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神经腓肠肌肌支切断小腿减肥术应用解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希军  柳大烈  宋磊  吴景泉  单磊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62-264,i0003
目的:为临床胫神经腓肠肌肌支切断小腿减肥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局部解剖学研究方法,观察测量胫神经在腘窝附近各分支走行位置、起点、长度及宽度。结果:胫神经在腘窝处发出4条主要分支:腓肠内侧皮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腓肠肌外侧头肌支和比目鱼肌肌支。变异情况主要有两种:①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共干起始(30%);②比目鱼肌肌支与腓肠肌外侧头肌支共干起始(30%)。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和腓肠肌外侧头肌支起点的平均高度分别为(-6.6±13.7)mm(、2.4±16.7)mm,神经起始处宽度分别为(2.3±0.4)mm(、2.5±0.4)mm,从起点到肌门处神经长度分别为(42±12)mm(、50±13)mm。结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从胫神经发出的位置比较恒定,神经较粗,较长,容易解剖分离。在腘窝皮肤皱褶处做长4~5cm横切口可暴露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术中应注意神经变异情况,保护腓肠内侧皮神经和比目鱼肌肌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胫神经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23侧)福尔马林同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测量胫神经各肌支的长度、直径、发出点至腓骨小头水平截面的距离(位置)和腓深神经近端的直径;模拟神经移位并测量各肌支的发出点至腓骨颈的距离.结果 胫神经趾长屈肌支、(躅)长屈肌支和比目鱼肌浅支的平均长度分别为(95.70±13.40)mm、(96.90±13.60)mm和(73.60±12.00)mm,平均直径分别为(0.63±0.16)mm、(0.65±0.20)mm和(1.56±0.26)mm;腓深神经近端的平均直径为(2.54±0.26)mm.所有标本的胫神经趾长屈肌支和(躅)长屈肌支以及22侧(95.7%)标本的比目鱼肌浅支在长度上能够直接移位至腓骨颈处的腓深神经.胫神经的其他肌支均没有足够的长度直接移位至腓骨颈水平.结论 实验证实胫神经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在解剖学上可行.综合考虑神经的长度、直径以及手术操作难易度,比目鱼肌浅支是移位的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示指固有伸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及鱼际支术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视下,观测18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中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尺神经深支和骨间后神经示指固有伸肌支、终末支的神经束数目、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和强行分离长度。以带血管蒂骨间后神经终末支为桥接神经,模拟带血管蒂示指固有伸肌支移位术。结果示指固有伸肌支横径为[(1.10±0.24)mm,x±s,下同],有髓神经纤维数为(618±76)根;尺神经深支直径为(2.04±0.42)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 342±120)根;鱼际肌支直径为(1.62±0.36)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 088±95)根。示指固有伸肌支走行恒定,具有一定的横径和一定数目的有髓神经纤维,可携带血管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及正中神经鱼际肌支。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的示指固有伸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及鱼际肌支术式可行,为临床尺、正中神经高位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及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复合组织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与周围肌肉内血管的吻合情况,为设计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复合组织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系统观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与周围肌肉内血管的吻合情况。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主的浅筋膜血管网与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肌皮穿支吻合,吻合支均为2—3支,内侧头的肌皮穿支较外侧粗大,位置恒定;隐神经营养血管主要通过胫后动脉肌间隙支的肌皮支与比目鱼肌肌支吻合,肌支2~3个,管径(0.5±0.2)mm,均有1—2支静脉伴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分别向内、外侧发出2~3支肌支营养趾长伸肌和腓骨长肌,肌支外径(0.4±0.2)mm,皆有一支静脉伴行,另1~2支筋膜皮支浅出营养皮肤。结论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复合组织瓣血供可靠,可以为修复特殊类型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  相似文献   

5.
小腿三头肌神经肌支的终支切断术之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临床行肌门处选择性神经终支切断术 ,解除肌痉挛 ,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至比目鱼肌近侧、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的神经肌支及其在肌门处的终支解剖分离 ,观察各终支的形态及分布。结果 神经发出终支较血管分支早。比目鱼肌近侧神经肌支 85 %为 1支 ,分为 2~ 6支终支 ,以 2支终支最多见 ;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 85 %为 1支 ,终支为 3支者占 95 % ,在肌门处发终支者占 75 % ;腓肠肌外侧头神经肌支为 1支 ,95 %分为 3支终支 ,在肌门处分为终支者占 80 %。结论 小腿三头肌的神经肌支 ,一般在肌门处发终支。各肌支的终支数目较恒定。小腿三头肌各肌门位置相对集中。模拟手术每侧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将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切断使之萎缩,改善小腿粗壮外形的方法。方法解剖20具尸体腿,观察、测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对16例腓肠肌内侧头肥大者行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切断小腿减肥术,测量并记录小腿周径和外形变化。结果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在窝处从胫神经发出,以独立1支走向肌门者占40%,中途分成2支者占30%,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共干起始者占30%。以股骨内上髁水平线为基线,该肌支起点平均高度为(-6.6±13.7)mm,起始处宽度(2.3±0.4)mm,长度为(42±12)mm。16例术后小腿最大周径平均缩减(3.5±1.1)cm,内侧曲线平缓。术后早期可下地行走,无明显肿胀。随访半年,日常活动未受影响。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神经切断小腿减肥术简便、安全、效果明显,不影响受术者的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CO_2气腔内窥镜下腓肠神经切取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2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观察腓肠神经组成、走行、血供特点,及与小隐静脉的关系.结果 腓肠神经组成类型以腓肠内、外侧皮神经汇合型为主,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发出后走行于深筋膜深面,在深筋膜下的长度分别为(18.54±0.32)cm和(19.64±0.20)cm;腓肠神经走行于浅筋膜层.在小腿上段神经与小隐静脉之间有深筋膜分隔.而小腿下段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密切共同走行于浅筋膜层.在腓肠肌肌峰平面,腓肠内侧皮神经位于小隐静脉深面内侧(0.70±0.06)cm,腓肠外侧皮神经位于小隐静脉深面外侧(3.16±0.04)cm.结论 在小隐静脉体表投影腓肠肌肌峰平面外侧1.5cm设计内镜入口,在内镜入口内、外侧3.0~3.5cm设计操作入口安全.在深筋膜深面切取腓肠内、外侧皮神经,长度分别为19cm和18cm;还可以避免损伤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走行于浅筋膜层内与小隐静脉关系密切,切取容易导致出血和小隐静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报道在50只家兔腓肠肌外侧头失神经肌肉模型上,随机选择一侧行比目鱼肌神经血管肌束植入,另一侧行比目鱼肌神经分束埋入。18周后,进行肌电图、肌力检查,神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肌纤维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检查。实验结果证明,应用带神经血管的肌束植入能使失神经肌肉恢复神经支配,能使瘫痪肌肉恢复良好的收缩功能。带神经血管的肌束延期植入失神经模型与即刻植入的比较研究发现,延期植入的效果优于即刻植入。  相似文献   

9.
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在上臂的解剖学特征。方法 成人上肢标本 3 6侧 ,自腋部至上臂内侧解剖桡神经干 ,测量肱三头肌各肌支的发出点、入肌点和长度 ,各肌支的直径和面积比。观察及测量各肌支的无损伤分离长度。结果 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按其分布分为Ⅰ、Ⅱ、Ⅲ型 ,分别占47.2 2 % ( 17/3 6)、2 2 .2 2 % ( 8/3 6)和 3 0 .5 6% ( 11/3 6)。长头肌支长 [( 4 6.82± 10 .0 8)mm , x±s ,下同 ] ,发出点距背阔肌腱止点下缘近端 ( 7.3 6± 2 .68)mm ,入肌点距背阔肌腱止点下缘远端 ( 3 9.46± 6.42 )mm。内、外侧头肌支长 ( 66.0 8± 3 0 .98)mm和 ( 65 .81± 3 0 .65 )mm。长头肌支和内、外侧头肌支的无损伤分离长度是 ( 4 8.93± 9.2 7)mm、( 4 4.2 2± 11.65 )mm和 ( 4 4.64± 9.0 4)mm。无损伤分离最高点平面各肌支与主干面积比为 ( 0 .13± 0 .0 7)mm、( 0 .2 6± 0 .14 )mm和 ( 0 .12± 0 .0 7)mm。结论 长头肌支发出点较固定 ,至入肌点距离较短 ,无损伤分离平面高 ,其近端可与同侧第 3~ 6肋间神经直接缝合 ,适合于肋间神经移位重建肱三头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4岁,左下肢被汽车碾轧,伤后2h入院。急诊清创后左大腿下端形成约15cm×10cm的皮肤缺损,股直肌、股内肌、缝匠肌断端及部分股骨干外露(图1),但左大腿无骨折。创面换药及对症治疗,伤后27d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小腿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皮瓣转移术。沿左侧腘窝后正中线纵向切开皮肤至深筋膜层,将小隐静脉及腓总神经牵向外侧进行保护。沿腓肠肌内、外侧头间脂肪线自上而下将内侧头肌肉钝性分离,并用手指将其与比目鱼肌钝性分离至皮肤切口。内侧头下端达内踝上约8cm,将内侧头腱膜向前横断,将大隐静脉于切口远端结扎,近端保留在肌皮瓣内,腓肠肌前面及其远端的皮瓣连筋膜一并切取。皮瓣的上端为腘窝,在深筋膜深层分离出用腘窝部的神经和血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选用10例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解剖,分别测量各肌支的神经分束数目,神经横断面积,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长度及旋前方肌支至鱼际肌支的距离。从大体及显微解剖学上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提出在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肌支,需行神经移植时,尽量不选用同侧桡神经浅支,而取同侧尺神经背侧皮支作为移植神经供体。同时强调了该术式的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足母)长伸肌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10具新鲜成人标本,男6具,女4具;年龄41~73岁,平均53.2岁.取左小腿标本9具,右小腿标本10具,共获得19具小腿标本.解剖标本,确认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深面的(足母)长伸肌,并沿腓深神经解剖(足母)长伸肌的神经肌支,观察神经肌支的位置、数量.测量神经肌支长度(nerve length,NL)、神经肌支起点与腓骨头尖部的距离(nerve-fibula head length,NFL)以及腓骨长度(fibula length,FL).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肌支内神经束的数量.结果 19具小腿标本共发现23支(足母)长伸肌的神经肌支,其中15具肢体由单支神经肌支支配,4具肢体由双支神经肌支支配,1具标本的左、右侧肢体均由双支神经肌支支配.所有神经肌支均起源于腓深神经.神经肌支由腓侧进入(足母)长伸肌14支,由前方进入3支,由胫侧进入6支.19具标本小腿长度为34.5~40.6 cm,平均(37.0±1.9) cm;神经肌支起点与腓骨头尖部的距离为75.4~97.2 mm,平均(89.0±5.2) mm;神经肌支长度为33.6~57.4 mm,平均(48.5±5.0) mm;神经肌支起点与腓骨头尖部的距离/腓骨长度为0.211~0.280,平均0.245±0.020.前方进入(足母)长伸肌的神经肌支长度最短.单神经肌支支配的15具标本的神经肌支中,12支有两个神经束、3支仅有一个神经束;而在双神经肌支支配的4具标本的8个神经肌支中,除1支有两个神经束外,其余7支均仅有一个神经束.结论 (足母)长伸肌神经肌支的特殊解剖学特征可能是其出现孤立性损伤和损伤以后预后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健侧胸外侧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提供有效的可供使用的动力神经源。 方法 在 46侧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测了胸外侧神经起始部位、走行、分支、长度、支配部位 ,在放大镜下对其向近端进行无损伤分离 ,追踪其神经纤维来源并进行测量。 结果  46侧中有 43侧起源于上、中干前股 ,3侧起源于上干前股 ;42侧胸外侧神经发出 3支 ,其中 2支分别支配胸大肌上、中部 ,另 1支为交通支 ;胸大肌上部支主要来源于 C5、6 ,其无损伤分离长度 (2 .3± 0 .5 ) cm,中部支及交通支来源于 C7,其无损伤分离长度(1.5± 0 .4) cm,3支长度分别为 (3.7± 0 .5 ) cm、(6 .1± 1.1) cm、(3.2± 0 .5 ) cm,胸外侧神经颈部至对侧肩胛上、上干前股及肌皮神经的长度分别为 (11.6± 1.2 ) cm、(12 .5± 1.3) cm、(15 .9± 2 .1) cm。 结论 健侧胸外侧神经移位可用于修复臂丛损伤。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选用10例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解剖,分别测量各肌支的神经分束数目,神经横断面积、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长度及旋前方肌支至鱼际肌支的距离,从大体及显微解剖学上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提出在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肌支,需行神经移植时,尽量不选用同侧桡神经浅支,而取同侧尺神经背侧皮支作为移植神经供体。同时强调了该术式的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中尺神经与桡神经的最佳吻合部位。方法在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观察桡神经及其肱三头肌肌支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尺神经不同水平与对侧颈根部的距离。结果桡神经从后侧束发出部位到发出肱三头肌长头的第一支肌支之间的距离为(8.2±1.4)cm,从发出长头的第一个肌支部位到外侧头最后一个肌支发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为(4.8±0.7)cm。尺神经肘部以上几乎无分支,尺神经在发出部位的直径为(6.7±0.6)mm;在肘部的直径为(6.3±0.5)mm;在腕部的直径为(4.0±0.4)m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部位到肘部的长度为(29.0±2.6)cm;从锁骨下尺神经发出点到对侧颈根部的距离为(18.0±1.8)cm。结论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桡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的最佳吻合部位是锁骨下区,在此部位吻合不但能保证肱三头肌功能恢复,而且大大缩短桥接神经的长度。  相似文献   

16.
尺神经功能分支断面神经纤维定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算尺神经分支的神经纤维数目和结缔组织面积等指标,计算各功能束组的纤维含量及比例,为临床选择性修复手内肌功能的手术设计和估计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新鲜尸体标本具,分离尺神经及其分支,各分支取材,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横断面切片厚7μm,Loyez髓鞘染色法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定量分析。测算各分支神经断面纤维密度、神经纤维截面积和神经干截面积,计算神经纤维数目,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所占比例。结果定量分析:尺神经分支有髓纤维总数为13648条,其中尺神经深支(支配手内肌)(3601±647)条,占26%;第四指间隙皮支(2327±609)条,占17%;小指尺侧皮支(2236±464)条,占16%;尺神经深支(支配手内肌)(3601±647)条,占26%;腕背支(2565±382)条,占19%;尺动脉支(418±210)条,占3%;尺侧腕屈肌远支(660±376)条,占5%;指深屈肌支(930±411)条,占7%;尺侧腕屈肌近支(914±223)条,占7%。结论手内肌功能束组是尺神经中最主要的功能束组,采用束膜缝合法选择性修复,将减少所需移位神经纤维的数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和尺神经运动支的解剖学研究,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20例40侧近期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暴露正中神经、尺神经,测量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各项解剖学数据;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做定量分析,测算该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临床模拟操作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结果 正中神经第4肌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48.4±2.4)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21.4±1.8)mm,可分离长度(27.1±1.2)mm,横径(1.2±0.2)mm,前后径(0.7±0.1)mm;尺神经的运动支和感觉支之间自然分束无损伤分离.长度为(7.1±0.70)cm;组织切片及图片系统测得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1378.9±107.9)条.结论 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以期恢复手内在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研究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6例32侧新鲜成人上肢进行观测.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对腕部尺神经深支、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和环指桡侧指神经支进行显微解剖及测量. 结果 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直径为(1.13±0.02)mm,正中神经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直径为(1.17±0.05)mm,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直径为(1.75±0.07)mm.显微镜下分离环指桡侧指神经支,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至旋前方肌支入肌长度即移植段神经长度为(104.59±20.25)mm. 结论 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为带血运的神经移植,属肌支对肌支的吻合,是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应用解剖腓肠内侧皮神经在窝内起自胫神经 ,主干在深筋膜深面随小隐静脉下行 ,至小腿中段以下方穿出深筋膜 ,后有发自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加入 ,吻合成腓肠神经 ,继续伴小隐静脉下行经外踝后方至足部 ,分布于足背外侧缘和小趾外侧的皮肤[1 ] 。胫后动脉分支腓动脉在外踝后缘近侧 0~ 5cm发出分支营养腓肠神经 ,并通过腓肠神经内供血系统与腓肠神经另一套外供血系统周围肌皮血管穿支相通[2 ] 。临床上据此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从后踝外侧缘O′至胭窝中点O″连线 ,下 1 3段为腓肠神经体表投影 ,以此为皮瓣轴心 ,在O′附近 5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切断腓肠肌内侧或外侧血管对腓肠肌血供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吻合腓肠肌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造影剂泛影葡胺灌注16侧结扎腓肠肌内侧或外侧血管后的新鲜成人下肢腘血管,进行横断面血管切割点的统计学分析;观测腓肠肌血管及其分支、管径、蒂部和交通支情况;制备动脉管道铸型标本,观察腓肠肌血管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 在切断一侧腓肠肌血管的情况下.有来自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交通支和来自比目鱼肌交通支的血液供应该侧腓肠肌,其中来自比目鱼肌的交通支管径较粗,但数量少,且多出现在腓肠肌肌腹下1/3的位置,位置较恒定.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交通支主要出现在腓肠肌中下1/3,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相交通,外径多在0.5 mm以下.结论 腓肠肌的血供为多源性,结扎腓肠肌的内侧或外侧动脉后,腓肠肌完全可以通过吻合支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