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变患者血浆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及其与腹水的关系.方法测定34名无腹水(A组)、51名有腹水(B组)的乙肝肝硬变患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血浆内源性一氧化氮及内毒素水平,结果以t检验、x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血浆NO及内毒素水平均较献血贝明显升高(A组P<0.05,B组P<0.01),B组者较A组者升高显著(P<0.05),B组内毒素血症发生率较A组高(P<0.05).患者血浆内源性NO水平与内毒素水平正相关(r=0.528,P<0.001).结论乙肝肝硬变患者腹水可能与内源性NO有关,降低血浆内源性NO水平对这些患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2.
鹿角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心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观察鹿角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浆心钠素(ANF)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腹主动脉银夹狭窄大鼠模型,观察左室重量指数(LVMI),放免测定血浆ANF。结果:模型组血浆ANF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鹿角方大剂量组和鹿角方小剂量组血浆ANF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模型组LVMI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鹿角方大剂量组和鹿角方小剂量组LVM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鹿角方具有逆转CHF大鼠左室肥厚及降低血浆ANF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心钠素(ANP)浓度,普通肺炎32例,重症肺炎41例,正常对照33例。结果:普通肺炎患儿血浆心钠素与正常对照差别不显著,而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和(或)中毒性脑病者,血浆ANP显著升高(P<0.001),且恢复期较极期明显下降(P<0.001),接近正常水平。提示血浆心钠素对重症肺炎的诊断、转归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检测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EHP)和30例正常人血浆肾素活性(PRA)、心钠素(ANF)浓度及左心室重量。结果表明:低肾素性EHP血浆ANF浓度增高,且与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r=0.4687,P<0.01),与PRA成负相关(r=-0.4536,P<0.01)。伴左心室肥厚的ENP血浆ANF浓度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l),且左心室重量与血浆ANF水平成正相关(r=0.7899,P<0.01)。血浆ANF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引起心肌结构,功能早期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腹水纤维连结蛋白(Fn)、α1抗胰蛋白酶(AAT)、胆固醇(Ch)和唾液酸(SA)等指标曾波认为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近年文献对此亦有异议。为探讨它们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是否有价值,作者对63例不同病因腹水患者作了上述指标的检测,并与腹水总蛋白量(TP)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癌组各项指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肝硬化组(P<0.001),这些指标对于鉴别肝硬化与腹腔癌有较大价值。在原发性肝癌中这些指标均较低,与肝硬化组相近;而结核性腹水和心源性腹水这些指标均较高,与腹腔癌组相近。63例腹水的Fn、AAT、Ch和SA均与TP呈线性相关(r=0.7391~0.9224,P<0.001)。因此,这些指标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特异性不强,它们的升高除基本原因外,可能与血浆成分渗入腹水有关。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NO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一氧化氮(NO)在生肝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检测了不同病毒性肝病患者外周血NO及血清胆红素(STB)浓度。结果显示:亚急性重型肝炎(SFH)组患者NO浓度高于其它各组(P〈0.05);慢性重型肝为(CFH)、肝炎后肝硬化(LC)、慢性肝炎中度(CAH)、急性黄疸性肝炎(AH)组患者NO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外,皆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血清NO水平与STB水平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7.
报道3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较正常儿童明显升高。血淋巴细胞受体密度(Bmax)显著降低(P<0.001).美托洛尔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血浆NE、E浓度降低,Bmax上调。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01)。提示美托洛尔对CHF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上调心肌β受体密度,改善心肌舒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6例慢性肺心病(CPHD)患者血浆内皮素(ET),心房利钠多肽(ANF)、精氨酸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COPD患者血浆ET、ANF、AV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ET升高与ANF、AVP呈正相关(ANF:r=0.3967P<0.05,AVP:r=0.4149P<0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血浆心钠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0例1.5~12岁的健康儿童和42例2~12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心钠素(ANF)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ANF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房缺、室缺及动脉导管未闭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大中型室缺的血浆AN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5和P<0.05。小型室缺的血浆ANF值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法洛氏四联症与对照组的血浆ANF值相似(P>0.05)。对照组无性别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新疆地区60例1.5~12岁的健康儿童和36例4个月~14岁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心钠素(ANF)进行研究。结果,健康儿童的血浆ANF值为0.627±0.130ng/ml。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儿血浆ANF值为0.926±0.460ng/ml,未合并心律失常者其血浆ANF值为0.784±0.090ng/ml;合并心律失常者中,3个组的ANF值分别为0.818±0.375ng/ml、1.085±0.410ng/ml、0.900±0.566ng/ml。测定结果表明:(1)对照组无年龄性别差异。(2)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血浆AN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未合并心律失常者其血浆ANF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律失常者中,除Ⅲ组外,Ⅰ组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7例慢性肝炎、48例肝硬化患者和21例健康人的血浆NPY水平。肝硬化不伴腹水组25例、肝硬化伴腹水而无肝肾综合征组19例、肝硬化伴肝肾综合征组4例,按Child分级Child A级20例,Child B级16例,Child C级12例。对照组共21例。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不伴腹水组患者血浆NP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伴腹水组及肝肾综合征组患者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NPY水平与肝功能无相关性,与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呈正相关(r=0.872,P<0.01;r=0.857, P<0.01)。结论: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浆NPY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急性肝炎(88例)、慢性适延性肝炎(12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57例),肝炎后肝硬化(55例)中层得进行血清MDA水平测定,结果表明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MD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0例献血员血清)(4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MDA升高更显著(P<0.01),同时测定肝炎后肝硬化症状减轻与肝硬化症状加重患者腹水与血清的MDA比值,结果显示肝硬化症状加重患者腹水MDA与血清MDA的比值明显增高(P<0.05)。其比值大于1者11例,其中有8例死亡。因此MDA浓度的增加与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结果提示腹水MDA和血清MDA水平的比值对肝硬化病情的发展、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肝癌患者30例,采用GP73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GP73水平。结果: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血清GP73分别为(101.11±35.60)ng/mL、(81.87±30.54)ng/mL和(60.45±12.24)ng/mL,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而ALB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血清GP73与ALT、AST、TBIL成正相关(r=0.451、0.406和0.357,P<0.05),与ALB成负相关(r=-0.380,P<0.05)。结论: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发病及预后情况,为慢性肝病AKI的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符合AKI定义的慢性肝病合并AKI的患者200例(AKI组)和慢性肝病未合并AKI的患者200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慢性肝病AKI的发病特点及AKI患者的预后。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AKI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酸(UA)、血清肌酐(Scr)水平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P?<0.05);LC和HCC AKI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素氮(BUN)水平上升(P?<0.05)。不同肝病类型AKI患者中,LC、HCC与CHB比较,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和GFR下降,BUN、Scr水平升高(P?<0.05)。慢性肝病AKI患者BUN、Scr与Alb呈负相关(r?=-0.387和-0.217,P?<0.05),BUN、Scr与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呈正相关(r?=0.247、0.250、0.214和0.219,P?<0.05);GFR与ALT呈负相关(r?=-0.161,P?<0.05),GFR与Alb呈正相关(r?=0.310,P?< 0.05)。慢性肝病合并AKI患者中LC与CHB患者比较,腹水、脾肿大、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肝病AKI患者中AKIⅠ、Ⅱ、Ⅲ期病死率分别29.5%、58.1%和92.3%,不同分期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肝炎合并肾损伤患者肾脏GFR降低,Scr、UA水平升高,肝脏ALT、AST、TBIL、DBIL水平升高,肾功能损伤程度与Alb水平及TBIL密切相关。LC、HCC合并肾损伤时与其他并发症相比腹水发生较高,其次为肺部感染发病率、肝性脑病发病率。肾损伤严重程度与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RIA法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616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其中102例作肝活检,病理变化用记分法判定。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0.001),其升高的血清PCⅢ与肝细胞坏死范围及门管区炎症程度无相关性(r=0.494;P>0.05),而与肝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r=0.668;P<0.01)。提示血清PCⅢ含量变化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HBV 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与HBV基因型和病情的关系。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29例肝硬化(LC)患者的血清HBV S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基因型,测定HBVCP和前C区序列以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 (1)CP双变异(nt 1762A→T和1764G→A)的发生率肝硬化组为75.9%,慢性乙型肝炎组为45.5%,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LC患者的C基因型检出率为69.0%,CH患者的C基因型检出率为43.2%,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C基因型HBV感染者CP双变异发生率为69.2%,B基因型HBV感染者CP双变异发生率为44.1%,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P双变异与C基因型密切相关,并且导致病情向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硬化(LC)失代偿期伴腹水患者,以及患者经治疗腹水消退后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了解NPY与肝功能及腹水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LC失代偿期伴腹水患者20例的血浆NPY水平,以及腹水消退后血浆NPY水平。结果LC腹水患者血浆NPY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腹水消退后血浆NPY水平较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LC患者血浆NPY水平的下降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关,血中NPY的减少可能参与了LC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腹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80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浆中胃动素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和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的胃动素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提示血浆胃动素测定对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情监测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与HBVBCP变异及IL-10、IL-12、TNF-α和IFN-γ关系。方法:以176例HBV感染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BCP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肝病呈正相关(r=0.259,P=0.001)。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除了慢性肝炎中度组外,其余各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L-10水平比较在慢性肝炎轻度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P变异与慢性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有随之增高趋势。IL-12、TNF-α和IFN-γ在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