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氧针组与标准头针组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氧针治疗组疗效优于标准头针对照组(P<0.01)。结论: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头皮针加络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兴华 《河北中医》2000,22(2):139-141
目的观察头皮针加络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头皮针组(头针组)31例,采用头皮针治疗;头皮针加络刺组(络刺组)31例,在头皮针治疗基础上加用曲泽、委中穴的刺络法.结果痊愈加显效率,络刺组为90.32%,与头针组的67.74%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头皮针加络刺疗法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红细胞聚集状态,减少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作用,且对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影响大于单纯头皮针疗法.结论头皮针加络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穴位注射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并探讨该疗法对血脂、血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疗程为28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及血脂、血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头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显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治疗后头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的血脂、血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水平明显改善,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西药疗法,具有调整血脂、降低血粘度、增强患者机体的抗氧化系统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剌、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用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治疗前后对Fugl-Meyer指数、改良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疗效、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指数、ADL评分、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开窍中药药氧、头体针及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头体针配合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氧配合头体针、康复综合疗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窍中药药氧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头穴透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及机制.方法 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体针组,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血脂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以头电针治疗效果为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等均明显降低,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结论 头穴透刺电针对缺血性中风作用显著,并能显著改善血流变、血脂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30 ml/d加胞二磷胆碱1 g治疗,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1 g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具有明显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脂作用,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具有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作用,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腹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炜  王丽平 《中国针灸》2005,25(11):757-759
目的:探讨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针刺组穴配方.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腹针组及体针组各30例,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腹针组患者痉挛得到明显改善,相关指标有统计学意义,体针组患者痉挛也有改善,相关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腹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腹针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人。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疗法,观察临床疗效。结论: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针药并用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头体针疗法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治疗组、尼莫地平对照组,分别给予头体针疗法和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比较颅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头体针疗法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指数,优于尼莫地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够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头体针疗法能够改善偏头痛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军  李梅  张素钊  王耀民  宁沛  孙翔    康国辉 《河北中医》2014,(11):1669-1671
目的观察予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通督泄毒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取肩髃、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每周5次,共治疗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叩刺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6周。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33.3%(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采用通督泄毒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72例和对照组648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有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脑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大椎、至阳等穴位用醒脑开窍手法加常规药物治疗,并设立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针刺组治愈率30.25%,显效率36.42%,好转率27.78%,总有效率94.4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脑梗死较脑出血疗效显著.结论:针刺可提高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通关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继安 《中国针灸》2005,25(11):760-762
目的:观察通关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通关开窍针刺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通关开窍针刺法,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进行西部失语症AQ指数评价及对比.结果:观察组见效快、疗效好,经统计对比15天(P<0.05),30天(P<0.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关开窍针法结合规范用药及康复指导可发挥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规范用药及康复指导组.  相似文献   

16.
曾燕芬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20-102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能力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62%,两组比较,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给予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乙酰唑胺片、复方丹参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0.00%,对照组显效率2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力及视野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