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缺血时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梗塞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 h再灌注组和缺血2 h再灌注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将线栓插至颈总动脉(CCA),缺血1、2 h再灌注组分别于术后1、2 h行再灌注.用2% 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梗死灶体积,并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假手术组于再灌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为0分.缺血2 h再灌注组再灌注2、6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缺血1 h再灌注组(t值分别为2.546、3.000,P<0.05),再灌注24 h,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05).缺血1 h再灌注组与缺血2 h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 h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再灌注2、6 h时的评分(t值分别为-2.222、-2.778;-3.458、-4.447, P<0.05).再灌注24 h时,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塞灶体积/同侧大脑半球体积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择缺血1 h后再灌注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行为学和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及亚硒酸钠治疗组,每组21只,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亚硒酸钠治疗前后大鼠行为学评分变化,于再灌注3d后亚甲兰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量变化;进一步计算出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后测定脑梗死灶体积。结果模型组与亚硒酸钠治疗组治疗前大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硒酸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24h神经功能缺损即明显改善(P〈0.05),72h神经功能改善更显著(P〈0.0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亚硒酸钠治疗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数目明显增多;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亚硒酸钠可以明显减少梗死灶体积(P〈0.01)。与假手术组及非梗死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大鼠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亚硒酸钠治疗后梗死区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硒酸钠能显著减轻大鼠脑梗死灶体积,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牟华 《重庆医学》2012,41(30):3192-3193,319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以及EPO治疗组(治疗组)。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缺血再灌注后4、12、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12、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脑内NF-κB蛋白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EPO可通过降低NF-κB蛋白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及MMP-9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15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EPO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缺血组于再灌注开始前10 min经腹腔注入生理盐水2 ml,EPO组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kg)+生理盐水2 ml,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72 h、7 d及10 d,采用Zea Longa法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断头取脑,按Elliot公式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相应时间点MMP-9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缺血组再灌注6 h出现神经功能障碍,48h最严重,72 h开始恢复;缺血组脑含水量在再灌注6 h轻度升高,24-48 h时达高峰;缺血组再灌注6 h有少量表达MMP-9的免疫阳性细胞,12 h开始增多,48 h达到高峰,72 h后有所下降,7 d、10 d明显降低。EPO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含水量和MMP-9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脑组织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的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h,之后再灌注24h。治疗组分别给予缺血再灌注前后经腹腔注射缬沙坦40mg/(kg·d)或EPO 3000IU/(kg·d),对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缺血再灌注组,ARB处理组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相较于缺血再灌注组,EPD处理组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且经EPD预处理,具有显著的改善,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EPD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EPD和ARB可降低梗死组织含水量,减少脑梗死体积,其预处理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以及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景天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梗死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红景天治疗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未进行特殊处理,其他3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唑染色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FAP表达,用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红景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GFAP阳性细胞于脑缺血2h后即已.出现,各组之间GFAP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缺血再灌注时间推移,缺血6—72h时红景天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GFAP表达减低(P〈O.05)。红景天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P〈0.05)。结论红景天胶囊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提高神经功能评分,可能与减少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再灌注12h后给予VEGF腹腔注射,检测再灌注不同阶段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梗死区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的表达量,与未注射VEGF组比较。结果 注射VEGF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4、36和48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MCAO组;MCAO组大鼠再灌注后nNOS基因表达开始增加,于24h达到高峰开始下降;SOD表达量则在48h内都在升高。注射VEGF组再灌注24、48h的nNOS和SOD的表达量与MCAO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VEGF具有增加再灌注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进而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灶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 h。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CIR)后正常体温组(normathermia)、缺血再灌注后亚低温组(hypothermia)。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计算梗死体积;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①大鼠CIR亚低温组6 h、12 h、24 h、3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灶区域TGF-β1免疫阳性神经元细胞分别较常温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增加(P<0.01);②大鼠CIR后梗死体积亚低温组较常温组对应时间点明显减小(P<0.01)。结论:大鼠CIR后3 d内亚低温可减轻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亚低温缺血灶区域TGF-β1表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参照Zealonga线检法改进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再灌注前30min尾静脉注射SOD(2000U/100g),测定大鼠血清SOD活性及IL-6水平,并观察梗塞灶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SOD可使血清SOD活性增高、IL-6水平下降以及梗塞灶体积缩小、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SOD能够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SOD活性,抑制IL-6的合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还与强化机体抗氧化系统和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细冰合剂滴鼻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辛组、冰片组、细冰合剂及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术前各治疗组连续滴鼻3d,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尼莫地平,均于末次给药30min后行手术,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 测脑组织梗死体积、脑指数及脑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学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脑指数及脑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模型组比较,细冰合剂组脑梗死范围有一定缩小(P〈0.05),脑指数、脑含水量及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细冰合剂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水肿程度,减少脑组织的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黄芪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并给予环黄芪醇干预,评价大鼠的Garcia JH神经功能评分,并采用TTC染色法计算大鼠的脑梗死灶容积百分比。结果:环黄芪醇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脑梗死灶容积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环黄芪醇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海马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海马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损伤的药理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采用相对于人类缺血性卒中较为类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的模型,研究中药海马提取物对大鼠I/R后神经行为学(神经功能评分NeurologicalDeficitScoreNDS)、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等指标的药理作用。结果:大鼠I/R后各时间点内均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缺失,海马提取物用药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 ,假手术组大鼠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脑水肿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 5 ) ,脑梗死体积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而假手术组均未见有梗死灶。结论:中药海马提取物具有保护大鼠I/R后受损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玲玲  唐兴江  牛智领 《西部医学》2012,24(10):1858-186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pirin,ASA)预处理后,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P)缺血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健康SD大鼠9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小剂量ASA组(10mg/kg)、大剂量ASA组(150m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CI/RP。术后分别在6、12、24、72h和7d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3mRNA)含量检测,用术后24h的大鼠进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后,小、大剂量ASA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4h梗死病灶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减少54.48%和30.90%,病灶侧脑组织IL-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SOCS-3mR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在术后12h~3d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SA药物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抑制IL-6的产生和上调SOCS-mRNA表达有关,小剂量ASA作用优于大剂量的ASA。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棕榈油(palm oil,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棕榈油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PO处理组。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缺血再灌注组与PO处理组再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72 h、7 d等6个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损伤体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转移电泳(westernblotting,WB)检测Bcl-2、Bax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O的保护作用。结果①TTC染色: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未见缺血失染区域,缺血再灌注组与棕榈油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后2h均未见明显的缺血失染区,在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72 h、7 d各时间点,PO处理组梗死质量百分比与对应的IR组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O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梗死脑区质量百分比减少;②WB:缺血再灌注组及棕榈油组从再灌注6 h开始Bcl-2、Bax在半暗带区表达增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Bcl-2于缺血12 h达高峰,Bax于缺血24 h达高峰。各时间点PO处理组与相应缺血组相比,Bcl-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ax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①棕榈油可以减小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缺血受损范围;②棕榈油能够增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作用,降低凋亡基因Bax表达作用,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I/R+MC组)。I/R组行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术;S组行假手术操作;I/R+MC组在再灌注术后,尾静脉注射3 mg/kg米诺环素,每日2次,持续14 d。缺血再灌注后2 d,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法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及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后2、7、14 d,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 d,I/R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S组增大,缺血侧脑组织内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均较S组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R+MC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EB的渗出量、HMGB1和Iba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I/R+MC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I/R组下降(P<0.05)。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BMP-7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I-R模型,观察BMP-7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与Ht组相比,BMP-7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t=2.33,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t=5.51,P〈0.05),MDA含量降低(F活性升高(F=22.19±68.11,q=9.41~16.25,P〈0.05)。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性损伤有关。33.99、42.94,q=6.59、6.16,P〈0.05),SOD和GSH—PX结论BMP-7对大鼠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电针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内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AQP4)的表达与分布改变。 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40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40),脑缺血组(n=138),脑缺血+电针组(电针处理组,n=138)和脑缺血+假电针组(n=90)。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1 h后实施脑血流再灌注。电针处理组在脑缺血开始后立即给予电针刺激,穴位选择“水沟”(GV 26)与“百会”(GV 20)。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QP4的蛋白表达水平,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AQP4免疫阳性颗粒在血管周边的分布,常规焦油紫染色计算脑缺血后的脑梗死体积以及脑肿胀程度。神经行为学评估通过Garcia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1)再灌注24 h内,电针可下调因脑缺血而诱导的AQP4表达升高,再灌注后6 h和12 h分别是缺血组的0.63倍和0.72倍(P < 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管周边AQP4的免疫阳性颗粒在再灌注后6 h增多,在再灌注后24 h减少,电针干预组中血管周边AQP4的免疫阳性颗粒密度发生改变,其变化与缺血组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电针减轻脑缺血后的脑梗死及脑肿胀,促进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结论 电针下调因缺血而导致的AQP4蛋白的表达升高,并动态改变其在血管周边的分布。电针对AQP4的调控作用可能与电针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内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或联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注射是否有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内质网应激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对照组、EPO组、tPA组及EPO联合tPA组,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在缺血2 h/再灌注即刻通过大脑中动脉单独注射EPO(800 IU/kg)、tPA(10 mg/kg)以及联合注射EPO(800 IU/kg)及tPA (10 mg/kg)。再灌注24 h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测定梗死体积,检测C/EBP 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 CHOP)及磷酸化的真核起始因子(phosphorylated form of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 p-eIF2α)的表达。结果 与MCAO模型组相比,EPO、tPA+EPO可以显著减小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后的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并显著降低微血管和脑组织中p-eIF2α和CHOP的表达,但单独给予tPA没有作用;与tPA组相比,tPA+EPO可以显著减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并显著降低微血管和脑组织中p-eIF2α和CHOP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CHOP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有共定位。结论 在再灌注即刻通过大脑中动脉内注射低剂量EPO或者低剂量EPO联合tPA可以减轻脑I/R损伤,可能与EPO抑制内质网应激,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2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MCAO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3 d、7 d、14 d、30 d进行三种神经功能评分(Longa 5分法、前肢踩空实验、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取脑组织后行HE染色。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相对百分比,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到30 d,三种神经功能评分均有降低,7 d组与30 d组的前肢踩空实验和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的评分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随着时间延长有所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神经功能评分中,缺血再灌注3 d组及30 d组,Ludmila Belayev 12分法评分的结果与脑梗死体积呈显著相关(P<0.05),其余时间点与三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线栓法制作的SD大鼠短暂性MCAO模型中,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与缺血再灌注后第3 d、30 d的梗死体积有显著相关性,该评分法可用于评估这两个时间点的大鼠脑梗死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