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普通螺旋CT重叠重建图像及多层螺旋CT较薄层厚重建图像能否增加螺旋CT检测肺结节的数目。方法 对已确诊肺结节病人进行了 4 8次胸部螺旋CT扫描 ,并进行了重叠图像重建 (普通螺旋CT)及较薄层厚图像重建 (多层螺旋CT)。两位阅片者记录肺结节的大小、数目。结果 重叠重建图像比非重叠重建图像中分辨出更多的肺结节和更多的确定的肺结节 ;3mm层厚重建图像分辨比 8mm层厚重建图像分辨更多确定的肺结节。结论 胸部螺旋CT只有在重叠重建图像及较薄层厚重建图像上才能显示更多的小于层厚的肺结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全部准确检出颌面部骨折(100.0%,167/167),显著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88.6%(148/167),尤其是对于眶壁、上颌窦壁和副鼻窦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建MPR图像显示优于多层螺旋CT横断面,二者皆优于3D-VR图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较高,且MPR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3.
多排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结构功能,进一步提高螺旋CT应用价值。方法:对16层多排螺旋CT的机器结构、图像重建方法、扫描功能、设备自制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CT图像分辨率得到提高,影响伪影减少,辐射剂量下降,影像整体质量大大提高。结论:在多螺旋CT使用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厚和探测器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图像重建方法应用,并正确合理应用CT扫描技术,将使临床上采集的影像信息更加丰富,多螺旋CT的设备功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多层螺旋CT的扫描特点、技术条件、图像重建方法、评价其临床使用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的最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对21例行主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速率3.0 ml/s、对比剂1.5~2 ml/kg,经肘静脉团注。当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达到阈值后触发扫描,完成增强数据采集,经图像重建处理,显示主动脉。结果:主动脉对比剂流入峰值时间平均为20 s。按2.5 mm层厚重叠50%进行数据重组,然后行VR、CPR、MIP、SSD图像重建。结论:利用Smartprep软件实时追踪对比剂浓度技术,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恰当的图像后处理技术,MSCT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经X线(D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胫骨近端骨折的外伤患者进行膝关节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的MPR图像。结果 33例经多层螺旋CT重建MPR图像均确诊骨折。结论 MSCT的MPR图像对临床怀疑骨折而DR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核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与传统CT相比多层螺旋CT每一周扫描可采集多层图像信息,扫描速度更快,扫描层厚更薄,因此有足够的信息量进行三维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工作,多层螺旋CT的出现掀开了CT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本文将就多层螺旋CT的球管、多排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等核心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的八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CT扫描、采用心电门控技术,获得CT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各种重建。得到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属于无创影像学诊断技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评价具有优良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和介入的筛选方法。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它将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李金奎  何跃玲  谢元忠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05-190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图像对尘肺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0和I期煤工尘肺患者,均仰卧位行螺旋扫描,获得高分辨容积数据,原始图像重建层厚10mm,分别获得肺窗和纵隔窗图像,扫描完结后,在工作站上对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高分辨1mm层厚轴位重建,及冠状位1mm多平面重建(MPR),并进行轴位与冠状位10mm层厚、5mm间隔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可客观发现平片难以观察到的很多小阴影。多层螺旋cT与平片对比,圆形小阴影显示统计结果:P、q、r型结节,P〈0.05;不规则型小阴影对照检验结果:s、t型结节,P〈0.05;U型,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比X线胸片及常规CT能更好地显示早期尘肺病变,在尘肺病变的早期发现、病灶形态分布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史相钦 《中国卫生产业》2013,(9):125-125,127
目的分析脊柱侧弯当中运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该院诊断为脊柱侧弯的60例病患进行全脊柱多层螺旋CT扫描,再将病患原始横断面CT图像输到Philips工作站进行重建,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以及曲面以及容积重组等技术给予重建;最后分析并评价病患脊柱侧弯的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显示方法,能够从各方面将病患单个畸形锥体的失状以及冠状影像进行重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最大密度投影技术由于层次未明了,不用于诊断脊柱侧弯;容积重组技术能够全面地显示并且综合分析图像,并对外科手术的治疗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的运用对脊柱侧弯具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制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行全脊柱扫描后的处理技术能够对脊柱侧弯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性胸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胸部外伤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对CT数据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80例胸廓骨折患者,单发及多发复杂骨折均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判断骨折,并能了解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对多发复杂性骨折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2.
多层CT机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CT机的发展热点是多层螺旋技术.即X线管旋转一围可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本文就多层CT机的探测器类型主要扫描参数、优越性和局限性以及临床应用的拓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数字X射线摄影(DR)平片,并经过CT扫描.对骨折进行评价,并由两名放射科医生阅片,意见不统一时,应进行协商.结果:DR对Ⅰ~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准确率为78.21%,多层螺旋C T的诊断准确率为93.59%,差异明显(P<0.05).DR诊断腓骨小头骨折准确率为66.67%,诊断髁间隆突骨折准确率为71.43%;多层螺旋CT诊断腓骨小头骨折准确率为95.24%,诊断髁间隆突骨折的准确率为96.43%,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准确率较高,同时具有高敏感度、扫描速度快、放射损伤小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茎突高分辨率CT扫描时改变螺距及准置器宽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50例茎突高分辨率CT扫描患者按准置器宽度为0.75mm和1.5mm分为2组,分别改变螺距0.5~0.8mm后进行扫描。对全部横断扫描图像及VR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能较好地显示正常茎突的细微结构以及异常茎突(过长),准置器宽度为1.5mm时,用同一螺距扫描比准置器宽度为0.75mm时的曝光时间更短,X线剂量当量更低,而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结论:通过调整CT扫描螺距及准置器宽度和采用三维(VR)技术能替代X线平片的检查方法,直观、诊断准确。改变准置器宽度同时改变螺距,能减少X线剂量当量,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能提供较好质量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钼靶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1例乳腺癌平扫、增强及重建图像。结果:71例乳腺癌均为肿快型,57例表现为不规则形,48例边缘见毛刺,8N皮肤改变,4N皮肤内陷,周围侵犯12例,32例见腋窝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及肺内转移。增强后肿快强化明显,CT值升高(18-83)HU;并行重建使肿块周边结构呈立体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面CT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目前商品化的四类多层面CT机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多层面CT机部分概念的新内涵,讨论了多层面CT机的性质能量。  相似文献   

17.
白玫  刘彬  陶颖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5):106-107,110
在对多排螺旋CT扫描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采用手动曝光参数和自动曝光控制参数分别对模拟人体模型进行了扫描,并比较了两种方法产生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和固定管电流技术进行腹部CT检查,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管电量(mAs),并对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图像噪声特性、细节显示程度、病变特征显示及CT值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实验组有效管电量为(296.74±19.15)mAs,较对照组的350mAs降低了约15.4%(P〈0.001);实验组CTDIW为6.74±1.15,明显低于对照组9.6mGy(P〈0.001);实验组DLP为(360.61±14.23)mCy·cm约为对照组675mGy·cm的53.4%(P〈0.001)。结论:正确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