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烧伤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Fcγ-RI)表达水平,探讨CD64对烧伤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重度以上烧伤患者78例分为脓毒症组、感染组、非感染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分子的变化并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的CD64的表达是(83.81±14.98)%,显著高于感染组(40.15±13.45)%和对照组(13.73±5.93)%(P均〈0.01)。感染组与对照组CD6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烧伤感染时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可考虑作为烧伤感染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免疫耐受(IT)患者、29例免疫活化(IA)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HLA—DR的表达。同时调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血清HBVDNA等相应临床资料。结果:免疫活化组(IA)的CD14^+CD16^+亚群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IT)(P〈0.01);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HLA.DR表达明显高于CD14^+CD16^+亚群(P〈0.01);乙型肝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比率与ALT呈正相关(r=0.876,P〈0.01),与HBVDNA载量成负相关(r=-0.267,P〈0.01)。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参与调节针对HBV的免疫反应,CD14^+CD16^+单核细胞与HBV复制和肝脏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HLA-DR水平对于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狼疮方对狼疮样BXSB小鼠肺组织CD134/CD134L和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XSB小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狼疮方治疗组、强的松治疗组、未治疗组,每组6只,疗程10周。另设与BXSB小鼠同基因的正常C57BL/6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取小鼠肺组织,应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技术定量测定小鼠肺组织CD134、CD134L和趋化因子RANTES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未治疗组小鼠肺组织CD134、CD134L mRNA和RANTKS mRNA的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经强的松或中药狼疮方治疗后,BXSB小鼠肺组织CD134、CD134L及RANTES的mRNA表达都受到明显抑制,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P〈0.05);且接近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BXSB小鼠肺组织RANTES的mRNA表达水平与CD134L的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93,P〈0.05),而与CD134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的相关关系(r=0.412,P〉0.05)。结论中药狼疮方具有与强的松类似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狼疮样小鼠肺组织CD134/CD134L共刺激信号表达;并下调肺组织RANTKS mRNA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肺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CD22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CD226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表达,以阐明CD226抗原在SLE患者体内T细胞活化中作用以及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31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72h后,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细胞表面CD226抗原的表达。结果;SLE患者组的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上CD226^ 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组、静止期SLE组的CD3^ 、CD4^ 、CD8^ T细胞上CD226^ 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活动期与静止期患者之间T细胞亚群上CD226^ 表达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患者CD3^ 、CD4^ 、CD8^ T细胞CD226^ 抗原表达水平与SLEDA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异常活化;活动期、静止期SLET淋巴细胞CD226^+表达均增高,CD226^ 可能参与了SLE的免疫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烧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改善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大鼠分成休克期切痂组(A组)、常规切痂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B组造成30%TBSAⅢ度烫伤,C组不烫伤。A组伤后第6h、B组伤后第4d切痂,并于伤后第1、5、9d各活杀10只,取材送检,观察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1)A、B组与C组比较:A、B组烫伤大鼠各时相点CD3^+T细胞变化不大(P〉0.05),但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T细胞增高(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2)A组与B组比较:A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T细胞降低(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1)大鼠烫伤后细胞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2)休克期切痂可以改善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NK细胞活性,增加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提高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数。从而改善烫伤大鼠伤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比较分析AIH患者1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2例及键康正常人20例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细胞,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IH和CHB患者肝组织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AIH组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和CHB组(P〈O.01),并且CHB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AIH组外周血中CD4^+ T细胞也显著高于CHB组(P〈0.01));肝组织Foxp3^+细胞主要分布于肝小叶内窦周隙、汇管区,AIH组肝组织Foxp3^+表达显著低于CHB组(P〈0.01)。结论CD4^+CD25^+high Tr细胞下降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的表达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旨在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细胞的百分率;同时测定AST、TBIL和PT。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组CD8^+CD38^+、CD38^+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1),肝硬化组CD8^+CD38^+、CD38^+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5)。肝硬化组CD8^+CD38^+、CD8^+细胞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P〈0.05)。(2)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各组之间比较,中度组CD8^+CD38^+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CD8^+CD38^+、CD8^+、CD38^+均高于轻度组(P〈0.05,P〈0.05,P〈0.05);重度组CD38^+高于中度组(P〈0.05);肝硬化组CD8^+CD38‘均明显低于轻、中、重各组(P〈0.05,P〈0.01,P〈0.01),肝硬化组CD8^+低于重度组(P〈0.01)。(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ST、TBIL、PT不正常组CD8^+CD38^+均高于AST、TBIL、PT正常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CD38^+细胞明显升高,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并与肝功能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CD38^+的测定,对病情分析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角度探讨麝香对创伤愈合的作用基础。方法:以TNF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MTT法、虎红法、荧光免疫组化法研究麝香酮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与HUVEC黏附及HUVEC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TNF处理HUVEC12小时,能明显增强PMN与HUVEC黏附(P〈0.01),并能明显促进HUVEC表面ICAM-1、VCAM-1和CIM4表达(P〈0.05)。75~150ml麝香酮作用于TNF活化的HU-VEC,明显抑制PMN与HUVEC黏附(P〈0.01),仅150μg/ml时降低HUVEC表面ICAM-1表达(P〈0.05),37.5μg/ml和150μg/ml时减少其表面VCAM.1表达(P〈0.05),75-150μg/ml时抑制其表面CD44表达(P〈0.05或P〈0.01)。结论:麝香酮通过降低HUVEC表面ICAM-1、VCAM-1和CD44表达而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可能是麝香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患者急性自血病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80、CD86以及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以了解其表达规律。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初治急性白血患者白血病细胞上CD80、CD86和ICAM-1的表达率;男37例,女23例,年龄2~85岁,中位年龄28岁;其中ALL20例,AML40例(M16例、M27例、M37例、M415例、M55例)。结果ALL组中的CD86的表达为(32.880±6.66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CD80与正常BM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D80、CD86在AML(M1、M2和M3)细胞上的表达分别为(0.766±0.187)%、(27.210±7.581)%,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在AML(M4和M5)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ICAM-1在ALL组中的表达与正常BM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AML(M1、M2和M3)细胞上(63.820±7.484)%,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而AML(M4和M5)细胞上表达为(50.590±7.092)%,显著低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结论CD80、CD86和ICAM.1在初治ALL和AML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呈一定变异性,CD86在ALL上呈高表达,CD80、CD86和ICAM-1在AML(M1、M2和M3)上均呈高表达,而ICAM-1在AML(M4和M5)上均呈低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乙醛脱氢酶(ALDH)与CD34、CD133及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在脐带血中含量的差异.探讨ALDH作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检测指标的有用性。方法采集新鲜脐带血标本28份,用荧光底物法标记ALDH,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血中低侧向角高表达ALDH活性(SSC^loALDH^br)细胞、CD34^+和CD133^+含量,并进行CFU—GM的培养。结果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在ALDH反应后直接上机检测组(ALDH组)及在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再检测组(ALDH+抗体组)分别为(O.32±0.16)%和(0.30±0.1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34^+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40±0.26)%和(0.36±0.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CD133^+表达率在抗体组和ALDH+抗体组分别为(0.18±0.16)%和(0.17±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0.69和0.54.P均〈0.01)。结论ALDH反应后进一步标记抗体不影响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的检测结果,ALDH反应亦不影响进一步标记抗体的检测结果:脐带血SSC^loALDH^br细胞表达率和CD34^+表达率、CD133^+表达率及CFU—GM产率均呈正相关:ALDH活性检测可以作为检测脐带血HSPC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与黏附分子CD54和血小板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63(CD63)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d、7d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和CD54及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水平,并与3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MS)患者发病72h内、7d外周血CD3^+CD69^+与CD3^+CD54^+及血小板CD62P与CD63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d时各值虽较72h略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CD3^+CD69^+与CD3^+CD54^+、CD62P和CD6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8、-0.117、-0.224,P〉0.05);而CD54与CD62P、CD63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68,P〈0.01;r=0.39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T淋巴细胞活化程度增强,其细胞表面CD54分子表达增高,同时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分子表达增加,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介导了白细胞与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黏附,加速了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结核病患者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对33例结核病患者以及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和CIM^+CD25^+Foxp3^+Tr表达情况。结果结核组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Tr检测结果分别为(8.84±2.55)%、(6.30±1.38)%,高于对照组(7.09±1.09)%、(5.22±0.6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57,4.01,P〈0.01);痰涂阳患者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Tr检测结果分别为(10.52±3.27)%、(7.18±1.77)%,高于痰涂阴患者(8.21±1.94)%、(5.97±1.06)%,两组问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2.42,P〈0.05);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间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t=0.03,0.02,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体内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Tr检测结果高于健康人群,提示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系统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无CD10的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在间质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26.7%。结直肠癌中CD10阳性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高、低级别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质细胞CD10阳性在侵及肌层者高于侵及浆膜层者(P〈0.01),而CD10阳性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CD10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CD10阳性间质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低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上皮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间质细胞与α-SMA阳性间质细胞分布一致。结论结直肠癌中间质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化可阻止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细胞表达CD1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溶解而促进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8+CD28+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8+CD28+淋巴细胞的表达率和绝对数,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核酸的载量,并与CD4+CD25+、CD8+CD28+淋巴细胞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CD4+CD25+表达率和细胞数分别为(15.60±5.86)%和(0.34±0.13)×109/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4+CD25-、CD8+CD28+为(21.13±5.32)%、(0.47±0.19)×109/L和(9.49±2.57)%、(0.21±0.07)×109/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T细胞与病毒载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2、0.588,P均〈0.01),而CD8+CD28+T细胞与病毒载量均无相关性(r分别0.275、-0.092,P均〉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CD8+CD28+)减少,免疫调节细胞的增加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长期存在,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血瘦素(leptin)质量浓度与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2004年4—10月我室对在本校附属医院儿科正常分娩的早产儿34例、足月儿56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免疫透射比浊法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脐血leptin、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gG、IgA、IgM、补体(C3、C4)、白细胞介素-4(IL-4)、r-干扰素(IFN—r)质量浓度及bcl-2蛋白表达量、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脐血leptin质量浓度与IgG(r=0.618,P〈0.01)、C3(r=0.346,P〈0.01)、C4(r=0.272,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r=0.284,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r=0.365,P〈0.01)及IFN-r质量浓度(r=0.319,P〈0.05)、GM-CSF质量浓度(r=0.253,P〈0.05)、bcl-2蛋白表达量(r=0.297,P〈0.05)均呈正相关,与IL-4质量浓度(r=-0.288,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r=-0.544,P〈0.01)呈负相关,而与IgA、IgM无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脐血leptin质量浓度与新生儿免疫功能密切相关,leptin具有增强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而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较小。Leptin可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GM—CSF质量浓度,抑制淋巴细胞的凋亡,此作用可能是leptin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CD4^+CD25^+T细胞的变化并与速发性1型糖尿病(T1 DM)比较,了解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1型糖尿病的异同点。方法:LADA组24例,速发性T1DM18例,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3组人选者T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25、CD4^+CD25^+、CD8^+CD25^+、CD4^+CD25^+CD62L^+,以百分比表示各表面分子阳性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LADA与T1DM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LADA与T1DM对比无差异。LADA组CD25^+、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明显高于T1 DM组(P〈0.01)。T1 DM组CD25^+、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略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A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免疫耐受的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并明显高于T1 DM患者。LADA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较速发性T1 DM患者相对缓慢可能与CD4^+CD25^+T细胞的免疫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及CD4^+T细胞表达协同刺激分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颅骨酶解法培养鼠OB,体外模拟雌激素撤退;免疫磁珠细胞分选(rnagnetic cell soaing,MACS)法分离CD4^+T细胞;将OB或CD4^+T细胞分为对照组、E2及DHEA处理组,并以LPS刺激;以流式细胞术分析OB表面CD80、CD86以及CD4^+T细胞表面CD28、CTLA-4的表达。结果经E2及DHEA处理后,OB表达CD80、CD86显著增加(P〈0.05,P〈0.01);CSA可降低对照组及DHEA处理组OBCDS0、CD86的表达(P〈0.01)。除DHEA组CD28^+T细胞百分比增加外(P〈0.05),其余各组CD4^+T细胞CD28和CTLA-4的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DHEA可上调鼠OB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该作用可被CsA阻滞;DHEA还上调CD4^+T细胞CD28的表达,提示可改善骨.免疫调节网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体外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体系研究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固有免疫功能状况,并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灭活大肠杆菌悬液(3×10^8/ml)0.2ml作为免疫原激活剂加入枸橼酸抗凝的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中,37℃水浴1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CD59表达量。结果加入大肠杆菌的银屑病全血细胞组(银屑病实验组)红细胞CD59的表达量(749.27±151.33)高于银屑病对照组红细胞CD59的表达量(651.44±152.35)(P〈0.05),明显高于加入大肠杆菌的健康试验组红细胞CD59的表达量(533.61±171.99)(P〈0.01);银屑病对照组红细胞CD59的表达量(651.44±152.35)较健康对照组红细胞CD59的表达量(475.17±124.97)明显升高(P〈0.01);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D59的表达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呈正相关(r=0.726,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固有免疫功能亢进,在银屑病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固有免疫功能的测定可作为判断银屑病病情的客观指标之一;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对外来抗原反应调节机制呈现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151和CK19 mRNA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4例甲状腺的良恶性病变组织中CD151和CK19 mRNA的表达,并与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D151和CK19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的表达与滤泡性腺瘤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以及正常甲状腺组比较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K19 mRNA表达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151和CK19基因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D151和CK19基因共同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并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别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w及2w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排斥组手术后1w、2w与手术前比较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稳定组手术后1w与手术前比较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手术后2w则下降至手术前水平(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1优势应答。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量变化对于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