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成分输血不是重症患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Transfusion of leukocyte-depleted red blood cells is not a risk factor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critically ill chil- dren. van der Wal J, van Heerde M, Markhorst D, et al. Pediatr Crit Care Med,2011,12 (5) :519-524. 关键词重症患儿;红细胞成分输血;院内感染;预后评估 摘要目的红细胞成分输血与重症患儿的负面预后相关。我们假定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成分输血与血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尿路感染的增加独立相关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设计历史性、描述性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   

2.
超低出生体重儿红细胞输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减少红细胞输注的可能性。方法对1989~1997年9年间256 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红细胞输注进行临床分析。在此期间红细胞输注指征进行了3次制订,对检验样本的采 血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部分病例应用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结果1994年以后有1/4的ELBW儿 不需要输注红细胞,1989~1997年平均输血次数由7次降至2.7次(P<0.01)。按出生体重累计红细胞输注 量由163.5mL/kg降至69.2mL/kg(P<0.01),接受供血者人数由6.3人降至1.5人(P<0.01)。红细胞输注 前的平均红细胞压积比,机械通气者由0.43降至0.34、自主呼吸者由0.41降至0.31。ELBW儿更加不成熟,平 均胎龄由27.4周减至26.0周,平均出生体重由833g降至741g。存活率仍达78%,住院时间没有延长,严重并 发症如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出血的发生率没有增加。结论制订严格的红细胞输注指征有助于减少 输血次数和接受供血者人数,且患儿临床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3.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贫血是危重症患儿常见表现,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输注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常用治疗手段, 在挽救患儿生命的同时, 也带来输血相关性严重危害。为促进危重症患儿合理输注RBC,降低输血相关的严重危害, 儿科重症监护输血和贫血专家倡议(transfusion and anemia expertise initiative, TAXI)专家组制订了危重症儿童RBC输注的专家共识。共识由12篇独立文章组成, 包括共识推荐意见汇总1篇, 涉及一般危重症、 呼吸衰竭、 非失血性休克、 非危及生命的出血或失血性休克、 急性脑损伤、 获得性/先天性心脏病、 血液系统和肿瘤性疾病、 体外膜氧合/心室辅助装置/肾脏替代支持治疗共9类特殊人群的RBC输注的专家共识8篇, RBC的选择和处理、 专家共识制订方法及共识应用的共识各1篇; 包括102项推荐意见, 其中57项为临床推荐意见(20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7项基于专家共识), 45项为对相关研究的推荐意见。该文仅介绍临床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病例的母婴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红细胞免疫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及母亲产前相关实验室及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儿的母亲在孕期分别检测出IgG性质的红细胞抗E、抗D、抗Jkb及自身抗体;效价分别为16、2 048、1及16。患儿均足月分娩,但生后6 h~3 d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伴或不伴贫血。患儿红细胞放散试验发现存在与母体相同的抗体,效价分别为4、512、0及2。患儿均予光照治疗,2例重症患儿予换血及输血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以评估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贫血是危重症患儿常见表现,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输注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常用治疗手段, 在挽救患儿生命的同时, 也带来输血相关性严重危害。为促进危重症患儿合理输注RBC,降低输血相关的严重危害, 儿科重症监护输血和贫血专家倡议(transfusion and anemia expertise initiative, TAXI)专家组制订了危重症儿童RBC输注的专家共识。共识由12篇独立文章组成, 包括共识推荐意见汇总1篇, 涉及一般危重症、 呼吸衰竭、 非失血性休克、 非危及生命的出血或失血性休克、 急性脑损伤、 获得性/先天性心脏病、 血液系统和肿瘤性疾病、 体外膜氧合/心室辅助装置/肾脏替代支持治疗共9类特殊人群的RBC输注的专家共识8篇, RBC的选择和处理、 专家共识制订方法及共识应用的共识各1篇; 包括102项推荐意见, 其中57项为临床推荐意见(20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7项基于专家共识), 45项为对相关研究的推荐意见。该文仅介绍临床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患儿的输血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恶性肿瘤患儿的输血问题廖清奎近年来主张对恶性肿瘤应用强化疗和放疗,使严重骨髓抑制及其他合并症增多,因此合理输血非常重要。近20年各种肿瘤病人的输血治疗进展很大,主要是输血指征的合理化和成份血的合理应用。一、红细胞的输注贫血是小儿恶性肿瘤极常见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335例患儿成分输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成分输血的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副作用。方法 取96年开展成分输血后的335例已行成分输血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及96年前同种疾病 拴血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红细胞输注效果等于同等全血输注效果,但大大减少副作用,血小板、血浆输注浆效果明显优于全血输注。结论 成分输血提高疗效,减少输血反应,而且节省血源,减轻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 。  相似文献   

10.
成分输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4-317
概述输血是临床医疗、急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传统的输血无论是严重贫血还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一律给予输全血 ,由此常常带来不良反应 ,甚至发生危险。现代输血的概念已不仅仅指输全血 ,更多的是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 ,即成分输血。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分离提纯 ,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剂 ,然后再根据临床需要输给病人。成分输血有两种概念 :一、狭义成分输血指输入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分离制备的各种血液成分。(一 )红细胞制剂 :浓缩红细胞、少浆血、代浆血 (红细胞悬液 )…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和 5年无病存活率显著提高 ,化疗强度越来越大 ,骨髓抑制也加重 ,对支持治疗的依赖性增加。尤其是输血支持 ,是患儿获得缓解或延长生命的重要保证。因此 ,应正确掌握输血原则和方法。1 白血病的输血原则1 1 最佳补充的原则 现代输血的观念是越纯越好 ,“缺什么补什么” ,以降低输血所致的免疫紊乱和传染疾病的机会。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尽量减少不必要输血 ,可输可不输者坚持不输 ,可多输可少输者坚持少输 ;应根据临床情况适当补充所缺少血液成分和相应浓缩物 ,尽量少输全血或血浆[1 ] 。1 2 最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贫血的输血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血的输血治疗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200032)马伴吟目前贫血的输血治疗存在应用过宽的情况,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血源,增加家属负担,更重要的是会给患儿带来得不偿失的远近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现就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1输血指征[1]贫血时输血仅能起提高红细...  相似文献   

13.
贫血是早产儿生后常见的临床现象.早产儿贫血原因复杂,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和医源性失血是早产儿贫血的重要原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措施包括延迟脐带结扎、减少医源性失血、合理使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掌握严格的输血指征等.该文就早产儿贫血防治策略的预防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红细胞膜表面的T隐抗原常不显露,近年来认为此T隐抗原显露占所有住院新生儿的0.6%,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阳性率可高达11%~34%。细菌(尤以梭状芽胞杆菌等厌氧菌)的酶能使红细胞表面的隐抗原显露,此类红细胞与成人血浆或血制品(均含天然IgM抗体)接触时,即发生多凝集反应或溶血反应。体外则用植物血凝素进行此项筛查,方法简单、迅速而价廉,应大力推广。T隐抗原阳性者有助于NEC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对NEC病原学及抗菌疗法的指导;可避免输血制品或免疫球蛋白等引起的危害。此类患者若必须输血时,则需输注清洗过的红细胞或血小板,迫不得已时则输低滴度的抗T隐抗原的血制品。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实践中成分输血已普遍应用,全血输血仅用于少数临床场景。成分输血的优点在于疗效好、副反应小,节约血资源,便于保存运输。常用的成分输血制品种类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等。该文旨在对儿童成分输血中所涉及的各主要血液成分的选择、输注适应证、输注阈值、输注剂量、输注速度和特殊要求等临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小儿体外循环术中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机器剩余血(机余血)回输安全性指征,以有效利用机余血,减少体外循环手术用血量。方法:对机余血回输组43例、对照组43例、紫绀患儿7例采用邻甲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测定围术期不同时间点:①术前,②预充机血,③转流3 min,④转流30 min,⑤转流60 min,⑥转流90 min,⑦术后3 h,⑧术后24 h血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b)。结果:非紫绀患儿PF-Hb随体外循环时间延长而增高,最高达 200 mg/L,机余血回输后24 h恢复正常。紫绀患儿也表现相同的趋势,只是相应值均较高,其PF-Hb在术后24 h也基本恢复正常(86.5 mg/L)。机余血回输后25例肾功能检查均正常,与凝血有关的血液有形成分术后3 h即恢复到正常水平。机余血回输组手术用血量为(400±20) ml,与对照组用血量(800±50) 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小儿体外循环中,实行机余血回输可以有效地减少库血用量。对游离血红蛋白的监测,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红细胞的破坏程度,并可作为是否将机余血回输参考指征之一。紫绀患儿自身红细胞在氧合情况下较易受到破坏,机余血回输应谨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续缺失所致的与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X-CGD)相关的Mcleod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基因分析诊断为Mcleod综合征和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两例男性患儿分别为4岁1个月及1岁9个月,均以迁延性肺内感染入院,既往有反复重症感染史,均有卡介苗相关淋巴结炎,因呼吸爆发缺陷和CYBB基因全外显子缺失明确诊断为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同时有运动落后,用MLPA方法分别检测到DMD基因外显子1-44及肌肉特异性启动子区及外显子1-2缺失,诊断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例1外周血涂片有明显棘状红细胞,例2 XK基因突变分析为全外显子缺失,诊断为Mcleod综合征。结论 X染色体连续缺失可导致Mcleod综合征及DMD和X-CGD的组合,使病情复杂化。由于缺乏Kx抗原,反复输普通血会产生相关抗体,出现急骤的输血危象。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贫血的发生机制与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血是早产儿生后常见的现象,而且出生体质量越低,贫血出现越早,程度越重,持续时间也越长.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是早产儿贫血最主要的原因,而医源性失血是早产儿生后2周内早期贫血的重要原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措施包括减少医源性失血、合理使用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掌握严格的输血指征等.该文主要就早产儿贫血的病因、治疗及预防现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激素,近年来随着重组人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成功,目前已用于儿科其它贫血性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EPO治疗早产儿贫血、减少外科手术输血量(自体输血)、难治性贫血以及EPO的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症缺铁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悬液或全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卫生统计学中的两样本比较t检验以及X2检验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中各20例患儿应用红细胞悬液或全血后,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治疗前Hb、SF、FEP及临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1)临床指标(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心率增快、肝脾肿大、合并感染),两组比较P值<0.05,有显著差异。(2)两组输血治疗缺铁性贫血副作用发生例数比较P值<0.05,有显著差异。(3)两组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治疗前后比较,P值<0.05,组间比较P值<0.05。结论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输注红细胞悬液,其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较全血短,副作用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