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身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GABRA1基因测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全身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2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并对侯选基因GABRA1进行测序分析。方法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对GEFS+家系进行研究;设计GABRA1外显子一内含子交界处全部11对内含子引物,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GABRA1PCR测序。结果在5q34区域最大LOD值3.815。GABRA1基因测序显示外显子;有-T/C多态性。结论GEFS+致病基因在5q34区域取得了肯定的连锁关系。在该研究的2家系未发现GABRA1基因的突变;所显示的单个碱基多态性对其他癫痫家系的连锁分析及其他癫痫综合征分子遗传学机制的研究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全身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2个家系候选基因GABRG2进行测序研究.方法:设计GABRG2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全部9对内含子引物,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GABRG2 PCR测序.结果:2个家系未发现GABRG2基因突变,GABRG2基因测序显示外显子5的第13密码子有一C/T多态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单个碱基多态性对其他癫癎家系的连锁分析及其他癫癎综合征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导致癫痫的患儿临床特点,探讨高热、惊厥、脑损伤、及其与颞叶癫痫的联系。方法:对1998~2001年住院癫痫患儿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儿有前躯高热惊厥史。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癫痫发作早易于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与无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相比,伴高热惊厥史的患几强直一阵挛发作次数较多,复杂部分性发作次数较少。41例曾行影像学检查,3倒提示有海马,硬化者均无高热惊厥史。在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中脑电图局灶起源的异常放电显著低于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几。有46.15%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和45.45%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几脑电图表现为单纯颞叶异常放电,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癫痫患儿中,高热惊厥可能伴有脑损伤,且可能与后期的癫痫发生有关,伴高热惊段史者不一定发展为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查中国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采集2个GEFS+家系所有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GEFS+的候选基因(SCN1B、SCN1A、SCN2A和GABRG2)附近10个微卫星位点用于遗传连锁分析,连锁分析所用的软件为LINKAGE软件包5.1版,根据两点间的LOD值判断连锁关系,以确定两家系致病基因的大致位置.限定性定位后筛选候选致病基因,并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候选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标记SCN1A、SCN2A和SCN1B基因的多个微卫星位点在两家系患者中均没有共享等位基因,基本排除两家系与上述3个基因连锁可能.田氏家系在标记GABRG2基因的微卫星位点D5S820、D5S422和D5S1403均有共享等位基因.经两点间连锁分析,在外显率为70%,重组率为0时,D5S820、D5S422和D5S1403处的LOD值分别为0.67,1.00和0.79,提示可能有连锁关系.邸氏家系仅在标记GABRG2基因的微卫星位点D5S1403有共享等位基因.对两家系GABRG2基因9个外显子测序结果 显示,第5号外显子出现一个单核苷酸同义多态位点(c.588C>T),第3号外显子出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604C>T),第7号外显子的非编码区出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为G/A杂合性改变,未发现GABRG2基因致病突变.结论 我国新发现的两个GEFS+家系的致病基因与目前已知候选基因SCN1B、SCN1A、SCN2A和GABRG2无关.GEFS+家系的常见致病基因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并筛查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对患儿外周血进行包含全部目前已知癫痫相关致病基因的Illumina HiSeq 2000系列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筛查,如发现可疑突变基因,再对患儿家系其他成员进行该突变基因位点验证。 结果 3个家系中有9例受累者,受累者的临床表型包括3例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3例热性惊厥附加症(febrile seizures plus,FS+),2例无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afebrile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AGTCS),1例热性惊厥附加症伴儿童失神,基因筛查发现家系1先证者及受累者父亲同时有2个基因突变,SCN5A和ABCC6基因,SCN5A为第28号外显子错义突变(c.G5239A),ABCC6为10号外显子(c.1338+1G>A)的剪切位点变异。未受累者爷爷有SCN5A基因突变,受累者奶奶有ABCC6基因突变,另2个家系未发现可疑致病基因。 结论 本研究发现1个未报道的可疑致病基因ABCC6,未发现已经报道的致病基因突变,进一步证明GEFS+家系是多基因遗传病,遗传机制复杂,病因学有待大样本、大家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热惊厥患儿复发及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结合82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研究其复发及转为癫痫的情况。结果:复发38例(占46.34%),复发危险因素与一级亲属有癫痫或高热惊厥史、首发为复杂性高热惊厥、年龄小于15个月有关;热性惊厥转为癫痫9例(10.98%),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一级亲属有原发性或遗传性癫痫史、高热惊厥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发病前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关。说明高热惊厥的预后良好,因严重惊厥而致脑损伤或后遗症者很少见。结论:对有复发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应积极防治急性发热性疾病,适当干预治疗,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进行IMPA2基因多核苷酸多态性研究,探讨两者关系。方法: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综合征分类中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诊断标准,参照IMPA2基因型东亚热性惊厥人群分布特点,收集鄂西北地区36例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与53例正常对照组患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别选取IMPA2基因热性惊厥两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6号外显子位点159T>C和2号外显子位点558C>T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在IMPA2基因SNP基因型和单倍体分布上,6号外显子位点159T>C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鄂IMPA2基因6号外显子位点159T>C可能是鄂西北地区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的易感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8.
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例复杂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患儿发展为癫痫的共32例(19.75%),其中有癫痫家族史的35例,转化为癫痫的15例(42.86%);有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55例,转化为癫痫20例(36.36%);发热距惊厥发作的时间越短转化为癫痫的比例越高.结论有癫痫家族史及有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素的、发热与出现惊厥的间隔时间均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发展成癫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查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EFS+)患者的SCN2A基因,并探讨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与SCN2A基因的关系。方法 收集35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样,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SCN2A基因的26个编码外显子及与mRNA剪接有关的内含子进行筛查,对发现异常洗脱峰者进行测序并分析结果。结果 未发现基因突变,但发现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其中仅有EXON9-3nt和EXON23-31nt两个位点在两组各总体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N2A基因内含子SNP位点EXON9-3nt和EXON23-31nt可能是EFS+患者的易感SNP位点。  相似文献   

10.
患儿高某,女,5岁。因抽搐10分钟入院。该患儿于入院前二日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在家予口服抗感冒药,于入院前10分钟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屏气,口唇及颜面发绀,口吐白沫,尿失禁,入院后查体,T:38.5℃,P120次,分,R48次,分,神志不清,呼吸促。口唇及颜面发绀。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颈强( ),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20次,分,心音有力,节津整。  相似文献   

11.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是一种新的常见的全面性癫痫综合征,具有显著的表型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有关GEFS+的基因定位、基因突变的研究正成为癫痫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对阐明癫痫综合征是一类“离子通道病(channelopathy)”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Scheffer和Berkovic[1]于1997年对澳大利亚一个包括有热性惊厥表型的癫(癎)大家系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家系中受累成员的临床表型,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 GEFS )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研究开展温州地区血友病A(HA)家系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单体型基因连锁分析,为HA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症状前、携带者基因诊断方面的依据。方法:针对HA先证者及其有关家系成员,进行单体型基因连锁分析。采用PCR检测凝血因子VIII(FVIII)基因外的DXS52(St14)位点的VNTR多态性,检测FVIII基因外的DXS15(CA)n、DXS9901(GT)n、DXS1073(GT)n位点和内含子1(GT)n、13(CA)n、22(GT)n(AG)n、24(GT)n位点的STR多态性并经毛细管电泳确证。另外采用PCR产物限制酶切检测FⅧ基因的内含子18、19、22位点的RFLP。结果:以2个HA家系为例报道研究结果。家系一先证者年幼弟弟肯定为正常人,先证者母亲、外祖母为携带者,先证者小姨肯定为携带者而其年幼儿子肯定为正常人。家系二先证者外祖母肯定不是携带者,先证者的X染色体来自外祖父,但已知外祖父不是患者,那么按照最大风险估计,母亲的那条来自外祖父的X染色体在外祖父生殖细胞中FVIII基因发生了突变,因此母亲是携带者。家系二先证者年幼妹妹是携带者,将来有生育患儿的风险,但先证者大姨及其年幼女儿不是携带者。结论:该研究的HA家系的VNTR-PCR、STR-PCR和PCR/RFLP单体型基因连锁分析,特别是对症状前男孩的诊断、对未曾有患病后代的女性携带者的检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中DNA 甲基转移酶1、3A、3B(DNMT1、DNMT3A、DNMT3B)、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EZH2)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FS 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 例FS 患儿,其中包括30 例单纯型FS(SFS)和30 例复杂型FS(CFS)。另选取30 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比较3 组间3 种酶基因和蛋白之间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①SFS 组和CFS 组1、3A、3 、2、4 基因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FS 组与CFS 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SFS 组和CFS 组DNMT1、DNMT3A、DNMT3B、EZH2、HDAC4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FS 组与CFS 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FS 和CFS 组患儿血清中DNMT1、DNMT3A、DNMT3B、EZH2 和HDAC4 基因及蛋白水平均呈现高表达模式,提示表观遗传修饰在FS 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FS 的致病机制及防治FS 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