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促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特点。方法 (1)采用机械分离及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氨基安替吡啉测酚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在第3、6、9、12、15、18、21天对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浓度组BMSCs矿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促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2)将BMSC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成骨诱导组及淫羊藿苷组(0.5μg/m L),在培养第7、14、21天检测各组细胞上清ALP活性,并于第14及21天分别检测各组细胞ALP阳性染色率与矿化结节数,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3个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中核心结合蛋白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ition factor-2,Runx2)及骨钙素(Osteocalcin)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0.05~5.0μg/m L淫羊藿苷均可明显提高细胞上清液中ALP活性,其中0.2~2.0μg/m L浓度组细胞结节数亦明显增加(P0.01)。(2)淫羊藿苷促BMSCs骨向分化时,Runx2 mRNA表达水平及ALP活性均先升后降;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则持续上升(P0.01);与成骨诱导组比较,作用14天后,淫羊藿苷组ALP活性及ALP阳性染色率均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淫羊藿苷通过上调Runx2基因的表达,促使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增加细胞ALP分泌及Osteocalcin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矿化的发生,从而促使新生成骨细胞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半胱氨酸刺激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探讨淫羊藿苷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及其药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组给予不同剂量淫羊藿苷处理,采用MTT方法测定各组细胞OD值,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并用TUNEL法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半胱氨酸能显著促进VSMC的增殖(P<0.05),而淫羊藿苷对半胱氨酸刺激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淫羊藿苷影响了增殖平滑肌细胞的细胞周期,使S期细胞数量减少.淫羊藿苷对增殖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促凋亡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结论 淫羊藿苷对增殖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及促凋亡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取第3,4代细胞,MTT法观察淫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测定观察淫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淫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 BMP-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浓度为20μg·mL-1的淫羊藿苷能够显著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使BMP-2 mRNA的表达升高。结论:淫羊藿苷具有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升高人成骨细胞BMP 2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与复合支架共培养的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透明质酸溶液、丝素蛋白溶液、壳聚糖溶液按照1∶2∶4的比例配置成混合液,应用3D打印机制作复合支架。将脂肪干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共培养组和淫羊藿苷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脂肪干细胞,共培养组加入复合支架和脂肪干细胞培养,淫羊藿苷组加入复合支架、脂肪干细胞及10μg/L淫羊藿苷培养。成骨诱导7 d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I型胶原(Col-I)表达水平。结果共培养组和淫羊藿苷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淫羊藿苷组明显高于共培养组(P>0.05);3组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组和淫羊藿苷组ALP、BSP、RUNX2、Col-I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淫羊藿苷组BSP、RUNX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共培养组(P均<0.05)。结论淫羊藿苷能促进与复合支架共培养的脂肪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大鼠股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淫羊藿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淫羊藿素,以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各浓度淫羊藿素组的OD值均高于对照组。第1天,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天,10μmol/L淫羊藿素组OD值最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4天,10μmol/L淫羊藿素组OD值最大,且与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各浓度淫羊藿素组的OD值继续增大,淫羊藿素的浓度越高OD值越大,且各浓度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素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且增殖效果与淫羊藿素的浓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186-190,后插6
目的异位成骨是强直性脊柱炎病理过程的核心环节。成纤维细胞是AS异位成骨的靶细胞,BMP/Smad信号传导通路是骨形成过程中的一条重要通路。该研究通过观察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同期观察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AS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及BMP/Smad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淫羊藿苷干预强直性脊柱炎异位成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学原代培养法,建立人髋关节囊成纤维细胞系,应用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以第3代对数生长期的AS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AS空白对照组与淫羊藿苷小剂量组(25μg/mL)、中剂量组(50μg/mL)与大剂量组(100μg/mL)。MTT法检测淫羊藿苷干预下AS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淫羊霍苷对AS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检测淫羊藿苷作用下AS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表达状况,观察其ALP活性、胶原合成及OC分泌量。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在不同剂量淫羊藿苷干预下,AS成纤维细胞BMP/Smad信号通路中Smad1、Smad5、Smad4及成骨标志基因Cbfa-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淫羊藿苷100μg/mL可明显抑制AS成纤维细胞增殖(P0.05),且无细胞毒产生,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增殖情况无显著差异;淫羊藿苷各剂量组对AS成纤维细胞凋亡均无明显作用。大剂量淫羊藿苷对AS成纤维细胞ALP活性、胶原合成及OC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AS对照组相比,淫羊藿苷作用后AS成纤维细胞BMP/Smad信号通路Smad1、Smad4、pSmad1以及Cbfa-1蛋白表达受明显抑制(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有效抑制AS成纤维细胞增殖,且抑制AS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表达,其分子机制可能是淫羊藿苷通过干预BMP/Smad信号通路活化,从而调节成骨标志基因Cbfa-1表达,抑制AS成纤维细胞向成骨型分化,可能是淫羊藿苷干预AS异位成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淫羊藿苷对骨髓间充质成骨性活性强于金雀异黄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研究金雀异黄酮与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at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rBMSC)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筛选最佳的药物浓度;采用终浓度为1×10-5mol·L-1的金雀异黄酮和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进行干预;在药物干预后的第3,6,9,12,15天后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bosphatase,ALP)和3,6,9,12,15 d测定钙含量;第12天进行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在药物干预后第12,24,48,72,96 h Real-time RT-PCR检测OXS,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Collagen-Ⅰ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1 ×10-5 mol·L-1金雀异黄酮和淫羊藿苷可提高ALP活性最高,增加Ca含量,调节骨代谢活性Runx-2,OXS,BMP-2和Collagen-Ⅰ mRNA的表达水平,淫羊藿苷比金雀异黄酮的成骨性作用更强一些.结论:在促进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性分化作用方面淫羊藿苷较强于金雀异黄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 icariin,IC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ox - LDL)诱导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oth muscle cell,VSMC)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建立ox- LDL诱导的兔VSMC增殖模型,与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共同培养,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总蛋白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OD值显著升高(P<0.01),证明LDL可促进VSMC增殖;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浓度的ICA均可抑制LDL所诱导的VSMC增殖(P<0.01);经ICA处理24h、48h、72 h后,VSMC总蛋白含量均低于LDL组,提示ICA对VSMC增殖均有抑制作用.结论:淫羊藿苷拮抗ox-LDL诱导的兔VSMC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淫羊藿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抑制剂组、淫羊藿素组及淫羊藿素+抑制剂组。ELISA法检测各组ALP活性、BGP、COL-Ⅰ、BMP-2、BMP-9蛋白分泌量;RTReal-TimePCR法检测各组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基因表达。结果 ELISA实验结果表明,淫羊藿素能促进ALP细胞活性,促进BGP、COL-Ⅰ、BMP-2、BMP-9的蛋白表达,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RT-PCR结果显示,淫羊藿素可显著上调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BGP,Runx2及Osterix的转录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其活性较强。结论淫羊藿素能促进BMSCs定向成骨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MP/Runx2/Osx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对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共5组。后4组大鼠头低位-30°尾部悬吊连续21天,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方灌胃,其余各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2天处死各组大鼠,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分化诱导实验,成骨分化诱导第4、7、10天采用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分化诱导第7、14、21天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骨钙素(OC)含量,成骨分化诱导第21天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4、7、10天ALP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经成骨诱导7、14、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成骨诱导21天后钙结节形成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4、7、10天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10天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14、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成骨诱导21天后钙结节形成显著增多(P<0.01);与补肾组比较,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天ALP活性降低、经成骨诱导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补肾健脾组明显升高(P<0.05),经成骨诱导21天后补肾健脾组钙结节形成明显增多(P<0.05)。结论: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具有促进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以补肾健脾方作用为优。  相似文献   

12.
黄精多糖干预长春新碱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促进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长及干预长春新碱(VCR)对小鼠BMSCs增殖的抑制。方法:①PSP 0.5、1.0、2.0、4.0g/L,以及VCR 2.5、5.0、10、15mg/L分别与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共同培养14d,应用MTT法测定BMSCs增殖。②PSP 0.5、1.0、2.0、4.0g/L与BMMCs预培养2h后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mg/L的VCR继续培养14d,应用MTT法测定BMSCs增殖。结果:BMSCs培养14d后,PSP 1.0、2.0、4.0g/L组的OD值(3.80、4.48、4.0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70),其中PSP 2.0g/L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CR 5.0、10.0、15.0mg/L 3组OD值(2.36、1.83、1.6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70)(P<0.05)。BMSCs培养第14d PSP 2.0g/L+VCR 5.0mg/L组OD值(3.51)与VCR 5.0mg/L组OD值(2.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R明显抑制BMSCs生长;PSP可促进BMSCs生长,且干预VCR对BMSCs增殖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方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男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治疗第1~2日将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滴定至NRS评分<4分,第4日给予伊班膦酸钠4 mg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第4~14日服用益肾化痰方;统计分析第2~3日、第13~14日等效吗啡日平均口服量,第1、14日NRS评分,第1、15日Karnofsky评分、ALP(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指数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等效吗啡日平均口服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加明显(P<0.01);(2)两组患者第14日NRS评分较第1日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第14日NR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3)两组患者第15日Karnofsky评分均较第1日明显提高,治疗组Karnofsky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P<0.01);(4)两组血清ALP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清ALP指数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3例,便秘3例,呕吐2例;治疗组出现腹泻1例,头晕2例,对症处理后均未再出现,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肾化痰方联合伊班膦酸钠能明显减轻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改善生活质量,降低ALP,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3种补肾代表中药淫羊藿、补骨脂、女贞子各自有效成分淫羊藿苷、补骨脂素、齐墩果酸对去卵巢3个月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调控作用。方法:40只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组、补骨脂素组、齐墩果酸组(后3组合称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切除双侧卵巢,正常对照组切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治疗组于造模第2d开始按20mg/kg给予对应药物每日1次灌胃,连续12周。造模后第4周开始称量体质量,每周1次。造模后12周大鼠处死,取第4腰椎进行micro-CT扫描,评价骨量改变情况。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原代BMSCs,于取材后第7d干细胞基因芯片技术检测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体质量增加,补骨脂素能减少增加幅度,而淫羊藿苷和齐墩果酸没有明显作用。Micro-CT显示,去卵巢12周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骨形态计量学参数骨体积与组织体积之比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明显减少,骨小梁空间距离Tb.Sp明显增加。淫羊藿苷和齐墩果酸显著增加Tb.Th,对其他参数也有改善的趋势。补骨脂素有改善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大鼠全基因表达谱显示在被检测的26 420个基因中,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下调2倍的基因有4 193个,约占15.87%,淫羊藿苷、补骨脂素和齐墩果酸比模型组上调2倍的基因分别有3 226,1 701和3 232个。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上调2倍的基因有5 015个,约占18.98%,3个有效成分比模型组下调2倍的基因分别有3 549,1 660和3 545个。基因功能分类分析显示3个有效成分共同改变的基因涉及的功能包括:细胞成分中的初级内体、分子功能相关的磷酸跨膜转运蛋白活性、GDP结合、内肽酶活性、酶调节剂活性、谷氨酸受体结合、转移酶活性、5-羟色胺受体活性、血清素结合;细胞外基质、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氨基酸结合、RNA甲基转移酶活性、磷蛋白磷酸激酶抑制剂活性等。结论:补肾中药可能从增加BMSCs细胞外基质、促进生长因子相关信号通路、增加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发挥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最终实现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但其确切的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诱导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建立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模型,与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共同培养48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Annexin/PI双染法检测凋亡率;比色法测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3)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OD值显著升高(P0.01),证明HCY可促进VSMC增殖;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浓度的ICA都可抑制HCY所诱导的VSMC增殖(P0.05),抑制作用与ICA浓度呈正相关;淫羊藿苷各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与HCY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A405nm显著降低(P0.01),表明HCY可通过抑制Caspas-3酶的活性而抑制VSMC凋亡;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浓度ICA组Caspas-3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淫羊藿苷拮抗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促进其凋亡,激活caspase-3这一凋亡效应酶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4种补肾中药淫羊藿、补骨脂、女贞子、何首乌有效成分淫羊藿苷、补骨脂素、齐墩果酸、二苯乙烯苷正交配伍,两种非补肾中药川芎、黄芪有效成分川芎嗪、黄芪甲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调控作用。方法:65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转化液对照组、补肾配伍组(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非补肾药对照组(黄芪甲苷组、川芎嗪组)。补肾配伍组、非补肾药对照组予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天。正常对照组、阳性转化液对照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第3天,大鼠处死后取各组含药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12、18天;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6、12、18天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表达及含量,评价成骨细胞分化程度。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含药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18 天Bmp2、Smad1、Smad4 mRNA表达。结果:补肾配伍药可提高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2的活性表达及含量,在12天达到高峰值。补肾配伍组能上调Bmp2、Smad1、Smad4的mRNA表达。结论:补肾中药有效成分配伍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mp2、Smad1、Smad4 mRNA表达量及Bmp2的活性及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含药血清(SI)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每0.25g/kg质量淫羊藿苷的剂量灌服成年大鼠,制得淫羊藿苷含药血清,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制得对照血清。分别以2.5%,5%和10%3种血清浓度干预rBMSC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同时检测成骨性诱导培养9d后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筛选出最佳血清浓度。以最佳血清浓度干预rBMSCs的成骨性分化,比较SI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提取Total RNA,RT-PCR检测IGF-1,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浓度的含药血清均能抑制rBMSCs的增殖,但可提高ALP活性。5%的SI浓度为最佳干预浓度,该浓度的含药血清可显著促进骨钙素的分泌和钙盐沉积,提高ALP活性,增强IGF-1,Runx-2与Osterix mRNA的表达。结论:淫羊藿苷经口服后的代谢产物抑制rBMSCs增殖,但可促进成骨性分化,提示淫羊藿苷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其代谢物是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淫羊藿苷( icariin,I)与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增殖与分化成熟的影响及其药理活性的强弱.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多次酶消化法获得成骨细胞,培养子含10% FBS的MEM培养液中,3d后首次换液,铺满90%皿底后传代培养;I与G的作用终浓度为1×10-5 mol·L-1,增殖分析采用96孔板,MTT法分析;分化成熟分析采用24孔板,于成骨性诱导培养第3,6,9,12天分别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骨钙素,第12天进行ALP组织化学染色、茜素红染色和钙化结节计数;于成骨性诱导培养0,6,12,24,48,72 h提取总RNA,Real-time RT-PCR法检测Runx-2,bFGF,IGF-I,Osterix( OSX)等成骨性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终浓度为1×10-5 mol·L-1的I与G均不促进ROB的增殖,均能显著提高细胞ALP活性、增加钙含量、促进骨钙素分泌,并增加钙化结节数量;同时上调Runx-2,bFGF,IGF-I和Osterix等成骨性相关因子的表达量;在成骨细胞水平上I促进ROB矿化成熟的药理学活性明显强于G的活性.结论:1×10-5 mol·L-1的I与G均能促进ROB矿化成熟,均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但在成骨细胞水平上I促进ROB矿化成熟的药理学活性显著强于G.  相似文献   

19.
冰片对BMSCs透过血脑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冰片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透过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BMSCs+冰片组、BMSCs组、冰片组、模型组和正常组5个组;MCAO术后24小时,灌服冰片30min后,以3×106BMSCs经右颈总动脉注射入大鼠体内;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14、28天检查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并于实验结束时采血检测血象、肝肾功能。结果:BMSCs+冰片组和BMSCs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而前者又优于后者;各组大鼠血象、肝肾功能都正常,主要器官组织未见肿块形成。结论:冰片能够促进BMSCs透过BBB,改善神经功能;血管内移植BMSCs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肺纤平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纤平对肺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泼尼松)组和肺纤平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用博莱霉素注入大鼠气管内制作肺纤维化模型,各组于造模后第1天给予相应药物,分别于第7、14、28天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造模后第14天开始大鼠肺组织肺泡间壁内出现淡染、增生的胶原纤维,肺泡间壁略有增厚,第28天较第14天时病变更加明显;模型组胶原纤维增生最多,各治疗组病变较模型组轻,且Ⅰ、Ⅲ型胶原增生减少(P〈0.05),肺纤平高剂量组给药14天Ⅰ、Ⅲ型胶原增生减少。其减少程度优于阳性药组(P〈0.05)。结论肺纤平可以有效地抑制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胶原的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