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为此,积极发展对SCI后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利用残存功能使患者开始最大程度地自理,提高截瘫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或脊髓横断时引起脊髓休克,运动反射受到抑制膀胱松弛,出现充盈性尿失禁。此期患者因排尿力不足,致大量残留尿。而长期留置导尿也是造成膀胱上行感染的因素。为了使截瘫患者排尿功能能够得到有效恢复,我们实施帮助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留置尿管期间进行自我膀胱的管理,防止患者在恢复期自我护理的盲目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自律性膀胱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综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及训练后15、30、60d的存留尿管、问断清洁导尿、自行排尿、尿路感染的效果。结果42例患者经过综合膀胱功能训练60d,自行排尿34例(81.O%),间断清洁导尿7例(16.7%),滴漏尿1例(2.4%);尿路感染率:训练15d为33.3%(14例),30d为19.0%(8例),60d为11.9%(5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的趋势是存留尿管〉间断清洁导尿〉自行排尿。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及早拔出尿管、控制尿路感染、提高生存质量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我科2004-02~2007-05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42例,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9例,女3例,年龄21~53岁。颈椎骨折7例,胸椎骨折26例,腰椎骨折19例。完全性截瘫13例,不完全截瘫29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脊髓损伤病人失协调弛缓性膀胱转化成反射性膀胱能力。方法通过对26例脊髓损伤病人于伤后1周开始进行卧位与半卧位或坐位的生物反馈训练及电脑多功能治疗仪进行物理疗法。结果26例SCI病人通过训练,有9例3周内拔除了尿管,17例25~53d拔除了尿管;25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1例伴有尿失禁,需配合使用假性导尿。结论生物反馈训练配合电脑多功能治疗仪,能有效提高SCI病人失协调弛缓性膀胱转化成反射性膀胱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30例脑卒中后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增强了患者尿动力功能,减少了尿路感染机会,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传统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的4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联合采取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P <0.05),每天平均排尿次数以及每天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P <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均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的膀胱排尿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用电针可以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情况和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疗效。方法按入院顺序将68例脊髓损伤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训练护理方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方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膀胱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尿管留置时间、拔管后自主排尿量和泌尿系感染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脊髓损伤所致截瘫后,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协调紊乱,产生尿潴留、尿失禁及一系列并发症,如肾结石、肾结水、反复尿路感染等导致肾功能损害已成为截瘫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脊髓损伤后患者膀胱护理变得十分重要,现丹阳市中医院康复科对不同脊髓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临床中常见及严重的合并症,而膀胱功能障碍引发的肾功能衰竭是SCI截瘫患者病死的第一位原因。在临床中发现留置尿管不但容易导致感染而且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加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兰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7):27-28,33
目的:探讨早期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各种刺激使脊髓低级排尿中枢引起反射性尿道外括约肌协同松驰这一原理,综合设定有效的耐力训练、定时的手法按摩及夹闭尿管定时放尿的方法进行早期膀胱功能训练,促进反射性膀胱功能的形成。结果:76例患者中67例(88.16%)在2—3周内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达到优良标准。膀胱训练后,残余尿测定成功率达89.47%,泌尿系统感染下降率为87.5%。出院1年后跟踪观察均能顺利排尿。结论:有效的耐力训练与定时的手法按摩是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早期康复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膀胱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膀胱功能锻炼.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干预组的满意度(93.6%)显著高于对照组(68.8%)(P<0.05).结论 膀胱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6.
王艳华 《哈尔滨医药》2021,41(6):134-136
目的 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激发排尿技术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伴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治疗效果和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签法将72例SCI伴NB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对照组仅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联合...  相似文献   

17.
吴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4,(14):250-25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76例SCI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38例、常规组38例,所有患者均及时进行骨科手术、药物治疗。康复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留置尿管时间及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SCI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恢复,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减少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SCI后NB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开塞露+膀胱功能训练),B组(膀胱功能训练),C组(膀胱功能训练+膀胱治疗仪);标准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结束时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膀胱尿流动力学(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膀胱平衡状态,并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单次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残余尿量及与生活质量评分、LUTS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比较三组治疗后的膀胱平衡状态,A组的疗效优于B组(P 0.05),与C组疗效相当(P 0.05)。结论开塞露保留灌肠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SCI后NB治疗作用显著,是治疗NB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有效康复训练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46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膀胱功能恢复,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和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早,并发症少。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上,脊柱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以胸腰段最常见,此处为低级排尿中枢所在部位即脊髓圆锥部,伤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损伤平面以下的躯体运动及感觉功能,而且会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脊髓圆锥损伤破坏了脊髓膀胱反射弧,后期多发展成低张力、无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