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改良Abbe唇瓣修复上唇中度缺损并探讨其断蒂时间.方法 在经典的Abbe唇瓣的基础上,就唇瓣的设计、蒂部的切取及断蒂时间等进行改良,修复上唇中度缺损患者12例.手术分两期:Ⅰ期行改良Abbe唇瓣转移术,合并鼻畸形者同时行相应修复;Ⅱ期于术后9d断蒂并行局部整形.结果 术后9d断蒂的改良Abbe唇瓣全部成活,唇部外形及表情功能恢复满意,鼻部外形相应改善.结论 改良Abbe唇瓣简便易行,一方面术后改善了患者上唇的外形、表情功能及面中部整体形态,另一方面明显缩短了断蒂时间和疗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尤其适用于单、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中度缺损及合并鼻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唇交叉唇瓣修复上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下唇交叉唇瓣修复上唇缺损,缺损在唇中份者采用Abbe唇瓣,缺损在唇侧者采用Estlander唇瓣.手术分为两期:I期行唇瓣转移术,以唇动脉为蒂旋转180°插入上唇缺损区后,按黏膜、肌层及皮肤分层缝合;Ⅱ期行断蒂术同时修复红唇.结果 26例上唇缺损患者经Abbe-Estlander唇瓣转移修复后均成活,随访3~12个月,唇部功能及外形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根据缺损类型,选择恰当适应证,应用Abbe-Estlander唇瓣修复上唇缺损,可明显改善上唇外形及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改良Abbe瓣修复上唇缺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研究改良Abbe瓣修复上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例上唇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Abbe瓣修复上唇缺损。结果:16例患者Abbe瓣均成活,患者上唇外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Abbe瓣可改善患者的上唇外形。缓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是一种理想的修复上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唇动脉为蒂的唇瓣修复中度和重度唇全层缺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中、重度全层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在缺损一侧或两侧(若缺损较大,一侧唇瓣不够用时)设计以唇动脉为蒂的唇瓣向缺损区推进转移修复全层唇缺损.若缺损较大,单纯用缺损两侧口唇组织仍不足以修复时,可将一侧唇瓣向外侧延伸绕过口角至另一侧上或下唇(根据缺损是在下唇或上唇),形成包括上下唇组织在内的大型唇瓣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若缺损为单纯的红唇缺损,唇瓣切口应沿唇弓设计.结果临床应用于67例,其中上唇38例,下唇29例.缺损最大水平宽度3.5 cm,最小1.6 cm.单纯红唇瓣20例,红白唇瓣47例.单侧唇瓣10例,双侧57例.所有唇瓣均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修复后的口唇丰满,外形满意.结论唇动脉血管恒定,唇瓣血供可靠,本法不仅能用于单纯红唇缺损的修复,还可广泛用于红、白唇同时缺损的修复,因是用同类组织修复,且组织量丰富,故术后能完全恢复口唇所特有的红、白唇结构及功能,是修复中、重度全层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外伤性上唇唇红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对外伤性上唇唇红部分缺损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下唇交叉粘膜瓣,分两次手术修复上唇部分唇红缺损,唇红瓣面积最小为1.8cm×1.0cm,最大为3.0cm×2.0cm。结果:自2002年3月以来,应用下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外伤性上唇唇红部分缺损患者共10例,粘膜瓣全部成活良好,术后外观满意。结论:应用下唇交叉粘膜瓣修复外伤性上唇唇红部分缺损畸形,具有较强的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采用W-M形Abbe下唇瓣修复上唇缺损8例,下唇瓣设计呈W成形,其大小为1.3~2.2cm×1.2~2.0cm。移转后形成M形瓣,使鼻孔底部瘢痕彻底切除或松解,鼻小柱延长,鼻孔开大后的创面得到修复。下唇供瓣区遗留“人”字形切口瘢痕,更为自然隐蔽。唇瓣于5~12天断蒂。8例中2例为1期完成的改良式Abbe瓣。该瓣移转时应分离出足够长度的血管蒂,移转后早期肿胀显著,渗血明显,可能与不完善的静脉系统有关。8例全部成活,外形及颜色均满意  相似文献   

7.
厚上唇伴唇珠缺损同期整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捍东  朱昌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56-456,i0008
上唇红唇部增宽且外露过多,组织增厚,缺乏妩媚动人的线条,同时伴唇珠缺陷或不显,闭唇时露齿,则使红唇完全丧失了立体形态的美感,尤其对女性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国内对此类红唇畸形相关治疗报道尚不多见。2001年12月至2005年1月笔者共完成厚上唇伴唇珠缺损同期整形术15例,取得了满意的美容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损两侧的唇黏膜瓣在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畸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两侧,红唇与黏膜交界处内侧设计横行反向三角形黏膜瓣,两瓣共蒂于红唇凹陷部位。在缺损正中后部,黏膜瓣画线下方设计“人”形切口。沿设计线切开,掀起黏膜瓣,在该瓣下及两侧上唇切口下方稍加游离口轮匝肌.使其有一定移动度。将两侧口轮匝肌在掀起的黏膜瓣蒂下方正中处对拢缝合。然后将两侧黏膜瓣向下旋转90°,插入其下的“人”形切口内,使上唇中部组织量进一步增加,并加深唇龈沟,而两瓣移植后的共同蒂部“猫耳”正好形成唇珠,逐层缝合切口。结果共26例,其中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缺损18例,尊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凹陷畸形4例,先天性4例,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修复后红唇凹陷处饱满,唇珠明显,上唇外形满意,手术瘢痕小明显。结论应用缺损两侧的唇黏膜瓣转移修复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畸形及唇珠再造,为同类组织修复,效果理想、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泛,对任何原因引起的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畸形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9岁.交通伤致上下唇部分撕脱伤2h入院.检查:下唇缺损79 mm×42mm,上唇缺损55 mm×37 mm,右侧口角缺损,右侧下牙齿4、5、6外露.口腔黏膜缺损4 min×2 mm,上下唇组织全层游离.右侧颊部邻近上唇可见30 mm皮肤挫裂伤,深达肌肉,部分肌肉断裂,面部有多处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创面及撕脱组织污染严重,右下肢皮肤软组织挫伤.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自1998年以来应用该方法临床治疗67例患者,男33例,女3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个月。病因:口唇基底细胞癌14例,鳞癌10例,海绵状血管瘤15例,外伤性唇缺损12例,双侧唇例术后继发畸形16例。上唇40例,下唇27例。单纯红唇缺损24例,红白唇同时缺损43例。缺损最大水平宽度3.5cm,最小1.2cm。  相似文献   

11.
颊全厚肌蒂推进瓣修复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推进皮瓣修复上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1年9月联合应用皮下蒂皮瓣和矩形推进皮瓣,修复3例血管瘤术后所形成的上唇缺损创面。结果:3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局部平整,瘢痕隐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皮下蒂皮瓣和矩形皮瓣复合推进,是修复上唇缺损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Abbe瓣结合口唇周围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畸形的方法。方法:自2001~2010年,我科应用Abbe瓣联合上唇外侧皮瓣和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22例。结果:22例患者经Abbe瓣及口唇局部皮瓣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上唇外形良好。结论:用Abbe瓣结合口唇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畸形,血运可靠,修复效果满意,具有很强的临床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上唇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采用单侧下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上唇唇红及白唇局部缺损,皮瓣蒂部包括1条下唇动脉和2条下唇静脉.自2005年7月至2011年5月,共修复上唇缺损患者7例.结果 本组7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无明显的挛缩,皮瓣感觉功能良好,水从口中漏出明显改善,无口轮匝肌功能障碍,患者对上唇功能及外观都满意.其中,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行唇弓、唇珠、人中成形术.结论 应用单侧下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上唇唇红联合白唇局部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鼻唇沟瓣联合下唇瓣修复上唇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唇部肿瘤及外伤造成的唇部缺损,易对患者身心造成不良影响。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应用鼻唇沟瓣联合下唇瓣对15例上唇缺损患者进行了修复,手术全部成功。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1~79岁,平均(48.30±2.01)岁。其中唇部恶性肿瘤8例,良性肿瘤5例,外伤性上唇缺损2例。15例患者上唇缺损面积均在1/2以上,其中1例为上唇全缺。2 手术设计与步骤[1]2.1 手术设计据上唇缺损程度,沿鼻唇沟自然弧度设计一侧或双侧矩形组织瓣,其宽度等于缺损之唇高度,血液供应为同侧上唇动脉。再据鼻唇沟瓣转移后上唇剩余缺损之大小,设计宽…  相似文献   

16.
下唇动脉弓岛状红唇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红唇部分缺损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下唇动脉弓为血管蒂的移位岛状红唇瓣,一次手术修复上唇部分红唇缺损,红唇瓣面积最小为1.5cm×1.5cm,最大为1.5cm×2.0cm的楔形。结果自1993年以来,应用本术式修复上唇的红唇缺损15例,成活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下唇动脉弓岛状红唇瓣,修复双侧先天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红唇组织缺损畸形,具有较强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唇部缺损修复的历史可以追溯的公元前1000年,然而直到19世纪,现代的修复方法才开始得到发展。Abbe瓣由Estlander于1872年首先提出;1898年,Abbe首次成功将其应用于临床修复唇裂术后缺损。从那时起,Abbe瓣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唇部创伤、唇癌术后和唇裂术后畸形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唇缺损的美容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42例不同程度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程度不同的唇缺损依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滑行组织瓣,交叉唇组织瓣法,鼻唇沟瓣法及扇形组织瓣法等。结果:唇缺损范围在1/2以内者均获得了良好的修复,占88%。而全唇缺损则改善功能及形态只占12%。结论:正确地判断唇缺损范围和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析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全上唇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和总结全上唇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02年9月起,我科共收治各种原因造成的全上唇皮肤缺损患者73例,分别应用皮片游离移植、鼻唇沟局部皮瓣转移、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头皮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上臂管形皮瓣和向上臂延伸的肩胛皮瓣转移修复。结果:73例中有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为扩张器注水过程中出现扩张器渗露,余5例为皮瓣转移术后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其中,鼻唇沟局部皮瓣出现血运障碍1例,额部单蒂皮下蒂扩张皮瓣出现血运障碍4例,仅1例出现皮瓣远端1/3皮肤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45人,除植皮术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片挛缩和色泽深暗外,皮瓣成活良好,效果稳定。结论:全上唇皮肤缺损修复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相应的适应证和优缺点,需综合各种因素,择优而用。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 例1 男,67岁.因左上唇皮肤肿物进行性增大伴溃烂3月余入院.检查:左上唇唇红缘上方皮肤有-3 cm×2 cm梭形肿块,中央凹陷破溃,界尚清,质韧,基底硬.病理诊断为左上唇基底细胞癌.全麻下行上唇恶性肿物扩大切除术,保留口腔黏膜,辅以颏下及同侧颌下淋巴清扫.左上唇区形成4 cm×3 cm皮肤及肌层缺损,缺损区外侧设计并切取3.5 cm× 2.5 cm左鼻唇沟双动脉蒂梭形岛状肌皮瓣,肌皮瓣长轴重合于鼻唇沟.保留皮瓣上下极面动脉及上唇动脉,沿动脉向外潜行分离1 cm.皮瓣下方保留部分表情肌肌蒂,移位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创口无张力下直接拉拢缝合,隐藏于鼻唇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