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加肺复张持续时间的选择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的肺换气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肺外源性ARDS的患者26例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分别给予递增高PEEP的肺复张术,评价ARDSexp患者复张前、复张后30min及1h氧合指数(OI)、氧饱和度(SpO2)、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rs)、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肺复张前比较,肺复张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不明显;患者氧合指数(OI)、氧饱和度(SpO2)、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rs)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予一定时间递增高PEEP的肺复张术对ARDSesp有效。  相似文献   

2.
应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6例NRDS患儿给予外源性PS(固尔苏,curosurf),治疗前后肺氧舍功能、机械通气参数变化。结果:应用PS后患儿呼吸困难减轻、青紫改善,用药后2h、6h、12h患儿动脉血PaO2升高、pH值升高、PaCO2下降,与用药前比较,二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机械通气参数FiO2、PIP、PEEP、RR在用药后2h逐渐降低,12h显著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参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2~3h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 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aO2、a/A PO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入氧浓度(FiO2)及呼气末正压(PEEP)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治疗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的疗效和风险性。方法随机将26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镇静、非肌肉松弛状态下均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A组在通气治疗基础上增加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策略。测定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0min、1h、4h、24h时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PaCO2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PaO2/FiO2在30min、1h、4h、24h时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aCO2在治疗后30min、1h、4h、24h时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结合肺保护通气策略是治疗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肺复张(R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早期ARDS患者应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Puritan-bennett 840经面罩连接行无创机械通气。在无创通气基础上,采用CPAP法进行肺复张,动态观察复张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P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H值、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压(BP)等治疗效果。结果肺复张前PaO2 70.1±11.55 mmHg,PaO2/FiO2 163.00±33.56 mmHg;肺复张后30min PaO2 106.37±21.17mmHg,PaO2/FiO2 218.34±40.01 mmHg。肺复张后1h PaO2 90.76±11.40mmHg,PaO2/FiO2203.25±30.77 mmHg肺复张后30min及1h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复张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H值在复张前后各时间段没有明显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压等在复张前后各时间段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ARDS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进行肺复张短时间内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肺复张前后呼吸、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无创通气肺复张治疗早期ARDS安全有效。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替代传统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具有更完善监测功能,使肺复张更加充分完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对严重胸部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严重胸外伤致ARD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最佳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基础上予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天后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峰压、pH值低于对照组,肺静态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1、2.41、6.33、6.05、13.79,P <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能显著改善严重胸部外伤致ARDS患者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肺复张方法(RM)应用于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和负影响。方法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按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时段分别应用控制性肺膨胀(SI),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压力控制法(PCV)三种肺复张方法,记录RM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RM后患者短时间内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都明显增加,SI组30 min和1 h增加幅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2 h时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RM后患者短时间内均有心率增快,CVP上升,MAP下降,SI组变化幅度最大(P〈0.05),20 min后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肺内源性ARDS行RM,SI对肺顺应性和氧合改善效果最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IP和PCV方法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urosurf即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患儿给予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肺氧合功能、呼吸机机械通气参数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儿血PaO2和pH值升高、PaCO2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机械通气参数PIP、PEEP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54例显效,5例有效,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NRDS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彬  许卫江 《中国医药》2007,2(8):478-479
目的探讨肺复张手法对纠正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心脏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低氧血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选择呼吸模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肺复张治疗,并对2组氧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肺复张治疗后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改善(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增高(P〈0,05),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机治疗时间、感染机会、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心脏术后尽早应用肺复张治疗可明显纠正低氧血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风茹  丁洁  申六女  高景  耿恩江 《河北医药》2009,31(22):3050-3052
目的观察保护性单肺通气对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的呼吸血流动力学,炎性介质的影响,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保护性肺通气组1(P1组),保护性肺通气组2(P2组)。3组患者在行常规静脉诱导后均插入双腔气管插管,并以听诊法定位。C组患者行传统方法单肺通气(潮气量10ml/kg,PEEP0cmH2O);P1组患者行保护性单肺通气(潮气量6ml/kg,将PEEP维持在5cmH2O左右);P2组患者(潮气量6ml/kg,并在循环功能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PEEP,直至将PEEP维持在10cmH2O左右,并控制气道平台压低于30cmH2O)。记录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h(T2)、2h(T3)及术后2h(T4)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数值;检测外周血中炎症介质(IL-6、IL-8、IL-10)。结果在单肺通气期间OI均有明显降低,但C组显著低于P1、P2组(P〈0.05);3组血清中IL-6、IL-8的浓度于T2时明显上升(P〈0.05),IL-10于T3时明显上升(P〈0.05)。P1、P2组T3、T4时血清IL-6和IL-8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IL-10浓度高于C组(P〈0.05)。结论低潮气量结合呼气木正压的保护性肺通气可减轻老年患者开胸手术肺的炎性反应,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硫化氢中毒并发ARDS治疗效果。方法 对10例患者在综合救治的基础上选用PB840或Drgger Evita 2 dura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呼吸模式SIMV+PSV+PEEP,频率12~20次/min,潮气量8~10ml·kg^-1·bw^-1,PSV 15~25cmH2O,PEEP8—12cm H2O,初设吸氧浓度(FiO2)〈60%。根据病情转归逐步下调PEEP和FiO2。结果 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肺内分流结果较入院时均改善;8例成功脱机。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硫化氢中毒并发ARDS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使用PEEP是机械通气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在创伤性湿肺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pressure,BiPAP)无创通气治疗早期创伤性湿肺患者,动态观察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吸频率,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采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较前面罩吸氧pH值和PCO2无明显变化,PO2和呼吸频率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早期BiPAP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氧合,是早期治疗创伤性湿肺的有效方法,而一旦病情有不好的进展,应及时采取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EEP值设定对麻醉中呼气末肺容量和氧合程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设定PEEP值,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6例因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麻醉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插管通气治疗,根据氧合情况,缓慢、连续递增PEEP(人工控制)以及估计由最大限度氧运输决定的最佳PEEP,以满足最好的全身动脉或恢复肺部顺应性。结果随着PEEP压力水平的不断增高,PO2水平呈上升趋势,而PCO2在压力为0.9时最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体内CI水平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在PEEP为0.9kPa时各组间DO2水平变化不明显,PEEP为1.6kPa时较压力为0组出现明显下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EEP治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ARDS患者PaO2有一定提高,但高压力水平的PEEP反而会使DO2下降。所以应使用依次递增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确定最佳的PEEP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快速滴注猪肺磷脂注射液200mg/kg。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的改变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1.2±13.6)min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5.9±2.6(P〈0.05),A—aDO2上升为(0.44±0.12)mmHg(P〈0.05)。治疗3、6、12、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早期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主要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递增法肺复张策略的体会,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6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患者肺复张策略治疗,并且观察其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氧饱和度(Sp O2),还有平台压的前后变化。结果应用肺复张策略后患者平台压进行性降低,而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氧饱和度(Sp O2)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用的肺复张策略可以能充分复张已塌陷的肺泡,有效改善气体交换,明显降低气道压且增加肺的顺应性及氧合性等。  相似文献   

16.
吴旭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55-2157
目的 观察低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中肺氧台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A组)40例,常规潮气量组(B组)40例.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后30 min(T1)、机械通气后1 h(T2)、手术结束即刻(T3)、手术后3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及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在机械通气后期,气遭压力降低,肺氧合指数(PaO2/Fi02)增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0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PD患者术中给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低水平PEEP有助于改善术中肺氧合、术后低氧血症,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刘显峰 《江西医药》2014,(5):413-4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患者180例,根据48h内有无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ARDS的发生率为16.11%(29/18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原因、气管切开率、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率、SAPS评分、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肌酐、血糖、APTT、pH值、PaCO2及PaO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均为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是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这一特点给予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形式的肺复张(RM)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确诊患者病例70例,其中35例接受了压力控制通气形式的肺复张治疗(定义为A组),另外35例接受了压力支持通气形式的肺复张治疗(定义为B组)。分别对两组在进行复张前后的呼吸频率、耗氧指数进行测定并记录。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模式的治疗均能使患者的氧合发生明显的改善,且PCV形式要优于PSV形式,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形式的肺复张措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其对氧合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压力支持通气(PSV)形式,更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均常规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最佳PEEP加潮气量5~8ml/k)。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并记录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指标以比较其预后。结果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吕明良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97-2698
目的:比较呼气末正压递增(PI)与持续气道正压(CPAP)机械通气治疗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效果。方法70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I组和CPAP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PI和CPAP机械通气行肺复张,通气前和通气后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240 min测量PaO2、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通气前和通气后15 min、30 min、60 min测量中心静脉压(CVP)、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机械通气15 min后PI组和CPAP组PaO2、氧合指数分别为(99.8±30.6)mmHg、(190.6±34.1)和(95.7±25.2)mmHg、(190.3±28.7)均较有通气前有显著改善(t=4.257、3.865、4.143、4.124,均P<0.01)。机械通气后15 min PI组和CPAP组CVP、HR分别为(19.1±4.5)cmH2O、(122.1±10.6)次/min和(22.5±4.9)cmH2O、(121.1±9.7)次/min,均较通气前明显增加(t=5.164、4.563、3.982、4.638,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后60 min CVP和HR均迅速恢复到机械通气前水平。结论PI和CPAP机械通气都可以显著改善肺外源性ARDS患者肺换气功能,均可作理想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