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在手术过程中压疮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内容包括观察手术期间压疮发生情况、记录压疮分期、发生时间和部位、采用的压疮预防措施等。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患儿术中压疮发生手术体位和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床角度、手术床单不平和潮湿、年龄、体重、麻醉和体温控制有关。结论:患儿在术中常被摆放成各种强迫性体位以暴露术野,而高难度手术和微创手术使患儿较长时间处于同一种体位,易产生压疮,应针对患儿年龄小、抵抗力差的特点,手术室护士要提前做好预防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资料,探讨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8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术中及术后3 d内共发生Ⅰ~Ⅱ期压疮17例,压疮发生率为9.14%;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包括手术体位、手术时间过长、皮肤潮湿、术中低血压状态持续时间、低氧血症等。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压疮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针对压疮发生的相关原因,术中加强预防性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选择2013年5—7月手术患者260例(品管圈活动前组),对手术相关压疮的发生情况进行现状调查。通过设定目标、查找导致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随即对2013年10—12月手术患者282例(品管圈活动后组)手术相关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手术室护士压疮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手术体位摆放操作规范率等指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由9.3%下降到1.4%,手术室护士压疮知识掌握情况及体位摆放规范度均较品管圈活动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和体位摆放规范度均有显著效果,并有助于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科室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管理的方法,以降低高危患者在体位安置时压疮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会诊单对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并对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管理。结果:236例压疮高危患者中,220例无压疮发生,16例术后发生难免性压疮。结论: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会诊单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因为体位安置不当导致的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法预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压疮,以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方法 成立预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压疮FMEA小组,进行失效模式与风险原因分析,其失效模式有术前访视时评估不足,入手术室前、术前、术中无压疮预防性措施,术后对受压皮肤护理不当,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患者术前访视及最初进入手术室开始就将其术前诊断、拟行手术及手术部位等常规项目查对与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查对交接相结合;要求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一起根据手术需要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妥善摆放体位,科学地安放头架、体位垫,在体表骨性突出的重点部位合理放置防压疮垫;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随时观察患者体位有无移动,定时对登记记录的重点部位进行查看和记录,手术结束时仔细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和软组织情况,体位恢复和过床后请手术室专科护理组长和神经外科手术医生协同查对并签字确认.结果 经过1年的工作实践,各项失效模式的风险指数评分均降到了100分以下.结论 应用FMEA法查找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压疮预防的潜在失效原因,能使可能影响手术压疮的风险因素得到分级、量化,使制定的改进措施更加有针对性,从而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护理法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儿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2018年9—12月收治的310例长时间侧卧位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手术室2019年1—4月收治的325例患儿为观察组,分析急性压疮的根本原因,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术后24 h的皮肤潮红、潮湿情况以及压疮情况。结果 2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皮肤潮红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术毕体温高于对照组(P 0. 05),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手术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压疮面积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根本原因护理法能够预防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儿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改良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术中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预防术中肿瘤细胞种植,改进体位防止压疮发生.方法 自行设制与手术体位相关的体位垫子,在受压时间较长部位按手术体位的要求垫好体位垫、在摆放体位时充分暴露手术野同时又可预防压疮的发生.术中加强器械管理备好充足敷料、手套、清洗液等.结果 体位摆放无瘤观念的,建立做好器械管理对预防癌细胞种植有着实际意义.结论 术后随访合理摆放体位、术中加强器械管理可直接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和长期的生存有着重要意义,远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压疮管控标准化操作流程在术中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术中压疮管控标准化操作流程前(2017年)术中压疮高危患者1126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预防措施。实施术中压疮管控标准化操作流程后(2018年)术中压疮高危患者123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参照术中压疮预防相关规范及指南并结合日常实践经验形成的术中压疮管控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压疮预防,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压疮预防工具正确使用率、手术体位摆放合格率及术中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预防工具正确使用率、手术体位摆放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1);2018年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降低,且2期以上压疮发生率也降低。结论:术中压疮管控标准化操作流程实现了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PACU及ICU护士在压疮管理方面全程无缝隙的链条式动态管理,在护理部及医院压疮质控组的参与、监督管理下,摆脱了以前经验式的管理,在此操作流程中手术室护士为主导,上下游科室按流程各负其责,保证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Waterlow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脊柱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术前采用Waterlow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分大于20分以上的手术患者,手术开始前及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手术体位与局部受压部位皮肤的管理。结果预防和减少了脊柱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结论掌握Waterlow压疮评估量表的评估方法,做好体位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病人术中正确安置体位与体位保护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115例不同年龄段脊柱外科手术病人手术体位正确摆放,加强受压部位的护理及保护。结果11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压疮。结论合理的体位安置和体位保护可以减少病人的不适,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常见体位的安置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体位是指手术患的卧式.它由手术患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作3部分组成.正确的手术体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无论摆放何种手术体位,均应保持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避免肢体受压、神经损伤和压疮的发生,同时还要确保患的舒适和安全.我们就手术室几种常用体位的安置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2例患者采取正确摆放体位、使用体位垫、防潮、保暖、加强术中巡视等措施。结果:除3例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发生Ⅰ°压疮外,其余患者皮肤均无明显损伤。结论:有效的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老年患者压疮的风险因素与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结果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合并基础疾病和体质指数是手术室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合并基础疾病和体质指数是手术室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压疮风险和压疮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并给予积极护理干预,减少或杜绝压疮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1年12月74例病人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后发生Ⅰ期、Ⅱ期20例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7%)的原因,对2012年1月—2014年2月150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采取术前、术中、术后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包括减少手术体位变化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中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低体温,避免局部皮肤潮湿等。[结果]压疮发生率由27.03%降为2.67%。[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压疮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术中、术后预防性护理,能减少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压疮发生率作为考核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共识。压疮的预防及管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外科尤其是骨科大手术病人常因术前长时间卧床、术中体位摆放复杂、手术创伤大且时间长、术后疼痛及特殊体位要求难以翻身等特点,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压疮是指由于身体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进而引起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又称压力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凉液垫在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手术室手术体位分别是仰卧位、侧卧位、截石位、俯卧位且摆放时间超过4h的病人各60例,共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摆放手术体位,受压处常规给予海绵垫保护;试验组应用不同规格的凉液垫放置在受压部位进行保护,比较两组病人压疮发生情况及体位所需的生理弯曲符合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体位所需的生理弯曲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体位摆放中应用凉液垫保护病人受压部位,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增加病人的体位生理弯曲符合度,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的130例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在行侧卧位手术时,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摆放法,观察组采取改良体位摆放法。结果术后12h观察组患者发生上、下肢麻木及体位恢复后发生压疮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改良体位摆放法能明显减少患者肢体神经损伤及压疮的发生,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术室体位护理模式应用于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护理期间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侧卧位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于手术期间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体位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护理后舒适度、睡眠质量以及压疮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对比2组患者护理舒适度,观察组各项指标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取护理措施后,评估2组患者睡眠质量,观察组各指标参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其手术室体位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在提升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保证手术效果,可降低压疮形成率,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骨科手术750例围术期舒适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进行舒适护理的方法.方法:对750例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做好环境准备、舒适体位安置、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术后进行镇痛、健康教育等护理.结果: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压疮,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无护理投诉或纠纷事件.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开展舒适护理,可缓解其恐惧和焦虑情绪,提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中手术压疮风险评估模块的使用成效。方法将2017年7—12月手术压疮高危患者702例为观察组,基于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的手术压疮风险评估,依托医院护理信息化平台,在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中植入以3 S高危压疮评分表为依据的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模板,自动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室巡回护士填写手术患者压疮评分表格,并根据系统中针对高危患者皮肤体位图式管理指导意见,做好相关护理措施,系统自动记录并将压疮评估交接单自动反馈于病房护理系统。将2017年1—6月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为726例作为对照组,直接填写纸质版压疮风险评估单。对比2组压疮高危患者评估完善率、压疮高危患者手术压疮发生率及皮肤交接合格率、追踪完善率。结果观察组高危患者评估完善率(98.2%)、异常皮肤交接率(92.1%)及追踪完善率(92.1%)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危患者手术压疮发生率(4.6%)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手术患者手术压疮风险评估模板的设置,方便了护士对手术压疮风险的评估与交接,并且有效减少了手术压疮的发生。压疮风险评估模板的设置规范了手术压疮的风险管理,是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