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脑髓说"及其对癫狂、痫症、中风等病认识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脑主神明"说的科学性,认为此学说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突破,呼吁以此为核心建立藏象学说的新体系,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医脑病学. 相似文献
2.
3.
4.
脑主神明理论的源流及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先秦、两汉以降有关脑理论的文化背景,以及同时期中医脑主神明理论的发展,剖析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之争的渊源,对中医脑神理论的源流及内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中\"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一句可视为心主神明论的总纲。从内容上来讲,心主神明论的理论框架可以总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从形态看,心为神之舍;从功能看,心为神之主;从生理看,心得神则生;从病理看,心失神则死。从形式上来讲,《黄帝内经》心主神明论的表述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从意义上来讲,心主神明论可不拘泥于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比五脏藏神论阐述问题更为灵活。两种理论一合一分,相得益彰。脑主神明的提出使心主神明受到极大挑战,二者对后世精神疾病、神经疾病和心身疾病的诊疗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植物状态论“脑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元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4(12):70-71
从理论上探讨“脑主神明”。自《内经》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奠定了“心主神明”的中医基本理论。“心主神明”即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情感等活动均归属于心的功能。但在临床工作中,人们发现急性颅脑损伤及多种疾病致脑损伤后,一部分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完全丧失,即植物状态。病人虽然体温、呼吸、血压、心跳均正常,但意识丧失,无任何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功能,此无法用“心主神明”所解释,而正说明人体意识、思维、记忆、情感、精神等活动是有脑所主,即“脑主神明”。修正“心主神明”而倡“脑主神明”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医脑病学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8.
变革"心主神明"为"脑主神明"——中医脑科学理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士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7):14-15,62
1 中、西医学对心与脑的认识发展概述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脏腑学说及藏象学说 ,均认为“五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心脏的功能既“主血脉”(如《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等 ) ,又“主神明”(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等 )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理论依据,认为"心主神明"论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之上,说明五脏、心、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对中医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心主神明"论也导致中医对脑这一重要的器官缺乏独立和完整性的认识。提出应当提倡"脑是主管知觉、运动、思维和记忆的器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11.
对脾统四脏学术理论源于清代医家沈金鳌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周易》奠定了这一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内经》是其学术渊源,而金元医家李杲创建了脾统四脏的学术理论,经后世医家的补充和发展,完善于明清。 相似文献
12.
13.
从脑主元神谈老年性痴呆病因病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性痴呆症主要以神的病变为特征 ,姚止庵在注解《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 :“形神相离 ,行尸而已”。形虽存而神已失 ,正是痴呆病的特点。老年性痴呆伴随现代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而变得突出 ,古代文献对此病的记载并不详细 ,而且所记载的痴呆不是针对老年人发生的痴呆。清·王清任所述“高年无记性者 ,脑髓渐空所致”与之较为接近 ,但也不是针对老年性痴呆的专论。本文试从脑主元神出发 ,结合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特点 ,探讨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1 神的概念及神明之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神的概念很广 ,既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 相似文献
14.
15.
心主神脑主神心脑共主神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医理论公认"神"的概念有三个层面内涵,即:①泛指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及其表现;②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的总称(以下简称为广义神);③指人的精神意识,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是思维.中医论神有广狭之分,又有元神、识神之别,元神即广义神,识神即狭义神.在何脏主神的认识上,近些年,尤其是近10多年来出现了心主神、脑主神、心脑共主神之争,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有关神的观点,以及<黄帝内经>以降中医理论中有关神及何脏主神的历代有代表性的论述后不难发现,心脑共主神是中国人所持的一贯看法,这一观点从中医理论中无法剔除,应当将心脑所主之神的内涵统一到"蕴涵狭义神在内的广义之神"的认识上来. 相似文献
16.
《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 ,其间不乏脑髓的论述 ,但始终未提及脑主神的理论。后世医家在临床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脑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心脑共主神明"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张锡纯的"心脑共主神明"说在中西医两方面的立论根据和思维特色进行分析,指出该说不但是中西医结合的早期尝试,也是中西医异同的充分体现;以中医的"气"与"气化"观念为工具对西医知识的改造和发挥,导致了张锡纯对西医知识的独特改造和对"神明"问题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