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11年4月213例胃肠道癌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胃癌24例,直肠癌118例,右半结肠癌22例,左半结肠癌25例,小肠癌24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25例,中转率为11.7%(25/213)。腹腔镜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为粘连程度(β=1.792,P=0.000,95%CI:0.073-0.785)、术中出血(β=1.454,P=0.036,95%CI:-0.386 -0.286)、肿瘤分期(β=0.874,P=0.039,95%CI:-0.206~0.270)、肿瘤分化程度(β=1.000,P=0.004,95%CI:0.015~0.183),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与中转开腹无关。结论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粘连程度和术中出血。术前充分评估,严格选择适应证,并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及术者实际水平,决定中转开腹时机,是降低中转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近期结肠癌复发的影响,确定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895例结肠癌患者,最终纳入62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83例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作为队列研究,通过术后随访结局及GCC-mRNA、CEA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肠癌复发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BMI、肿瘤大小、分期、评分、病理类型及切除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腹腔镜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开腹组(3.2%vs.14.5%,P=0.024);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与死亡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93.5%vs.81.3%,P=0.040)。患者术后早期GCC-mRNA与CEA阳性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对患者术后1年的结肠癌复发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1年内可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复发率。分期及有无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应用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的手术方式,较开腹手术可显著降低Ⅰ、Ⅱ期患者近期结肠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系统在胃肠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收治的53例通过3D腹腔镜系统进行的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其中2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17例行腹腔镜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3例行腹腔镜乙结肠癌根治术(其中1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例行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8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其中1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胃癌+乙结肠癌根治术和4例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结果 全组53例患者均在3D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患者.手术中位时间为180 (70~370) min,术中中位失血为40 (10~30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2(1~5)d,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2~46)d.术后1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出现吻合口瘘;1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患者术后出现会阴切口感染;1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均以保守治疗方法治愈.结论 3D腹腔镜其手术操作与传统2D腹腔镜相似,能达到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将有助于对其更加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D_2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与开腹胃癌D_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腹腔镜胃癌D_2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和60例同期行开腹胃癌D_2根治术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近、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癌D_2根治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t=5.56,P<0.05);腹腔镜组肿瘤的近、远端切缘长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86,1.09,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t=4.59,5.56,16.39,4.79,P<0.05).腹腔镜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开腹组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98,P>0.05).术后随访1~13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及患者死亡.结论 腹腔镜胃癌D_2根治术安全、有效,能够达到理想的胃癌根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及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1例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及52例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分期等无显著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P =0.452),但出血少(P=0.039),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淋巴结清除的效果。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实施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892例,其中393例实行开腹手术(开腹组),499例实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目,同时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淋巴结清除数目的关系。患者的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30±11)枚/例,其中,开腹组(29±10)枚/例,腹腔镜组(30±12)枚/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o.7和No.8淋巴结腹腔镜组的清除数目明显高于开腹组(P0.001)。根据胃切除方式和淋巴结清除范围分层分析,开腹组淋巴结清除数目与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浸润深度分层分析,仅pT_3期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开腹组少于腹腔镜组(P=0.005),pT_(1-2)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时期分层分析,开腹组≤50例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多于腹腔镜组(P=0.010),51~100例和≥101例与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0.9%(P0.001),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淋巴结清除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除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合理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短期和长期肿瘤预后的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66例行根治手术的右半结肠癌病例资料,其中2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0例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为(31.6±6.8)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68.9±21.5)ml(t=8.552,P<0.001)。开腹组获取总淋巴结(17.6±3.3)枚,明显少于腹腔镜组的(20.6±4.8)枚(t=3.012,P=0.004),但两组患者在阳性淋巴结个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1,P=0.697)。腹腔镜手术可明显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分别为11.5%和20.0%(χ2=0.812,P=0.367)。腹腔镜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和57.2%,开腹组分别为75.0%、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 结论腹腔镜辅助联合CME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其短期预后优于开腹手术,长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血凝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65例)与开腹组(55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凝血指标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1 h、24 h时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有明显的变化,腹腔镜组变化程度大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低于开腹组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中对于胃肠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但是两种治疗方式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况,以腹腔镜手术更为明显,临床中应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消化道检查的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前消化道检查的必要性. 方法对130例拟行LC,术前均进行消化道检查,并回顾性分析4例LC中漏诊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130例消化道检查中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11例,食道裂孔疝1例,十二指肠憩室4例,胃癌4例,升结肠癌3例.之后10例暂时取消LC,13例采取开腹手术一起处理合并病变,其余107例原手术方案不变.另4例LC中漏诊胃癌3例,结肠癌1例. 结论胃肠道疾病与胆囊疾病并存几率大,LC患者术前进行必要的消化道检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外科技术已发展20余年,自1991年Ja.cobs等[1]报道世界首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Kitano等[2].施行首例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目前腹腔镜胃肠管恶性肿瘤根治术已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通过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胃肠管恶性肿瘤根治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反应轻、胃肠管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被广大外科医师认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T_4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53例右侧结肠癌T_4期患者(27例腹腔镜手术,26例开放手术)与73例左侧结肠癌T_4期患者(38例腹腔镜手术,35例开放手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5年无病生存期与5年总生存期、R0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评价腹腔镜手术的疗效。结果:对于右侧结肠癌患者,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81%vs.23.08%,P0.05)、R0切除率(92.59%vs.96.15%,P=0.398)、5年无进展生存率(48.62%vs.59.13%,P=0.090)、5年总体生存率(59.02%vs.69.01%,P=0.2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侧结肠癌患者中,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vs.20.00%,P=0.302)、R0切除率(94.74%vs.94.28%,P=0.868)、5年无进展生存率(62.22%vs.60.81%,P=0.542)、5年总体生存率(72.13%vs.71.62%,P=0.60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T_4期结肠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办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197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同期275例接受常规胃癌根治术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腹腔镜胃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传统的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6% vs. 10.55%,P>0.05)。患者年龄、术前合并症、淋巴结转移程度、手术时间、术者经验等腹腔镜胃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注意结合相关因素、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微转移、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1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开腹组(65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腹腔冲洗液中多巴胺脱羧酶(DDC)、癌胚抗原(CEA)及血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T)、P物质(SP)及神经肽(NPY)水平。结果:腹腔镜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手术开始时,两组腹腔冲洗液中DDC、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腹腔冲洗液中DDC、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术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腹腔镜组血清CCK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GAS、MTL、SST、SP、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更小,患者手术后肿瘤微转移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胃癌治疗中伴发急性胰腺炎(post--gastrectomy acute pancreatitis,PGAP)的优劣性。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5年9月施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1050例。分别统计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PGAP病例,并做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1050例胃癌根治术中并发PGAP的16例,发生率为1.52%,腹腔镜组432例,PGAP 7例,发生率为1.62%;开腹组618例,PGAP 9例,发生率为1.46%。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6,P0.05)。腹腔镜组中远端胃251例,PGAP 1例(0.40%);近端胃78例,PGAP 1例(1.28%);全胃83例,PGAP 2例(2.41%);联合脏器切除20例,PGAP 3例(15.00%)。远端胃、近端胃和全胃切除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中远端胃213例,PGAP 3例(1.41%);近端胃182例,PGAP 1例(0.55%);全胃174例,PGAP 2例(1.15%);联合脏器切除49例,PGAP 3例(6.12%)。结果类似腹腔镜组,远端胃、近端胃和全胃切除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分别对远端胃、近端胃、全胃和联合脏器切除后PGA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对于PGAP具有同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缩短腹腔镜胃肠手术学习曲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具有熟练开腹手术技术的胃肠外科医师如何缩短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开展的20例腹腔镜胃手术及60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胃癌患者手术时间2.5~4h,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时间1.5 ~4 h,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及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为63例肝脓肿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29例行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结果:6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手术时间平...  相似文献   

17.
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对进展期胃癌的远期疗效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8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中输血量及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7.5%;开腹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13.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5%、37.8%(P0.05)。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创口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远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开腹组80例及腔镜组40例,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胃肠激素、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等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开腹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胃肠激素、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胃肠激素较术前降低,应激指标较术前升高(P<0.05),腔镜组胃肠激素高于开腹组,应激指标低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开腹组26.3%,(P<0.05)。 结论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更小、应激反应更为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Ⅲ期结肠癌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76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其中112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6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下Ⅲ期结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肿瘤5 cm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20例。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x珋±s)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5年生存率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并绘制生存曲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34);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5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肿瘤5 cm的胃肠间质瘤在手术时间上略长于开腹手术,但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