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院2001-10~2005-07发生输液反应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28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住院患者,诊断符合输液反应和TSS诊断标准[1].男18例,女10例,年龄25~68(平均42)岁.基础疾病有肺结核8例,支气管扩张并咯血5例,急慢性肝炎12例,肝硬化3例.其中输入10%葡萄糖液16例,生理盐水7例,甲硝唑注射液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合图形分析软件计算TSS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方法建立二尖瓣置换术动物模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结合软件计算和热线流速仪实测三种人工瓣膜下游6个测量点的TSS的对比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得到的TS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结合软件分析计算TSS是一种比较客观准确的体内无创检测TSS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多巴酚丁胺治疗输液反应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同时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若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或两药已经用到最大量则联合多巴酚丁胺持续深静脉微泵泵入。结果:4例患者血压均于2~4h内回升,3例康复,1例中途放弃治疗。结论:联合NE、DA、多巴酚丁胺治疗输液反应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较单独联合NE、DA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某院神经外科烟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发生提供依据。〖HT5"H〗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 2020年1月—2021年12月445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烟雾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年龄、留置时间、长期输液、消毒方式等7项因素,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烟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HT5"H〗结果 445例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21例,感染率为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外周血管条件、长期输液、是否输注高渗液体、输液环境、操作人员年资等为发生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长期输液、输注高渗液体等属于烟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T5"H〗结论〖HT5"SS〗 烟雾病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长期输液、输注高渗液体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是一种新认识的感染性综合征,1978年由Todd首次报道。病因学TSS的发病与噬菌体Ⅰ型金葡菌有关,也有认为与噬菌体29型、52型及UC-21~UC-25型等有关。有人发现,由TSS患者分离的金葡菌株可产生外毒素E(PEC),在TSS相关的金葡菌中,PEC的分离率达1001,其他菌株则仅16%。1981年又有  相似文献   

6.
翁媛英 《护理学报》2008,15(12):35-36
目的探讨定期的输液小组活动对提高护士输液相关知识及技能的作用。方法2007年初启动了静脉输液小组活动,小组成员23名,通过理论授课、技能培训、现场指导、小组讨论、疑难解决等培训护士输液相关知识、态度和技能,每月活动1-2次,总时间为1年。活动后各小组成员将所学内容传达到所在科室其他成员,并对本科临床相关操作起监督和指导作用。结果培训对象输液相关知识得分由培训前的(65.3±3.5)分提高到培训后的(92.0±6.5)分,操作考核得分由培训前的(76.1±2.4)分提高到培训后的(95.0±5.1)分,全院护士对输液护理的观念和行为也明显改变,PICC及深静脉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病人及家属对输液的满意度提高25.19%。结论输液小组活动有利于帮助护士提高输液相关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7.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遵医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遵医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原因。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15名正在使用普通输液器输液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护理级别、输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遵医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遵医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患者的输液相关知识宣教及输液巡视,提高患者静脉输液速度遵医依从性,减少因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遵医依从性问题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护患纠纷或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8.
门诊输液室每日接待大量的输液患者,由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了解与输液相关的知识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我们做了如下的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保证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液安全。方法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了一系列的输液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制定输液安全管理措施5年来无一例与输液相关的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对输液实施科学程序化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才能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输液不良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保证输液质量及正确的临床使用,必须紧扣每一环节,做到全面质量控制与药学服务相结合,以系统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13例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预防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必须加强查对制度,执行医嘱制度等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进行药物学、专科护理学等相关知识培训,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合理选择血管,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时地巡视输液情况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输液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炜坚 《护理研究》2005,19(6):1047-1047
[目的]通过对影响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输液反应的目的。[方法]对引起输液反应病人的药物因素、气候、人群结构、输液时病人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药物以抗生素、中药制剂、血及血液制品等较常见;与季节有较明显的关系,主要集中在4月~9月;输液反应的多发人群主要为老年人。[结论]综合分析影响病人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资料与方法中毒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由细菌(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释放毒素引起的一种以迅速发作发热、皮疹、低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受累为特征的临床疾病[1]。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TSS首次报道于1978年,在1980年才由于一系列月经相关病例的出现而受到公众关注[2]。报道的金葡菌TSS病例中至少一半与月经无关[3]。  相似文献   

14.
34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方法:研究我院2003年7月~2007年7月输液反应病例34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有药物、季节、患者、输液器具及操作等因素。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输注速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掌握相关的药理知识,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输液观察,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输液提示卡在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方法分析2010年临床输液相关护理缺陷,自制输液提示卡并规范使用流程,比较2010年使用自制输液提示卡前与2011年使用后的输液相关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及输液交接班时间。结果2010年发生液体配置时间错误、输液执行错误、药液浪费的发生率分别为0.059%,0.035%,0.035%,分别高于2011年使用后的0.003%,0.000%,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20.96,883.23,9098.17;P均〈0.01);2011年使用输液提示卡后治疗室输液交接班平均时间为(2±1.2)min,明显少于2010年使用前的(15±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537,P〈0.01)。结论自制输液提示卡的使用可有效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缩短护士交接班时间,有助于提高输液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影响。方法选取DPN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静滴,治疗组加用ALA静点,疗程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TSS评分、血清AGEs的变化。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TSS评分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P<0.01),治疗组血清AGEs降低(P<0.01),对照组血清AGEs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T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GEs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GEs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T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收缩压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 A1c、TSS评分、收缩压与AGEs独立相关。结论血清AGEs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相关;ALA通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输液反应为临床采用输液疗法治疗疾病时出现的各种非治疗效应,是医源性不良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又使其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为能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院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情况,对输液反应发生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输液反应与洗手设施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反应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2002年8月我院某病区一天内连续发生8例输液反应,为查找引发输液反应的原因,我们对输液反应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11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11例输液反应患者的加药方式、加入输液中药物的总剂量、病人的体质,判断临床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加入输液中的药物剂量愈大,品种愈多,病人体质差,发生输液反应机会越多。结论 尽量避免多种药物混合用药、大剂量用药、根据患者体质用药,是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了解肿瘤科护士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真实感受。方法:采用集体焦点访谈法,对13名不同层级的肿瘤内科临床一线护士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输液过程中相关风险导致顾虑(输液前港针插入困难及回抽无回血、输液中药物外渗外漏、输液后拔针时针刺伤);相关知识缺乏引起紧张(PORT植入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及并发症认知不足);并发症处理困难引发焦虑(护士无法自行解决某些并发症,面对患者处境尴尬,联系相关医生困难);PORT使用优点(与PICC相比,并发症相对较少及工作量相对降低)。结论:肿瘤内科护士在使用PORT过程中存在很多担心与困惑,因此,护理管理者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护士使用PORT的紧张、焦虑,提升欣慰感,以为患者开展更安全合理的输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