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扩增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及培养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纯化MSCs,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和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MSCs呈集落状生长,细胞呈梭形、纺锤形,呈放射状排列.传代后大都均匀分布生长,细胞生长迅速,倍增时间约45.5 h.流式细胞术鉴定表明,培养的第3代和第5代MSCs CD44、CD29阳性,CD45和CD34阴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的骨髓MSCs,MSCs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猪应用单纯直接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直接贴壁法两种方法分离、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效率,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方法。方法取滇南小型猪的骨髓液用单纯直接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两种方法分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绘制其生长曲线,通过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生物学形状。结果直接贴壁法收集到的细胞扩增速度较慢,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到的细胞扩增速度较快,细胞培养后成梭形。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较单纯的直接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效率更高。体外培养的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过程,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为BMSC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和依据。方法选取出生1月、18月、36月的健康中国白兔,分成新生、成年、老年3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及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分离培养BMSC,用噻唑蓝(MTT)法观察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各组BMSC均贴壁生长,呈成纤维细胞样BMSC典型形态,贴壁率的观察和生长曲线显示,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新生兔细胞增殖最快,细胞可扩增能力最强,而老年兔细胞增殖最慢,细胞可扩增能力最弱,成年兔细胞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可以从不同年龄兔中获得高纯度的BMSC,干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B7-1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双基因共表达慢病毒载体是否可介导目的 基因在人骨髓基质细胞(MSCs)有效表达.方法 采用改良的磷酸钙沉淀法将包装质粒、包膜蛋白质粒和含目的 基因的转移质粒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收集的病毒上清感染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的MSCs,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转导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PT-PCR分析目的 基因在转导细胞的表达.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第三代的MSCs, CD90表达阳性率达到93.62%,包装好的慢病毒颗粒可成功感染293T包装细胞和MSCs,用荧光显微镜和FCM均可检测到转染细胞中G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66%和43.97%,RT-PCR方法可扩增出转染细胞表达B7-1和GM-CSF基因片段.结论 B7-1和GM-CSF双基因共表达慢病毒载体可高效转移目的 基因至骨髓基质细胞并获得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5.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扩增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爱国  孙俊英  郝思春  盛伟华  杨吉成 《江苏医药》2004,30(8):573-575,F003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的条件,为组织工程学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兔BMSc自小量骨髓中分离并培养,观察其增殖和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测定分裂指数和贴壁率。结果兔.BMSc在第7代前性状稳定,生长曲线相似;第4天分裂指数最高为15%;传代后10h贴壁率高达90%。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是分离兔BMSc的理想方法,BMSc能为未来组织工程提供足量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和CD106的表达,进行表型鉴定;DiI标记第3代MSCs,观察标记效率.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 48 h内可见少量贴壁细胞,7~8 d达到90%汇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为阳性;DiI进行细胞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见所有MSCs均被标记为红色荧光,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结论:此培养方法可以作为培养兔MSCs的常规方法,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全骨髓培养法之间的差异,以期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MSCs分离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分离MSCs,比较用两种方法的细胞形态、MSCs细胞得率及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培养出骨髓MSCs,且获得的第二代M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细胞形态均一,为长梭形或三角形.5 ml骨髓细胞分离培养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MSCs细胞总数显著小于全骨髓培养法(t=.639,P<0.01).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与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第二代MSC8 CD29、CD105、CD105、CD34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09、0.659、0.277、0.191,P均>0.05),但前者的HLA-D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7,P<0.05).结论 与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相比较,全骨髓培养法分离MSCs具有培养时间较短,细胞得率较多的优点,虽纯度相对较低,但仍是一种较好的MSCs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基因转染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 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获取 BMSCs; 利用慢病毒载体将 bFGF 基因转染到 BMSCs 中, 根据转染条件分为 bFGF 转染组、 空病毒组、 未转染组, 转染后分别对 3 组细胞的形态 bFGF mRNA 及蛋白表达、 细胞增殖情况、 细胞周期及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进行观察。结果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 成功获得高纯度的 BMSCs。载有 bFGF 基因的慢病毒转染 BMSCs 后, 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 而 bFGF mRNA 与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 细胞增殖曲线上移、 增殖期细胞比例增大、 ALP 活性明显增高, 与空病毒组及未转染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利用慢病毒载体将兔 bFGF 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 BMSCs, 目的基因获得稳定表达, 并且自身过表达的bFGF 可以促进BMSCs 的增殖与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的表达,进行表型鉴定;DiI标记第3代MSCs,观察标记效率。结果 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48h内可见少量贴壁细胞,7-8d达到90%汇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为阳性;DiI进行细胞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见所有MSCs均被标记为红色荧光,提示DiI标记法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结论 此培养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MSCs,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作为培养兔MSCs的常规方法,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并进一步用于治疗重度尿道下裂、尿道下裂残废和较长的后尿道狭窄等顽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方法用DMEM培养液冲洗引产胎儿的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浓度调整到5×105个/ml,接种于12孔培养板中(1ml/孔),放在37℃、含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d换液1次继续培养。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接种后4h部分细胞开始贴壁,24h大量细胞贴壁并且胞浆伸出突起,变成梭形,培养10~14d后细胞融合成片铺满瓶底;传代培养的细胞1h即可贴壁,4h细胞开始伸展扩大,7~10d即可铺满瓶底。结论用密度为1.077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胎儿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SD大鼠脂肪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stromal cells,ADSCs)的方法,同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区皮下脂肪组织,0.1%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ADSCs,流式细胞术测定CD44、CD45和CD49d抗原的表达,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活力,诱导培养基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Oil Red O染色鉴定。结果分离出的细胞CD44表达阳性,CD49d表达弱阳性和CD45表达阴性,其生长曲线呈倒"S"形,成脂诱导培养基定向诱导分化,经Oil Red O染色呈红色。结论本次实验所分离出来的SD大鼠ADSCs在体外具有生长稳定,增殖较快并能诱导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狗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生长特点及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为利用狗的MSCs进行成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成年狗胫骨取骨髓进行MSCs培养,检测细胞周期;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用Von Kossa染色法观察钙化结节。观察在条件培养液中MSCs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MSCs增殖能力强,细胞周期显示有20%的细胞处于G0/G1期。诱导条件下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10~12 d达到高峰,并出现钙化结节。结论体外培养狗的MSCs具有分化成骨的潜能,增殖能力强,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香丹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香丹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肌注香丹注射液和5-溴尿嘧啶核苷(Brdu);体外培养MSC,用四甲基偶氮唑法检测香丹注射液促进大鼠MSC的增殖作用,免疫组化检测MSC细胞的Brdu标记阳性率.结果 3种高浓度的药液对MSC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3-7 d,香丹组Brdu标记阳性细胞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香丹注射液有促进MSC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增殖及分化潜能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离、纯化、增殖的方法,并观察其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潜能活性。方法:取SD大鼠的股骨及胫骨,冲取骨髓液,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增殖,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对第三代大鼠MSC进行成骨矿化诱导,测定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成骨矿化情况。对第三代大鼠MSC进行诱软骨细胞的诱导分化,测定诱导后的细胞表型情况。结果:大鼠MSC为均一的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贴壁及增殖能力强。生长曲线呈S型。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MSC具有成骨能力,诱导后AIP活性显著提高。并出现矿化结节沉积。在成软骨诱导剂作用下,可见细胞由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变为椭圆形及肾形,并分泌异染基质,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分化特点。结论:获得的SD大鼠MSC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大鼠MSC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具有成骨及成软骨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5.
MSCs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及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条件的优化。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比重1.077g/m1)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在含10%胎牛血清L—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扩增MSCs;选取状态较稳定的第4代细胞,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和2%胎牛血清的诱导液(终浓度为10ng/mlVEGF、2ng/mlbFGF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于第7、14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FVⅢ的表达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MSCs,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结果显示,CD34阳性率为1.01%、CD29阳性率为97.32%;诱导14d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VⅢ的表达,10%和2%胎牛血清诱导体系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12.21%和91.4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MSCs;就诱导效果而言,2%胎牛血清诱导体系明显好于10%胎牛血清诱导体系,说明低浓度的胎牛血清更有利于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瞿海龙  陈晓春  张冰  邹云增 《河北医药》2011,33(23):3528-353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联合培养细胞增殖及自身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lpha—aetin,α-actin SM)的影响。方法建立MSCs与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直接共培养体系,对MSCs与SMCs直接共培养组和单纯SMCs组及MSCs组在不同时间点细胞计数。对共培养组和单纯MSCs组行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5ng/ml)标记,利用抗α—actin SM荧光抗体,检测2组MSCs胞浆内-aetin SM表达。结果共培养组细胞计数较单独SMCs培养组明显减少,以第4天为著(P〈0.01),与SMCs共培养5d,MSCs在共培养组较单纯MSCs组表达α-actin SM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无干预因素情况下,MSCs与SMCs直接共培养明显抑制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增殖,且抑制MSCs表达仪-α ctin SM。  相似文献   

17.
李大鹏  王季石 《贵州医药》2009,33(7):579-582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增殖的规律,并探讨其造血因子的分泌情况。方法无菌技术下切取双侧腹股沟皮下脂肪垫,加入0.1%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取细胞,接种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学鉴定CD90、CD34、CD44、CD45、CDl06和CDllb的表达,ELISA法检测造血因子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原代培养显示培养的脂肪干细胞24 h左右开始贴壁,8 d左右可达90%融合,基本上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形态,从第3代开始细胞稳定增殖,15代以前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学鉴定显示CD44、CD90、CDl06为阳性表达,CD34、CD45、和CDllb为阴性表达,脂肪干细胞能持续的表达G-CSF、GM-CSF、M-CSF、SCF、IL-6,统计学分析提示各代细胞因子的分泌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的方法,其生长稳定、增殖较快,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其稳定的表达多种造血因子,找到了一条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于1991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实验乳牛场进行,初步成功地获得乳牛雌性控制率达到81.8%的国内外先进水平,计有十头乳牛产犊:二雄、九雌,其中一头产异性双椟,研究试验结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研制成具有一定的纯度和工作效价的H-Y抗血清;二是这种H-Y抗血清IgG确实存在有抑制牛Y染色体精子的基因抗体;二是掌握H-Y抗血精IgG与牛精液发生“感作”和导致正常受胎的技术方法。试验应用免疫遗传学原理,进一步证明H-Y抗血清IgG有抑制牛Y染色体精于的受精能力而获得较高的雌性控制率,具有很大的生物科学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在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从人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尼龙棉柱分离T淋巴细胞,分别以不同数量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到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体系中,通过流式细胞仪获取数据,计算CD3^+CD25^+和CD3^+CD38^+T细胞的表达率。结果当间充质干细胞为1×10^4/孔时,与单独培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对照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CD25及CD38的表达呈明显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间充质干细胞为1×10^3/孔时,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活化,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数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