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核酶体外转录及切割HBV的活性。方法 将81bp的HBV C基因片段克隆于T载体T7启动子下游,^32P标记转录后作国靶RNA(^32P-rHBV)。rR2,rHDVRZA(插入有核酶结构的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重组体)和rHDVRZP(部分HDV基因组重组体)进行非标记的大量转录,转录产物经凝胶纯化后,与^32P-rHBV按一定比例和条件保温切割,电泳后放射自显影。  相似文献   

2.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核酶(简称rRZ)体外转录及切割HBV的活性。方法将831bp的HBVC基因片段克隆于T载体T7启动子下游,32P标记转录后作为靶RNA(32P-rHBV)。rRZ、rHDVRZA插入有核酶结构的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重组体)和rHDVRZP(部分HDV基因组重组体)进行非标记的大量转录,转录产物经凝胶纯化后,与32P-rHBV按一定比例和条件保温切割,电泳后放射自显影。结果rRZ,rHDVRZP,rHDVRZA在37C有活性,并随温度升高而提高,体外观察到重组体的切割活性,证明所设计的核酶结构是正确的。结论将核酶基因插人到HDV基因组中,使其具有特异性切割HBV的活性,可实现核酶的保护性和靶向性运载,为下一步重组体的体内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别构建CMV、H1、tRNA、U2、U3和U6启动子驱动反式丁型肝炎病毒核酶(HDV核酶)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这些载体中,HDV核酶设计为靶向HBV基因序列PreS2和C区。方法用PCR技术分别扩增CMV、U2和U3启动子,并连入pMD18-T载体。合成靶向PreS2和C区HDV核酶并利用SalⅠ和H indⅢ的酶切位点分别连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EGFP(pLEGFP-R z)。然后利用BamHⅠ和SalⅠ的酶切位点分别把CMV、H1、tRNA、U2、U3和U6启动子连入重组载体pLEGFP-R z。所有的重组载体经PCR和酶切的方法验证。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分别含有6种启动子驱动HDV核酶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结论这些重组载体的构建为筛选高效表达核酶的启动子奠定基础。同时这些重组载体也可用于进一步研究HDV核酶抑制HBV复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抗HBV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在我国HBV感染率达10%,而传统的抗病毒药物远期疗效均不显著,寻找新型抗HBV药物成为迫切需要。核酶(Ribozyme)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RNA,可定点切割RNA靶分子,从而达到有效阻断基因表达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HDV核酶在细胞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将针对HBV基因序列C区的反式HDVR z与U6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及其启动子CMV共同插入腺相关病毒载体pSNAV中并取代其原有CMV启动子区域,构建为pSNAV-CR z重组载体。并将pSNAV-CR z、pSNAV及pLEGFP质粒转染HepG2.2.15培养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对转染后培养细胞内蛋白进行HBeAg和HBsAg的ELISA分析。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载体经双酶切及PCR验证与实验设计一致。重组载体转染培养细胞后,荧光显微计数表明,pSNAV-CR z的转染效率为30%。HBeAg和HBsAg的ELISA检测显示,pSNAV-CR z重组载体对HepG2.2.15细胞中HBV病毒的HBeAg和HBsAg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3.5%和50.07%。结论细胞水平试验证明,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反式HDVR z在体外培养细胞水平对HBV的复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DV核酶在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1)以HBV前基因组mRNA为靶基因,体外筛选出HDV核酶有效作用位点,构建HDV核酶并进行体外测活;2)分别选用tRNA-Val、U6和hCMV 3种真核启动子,重组构建HDV核酶真核表达载体ptVHRz、pSURz和pcDHRz,分别用3种载体转染HepG2.2.15细胞;3)用点杂交、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核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对HBV的抑制作用。结果在HBV C基因区筛选到一位点,所构建的HDV核酶在体外条件下对该位点能产生有效切割。3种核酶表达载体在细胞内均能高效表达,在转染48 h后,ptVHRz和pcDHRz对HBeAg的表达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HBsAg没有抑制作用。三者对HBV的复制均未产生明显影响。结论HDV核酶在细胞内对HBV抗原的表达能产生特异性抑制作用,但未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对其原因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长度丁型肝炎病毒核酶的体外自剪切活性.方法用Xba Ⅰ,EcoRⅠ或BamHI将含有HDV.Rz序列的pRz277正向质粒(pRz277A)和pRz277反向质粒(pRz277B)线性化,以α-32p-UTP标志和T7噬菌体RNA聚合酶转录出不同长度的基因组核酶(g.Rz)和抗基因组(即复制中间体)核酶(ag.Rz),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自剪切反应,然后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放射自显影.结果g.Rz24/100(自剪切位点5和3端分别含24nt和100nt,下同)、ag.Rz38/119在适当条件下绝大部分发生自剪切.g.Rz24/253和ag.Rz38/239也具有一定自剪切活性,但显著低于前两者,即使温度升至55℃或加入去离子甲酰胺也是如此.结论适宜长度的HDV.Rz在体外具有较高的自剪切活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下一步研究HDV.Rz的反式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8.
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 RNA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酶 (ribozyme)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 ,可通过碱基配对特异地与相应的RNA底物结合 ,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底物RNA分子[1] 。是基因功能阻断剂 ,被称为“分子剪刀”。美国科学家Cech和Altman分别于 1982年先后发现这种只有催化活性但不含蛋白质的核糖体RNA前体和RNase的成分[2 ] ,后统一命名为“核酶”。核酶作为基因治疗新药具有如下优点 :1.一个核酶分子可切割多个病毒核酸分子 ;2 .其作用是切断 ,不是单纯抑制 ,停药后复发的可能性小 ;3 .与底物通过碱基配对结合 ,因而有较好的特异性 ;4.针对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对HBV(乙型肝炎病毒)C区双位点核酶在细胞内阻断C区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从pGEM—Rz123(含针对HBV C区双位点核酶)上切下双位点核酶的片段,定向克隆于腺病毒表达载体pAd-CMV中。利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将重组病毒pAdCMV—Rz及pAdCMV—laz感染2.2.15细胞中,采用打点杂交技术观察核酶的表达,采用ELISA(酶联免疫)、免疫荧光、共聚焦定量、图象分析法、Western blot分析Hbe/HBcAg的表达。结果感染的2.2.15细胞2周后,打点杂交证实可表达针对HBV C区双位点核酶。ELISA方法检测发现核酶抑制HBeAg表达68.6%,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图象分析法、Western blot分析证实核酶可抑制HBV细胞内表达。结论该双位点核酶通过针对HBV C区基因的剪切作用,阻断C区基因表达,抑制了HBe/HB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过结构改建的丁型肝炎病毒核酶(HDV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RNA是否存在剪切作用。方法 对HDV基因组核酶的茎IV区和底物结合区进行改建,获得3种针对HCV RNA的HDV核梅RzCI、RzC2和RzC3。体外转录制备含HCV RNA 5′-非编码区(5′-noncoding region,5′-NCR)及部分C区的底物RNA(HCV RNA5′-NCR-C),进行5′端放射性标记。在一定的pH、温度、Mg^2 浓度和有或无去离子甲酰胺存在等条件下,将核酶和底物按摩尔比100:1混合,反应2h后聚丙烯酰胺凝电泳,放射自显影,推算剪切百分率。结果 RzCI和RzCI2可剪切HCV RNA5′-NCR-C,在适宜浓度的去离子甲酰胺存在时剪切效率较高,RzC3对底物几乎无剪切活性。结果 设计得当的HDV基因组核酶可以剪切异源性RNA分子HCV RNA。  相似文献   

11.
12.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1):684-687
目的 设计并合成抗小鼠半胱氯酸蛋白酶-7(Caspaso7)的锤头状核酶,并对它们的体外表与体外切割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计算机软件对锤头状核酶和小鼠Caspase 7基因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核酶的DNA序列在体外由自动合成仪合成,小鼠Caspase-7日的基因通过RTPCR扩增获得,将核酶基因和caspase-7基因分别克隆入载体pBSKneoU6’和pGEM-T中,通过体外转录得到核酶和caspase-7 mRNA,通过体外切割筛选出具有切割活性的核酶。结果 针对目的基因的333和394位点设计合成了两个核酶:Rz333和Rz394。成功获得caspase-7 mRNA的表达载体PC7及含有核酶的重组质粒PU6Rz333和pU6Rz394,通过体外转录表达出含有caspase7mRNA的987nt的靶mRNA及完整的核酶Rz333(47nt)和Rz394(50nt)。体外切割实验证实Rz333能够定点切割caspase-7mRNA,产生243nt和744nt的切割产物,切割效率为67.98%。Rz394不能切割靶基因。结论 核酶Rz333能够位点特异性的切割caspase-7 mR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针对丙型肝炎病毒 (HCV)特异性锤头样核酶 (Rz)的体外转录及切割活性。方法 设计 3种锤头样核酶 :Rz1、Rz2 分别作用于HCVRNA 5′ 非编码区 (5′ NCR)上核酸序列 136~16 0、313~ 337,Rz3 作用于核心 (C)区上核酸序列 373~ 388。为区别于反义核酸的封闭作用 ,设计在Rz3 的催化环上存在点变异 (G取代A)的变异核酶Rzm用作对照。体外转录出靶HCVRNA和核酶RNA ,在一定条件下 ,将3 2 P标记的靶HCVRNA与核酶RNA按不同浓度比例进行切割反应 ,电泳后放射自显影 ,通过同位素扫描成像分析仪分析来评价核酶切割效率。结果 除Rzm外 ,在生理温度下 ,3种核酶均有活性 ,并随核酶浓度增加而提高 ;核酶切割靶位点距HCV起始密码子近切割效率高。结论 设计并观察到体外具有HCV特异性切割活性的锤头样核酶 ,为进行核酶的细胞内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姜山  谢青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121-124
目的 设计针对小鼠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中caspase-12mRNA的锤头状核酶(Rz138、Rz218),通过靶基因及核酶的体外转录、切割,进行核酶活性鉴定,评估其应用前景。方法 小鼠Caspase-12基因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片段克隆于PGEMT载体的T7启动子下游,通过α-^32P UTP标记的体外转录物作为靶RNA。设计合成针对小鼠Caspase-12 mRNA的核酶,通过PCR方法扩增核酶的转录模板,采用非同位素标记法行体外转录,核酶与靶RNA进行体外切割实验。结果在37℃,Rz138、Rz218均有切割活性,Rz138的切割效率较高,几乎100%。结论 Rz138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特异催化切割活性,它有望通过切割Caspase-12 mRNA而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合成了针对HBV ayw DNA前S2区第110、122和132位碱基的三靶位串联锤头状核酶基因。经序列分析证明该核酶基因的一级结构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将核酶基因和从含有HBV ayw  相似文献   

16.
核酶细胞内抗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核酶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有效切割位点并获得高效、特异、无毒,价廉的HCV特异性反式核酶。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的序列设计,合成HCV5‘非结构(NC)区和核心(C)区的特异性反式核酶基因并分别克隆进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V2-gpt.CD-SRα中,转染HCV感染的MT-2细胞,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杂交等方法测定核酶对HCV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