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探讨OPCAB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3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A组15例,为CABG组,B组15例,为OPCAB组。分别于术前、术中30min、术中1h、术后6h、12h、24h、72h、120h取静脉血标本,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和CKMB活性;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OPCAB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CABG组短(P<0.01),而且主动脉球囊反搏和输血例数较低(P<0.05)。CABG组与OPCAB组cTnI、CKMB的术前水平相,术后6hcTnI即有升高而后下降,术后30min至72h均较OPCAB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与CABG相比,OPCAB的心肌损伤较轻,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CPB)旁路洗入七氟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CABG的患者40例,年龄50 ~ 64岁,体重53~9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S组于CPB开始即刻通过体外循环机洗入1.0% ~2.0%七氟醚,持续到CPB结束,C组不给予七氟醚.于麻醉诱导后5 min(T0)、术后6 h(T1)、12 h(T2)及24 h(T3)时采集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于主动脉阻断前和CPB结束时取右心耳组织,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并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S组T2和T3时血浆cTnI浓度,CPB结束时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评分降低(P<0.05),血浆CK-MB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心肌病理学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 CPB旁路洗入七氟醚可减轻CABG术患者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血清氧自由基产量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46例首次择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CPB)随机均分为CABG组和OPCABG组.于术前、术后2、6、24 h采集血标本,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O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LISA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含量.结果 两组间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6 h 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MDA、CK-MB、eTnI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CABG组相比,术后2、6 h SOD活性OPCABG组明显增加,术后各时点MDA、CK-MB、cTnI OPCABG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与CABG相比,OPCABG能显著减少氧自由基产量并减轻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肌停跳液巾加入吗啡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吗啡组(M组),心肌停跳液中加吗啡2 μmol/L;对照组(C组),停跳液中未加吗啡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术后低心排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测定主动脉开放后2、12、24 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但M组较C组明显减少(P<0.05);M组术后心肌细胞核膜、线粒体肿胀较C组轻,嵴较清晰.M组在主动脉开放后2、24 h的血cTnI的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心肌停跳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吗啡对CPB后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对心肺转流(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EG)患者心肌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CPB下行CABG患者52例,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组(P组).夹闭主动脉后,S组通过膜肺吹入0.5%~3%七氟醚,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2~3μg/kg.予术前、术后2、4、8 h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D(A-a)O<,2>]、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予术前、术后6、12、24、48 h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I(cTnI)水平;记录房颤(Af)发生率、心肌缺血率、射血分数(EF)、自动复跳率及呼吸支持时间.结果 术后各时点S组患者D(A-a)O<,2>与RI明显低于P组(P<0.05);而OI明显高于P组(P<0.05).S组术后CK-MB与cTnl明显低于P组(P<0.01).Af发生率与心肌缺血率明显低于P组,呼吸支持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EF值和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 CPB下CABG中通过膜肺给予七氟醚对患者心肌与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围手术期炎症因子和心肌酶谱的变化,比较心脏移植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变化.方法 11例心脏移植患者为体外循环(CPB)心脏移植组,同期选择20例因缺血性心脏病行择期行CABG的患者为体外循环非心脏移植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结果 与CABG组比较,心脏移植组TNF-α水平在再灌注时、再灌注4、12、24 h均显著高于CABG组(P<0.01);IL-6水平在再灌注时和再灌注2 h显著高于CABG组,而在再灌注4、12、24 h显著低于CABG组(P<0.01);心脏移植组IL-8水平均显著高于CABG组(P<0.01).心脏移植组和CABG组患者比较,CK-MB和cTNI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24 h时,心脏移植组CK-MB水平显著高于和CABG组(P<0.05);再灌注4、12、24、48 h时,心脏移植组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CABG组.心脏移植组再灌注2 h的IL-6水平与再灌注24 h时cTNI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心脏移植和CABG手术均能导致TNF-α、IL-6、IL-8的释放,炎性因子水平能直接反映CPB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再灌注后,心脏移植组CK.MB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CABG组,说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心肌受损的程度相符合,炎症因子水平可以作为CPB术后组织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与非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脏器损伤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病人144例,遵循随机对照试验原则行盲法分组,对照组72例,采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观察组72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和并发症,监测术后不同时间节点心(CK-MB、cTnI),肺(IO),肾(BUN、SCr),肝(AST、ALT)等脏器组织及颅脑(S100B蛋白)损伤情况,随访记录术后12个月心功能(LVEF、LVEDD)改善效果,以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手术操作时间、搭桥数目、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全血输注量、呼吸机应用、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恢复时间、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毕即刻(T2)、术后24小时(T3)、术后48小时(T4)等时间节点AST、ALT、BUN、CK-MB、SCr、cTn I、S100B蛋白均低于对照组,O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H、RE、M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PCAB与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均可造成脏器组织损伤,OPCAB对病人肺、心肌、肾、肝脏器及颅脑组织损伤程度均较CCABG治疗者更小,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应用改良超滤(MUF)和零平衡超滤(ZUF)于体外循环(ECC)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和临床效果.方法 39例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ECC组(A组),常规ECC+MUF+ZUF组(B组)和OPCABG组(C组),每组13例.B组采用的滤器为滤过面积0.5 m2,孔径允许65 kDa物质通过,B组ECC全程采用勃脉力等量置换滤出液.观察麻醉诱导前(T1)、ECC 10 min(T2)、停机后/术后即刻(T3)、术后4 h(T4)、24 h(T5)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和术后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P(A-a)O2)、呼吸机支持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与T1时相比,TNF-α、IL-6、IL-8三组T2~T5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T3、T4时B组明显低于A、C组(P<0.05或P<0.01).B、C两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B组术后P(A-a)O2明显低于A、C两组(P<0.05).结论 ZUF加MUF可有效地滤出炎性细胞因子,减轻ECC所致炎性反应,与OPCABG相比,同样可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尼可地尔术前用药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CPB下CABG患者30例,年龄45~64岁,体重45~90 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尼可地尔组(N组).N组麻醉前30 min口服尼可地尔10 mg,C组麻醉前不给予尼可地尔.于手术开始时(T1)、停CPB后即刻(T2)、30 min(T3)、60 min(T4)、术毕(T5)时记录HR、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排血量(CO),计算每搏指数(S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周围血管阻力(SVR)和肺血管阻力(PVR).于麻醉诱导前(T0,基础状态)、T3、术后6 h(T6)、24 h(T7)时采集静脉血样8ml,采用ELLSA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N组T7时血清cTnⅠ浓度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C组其余各时点血清cTnⅠ浓度升高(P<0.01),N组其余各时点血清cTn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N组SVR降低(P<0.05),其余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30 min口服尼可地尔10 mg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氟醚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OPCABG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观察其术前、术后6、12、24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 术后6、12、24 h异氟醚组CK-MB、cTnI均低于丙泊酚组(P<0.01).术后6、12 h异氟醚组IL-6低于丙泊酚组(P<0.05或P<0.01).结论 OPCABG中,异氟醚可改善心肌血供,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监测3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不同时点心电图胸前导联V4、V5的R波振幅的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时点的心肌细胞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并与同时期38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进行比较。结果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即刻、6、18和24h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电位幅度无明显变化,CK-MB和cTnI也无明显变化,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相同时间点心电图胸前导联R波振幅明显减小(P〈0.01),CK-MB和cTnI明显增加(P〈0.01)。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损伤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神经体液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具有高危因素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的相关神经体液因子,结合临床改变,寻找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及依据,减少并发症。方法 48例病人分A组23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B组25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术期分6个时间点测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胰岛素(INS)、血糖(SUG)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 血浆AGⅡ水平,A组术后6h、B组术后3h达高峰。血浆ALl)水平,A组术后6h、B组在术后0h达高峰。血浆ANP水平,A组术后0h、B组术中已达高峰。血浆胰岛素水平,A组术后24h、B组术后6h达高峰,术后24hA组显著高于B组。血糖水平,A组术后3h、B组术后0h达高峰。血浆AGⅡ、ALD、ANP和血糖水平术中及以后各时点A组均显著高于B组。血浆cTnⅠ水平,术后3—24h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 CABG均可出现血糖升高的高渗性利尿和高醛固酮血症的利尿,CCABG组是二者同时升高出现强而持久的利尿,OPCAB组则以高渗性利尿为主,持续时间短。CABG,尤其CCABG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GⅡ受体拈抗剂(ARB)和抗醛固酮制剂;术后6h内更应降血糖,补充钾、镁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CK -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围术期变化 ,以判断心肌损伤状况。方法  19例CABG病人 ,其中 3例同时行左室室壁瘤切除。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 1min ,阻断升主动脉 5 6min。灌注冷血停跳液保护心肌 ,平均每例搭桥 3 2支。围术期 2 0个时间点取静脉血标本 ,留血浆测cTnI和CK MB。术前及术后第 7d作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ECG)。结果 cTnI术前 5例升高者 ,停机后全部升高 ,第 8h达高峰 ,术后第 7d有 7例 (36 8% )仍高于正常 ;CK MB阻断升主动脉前正常 ,停机后升高 ,第 6h达高峰 ,术后第 2d全部恢复正常 ;2例发生围术期心梗 (PMI)者 ,整个围术期cTnI高于无PMI者 ;cTnI阻断升主动脉前已升高者 ,术后升高更显著。结论 cTnI与CK MB在CABG术后变化规律相似 ,但cTnI高于正常的持续时间长于CK MB ,有利于回顾性诊断 ;若阻断升主动脉前cTnI已升高 ,术后水平更高 ;cTnI诊断心肌损伤敏感性高于CK -MB。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比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患者中分别采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的临床早期结果,探讨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re-CABG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到2006年6月,21例首次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re-CABG手术,其中10例行off-pump CABG(off-pump组),11例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心绞痛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n-pump组中患者术后死亡1例,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数多于off-pump组(P<0.05);off-pump组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输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on-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技术在re-CABG中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off-pump CABG下施行re-CAB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CPB)与非CPB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同期行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各70例,分别为CABG组和OPCAB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术前)和术毕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及左室作功指数(LVS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均升高;OPCAB组术毕心搏指数(SVI)升高,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降低(P<0.05),CABG组术毕SVI、SVRI、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ABG组比较,OPCAB组术毕SVRI、PVRI降低(P<0.05)。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均得到了改善,OPCAB 组在改善心功能、降低体、肺循环阻力方面,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监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 的水平,评价三种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 方法将36例均为稳定型心绞痛、3支血管病变、首次施行CABG患者随机分成3组缺血预处理组、温血组、对照组, 观察临床结果和术后应用血管活性药情况,并于转流前、术毕、术后6~12 、24 、72小时和第6天分别抽静脉血测定 CK-MB、cTnI. 结果缺血预处理组和温血组的自动复跳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8%); cTnI 和CK-MB的水平从术后6~12小时开始升高(P<0.05),在24小时达到峰值,在术后第6天恢复.与对照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温血组在术后6~12、24、72小时时cTnI 和CK-MB的水平明显低(P<0.01). 结论多次短时间的缺血预处理和"温-冷-温"技术在低危CABG患者中较常规方法更有利于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 CABG)对高龄(≥70岁)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2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接受on-pump CABG和off-pump CABG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on-pump组和off-pump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围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d和第3d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值、术后1~3d动脉血氧分压值、术后第4~6d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0)、一秒率(FEV1.0/FVC%)等on-pump组均低于off-pump组(P<0.05),术后平均带气管内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on-pump组长于off-pump组(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施行off-pump CABG较on-pump CABG术后早期呼吸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CE+CABG的248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1例,女性47例;年龄(65.6±8.5)岁(范围:43~79岁)。体外循环手术156例,非体外循环手术92例。共对269根病变血管完成CE,包括前降支108根,右冠状动脉140根,钝缘支21根。共完成旁路移植872支,包括左胸廓内动脉248支,桡动脉48支,大隐静脉576支,每例患者移植(3.5±0.8)支(范围:2~6支)。CE后平均血流量为(26±8)ml/min(范围:13~59 ml/min),血流指数为3.1±0.8(范围:2.0~6.7)。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患者的手术结果及术后通畅率。结果全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2%(3/248),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9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随访(41.8±21.4)个月(范围:1~68个月)。旁路血管术后1年通畅率为78.4%(182/232),3年通畅率为69.8%(162/232)。左冠状动脉系统通畅率明显高于右冠状动脉系统(1年:87.4%比73.1%,χ2=6.533,P=0.011;3年:78.2%比64.8%,χ2=4.588,P=0.032)。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旁路血管通畅率无差异(1年:80.0%比76.9%,χ2=0.277,P=0.599;3年:71.5%比67.9%,χ2=0.300,P=0.584)。结论CE+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完全再血管化,有较好的早、中期效果和旁路血管通畅率。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手术具有相似的早中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27例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接受CABG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分为非体外循环CABG组(off—pump组,18例)和体外循环CABG组(on—pump组,9例),并在不同时间点对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功能相关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14d off—pump组死亡1例,死于呼吸衰竭;on—pump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较off—pump组多。体外循环(CPB)30min后/手术开始on—pump组患者的PaO2/FiO2高于off—pump组,而在术后6h和12h却明显低于off—pump组(P〈0.05);手术开始/CPB30min到术后24h血浆中ICAM-1的浓度off—pump组均低于on—pump组(P〈0.05);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数on—pump组均高于off—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对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损伤较小,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更适合于冠心病合并COPD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