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HoffmannⅡ组合式外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开放性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彻底清创后根据原有伤口的特点选择手术切口扩创。骨折复位后用可吸收线捆绑游离的骨折块,在胫骨钻入3根以上外固定针,针的位置不追求对称,尽可能地使杆一杆固定夹朝向骨折方向,连接杆也尽可能地短。C臂x线机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放置负压引流管或橡皮片,如肢体肿胀严重,可用VSD覆盖创面,二期闭合伤口。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骨性愈合及拆除外固定架时间5.0—6.5个月,平均5.2个月。拆除外固定系统时膝、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再次骨折的病例。3例出现针道感染,其中1级2例、2级1例,通过换药、抗生素治疗、加强护理等手段痊愈,无因针道感染发生外固定系统松动而提前拆除。按照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5%。结论彻底清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源和后期的感染控制呈正相关。儿童开放性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采用HoffmannⅡ组合式外固定系统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开放性胫腓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3.0%,大多数由高能量创伤导致,包括交通事故、挤压伤和高处坠落等,表现为不稳定骨折,常伴发腹部或盆腔脏器、泌尿生殖系统、盆腔神经血管、腹膜后区损伤及下肢骨折等其它损伤。Wubben]报道骨盆骨折的病死率取决于骨盆骨折及盆腔外损伤的类型,范围在6.4%~30%,Heetveld等认为骨盆骨折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病死率高达37%,急诊的快速评估和诊断以及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治疗对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EN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PENL的临床资料。结果 136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PENL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病例的52.9%(136/257)。41.2%(56/136)的PENL病灶在头颈部,26.5%(36/136)的PENL病灶在胃肠道,86.0%(117/136)的PENL表现为原发器官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PENL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PENL好发于头颈部及胃肠道,患者主要表现为原发器官的肿大及局部肿块形成,化疗及放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骨折的骨外固定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998~2008年伴有严重疾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骨折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9岁~94岁(平均80.6岁)。所有患者闭合复位,头颈内交叉穿针,股骨近段穿入2枚螺纹半针,组合成不规则四边形固定框的固定形式。结果除1例合并白血病患者术后5个月死亡外,其余10例患者骨折均在12—17周(平均14周)内愈合。随访3个月-2年,平均9.6个月。术后针道感染3例,占27.3%(3/11),其中、单针针道感染1例,多针道感染2例,无不可控性针道感染,亦无脱针、断针、头切割等现象。结论骨外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可局麻下手术等优点。而模拟骨小梁走向的交叉穿针方式,又提高了骨外固定器对骨质疏松骨的把持力,提高了外固定架固定的可靠性。所以,骨外固定术扩大了无法接受内固定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改善了此类患者伤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自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所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105例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为结外淋巴瘤54例(51.4%)。54例中发生于消化道最多,共19例(35.2%),其次为鼻及咽部组织,共16例(29.6%),其他部位少见共19例(35.2%)。治疗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主。结论 结外淋巴瘤发生于消化道,鼻咽部组织为多,但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针对发病升高趋势,临床医师应具有多学科横向知识,加强对结外淋巴瘤的认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 external fixation,EF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 )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术后的关节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ROM )及握力、影像学结果、上肢功能评分(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scores,DASH 评分)、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进行 Meta 分析。计算机检索 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国内相关杂志9种,均从创刊检索至2013年3月,搜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 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经改良 Jadad 评分均判定为高质量研究。纳入病例920例。在术后3个月时,EF 组仅有前臂旋前角度优于 ORIF 组(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 )( MD 5.13,95% CI [2.04,8.22],P=0.001),ORIF 组的掌屈( MD=-6.15,95% CI [-9.65,-2.65],P=0.0006)、背伸( MD=-11.12,95% CI [-16.59,-5.66],P<0.0001)、尺偏角( MD=-2.70,95% CI [-4.94,-0.46],P=0.02)、旋后( MD=-11.56,95% CI [-16.28,-6.84],P<0.00001)以及握力恢复( MD=-12.82,95% CI [-20.24,-5.41],P=0.0007)均优于 EF 组。但两组术后6个月及1年 ROM 和握力恢复的效果相同。ORIF 组在术后3个月和1年时均有较好的 DASH 评分(3个月时 DASH 评分 MD=15.54,95% CI [8.77,22.32],P<0.00001;12个月时 DASH 评分 MD=3.14,95% CI [0.20,6.07], P=0.04)。此外,ORIF 组更好地恢复掌倾角( MD=-1.95,95% CI [-3.18,-0.72],P=0.002)及尺骨方差( MD=0.60,95% CI [0.12,1.07],P=0.01),并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MD=1.63,95% CI [1.16,2.28],P=0.005)。两组间在桡倾角、桡骨高度、再手术率,感染以外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RIF 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可早期恢复握力并具有较好腕关节活动度,在术后较长时间内有较好的 DASH 评分,能更好地恢复尺骨方差和掌倾角同时明显降低感染率。术式的选择对术后长时间握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并无关联。EF 与 ORIF 两种方法,在桡倾角、桡骨高度、再手术率,感染以外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了1995-1998年联合脏器切除术2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联合横结肠及系膜切除6例,联合脾切除10例,联合胰体尾脾切除5例,联合胰体尾脾肝左外叶切除2例,联合左肝部分切除2例,联合胰体尾脾横结肠3例。生存超过5年 的4例,超过3年的7例,超过1年的14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44例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检出率为6.7%,其中原发于胃肠道者占结外淋巴瘤的43.2%;男女之比1.9:1;21~50岁之间占57%;中度恶性最多,占47.7%,低度恶性占27.3%,高度恶性占20.5%,不能分类者占4.5%,作者对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的延误诊断状况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204例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病人均被误诊。结论:提高对肺癌的认识和警惕性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放置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24例,均采用胆道支架放置术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手术并发症,并随访病人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安全,胆道支架放置术疗效显著,黄疸消除率为70.8%,平均支架维持通畅时间为8.6个月,半年和一年生存率为62.5%和16.7%。结论:胆道支架放置术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疗效,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21例肺癌肺外表现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统计了86例肺癌,其中伴有肺外临床症状者21例,占本组肺癌总数的24.4%。在各种肺外表现中,以内分泌代谢异常和骨关节病变多见,占51%。以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和鳞癌伴有的肺外表现居多,占肺癌各病理类型的71.3%。肺癌部位中以中心型肺癌居多占61.9%。部分患者亦可能在未出现典型的肺癌症状前而以某种特殊的肺外表现形式而就诊,因此,熟悉和了解肺癌的肺外临床表现,对提高肺癌的早期确诊率和5年治愈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就21例肺癌患者的肺外表现进行了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 年间沂蒙山区4 所市直医院共收治的84 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早年误诊率高达70 .24 % ,近年来由于 B 超、 C T 等诊断技术的提高,术前确诊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由1990 年前的24 .4 % 上升到40 .48 % ;姑息性手术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有肯定的临床价值。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警惕,对可疑病人要实行早期检查、早诊断,尽早手术,努力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不能切除的病人,也应积极采取姑息性手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淋巴瘤多指原发于淋巴结内,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aryentranodallymphoma;PENL)是指其原发于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可伴有或不伴有区域淋巴结浸润。1980年至1996年我院共收治成人结外恶性淋巴瘤46例,现就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等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本组男36例,女10例;年龄16岁一72岁,平均43.2岁。首发症状为腹痛16例,肿块11例,消化道出血7例,咽痛7例,鼻出血2例,腰痛1例,发热1例,皮肤损害1例。从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10天,最长2年,平均5.1月。原发部位;胃17例,肠14例,鼻咽部6例,扁桃体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 pPNE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例pPNE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案等资料,并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其生存率。结果 10例患者中以青少年男性居多,免疫组织化学CD99、NSE表达率高。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术后放疗+化疗。2例行放疗+化疗,1例行化疗+HIFU治疗,1例行中药治疗。治疗后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8/10)、71.4%(5/7)、40.0%(2/5)。结论 pPNE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细胞形态学联合免疫组织化学确诊,采取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髓外浆细胞瘤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髓外浆细胞瘤(EM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EMP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EMP好发于头颈部,男性多见,预后相对较好,较易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EMP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确诊依靠病理并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等,局部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对于肿瘤分化较差及复发患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2例临床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结外型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66.7%,发病部位以韦氏环、鼻腔最多见,其次为皮肤和胃肠道:29例行综合治疗,手术 化疗和/或放疗22例(5例联合生物治疗),治疗 化疗7例;随访40例(95.2%),尚有24例健在,生存5年以上者8例,Ⅰ、Ⅱ期占75.0%。结论:结外型淋巴瘤易误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韦氏环、鼻腔及皮肤最易受侵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xtrauterine stroma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子宫外ESS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例子宫外ESS光镜下组织形态均显示瘤组织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核分裂〈5/10HP,其中1例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化:CD10+、Vimentin+、CK-、SMA-、desmin-。结论:子宫外原发性ESS非常少见,瘤细胞形态类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伴上皮样及间叶分化,CD10是其较为特异的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xtrauterine stroma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子宫外ESS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4例子宫外ESS光镜下组织形态均显示瘤组织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核分裂<5/10HP,其中1例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化:CD10+、Vimentin+、CK-、SMA-、desmin-.结论 子宫外原发性ESS 非常少见,瘤细胞形态类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伴上皮样及间叶分化,CD10是其较为特异的抗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管贲门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且以中、晚期为主,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失去手术的机会,放、化疗效果不理想,多数因无法进食、营养障碍而死亡。内支架置入术为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我国多数大中型医院均已常规开展,而更多偏远的中小医院尚未能开展该项技术,为该地区食管贲门狭窄患者的就诊带来诸多不便。我院自2002年开展该项新技术至2005年12月,共治疗32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42~86岁。晚期食管癌19例(其中3例合并食管气管瘘),晚期贲门癌9例,食管癌术后吻…  相似文献   

20.
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辉 《世界肿瘤杂志》2005,4(3):217-220
在浆细胞瘤中,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而髓外浆细胞瘤(EMP)相对罕见,易误诊为其它肿瘤。本文对EMP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