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垦区某羊场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危害新疆养羊业的重要疾病。近期对新疆垦区某羊场的布病疫情进行调查。1.基线情况:①羊场位置偏远,其内无人群长期居住。所有羊均为山东省引进的小尾寒羊,均为3岁以下,自然配种。在产羔期母羊流产相当普遍,种公羊未见明显的体征变化。走访羊场职工,有人员发热和睾丸肿大史。2005年9月,该场一职工出现发热和厌食,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布病。该患者曾接触羊流产羔胎。②采样:采集全部羊血标本3042份;收集羊流产羔胎5只。③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登封县1990年某新发布病疫点人间感染患病和畜间感染率的调查结果。并对流行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当地布病疫情的回升与畜间传染源(病羊)的存在和扩散以及防治措施未很好开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湖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并追溯该地区布病的感染来源,为该地区人间布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xcel 2016和ArcGIS 10.5等软件对湖南省2010-2018年人间布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例数、构成比和率描述疫情特征。采用常规分型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株布鲁氏菌的种型进行鉴定,采用UTS-PCR复核种型鉴定结果,并对菌株的6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临床分离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0-2018年湖南省共报告人间布病728例,年均发病率为0.12/10万,郴州市和永州市发病率居前,发病率分别为2.50/10万和1.90/10万。发病县(市、区)从2010年的5个增加到2018年的69个。45~54岁年龄组病例最多(279例),占38.32%(279/728),农民占59.07%(430/728),男女性别比为2.75 ∶ 1。5-7月报告病例最多,占45.33%(330/728),发病呈明显的夏秋季高发特征,发病高峰在5月。常规鉴定表明临床分离的2株布鲁氏菌是羊种1型布鲁氏菌,UTS-PCR鉴定显示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6个毒力基因均被检出,菌株为强毒株。MLVA分析表明2株菌与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从绵羊和骆驼分离的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结论 湖南省人间布病趋于严峻,疫情向非疫区和普通人群蔓延。湖南省分离的2株羊种布鲁氏菌起源于内蒙古地区。应加强动物转运的检疫检测,防止布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湖北省2013年布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就诊经过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个案调查问卷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中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就诊机构及结果开展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级别医院布病诊断情况和不同就诊次数的发病至就诊间隔情况。结果湖北省2013年布病病例男:女为4.38∶1,平均年龄为44±15岁,90.70%有羊只接触史,39.47%在春季发病,95.33%病例有发热,持续2~90 d,95.50%主动就诊,县级医院布病就诊确诊率14.29%,省级医院82.76%。结论湖北省布病病例以成年男性为主,接触羊只是暴露因素,县级医院以下布病诊断率低,误诊多,建议要加大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提高县级以下医务人员布病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察右后旗布鲁氏菌病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及人群分布情况。方法利用《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布病报告资料和布病疫区的监测资料,分析其三间分布。结果不同地区的布病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1),以养羊数量较多的土牧尔台镇、锡勒乡的发病人数最多。人群分布是男性高于女性,40-59岁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患病人数最多,牧民次之。结论察右后旗人间布病的流行情况比较严重,患者大多为农牧区的男性青壮年,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染有布鲁氏菌的羊、牛、猪等。布病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往往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从2008年开始,赛罕区人感染布病病例开始逐渐增高,2011年达到高峰,2012年开始下降,且随后逐年下降。现就赛罕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并分析大同地区布病发病情况,了解布病流行特征,从而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后,随机抽取4个区(县)的特殊职业可疑人群为调查对象,对14 081名成人进行了布病确诊实验,对布病在大同的地区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做了交叉分析,对结果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同地区布病在特殊职业人群中总患病率为2.5%;布病患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布病患病率在性别上无差异;特殊职业人群的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从事其他行业的布病患病率。结论大同地区布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农村的特殊职业人群,提醒布病防治的重点方向应指向农村;布病防治的关键所在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淄博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指导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9~2002年布病疫情报告和人、畜间感染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9~2002年布病平均发病率为0.25/10万,男性为0.42/10万,女性为0.09/10万,30~59岁病例占73.08%;2~6月占60.77%;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淄川区占81.54%。[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持续不断,应进一步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以控制人间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介绍西乌珠穆沁旗201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动态及流行趋势,为今后布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 布鲁氏菌病( 布病) 的人畜疫情在国内外都出现了回升势头, 在流行病学特征方面也有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三门峡市40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门峡市40年来畜间布病疫情以输入性为主,人间疫情以灶状暴发和散发的形式为主,畜间疫情与人间疫情密切相关.如何落实家畜“检、免、杀“的措施,是控制畜间疫情、最终消灭人间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冷水滩区首例人间布鲁氏菌病例的调查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血培养MINI VITAL系统对病例进行血培养,采用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血标本培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患者发病前有屠宰、喂养山羊和出售羊肉,并曾划伤手指等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关节痛、乏力和针刺样头痛等;血培养菌株鉴定结果: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A因子血清阳性、M因子血清阴性。结论该病例为冷水滩区报告的首例人间布鲁氏菌确诊病例,本例病例的传染源为来自布病流行区的染病羊只;冷水滩区目前为布病非流行区,但存在疫情传入和转变为流行区的危险,必须加强卫生与畜牧部门的协作,加强临床医师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严防疫情的传入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1 .材料与方法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和布氏菌素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生产 (批号 2 0 0 0 .1和 2 0 0 2 .1)。调查采用局部普查和线索调查两种方法。①普查 :已经确诊 4例布鲁氏菌病 (布病 )患者的前庄村进行全民普查 ,首先对 1岁以上人群做皮变试验 ,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布氏菌素 0 .1ml,4 8h观察结果 ,2 .5cm× 2 .5cm为阳性 ,然后对皮变试验阳性者采集静脉血 2ml,离心取血清 ,进行试管凝集试验。②线索调查 :对该疫区所属的马库庄、金银店、中信庄、小街等行政村由调查人员入户访问 ,填写调查表 ,根据接触史、既往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巩义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巩义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巩义市共发生布病25例,发病率1.04/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17个乡镇中,7个乡镇有病例报告,但病例主要集中在站街和康店两个乡镇,占64.00%。5~8月发病20例,占80.00%。40~60岁发病1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4.00%。[结论]今后要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动物的自动免疫,管好畜牧市场,加强疫情监测,以有效控制布病流行。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崔佩丰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2):1128-1129
[目的]掌握大石桥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大石桥市2003~2006年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6年大石桥市共报告布病4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9/10万,无死亡病例。全市18个镇区中,8个镇区有病例报告。其中,汤池镇发病率最高,为7.97/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月发病22例,占55.00%。20~60岁发病34例,占85.00%。职业分布以饲养、放牧羊为主31例,占77.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多汗、乏力、肌肉痛。[结论]大石桥市布病总体发病趋势比较平稳。做好重点发病地区和重点发病人群的防治工作是今后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1968年在猪间布病检查中首次发现该病在我市猪群中存在,流行较为严重,猪间布病流行同时,也有人间布病可疑病例,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以往布病的控制在北方羊群的研究报导较多,我市为广东省开展布病监测较早的市(县)之一,经过多年系统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布病流行动态,以便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方法]对2000~2004年布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J2000-2004年我区合计发现布病病人420例,5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19.36、17.59、19.25、15.91、6.93;男性为125.99,女性为29.36;4~10岁为12.90,11~20岁为39.93,21~40岁为100.08,41~60岁为125.83,61~78岁为38.34;420例病人中,饲养放牧者167例,宰羊工78例,给羊只助产者108例,皮毛加工者41例,无直接暴露史者26例;4~6月发病187例,1~3月发病128例,7~9月发病65例,10~12月发病40例。检疫羊只113106只,血清凝集试验阳性的1194只,阳性率为1055.64/10万。[结论]近年来布病发病率有所下降。男性青壮年是布病的高危人群,高危职业为羊的饲养、屠宰和皮毛加工人员。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六、七十年代布鲁氏菌病在一些地区广泛流行 ,八十年代中期达到基本控制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布病再度出现。为系统掌握本市布病发病特点 ,预测今后布病流行趋势 ,指导防治工作 ,本文将郑州市 1990~ 2 0 0 0年人间布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基本情况郑州市辖六区六市 (县 ) ,2 0 0 0年总人口 6 2 2万 ,农业人口占 75 % ,农民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经济来源 ,部分农民兼顾养殖或从事屠宰经营。全市的布病防治工作在 1984年前后以县为单位达到了原中央北办制定的“布病控制区标准”。五年以后 1990年局部地区再次出现疫情 ,并持续至今。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某市发生的56例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的分析,总结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为布鲁氏菌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某市2010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给出防治意见。结果在56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为5.22:1,20~50岁的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养殖户是主要易感染者;牛羊是布鲁氏菌的主要携带者和传染源;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是多伴有发热多汗,其它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头痛、腰痛、关节痛、行走障碍等。结论布鲁氏菌仍然是危害人类和多种动物健康的重要致病菌,由其引起的布鲁氏菌病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安全问题,充分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并且有针对性的给出防治意见,可以有效的防止疫情的发生,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