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46眼)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下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撑行泪小管吻合术。结果在吻合成功并留置硬膜外导管至少3个月后,46例行泪道冲洗均保持通畅。结论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时留置硬膜外导管支撑较长时间能有效地维持泪道的通畅。  相似文献   

2.
王李理  徐红 《河南医药信息》2011,(11):127-127,129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46眼)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下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撑行泪小管吻合术。结果在吻合成功并留置硬膜外导管至少3个月后,46例行泪道冲洗均保持通畅。结论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时留置硬膜外导管支撑较长时间能有效地维持泪道的通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吻合术中环形置管术的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 10眼上下泪小管断裂均施行环形置管术。结果 10眼泪小管断裂均成功施行环形置管术,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术后3个月拔管,最长追踪1年,上下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者9眼,上下泪道通而不畅但无明显泪溢者1眼,无1眼下泪小点外翻。结论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适合施行环形硬膜外麻醉导管置管术,既修复了上下泪小管断裂,又防止了术后泪小点、眼睑外翻,且义管不易脱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疗效,提高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断端远端,插入直径1mm硬膜外尼龙导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端。结果108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8~12周拔管,随访6个月~2年,治愈88例占81.5%,好转14例占13.0%,未愈6例占5.5%。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成功率高,操作准确方便。  相似文献   

5.
黄爱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288-1289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显微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以硬膜外导管作支撑吻合泪小管断端,3月后拔管。结果:50例下泪小管断裂中48例显微吻合成功,2例失败。结论:在显微镜下吻合泪小管断端效果确切,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段雪梅  张健  陈燕 《淮海医药》2010,28(5):415-415
目的探讨断裂泪小管内侧断端的位置规律,提高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对118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以直径1 mm硬麻外导管作为泪小管的内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端。结果 118例中117例吻合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为99.15%。结论伤后就诊时间长短及掌握泪小管内侧断端的位置规律,是影响泪小管吻合术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泪小管断裂实施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1年11月共38例实施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找到鼻侧断端,吻合成功,随访2~34个月,平均(14.12±6.19)个月,其中33例愈合,泪道通畅;4例通而不畅;1例完全不通(患者在洗脸时将留置导管脱落带出,2d后就诊,插入失败)。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裂,该方法取材方便价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管应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式中临床疗效。方法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断裂,应用硬膜外麻醉管作为支撑物,吻合上、下泪小管断裂伤。结果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伤86例全部吻合成功,手术后6~8周拔除义管后泪道冲洗全部通畅,3例轻度溢泪。结论硬膜外麻醉管作为支撑物应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寻找断端的简易方法及支撑物选择。方法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48例,均在显微镜下采用直视联合注水寻找断端,以硬膜外导管作为支撑物。结果48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均成功吻合。结论下泪小管断裂只要准确无误寻找到断裂端并进行正确吻合,术后留管时间恰当,都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不同术式中置入泪道义管的种类及插管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采用直接插管法或Worst泪道探针置管法在泪道内置硬膜外麻醉导管或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68例,随访1~2年.结果:直接插管组48例(置硬膜外麻醉导管),通畅40例,狭窄6例,阻塞2例,总有效率95.8%.Worst泪道探针置管组20例(置硅胶管),通畅12例,狭窄5例,阻塞3例,总有效率85.0%.结论:两种方法均是治疗眼睑裂伤伴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采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材料,留置泪道,吻合下泪小管,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3例手术患者,治愈15例,占65.2%,好转6例,占26.1%,无效2例,占8.7%,总有效率91.3%。结论利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材料留置泪道,是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泪小管断裂显微吻合术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寻找泪小管断端及顺利吻合泪小管的方法。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断端,然后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吻合泪小管。结果术后4~6个月拔管,随访1年。治愈59例,占88.06%;好转7例,占10.45%;未愈1例,占1.49%。结论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联合植入硬膜外麻醉导管。泪小管吻合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断端的找寻规律和防止术后瘢痕收缩的方法,提高急诊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寻找11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含年龄9个月者)的泪小管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管,以眼科9-0尼龙线行三点对位吻合,支撑管留置至术后20~90d。结果11例均成功吻合泪小管,术后20d至3个月拔管后无泪溢。结论术中耐心寻找泪小管断端,仔细对位缝合皮肤,术后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留置支撑管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的吻合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以直径1mm硬膜外导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在显微镜下间断吻合泪小管断端周围组织。结果 3月后拔管后,21例中16例治愈5例好转。结论硬膜外导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在显微镜下直接缝合泪小管断端周围组织,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泪小管吻合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眼睑内眦部的外伤,常合并泪小管断裂伤,尤以下泪小管断裂多见,如不及时给予手术修复接通,将会造成终身流泪。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置入导管支架是治疗泪小管断裂最佳的选择。我院2003-2007年共收治泪小管断裂伤患者65例,均在显微镜下用硬膜外导管作为支撑物行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房进彩 《北方药学》2013,(8):124-12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9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利用硬膜外导管为支撑物进行断裂吻合术。手术后随访6~12个月以上。结果:远期完全治愈44例,好转2例,失访者3例。结论:在显微镜下,以硬膜外导管作为泪小管内的支撑物进行泪小管断裂修复手术,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手术显微镜下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58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对断端进行显微手术吻合,观察效果。结果 58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断端,并顺利实施泪小管吻合术。术后随访6~24个月,53例患者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治愈53例,治愈率达91.38%。结论在手术显微镜下行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易于寻找泪小管的断端,操作准确方便,手术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使用细硅胶管及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材料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和直视配合下,随机使用细麻醉导管和(或)外直径1mm细硅胶管做支撑物寻找断裂的下泪小管进行吻合,术后随诊3个月至2年。结果本组46例全部吻合成功,冲洗通畅。术后无流泪现象43例,占93.5%,3例冲洗通畅,但流泪现象存在占6.5%。结论泪小管吻合放置支撑物是公认的手术方式,但麻醉导管和硅胶管更易取得,价格低廉,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眼睑外伤中伴有泪小管断裂伤的病人行泪小管吻合术,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保留支撑物5周,观察术后溢泪,泪道通畅的情况。结果23例均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21例,治愈率91.3%。结论 泪小管吻合术应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能提高泪道的复通率,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傅优凤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45-2146
目的观察双路泪道插管法并置管固定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疗效。方法21例(21眼)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撑物,采用双路泪道插管,留管时间3个月。结果21例术后泪道冲洗均通畅,1例有轻度异物感,所有患者无外观不满意,均能顺利配合治疗至拔管。结论应用硬膜外导管双路泪道插管法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