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2007-01/2009-03锦州市中心医院确诊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15例,平均年龄67.2岁,患肢均有严重皮温减低;8例静息痛,8例合并糖尿病干湿混合性坏疽,7例伴有干性坏疽。入选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2周后,皮下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0 U/d,共3 d,第4日于双侧髂后上棘抽取自身骨髓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40~50 mL,含单个核细胞1.6×1012 L-1~15.6×1012 L-1。在复合麻醉下行患肢肌肉多点注射,1 mL/点,各点间距约3 cm×3 cm。15例患者中,有2例在2个月内分别进行了2次骨髓干细胞移植,其余13例患者均只进行1次骨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6个月,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移植前为后肢体疼痛、冷感均有改善,但移植后3个月出现患肢胫前脓肿予以截肢;其余13例移植前后下肢动脉造影血管评分差异显著(P < 0.01),肢体冷感、疼痛感差异明显(P < 0.05),而溃疡分级、踝肱比无明显变化(P > 0.05)。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单个核细胞数量与新生侧支血管分级呈正相关。总有效率达80%,无效率20%,全部患者均未见注射局部及全身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管病变引起的肢体缺血性疾病不仅仅是肢体动脉主干发生病变,还常常伴有微循环障碍,通常所采用的动脉搭桥或动静脉转流术只能解决主干动脉阻塞,不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因而其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基于内皮祖细胞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新方法。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04-09/2006-07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经下肢血管造影确诊的下肢动脉症闭塞患者14例,共23条患肢,临床表现为患肢痛,冷感,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色发生变化及皮肤溃疡,严重者趾或足坏死破溃。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干细胞混悬液,于患肢一次性按4 cm ×4 cm间距做干细胞混悬液肌肉注射,每点注射1 mL,沿缺血下肢动脉走行采取多点肌肉注射。12个月后对移植前后临床症状主观指标和辅助检查客观指标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12个月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5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基本愈合。9例实施了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其中7条患肢侧支血管丰富。未见骨髓动员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并发症,患肢移植部位剧烈疼痛,所有疼痛均于移植后第3天缓解。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可行、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01—2012-07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脊髓损伤患者28例,骨髓干细胞动员后,采自体骨髓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骨髓干细胞数量(1.0~10.0)×107,1次/周,共治疗2次。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1、3、12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2000)制订的评分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疗效,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MSCs移植1个月后,针刺痛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和MBI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移植3、12个月后各项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其中8例低热和3例低颅压性头痛,处理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自体MSCs移植治疗SCI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01-2012-07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多系统萎缩患者34例,其中橄榄脑桥小脑萎缩26例,纹状体黑质变性8例。患者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后,采集骨髓液并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通过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骨髓间质干细胞数量(5.0~10.0)×107,1次/周,共治疗2次。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 A RS )、统一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UMSARS)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为指标评估疗效,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患者移植1、3个月后ICARS、UMSARS与入院时比较评分降低,MBI升高(均 P<0.05)。患者移植12个月后ICARS、UMSARS、MBI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术后7例低热和4例低颅压性头痛,对症处理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不良反应轻,可一定程度改善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疗效不持久。  相似文献   

5.
背景: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组织将经历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等复杂病理过程,在此期间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其分化及存活情况均会受到影响。 目的:实验选择兔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通过心脏病变区域组织学变化分析最佳移植时机。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观察,于2005-06/2006-04在东南大学试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清洁级雄性青紫蓝兔36只,随机分成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又设立造模后即刻、造模后2周、造模后4周3个亚组,6只/时间点。 方法:两组兔均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自双侧髂骨抽取骨髓,FICOLL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5-氮杂胞苷予以诱导,移植前行Brdu标记,分别于造模后即刻、2周、4周在心肌梗死部位与正常心肌交界处分4点注入制备好的骨髓干细胞悬液,细胞总数1.0×107个。模型对照组按同样方式于对应时间点注入等量DMEM培养液。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4周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2周、4周细胞移植组均可见Brdu标记细胞,造模后即刻细胞移植组呈阴性。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2周细胞移植组出现心肌样细胞,造模后即刻、4周细胞移植组均呈阴性。模型对照组于各时间点仅观察到瘢痕、纤维组织的出现,未见特异性结构。 结论:兔心肌梗死后第2周是比较适宜的移植时机,植入后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可向心肌样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国外动物实验表明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较好。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患肢移植的效果和安全性。 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对象: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6-10/2008-10住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4.3±12.7)岁,按wagner分级2级8例,3级18例,4级14例。按查表法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22例,常规治疗组18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降糖、降压、调脂、抗感染、抗凝、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局部常规换药,有坏疽者行截趾治疗;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鉴定、染色体检测、细胞悬液皮试后,予肌肉注射法行扩增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移植后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鉴定可能不良事件和副反应。 结果:移植后1个月,细胞移植组患者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所改善,踝肱指数明显升高,双下肢血管显像血流灌注有所增加,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移植后3个月随访患者均无异常症状体征出现,血、尿、便常规检测正常,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无特殊改变,出凝血时间正常。 结论:体外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肢治疗糖尿病足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应用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模拟神经系统疾病动物实验模型取得较好效果。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8-10/2009-04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髓穿刺术抽取自体骨髓血50~60 mL,在体外经过分离培养后,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由患者自体脑脊液诱导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通过腰椎穿刺术经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输注方式移植。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移植后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经移植治疗后3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院后随访6个月,7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犬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扩增并经BrdU标记及预分化处理后,通过脑室或循环途径将其植入脑干损伤模型组及对照组动物脑内或体内,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其在损伤脑区及其它脑区的分布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组(C、D组)BrdU阳性细胞在脑损伤区的分布明显多于(P<0.05)对侧非伤区、对照组(A组及B组)同部位、及其它非损伤脑区。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对损伤脑区有亲合性;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向损伤脑区的迁移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量动物实验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但目前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近期疗效。 方法:以2007-11/2009-01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根据患者一般状况及血肿量大小,分别行钻孔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均留置血肿腔引流管,退至血肿腔边缘,通过引流管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3.5 mL。选择同期入院但未行干细胞移植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行颅脑MRI、血生化指标、肿瘤标记物检查,监测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 结果与结论:移植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基本相似。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 0.01),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 < 0.01)。与移植前比较,治疗组在移植后6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 0.01),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 < 0.01)。治疗组2例患者在移植后出现一过性发热,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移植后6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因肺癌导致肿瘤标记物CA-153升高外,颅脑MRI及血生化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说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是安全可行的,且在近期内疗效确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肌细胞在人类出生后已几乎失去增殖能力,增加具有完整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是治疗心力衰竭所致心肌损伤的关键。实验拟进一步观察和验证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10/2005-06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7例,心肌梗死对照组16例。另选取2003-10/2005-06收治的11例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全心衰竭女性患者为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以2001-10/2003-10收治的同类疾病女性患者10例为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以上4组患者术前均依靠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剂维持心功能,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在髂前上棘抽取骨髓25 mL,用DMEM完全培养基分离培养骨髓干细胞,贴壁筛选法进行纯化的。细胞达80%融合时用胰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移植,浓度调整为1.5×1010 L-1。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自左、右冠状动脉注入5 mL。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自左、右冠状动脉注入,同时行心肌内注射,每点注射0.1~0.2 mL,间距2 cm,注入量共5 mL。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术。③实验评估:细胞移植前后通过心脏超声以及核素显像方法全面评价心功能。 结果:4组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①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术前 10 d及术后2周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肌梗死面积均基本相似(P > 0.05);术后4,6,8周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显著提高(P < 0.01),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缩小(P < 0.01)。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心功能的影响:与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比较,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术后4周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均明显提高(t =3.97,P < 0.01;t = 3.61,P < 0.01) ,至术后8周差异最为明显,提高效果均显著优于术后4周(t =2.91,P < 0.05;t=2.64,P < 0.05)。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辅助用于风湿性二尖瓣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外科治疗亦能对心功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无论是骨髓干细胞移植还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均得到证实。然而,二者疗效谁更优秀? 目的:多指标客观对比评估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临床病例分析,于2003-09/2008-01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完成。 对象:52例糖尿病下肢闭塞症患者,男27例,女25例,平均(69±6)岁。随机分为2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30)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n=22), 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30)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n=22),2组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前后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变化。 结果:移植2周后,2组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1),冷感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1)。间歇性跛行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1)。踝肱指数变化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1)。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都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 方法:2003-09/2008-04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神经外科细胞治疗康复中心行干细胞移植的脊髓损伤患者420例,按病情分为2组:完全性脊髓损伤组4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37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损伤部位、损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首先通过手术或立体定向的方法把干细胞直接移植在脊髓损伤部位,然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经腰穿途径或经静脉途径移植,每次移植间隔为1周,干细胞移植量为(2~3)个×102/kg。移植过程中为促进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给予相应的康复功能锻炼。 结果:与入院时比较,骨髓干细胞移植1,3,12个月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 < 0.05或0.01),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 > 0.05),两组残损分级均无明显改善(P > 0.05)。 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经历了传统经典的旁路手术到现代腔内微创治疗的发展过程,但无论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有良好的流出道,对于缺少动脉流出道、不能够耐受手术创伤的患者,动脉搭桥和腔内治疗都无能为力。目的:观察经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7例下肢缺血患者,细胞移植前均行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提示远端流出道闭塞而不能行外科搭桥或腔内隔绝术。采取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d皮下注射,动员3 d后,应用血细胞分离仪3000Plus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注射于缺血患肢腓肠肌,3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肢缺血的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3~60个月,平均22个月,其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19例(70%),无改善8例(30%)。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肢皮温、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距离、麻木感、皮肤情况、踝/肱指数和经皮氧分压均得到明显改善。提示对于远端流出道完全闭塞的下肢缺血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局部可横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进一步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新的侧支,改善患者局部血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糖尿病足1肢,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提示下肢血管硬化、狭窄和闭塞,抽取患者骨髓液5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生物检测安全后静脉输注给患者。移植后7,30 d,3个月和6个月,以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溃疡与坏疽变化等检测指标,观察治疗效果;以彩色多普勒、CT血管三维重建等检测,观察下肢血流改善和动脉侧支重建情况。 结果与结论:3个月后患者疼痛、冷感明显缓解,麻木改善;6个月后疼痛消失,踝肱指数明显升高,溃疡完全愈合,下肢得以保留,行走间距延长,下肢动脉造影CT三维重建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患肢有明显的新生侧支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伤,随访患者14个月,未见移植相关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在移植过程避免了免疫排斥等反应,是治疗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腰穿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骨穿采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d后经腰椎穿刺移植蛛网膜下腔,移植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患者手术前后肌力和NIHSS评分通过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总体症状改善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移植治疗可使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背景:自体骨髓干细胞通过肌肉注射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均得到证实。近年来,小球囊扩张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常见方法。然而,通过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移植和介入治疗结合方式在临床上常见于治疗冠心病,而鲜见于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 目的:多指标客观评估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7-06/2009-06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部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小球囊扩张和血管腔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小球囊扩张治疗。移植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及移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移植2周后,实验组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冷感、间歇性跛行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踝肱指数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Multiple sclerosis (M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which is disabling and majorly involves younger population. Various available treatments in forms of immunomodulation are not very effective; howeve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eems to be promising in recent literature. The current case report is a novel evidence for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in progressive MS. Case Summary: A 33 year old male with secondary progressive MS (SPMS), after being failed and/or intolerance to standard approved interferon (IFN) and mitoxantrone therapy, autologous HSCT was administered. At 2years of post-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llow-up, he has remained stable with some improvement in functional status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 reduced by 1.5), with no relapse, no treatment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no fres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lesions. Conclusion: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y be beneficial in progressive forms of MS, but needs to be tested in well-designed randomized trial.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减少,成骨分化能力降低是不能实现有效自身修复的细胞病理原因,坏死区周围的硬化带阻碍了骨修复的实现。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改善坏死区的血运及促进骨修复的治疗结果分析尚缺乏系统报告。 目的:根据随访结果分析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 方法:2005-05/2008-09共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4例,所有接受细胞移植股骨头坏死均为ARCO1或2期,共76髋。采用浓缩自体骨髓细胞悬液回注坏死股骨头内并结合髓芯减压,剩余骨髓血洗涤回输。其中ARCO1期患者仅行干细胞悬液注射,ARCO2期患者移植后行髓芯减压,以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状态。 结果与结论:至2009-03,共随访(22.3±4.2)个月。至随访终期,66髋较细胞移植前疼痛缓解或无明显进展,功能改善,占86.9%;10髋疼痛加重,ARCO分期进展至3或4期,其中3髋行人工关节置换。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种治疗方法中,与其他减压及手术方法相比更符合针对病因的治疗,进一步扩大应用有可能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