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uque—Hartshill矩形框在枕颈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例1,男,53岁。因言语不清伴行走不稳、手抖2年于1990年6月入院。诊断为颅底陷入症并环枢畸形。7月30日行枕骨鳞部松解、环枢椎后弓部分切除并Luque—Hartshill矩形框固定术(附图)。术后症状改善,2周后下床活动。术后1年半随访时见患者病情稳定,无症状反复。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不稳定型的疗法很多。自1980年起国外开展节段性脊柱固定术(Segmental spinal instrumentation, SSI),优点较多,我院自1983年起应用2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枕颈部畸形与创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例枕颈部畸形与6例枕颈部创伤引起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得以随访,时间为8个月~74个月,7例枕颈部畸形予以彻底减压,作枕颈融合术,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j例,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劳动2例;6例枕颈部创伤致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能复位4例,其中3例行寰枢椎融合术,1例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不能复位2例予以寰椎后弓切除枕颈融合术,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3例,生活能自理.能参加轻便工作2例,不能参加劳动1例。结论 手术减压(或复位)和重建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枕颈部畸形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年 3月~ 1999年 11月 ,对 3例枕颈部畸形伴脊髓压迫症患者 ,应用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及枕骨瓣翻转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例枕颈部畸形的术前临床资料见表 1。 1例局麻 ,2例全麻 ,均行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骨瓣翻转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手术取髂前上棘全厚髂骨块 ,大小约 6×2cm备用。术中见枕骨大孔后缘骨性物陷入硬膜 ,枕骨大孔后缘作少许切开 ,用剥离子剥离使粘连处分离 ,用小型薄口的冲击式咬骨钳咬除枕骨大孔后缘2 5cm左右 ,宽约 3 0cm。若先切除寰椎后弓有困…  相似文献   

6.
血管外科技术在颈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是心脏和脑部的桥梁,动脉和静脉数量多,功能特殊,走向和结构复杂。6-8支重要动脉和4支重要静脉限制在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使得颈部其他病变与血管的关系十分密切。又因为颈部部位特殊,不能过度压迫止血,所以手术中一旦出血将很难处理。因此,在颈部手术中正确地应用血管外科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颈部硬膜外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硬膜外麻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操作困难、风险大、并发症比较严重的一种麻醉方式,现临床上已不再被普遍应用。我院自1971年以来,共进行了3500余例原发性甲亢患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均采用颈部硬膜外麻醉,无一例出现严重的麻醉意外。本文选取2006年以来的312例颈部硬膜外麻醉,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依据中医经络及针灸学说理论,“水针”麻醉亦即“针药复合”麻醉或“穴位封闭”,即在针麻的同时,辅助麻醉性镇痛药或直接与麻醉药物混合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1976年~2001年间以水针作颈部手术1525例,效果良好,其中男318例,女性1207例。小儿、精神过度紧张不合作者不宜选用此法。手术包括:甲状腺囊肿、腺瘤切除,单侧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甲状舌骨囊肿或瘘切除等。 选穴:以合谷、内关(单侧或双侧),取其与支配手术部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枕颈部疾患再手术的原因,探讨翻修手术的对策及其疗效,以期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23例枕颈部疾患手术治疗失败患者再次手术的资料。男14例,女9例,初次手术时年龄18~52岁,平均38.6岁,2例进行3次手术。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的时间为3 h~11年。15例初次手术后假关节形成,3例初次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2例内固定失败,1例初次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2例肿瘤复发。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肢体麻木或椎体束征阳性,其中11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7.8分。翻修手术采用枕颈部寰椎后弓切除或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取髂骨块行枕颈植骨或寰枢椎植骨、枕颈部内固定或寰枢椎椎间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评估(内固定位置、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30~31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失血量300~2000 ml,平均800 ml。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脊髓等损伤。术后均无神经症状恶化的表现,均未发生咽壁和椎管内感染。2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经过换药及延长抗生素使用后痊愈。23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1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JOA评分改善到13.2分。按Macnab疗效评估标准评定:优11例,良8例,可4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表现,末次随访时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枕颈部翻修的主要原因为假关节及残留症状,有效融合及减压是枕颈部手术最应重视的问题,可减少翻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枕颈部疾患再手术原因及对策,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月对19例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施行再次手术的资料。结果:1998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对枕颈区疾患的298患者施行了手术,其中11例进行了翻修术,再手术率3.69%。另外8例再手术前在外院手术,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的时间4h~8年。男12例,女7例,年龄18~49岁。2例进行了3次手术,共计手术23例次。1例枕骨大孔型颅底陷入症行后路枕大孔、寰椎后弓减压颈枕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后4h发现四肢肌力较术前降低、感觉减退,立即再次手术,应用脱水、营养神经药物,2月后恢复正常。1例先天性齿状突畸形并寰枢椎脱位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3周后二期修补硬脊膜而治愈。1例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因手术方案错误,8年后再手术3次。1例颈1、2节段椎管内肿瘤切除,颈枕融合Axis内固定,1年后出现寰枢椎畸形愈合,神经症状加重,应用Vetex翻修而治愈。3例单纯创伤性寰枢椎半脱位行复位内固定者1~3年仍为假关节,应用颈1、2椎弓螺钉固定,融合而治愈。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半脱位,3例枕骨大孔型颅底陷入症者行枕大孔减压,颈枕融合者,1~4年呈假关节,5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应用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融合而治愈,其中1例为第3次手术。1例颈1、2水平椎管内哑铃型肿瘤第2次术后2年复发,经后路肿瘤切除,重新颈枕融合。1例新鲜创伤性寰枢椎半脱位,1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应用Axis颈枕融合的患者,共4枚螺钉脱出,出现局部疼痛,经取出螺钉后疼痛消失。结论:枕颈部疾患手术难度大,翻修困难,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认真护理可减少翻修率。  相似文献   

11.
枕颈部后路手术翻修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和总结枕颈部后路手术翻修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12例患者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6~ 69岁 ,平均 47岁 ,对再手术入院病人的症状及X线片进行分析 ,据此分别采用不同的翻修手术。临床症状有局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翻修术采用枕颈部寰椎后弓切除或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取髂骨块行枕颈植骨或C1~ 2 弓间植骨、枕颈部内固定或C1~ 2 间固定。翻修后平均随访 18个月。结果 :翻修的原因包括 ,枕颈融合植骨块吸收 ( 4例 ) ,C1~ 2 植骨块不融合、假关节形成致C1~ 2 不稳 ( 3例 ) ,枕颈部脊髓压迫未减压 ( 2例 ) ,减压不全残余压迫( 2例 ) ,枕颈部内固定松动断裂致枕颈不稳 ( 1例 )。其中因植骨融合失败致再次手术翻修占 5 8.3 % ,未减压或减压不全 3 3 .3 % ,内固定断裂或松动 8.3 %。翻修术后 5例症状缓解 ,6例症状减轻 ,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 :目前枕颈部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植骨不融合或植骨块吸收 ,其次是减压不全 ,第 3位的原因是内固定失败。因此应强调植骨区和植骨块的去皮质和术后的必要制动 ,以及彻底病灶减压。  相似文献   

12.
枕颈部疼痛是门诊就诊病人常见的一种主诉,引起该症状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原因有枕颈部畸形、风湿性关节炎、感染、颈椎肿瘤、颈椎退行性改变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等,其中枕颈部关节退行性变所导致的骨关节炎是引起枕颈部疼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引发老年患者枕颈部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由于枕颈部关节结构较为特殊和复杂,其骨关节炎的病理、临床症状、体征具有不同于其它颈段椎间关节骨关节炎的特点。1 基础研究1 1 枕颈部的解剖结构与力学分析寰枕关节是由4个关节组成的连动关节,由枕骨髁与寰椎侧块的上关节凹构成两个侧方摩动关节,…  相似文献   

13.
枕颈融合内固定技术的研究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的热点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枕颈融合内固定系统基本上可分为以钢丝结扎技术为基础的内固定系统和以螺钉技术为基础的钉板、钉棒系统。随着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和影像技术的进展,枕颈融合在内固定理念上有了新的突破,主要是主张有效合理的内固定,在操作上引进微创技术和影像辅助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型喉罩(ILMA)引导下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颈部外伤或颈椎病在本院行颈部手术的患者,25例行ILMA引导下盲插气管插管(A组),23例行经鼻气管插管术(B组);记录气管插管的时间、成功率、相关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插管所需时间少于B组,HR、MAP和SPO2变化小于B组。结论对于颈部神经损伤的患者行ILMA引导下气管插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在枕颈手术中应用术前CT血管造影(CTA)技术的价值.方法 16例枕颈疾病患者在术前进行CTA检查.完成3D重建后,评价椎动脉寰枢段走行、分支.测定寰椎椎动脉沟距中线距离、侧块中点距中线距离、枢椎峡部宽度等指标.根据影像学研究进行后路枕颈固定2例,后路寰枢固定10例,经口1例,经口 枕颈固定2例,单纯减压手术1例.结果 影像学研究发现椎动脉不对称3例,异常分支2例, 直接入颅1例, 肿瘤侵犯1例.16例手术均未出现医源性椎动脉及脊髓损伤.结论 在枕颈部畸形及肿瘤患者存在很高的椎动脉异常发生率,CTA是进行枕颈部手术前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查,降低了损伤椎动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正枕颈部涵盖颅枕部与上颈椎区域,解剖结构特殊,其涉及延髓、小脑和颈脊髓,当骨性结构因创伤、畸形、炎症或肿瘤等原因丧失正常解剖关系时,中枢神经功能受到严重威胁,临床治疗原则是恢复枕颈部解剖序列的正常关系,并维持其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治疗方式分为非手术治疗(支具固定等)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各自明确的适应证,非手术治疗可以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枕颈部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枕颈部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卢一生,贾连顺枕颈部是指衰枕和寰枢关节,及其各种韧带结构连接形成功能完整的复合结构(theocciptal-at-canto-aialcomplex)。根据枕颈部的骨性和软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特殊关系,Goel ̄[1]等...  相似文献   

18.
~~《枕颈部外科学》  相似文献   

19.
枕颈区域的不稳,包括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不稳,如齿状突骨折、横韧带断裂以及上颈椎的畸形等,患者常表现为高位脊髓受压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当保守的方法,如颅骨牵引、头颅双向牵引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时,需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有后路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及C1、C2椎板切除减压,前路经口寰椎前弓及齿状突切除减压。这样,上颈椎的稳定性就成为术后疗效的关键。为了解决枕颈不稳,我们自1998年利用枕颈CD对21例不同原因引起枕颈部不稳的患者行前路和/或后路减压术,对其中4例外伤性寰枢椎爆裂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改良枕颈融合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枕颈融合手术在上颈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枕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固定系统治疗11例上颈椎手术后因上颈椎不稳、残留颈髓压迫或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其中9例患者获得随访,原发疾病包括先天性枕颈融合畸形3例,上颈椎肿瘤2例,上颈椎结核2例,颅底凹陷2例。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根据术后当时以及随访时的X线片评价融合情况。结果: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随访7~28个月,平均25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无断钉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枕骨板障螺钉联合颈椎椎弓根螺钉组成的枕颈固定器具有坚强的固定作用,是对常规枕颈融合手术的一种补充,适用于上颈段病变因第1次手术后导致上颈椎不稳、残留颈髓压迫需再次手术者,尤其适用于枕骨缺损、颅底骨质薄和骨质疏松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