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丁香籽外壳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兰  章钢峰  董丽巍  赵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0,41(10):1598-1601
目的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ata籽外壳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薄层色谱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11个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为丁香苦素A(1)、丁香苦素B(2)、丁香苦苷(3)、橄榄苦苷(4)、(8E)-ligustroside(5)、对羟基苯乙醇(6)、3,4-二羟基苯乙醇(7)、对羟基苯乙醇乙酸酯(8)、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9)、(+)-丁香树脂酚(10)、(+)-落叶松脂醇(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丁香苦素A(syringopicrogenin 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丁香籽外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小叶丁香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小叶丁香的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叶丁香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分离得到8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苦苷(oleuropein,1),(8Z)-ligstroside(2),10-hrdroxyoleosidedimethyl ester(3),grandifloroside(4),松果菊苷(echinacoside,5),类叶升麻苷(verbascoside,6),异类叶升麻苷(isoverbascoside,7),连翘酯苷B(forsythoside B,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中小叶丁香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丁香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炎立消中主要化学成分,建立一种利用HPLC法测定炎立消中丁香苦苷和橄榄苦苷含量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不同厂家炎立消产品中丁香苦苷和橄榄苦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炎立消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上,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50mm,5μm)色谱柱,研究测定炎立消中丁香苦苷和橄榄苦苷含量的色谱分析法。结果:从炎立消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醇(1)、乌苏酸(2)、β-谷甾醇葡萄糖苷(3)、橄榄苦苷(4)、丁香苦苷(5)、对羟基苯乙醇乙酸酯(6)、2-(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7)和葡萄糖(8);在乙腈1:水=20:80为流动相,在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5μL,检测波长变化为0→3min(356nm),3→15min(223nm)的色谱条件下,丁香苦苷在0.16-0.48g/L(r=0.9991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橄榄苦苷在0.24-0.56g/L(r=0.9990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化合物1、4、5、7和8为炎立消产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其含量分别为:5.4、0.8、21.9、0.7和4.5mg/g。结论:利用该方法测定炎立消制剂及紫丁香叶中丁香苦苷和橄榄苦苷的含量准确、可靠,不同厂家生产的炎立消制剂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紫丁香籽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树军  郭华强  韩晶  赵明  王金兰 《中草药》2011,42(10):1894-1899
目的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ata籽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薄层色谱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1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苦素C(1)、丁香苦素A(2)、丁香苦素B(3)、(8E)-女贞子苷(4)、(8E)-女贞苷(5)、丁香苦苷(6)、syringopicroside B(7)、4-O-11-methyloleoside-p-hydroxyphenyl-(6′-11-methyloleoside)-β-D-glucopyranoside(8)、7β-D-glucopyranosyl-11-methyloleoside(9)、lilacoside(10)、对羟基苯乙醇(11)、2-(p-hydroxyphenyl)-ethyl-2,6-bis(2S,3E,4S)-3-ethylidene-2-(β-D-glucopyranosyloxy)-3,4-dihydro-5-(methoxycarbonyl)-2H-pyran-4-acetate(12)、对羟基苯乙醇丙酸酯(13)、21α-hydroxy-serrat-14-en-3β-yl-dihydrocaffeate(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12、1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紫丁香树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明  韩晶  吕嵩岩  张树军 《中草药》2012,43(2):251-254
目的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ata树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薄层色谱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苦苷(1)、(8E)-ligstroside(2)、对羟基苯乙醇乙酸酯(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乙醇(5)、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6)、3,4-亚甲基二氧苯酚(7)、(+)-pinoresinol(8)、芹菜素(9)、2-(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10)、(+)-丁香树脂酚(11)、落叶松脂醇(12)、落叶松脂醇-9-乙酸酯(13)、丁香苦苷(14)、丁香素(15)、(9R)-9-O-methylcubebin(16)、胡萝卜苷(17)、(9S)-9-O-methylcubebin(18)、4,4′,8,9-四羟基-3,3′-二甲氧基-7,9′-单环氧木脂素(19)、4,4′-二羟基-3,3′,5-三甲氧基双四氢呋喃木脂素(20)。结论化合物4、6、7、13、16、18~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暴马子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暴马子皮(Syringae Cortex)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200~300目)、凝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紫丁香苷(Ⅰ),sinapyl aldehyde 4-O-β-D-glucopyranoside(Ⅱ),丁香醛(Ⅲ),松柏醛(Ⅳ),白桦脂酸(Ⅴ),橄榄苦苷(Ⅵ),oleoside dimethyl ester(Ⅶ),ligstroside(Ⅷ),2″-epifraxamoside(Ⅸ),β-谷甾醇(Ⅹ),正三十烷酸(Ⅺ),对羟基苯乙醇三十烷酸酯(Ⅻ)。结论 化合物Ⅱ~Ⅴ,Ⅶ,Ⅸ~Ⅻ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关东丁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关东丁香(Syringa veutinaKo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等常压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关东丁香叶中分得7个化合物,并鉴定为丁香苷(1)、Lirodendrin(2)、(+)-Medioresinol di-O-β-D-glucopyran oside(3)、芦丁(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D-甘露醇(7)。结论: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丁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5、6和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毛菊苣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毛菊苣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 1H, 13C 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菊苣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莴苣苦素(1),山莴苣苦素(2),七叶内酯(3),菊苣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槲皮苷(7),异鼠李素(8),槲皮素(9),肌苷(10),对羟基苯甲酸 (11)。结论:化合物4-11为首次从毛菊苣中分得,5-6,8-11为首次从菊苣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丁香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丁香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反相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薄层色谱、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丁香干燥花蕾的水提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1),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2),槲皮素-3-O-葡萄糖苷(3),丁香酚-β-芸香糖苷(4),杨梅酮(5)。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丁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野生大血藤水溶性部位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等波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血藤水溶性部位中分得8个糖苷类化合物:(-)-南烛木树脂酚-9-O-β-D-葡萄糖苷(1),(+)-南烛木树脂酚-9-O-β-D-葡萄糖苷(2),(-)-南烛木树脂酚-9′-O-β-D-葡萄糖苷(3),(+)-丁香树脂酚-4-O-β-D-葡萄糖苷(4),草夹竹桃苷(5),(+)-丁香苷(6),sargentol(7),胡萝卜苷(8)。结论:化合物1,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且也是首次对野生大血藤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紫丁香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树军  时志春  王丹  王金兰  赵明  李军 《中草药》2018,49(16):3747-3757
目的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ata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丁香树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紫丁香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乌苏酸(2)、白桦酸(3)、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5-丙醇(4)、对羟基苯丙醇(5)、对羟基苯乙醇(6)、丁香苦素D(7)、丁香苦素E(8)、丁香苦素F(9)、丁香苦素A(10)、丁香苦素C(11)、3,4-二羟基苯乙醇(12)、丁香苦素B(13)、syringopicrogenin B(14)、蚱蜢酮(15)、(7R,8S)-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16)、落叶松脂醇(17)、丁香苷(18)、3(Z)-己烯醇葡萄糖苷(1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0)、(8E)-ligstroside(21)、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2)、(8E)-ligstroside B(23)、(8E)-ligstroside A(24)、红景天苷(25)、7-脱氢马钱子苷(26)、fliederoside B(27)、syringopicroside B(28)、木犀榄苷二甲酯(29)、lilacoside(30)、丁香苦苷(31)、橄榄苦苷(32)、(+)-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3)、毛蕊花糖苷(34)、(+)-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5)。结论其中化合物4、5、14~16、19、23、24、26、27为首次从紫丁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萝卜秦艽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大孔树脂40%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4,6-二甲基-2-苯并呋喃酮(1),4-羟甲基-2-糠醛(2)和6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6-乙酰基山栀苷甲酯(3),8-乙酰基山栀苷甲酯(4),山栀苷甲酯(5),sesamoside(6),phloyosideⅡ(7)和dehydropentstemoside(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大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大血藤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血藤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和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柳苷(1)、(-)-表儿茶素(2)、3,4-二羟基苯乙醇(3)、原儿茶酸(4)、N-(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5)、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6)、野菰苷(7)、4-羟苯基-乙基-6-O-(E)-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8)、绿原酸乙酯(9)、lyoniresin-4′-yl-β-glucopyranoside(10)、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11)、丁香酸葡萄糖苷(12)、8,8′-bis-(dihydroconiferyl)-diferuloylate(13)。结论化合物7~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新药材小叶丁香橄榄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小叶丁香药材花、茎、叶中橄榄苦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 (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结果 橄榄苦苷的线性范围是0.005~0.075 m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41%,RSD为1.46%,稳定性实验RSD为0.56% (n=6).花、茎、叶不同部位药材中橄榄苦苷的含量分别为:1.37%,0.87%,1.03%.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性重复性好,不同部位橄榄苦苷含量差异较大,为橄榄苦苷的提取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藏药印度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药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rayi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牙菜8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2个酮、4个三萜、3个裂环烯醚萜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1)、1,3,5,8-四羟基酮(2)、齐墩果酸(3)、4-epi-hederagenin(4)、2-epi-corosolic acid(5)、熊果酸(6)、当药苦酯苷(7)、swerimilegenin I(8)、红白金花内酯(9)、儿茶酚(10)、丁香酸(11)、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2)。结论化合物4、5、11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首次从印度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土茯苓酚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土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大孔树脂、ODS柱色谱及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2,4,6-三羟基苯乙酮-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Ⅲ)、3,4-二羟基苯乙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8,8′-双二氢丁香苷元葡萄糖苷(8,8′bisdihydrosyringenin glucoside,V)、白藜芦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结论 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天然界中分得,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土茯苓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6,(11)
目的研究白鲜皮Dictamni Cortex的化学成分。方法该植物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制备HPLC柱分离纯化,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各种光谱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阔戴明(1)、尼克酰胺(2)、丁香酸(3)、白鲜碱(4)、柠檬苦素(5)、吴茱萸苦素(6)、梣酮(7)、黄柏酮(8)、大叶桉亭(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芸香科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为首次从白鲜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绵头雪莲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绵头雪莲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层析技术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利用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绵头雪莲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蓟苦素(1),3a,8a-二羟基-11βH-11,13-二氢去羟木香内酯(2),川木香内酯(3),3a-羟基-11βH-11,13-二氢去羟木香内酯8-O-β-D-葡萄糖甙(4),3β-羟基-5a,6d-环氧-7-megastigmen-9酮(5),金合欢素(6),香豆素(7),紫丁香苷(8),苯甲基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乙酮(10),对羟基甲苯(11),β-香树脂醇(12),胡萝卜苷(13),尿苷(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刺五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婧如  王书芳 《中草药》2012,43(12):2337-2341
目的 对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刺五加药材用7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对醋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根据波谱学数据(MS、1H-NMR、13C-NMR)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苷(2)、山柰酚(3)、金丝桃苷(4)、芦丁(5)、金合欢素(6)、大豆苷(7)、3′-甲氧基大豆苷(8)、葛根素(9)、3′-甲氧基葛根素(10)、4′-甲氧基葛根素(11)、丁香醛(12)、丁香酸(13)、紫丁香酸葡萄糖苷(14)、异嗪皮啶(15)、2,3-二(3′,4 ′-二甲氧基苄基)-2-丁烯-4-内酯(16)、l-芝麻酯素(17)、methylpluviatolide (18)、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19).结论 化合物6~11、14、16、18、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彭冰  马维思  金航  王自琼  韩旭阳  杨斌  李莉 《中草药》2023,54(2):453-456
目的 研究万丈深Crepis phoenix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万丈深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6-O-(4-羟基苯乙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基]-γ-丁内酯(1)、3’-O-甲基-3,4-O,O-亚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丁香酸-4-O-α-L-鼠李糖(3)、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4)、白花前胡苷(5)、烟酸(6)、(+)-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苷(7)和taraxinic acid-14-O-β-D-glucopyrnaoside(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万丈深苷A;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