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可能影响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非医疗因素,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79例慢性肾衰竭进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作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负担及家庭支持等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KDQOL-SFTM1.2中的短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指数。结果SF-36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提示:CAPD患者生存质量的8个方面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一般人群(P〈0.05或〈0.01);在职患者和有医疗保障患者sF-36得分分别为(45.78±16.93)分和(49.62±13.20)分,明显高于非在职患者的(32.65±12.26)分和无医疗保障患者的(33.85±6.24)分(P〈0.05);人均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患者生存质量就越高;有子女和老伴共同照顾的患者生存质量最高,而由保姆或个人照顾的患者生存质量最低;79例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为54.4%(43/79),抑郁的发生率为15.2%(12/79),二者均与生存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家庭支持、工作状况、医疗保障和心理障碍均对CAPD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肾内科腹膜透析患者69例,运用KDQOL-SFTMl.3(包括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OutcomesStudyHealthStatusShortForm,SF-36和Kidneydiseasetargetarea,KDTA)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根据Hays方法进行评分。结果(1)男性PD患者与女性PD患者在KDTA和SF-36总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2)每天透析剂量6000ml以上PD患者与每天透析剂量在6000ml以下的PD患者在KDTA和SF-36总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3)PD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透析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4)40岁以下患者在KDTA和SF-36的总分方面与4(J岁以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5)透析费用支付方式对PD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明显,医疗保险的PD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KDTA及SF-36总分方面明显高于新农合的PD患者。结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除医学因素外,非医学因素亦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左卡尼汀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进行规律腹膜透析治疗且有肉碱缺乏症状的患者89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左卡尼汀每次1g(10m1),2次/d;对照组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每次10ml,2次/d,2组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的人口学指标、主要生化指标均无差异;体力状况指标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但总的SF-36没有差异。与基线水平相比,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的SF-36及体力状况、情感与精神状态,治疗组的SF-36及体力状况、总体健康、情感与精神状态、精力状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的体力状况、情感作用、精力状况仍较治疗前提高,但SF-36与治疗前并无差异;治疗组的SF-36及体力状况、体力作用、总体健康、情感与精神状态、情感作用、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体力状况、体力作用、情感作用、精力状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5或P%0.01),但SF-36无显著差异;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的SF-36及体力状况、总体健康及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口服左卡尼汀在腹膜透析有肉碱缺乏表现的患者中应用对生存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体内炎症因子与营养状况及贫血的关系。方法测定87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按超敏C反应蛋白〈5mg/L和超敏C反应蛋白≥5mg/L将患者分为两组,并选择20例同龄健康人作为对照。同时进行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分析两组患者炎症指标与贫血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的关系。结果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发生率为45.97%,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组患者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用量及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评分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贫血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发生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15例,按发生首次腹膜炎时腹膜透析龄分为两组:A组(<36个月)261例,B组(≥36个月)54例。对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入组患者平均年龄(55.7±15.9)岁,男性占61.0%,基础肾脏病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4.6%),其次为糖尿病肾病(20.6%)。发病时A组中位腹膜透析龄8.4个月;B组中位腹膜透析龄49.4个月。发生腹膜炎时,两组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清白蛋白和血钾水平均低于正常值范围。两组腹膜炎最常见诱因均为换液操作接触污染(48.2%比45.2%)。剔除未做透出液细菌培养患者,两组革兰阳性菌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革兰阳性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46.2%比19.1%,P = 0.035)。两组革兰阴性菌分布情况及超广谱耐药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真菌感染比例显著高于A组(17.8%比6.4%,P = 0.011)。B组初始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结局显著差于A组(均P < 0.05)。两组间革兰阴性菌及真菌腹膜炎治疗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革兰阳性菌、无菌生长及未作培养腹膜炎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A组(23.1%比1.5%、46.2%比6.7%、22.2%比0%,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整体资料显示,真菌感染、发病时较长腹膜透析龄、较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为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00、0.002、0.025)。 结论 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结局较短腹膜透析龄患者差。较高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感染率以及营养不良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两种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经济负担和生活质量。方法 针对我中心维持透析≥6个月的HD、PD患者,回顾性调查其年平均经济负担及现阶段生活质量。结果HD组和PD组的年平均透析费用分别为(75619±42008)元、(53408±6667)元,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D组和PD组总的经济负担分别为(100403±44419)元、(79859±22209)元,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D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以及肾病负担、社交质量、症状与不适、肾病影响、满意度)得分优于PD组。结论HD患者疾病经济负担高于PD患者。PD在生活质量的某些维度上优于HD,应进一步推广使用PD。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Health Status ShortForm,SF-36)对75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本组患者的PSQI总分为7.89&#177;4.36,高于正常老年组(P〈0.05),33例(44.0%)患者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好的患者除社会功能外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睡眠质量差者(P〈0.05,P〈0.01);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结论本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影响其生活质量,建议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耐药性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生产ESBLs细菌感染相关性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12例(A组)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并与同期收治非产ESBLs革兰阴性菌感染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6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在年龄、6个月内腹腔/全身抗生素使用率方面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A组发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产ESBLs菌培养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率为100%、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6.7%,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腹腔局部抗炎治疗后透出液白细胞计数转为阴性的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16.5±8.4)d比(5.6±5.2)d,P〈0.051。A组1例改行血液透析,1例死亡,而B组均治愈并继续腹膜透析治疗。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产ESBLs细菌感染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严重,耐药率高,治疗疗程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与肾移植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术3个月以上的10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其中54例接受肾移植术[肾移植组,男35例,女19例,平均年龄(39±10)岁],51例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组,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10)岁],采用KDQOL-SFTM 1.2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肾移植组SF-36总分及其分支领域得分(精力状况除外)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组KDTA总分、症状、肾病影响、肾病负担、性功能、睡眠及社会支持得分均高于腹膜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工作状况、认知功能、社交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移植者的生活质量优于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者.  相似文献   

10.
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脏病(ESRD)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和有关高发危险因素,以及并发CVD的腹膜透析患者治疗时需关注的问题。 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慢性肾脏病(CKD)5期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共254例入选,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平均随访时间中位数为49个月。采集病史、血生化检测结果、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颈动脉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评估CVD事件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以及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CVD事件发生率为37%(93/254)。发生CVD的患者多伴有糖尿病、透析龄较长、血三酰甘油水平较高、血清白蛋白较低、前白蛋白较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发生CVD组的左房内径(LAD)(mm)、室间隔厚度(LVST)(m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g/m2)显著高于未发生CVD组(43.16±4.93比 38.02±4.77、11.19±2.05比10.01±1.45、中位数192.03比150.28,均P < 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厚(中位数0.80比0.65),颈动脉内径增宽;收缩期峰值流速(SPV)和舒张期峰值流速(DV)流速降低。既往无CVD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CVD时,其Ccr、Kt/V、D/Pr、理想体质量校正的蛋白分解率(nPCR)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无发生C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5、0.015、0.051、0.029及0.005)。在随访过程中出现新发CVD或CVD病情恶化的原有CVD的患者,都是透析龄较长以及三酰甘油水平较高者。LAD、LVST、LVMI及IMT在新发CVD和未发CV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22、0.045及0.02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既往CVD史和CVD症状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330 g/L、LAD>39.6 mm及曾患腹膜炎的患者生存率较低。 结论 ESRD腹膜透析患者是CVD的高发群体,需了解这些患者的病史和伴随症状;保持透析的充分性;同时要防止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肾衰竭患者42例,分为2组,其中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例为血液透析组(HD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1例为腹膜透析组(PD组)。所有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于入组后的第1天、3个月、6个月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结果①治疗前,2组间Hb、RBC、Hct、Ret、iPTH和EPO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后第3个月,HD组Hb、Hct低于PD组(P〈0.05),iPTH高于PD组(P〈0.05)。③治疗后第6个月,HD组Hb、Hct、iPTH与P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相关分析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Hb与iPTH呈负相关(r=-0.81,P〈0.05),与RBC、Hct和Ret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0.91、0.59,P〈0.05),与EPO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程度与甲状旁腺功能有关。rHuEPO治疗早期,腹膜透析较血液透析更容易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可能与前者较好的清除血iPTH有关,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腹膜透析此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LC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OOL)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血清矫正钙≥2.37mmol/L的MHD患者依据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分为3组,均使用LCD透析3个月,比较3组患者使用LCD透析前后SF-36问卷评分值及血清钙、磷、钙磷乘积、iFrrH、骨钙素(BGP)水平。结果①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Ⅰ组患者SF-36总分、生理健康总分(PCS)、生理功能、躯体职能(RP)、躯体疼痛(BP)及情感状况评分增高(P〈0.05),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无差异;Ⅱ组患者PCS、RP和BP评分降低(P〈0.05),余指标无差异;Ⅲ组各指标评分均无差异(P〉0.05)。②与透析前相比,Ⅰ、Ⅱ组患者透析后血清钙和钙磷乘积均降低(P〈0.05),iPTH和BGP水平均升高(P〈0.05);Ⅲ组无变化。结论LCD短期应用能显著提高无动力型骨病患者生活质量,尤其减轻躯体疼痛,长期使用可能影响患者生理健康从而对QOL产生负影响,LCD对MHD患者心理健康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和常规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透析龄超过9个月且iPTH明显升高的尿毒症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5岁,平均透析龄(18.6±9.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HDF组和HD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每周均透析三次,HDF组为1次HDF、2次HD,每次透析4h。HDF组使用F60滤过器;HD组使用F6HPS透析器,统一低分子肝素抗凝。检测透析前后患者血液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iPTH水平并计算其清除百分率。结果SCr与BUN清除率在HD组分别为(70.6%±3.2%)和(74.2%±4.0%),在HDF组分别为(71.8%±2.3%)和(76.2%±3.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组血iPTH值透析前后无显著差异,清除率仅为(1.7%±0.9%),而HDF组iPTH的清除率为(32.8%±7.8%),该组透析前后溶质浓度及清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无差异,但HDF对中分子物质(iPTH)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HD。定期HDF有利于iPTH的清除、防止iPTH异常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降低代谢性骨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足母]外翻的手术治疗方式众多,传统Chevron有一定的手术操作局限性。目的:观察采用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采用Chevron截骨对22例患者(28足)进行[足母]外翻矫正,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OFAS),术前、术后测量第1、2跖骨间角(IMA)和躅外翻角(HVA)变化以评估矫正程度,采用AOFAS前足评分和生活功能评分简表(SF.36)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2名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36个月(8~18个月),术前患者平均AOFAS评分(43.59±6.85)分,术后平均85.55±5.66分。术前患者平均SF.36量表评分(45.42±5.54)分,术后平均(83.23±8.81)分,两者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IMA术前13.80°±1.67°,术后6.70°±1.51°(P〈0.01);HVA术前平均29.30°±2.78°,术后7.47°±2.82。(P〈0.01)。结论: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轻中度蹰外翻手术操作技术简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纯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11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40例,入组前患者均每周3次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ryhropoises stimulating agent,ESA)纠正贫血。按照随机数表法将MHD患者40例分为单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组(HD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组(HD+HP组),每组20例。HD组仍每周3次均行HD治疗;HD+HP组每周行2次HD治疗,1次HD+HP治疗,仍继续使用ESA;治疗12周。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ESA用量,计算ESA抵抗指数(ESA resistant index,ESARI)评价ESA治疗的反应,同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铁、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ism hormone,iPTH)水平及透析治疗的单室模型尿素清除指数(singlepool Kt/V,spKt/V)。结果40例患者均随访至第12周末。第12周时,HD+HP组患者Hb水平较基线时显著升高[(119.27±12.16)g/L比(106.59±6.51)g/L,(P〈0.01)],而ESA剂量低于基线时水平[(76.99±16.6)IU·W^-1·kg^-l比(128.96±33.47)IU·w^-1·kg^-1(P〈0.05)],ESARI亦低于基线时水平[(0.56±0.20)比(1.30±0.47),(P〈0.01)]。第12周时HD+HP组患者的iPTH水平较基线时显著降低[(161.09±63.70)ng/L比(256.23±56.77)ng/L,(P〈0.01)],CRP水平较基线时降低[(4.65±1.32)mg/L比(7.55±3.23)mg/L,(P〈0.05)];而第12周时HD组患者的Hb水平、ESA用量、ES—ARI值及iPTH、CRP水平与基线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D联合HP治疗较单纯HD治疗能更有效清除CRP、iPTH,提高MHD患者对ESA治疗的反应性,减少ESA使用剂量,改善MHD患者纠正贫血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尿毒症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90例,其中腹膜透析患者41例,血液透析患者49例。患者入组前1个月内均未行肾脏替代治疗、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无失血;在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时加用EPO,比较腹膜透析组(PD组)和血液透析组(HD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3个月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变化,以及PD组与HD组治疗后3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血白蛋白(albumin,Alb)、尿素清除指数(Kt/V)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的Hb值无统计学差异(P〉O.05或P〉0.01),治疗后第3个月2组的hs-CRP、Alb、Kt/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透析治疗前后比较,PD组治疗后第1、2、3个月的Hb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后第3个月〉第2个月〉第1个月;HD组治疗后第1、2、3个月的Hb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后第3个月〉第2个月〉第1个月。PD组治疗后第1、2、3个月EPO的Hb值分别高于HD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肾脏替代治疗、使用EPO可有效纠正尿毒症患者的肾I生贫血,PD患者使用EP0更有利于肾陛贫血的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