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机器单采血小板是采用血细胞分离机一次性提取 1次治疗剂量的血小板 ,其他血液成分即刻输给献血者本人。机器单采血小板较传统手工制备的血小板浓缩液具有纯度高 ,浓度高 ,红细胞、白细胞污染少 ,受血者产生HLA和血小板抗体的机会减少 ,保存时间长等优点。随着成分输血的普及 ,临床对机器单采血小板的需求大量增多 ,但由于机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配合的时间长 ,在操作中为防止血液凝结而须不断加入抗凝剂 (多用枸橼酸盐 ) ,除了常见的献血反应外 ,还有些特殊的反应 ,特别是在女性献血者中更易发生 ,可使献血者产生畏惧心理 ,导致机器单采血…  相似文献   

4.
背景 目前,对健康献血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PBPs)单采已是常规方法。rHu G-CSF动员及整个单采过程都能很好地耐受,而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设计及方法 本文报道了一例  相似文献   

5.
6.
依据献血者身高和体重确定采血量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血站工作人员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的健康检查,到如今已有12年。我们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认为,我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展街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对献血者和采、供血量的影响。方法对邯郸市2009~2012年登记献血的献血者321439人次进行分析,自2010年3月起在街头原有检测项目的基础上增加ALT初筛,对于ALT〉40EU/L的献血者进行献血知识的宣传后延期献血并记录,同时结合站内大生化检测的ALT不合格血液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开展街头初筛ALT前后年度采血量、供血量和报废血量的差异。结果2009年与2010年、2011年、2012年相比采集人数中ALT报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2年街头淘汰ALT不合格献血者占总登记人数的12%~14%,ALT街头淘汰和站内检测的总不合格率为14.5%~15.1%,高于2009年的9.84%(P〈0.01)。采血量因开展ALT街头初筛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供血量为持续上升的趋势,报废血量降低(P〈0.01)。结论开展街头初筛AI,T,有利于提高采、供血效率,节约原辅材料,保护血源,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因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献血反应,不仅关系无偿献血者的健康,而且关系到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笔者分析12240名无偿献血者中92人次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探讨献血反应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13名符合加拿大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标准的献血者,用自动化Haemonetics V_(50) Surge机进行血小板单采,每个献血者在22天内进行10次单采。每次单采前、后及从单采的浓缩血小板液中无菌取样进行以下检测:血小板计数、平均体积分布、产品的血小板总数和白细胞计数。第1、7和10次单采前及末次单采后7天检测献血者的IgG、IgA和IgM含量,T_4和T_(?)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秦皇岛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和人群结构分析,为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2013年和2014~2016年在秦皇岛市中心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个人资料,并于2016年电话回访2011~2013年未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统计分析流失原因;对2014~2016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进行人群结构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曾捐献单采血小板5 232人,之后2年不再捐献的流失献血者2 893人,流失主要原因是采集时间长和献血者工作忙,分别占44.45%和23.16%;其次是心怀疑虑、不良反应、失联等。2014~2016年,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 171人次,男性占88.61%,女性占11.39%;男性年龄26~35周岁最多,占33.03%;初中为主,占35.22%;其他职业和工人分别占37.45%和26.75%,农民、职员和学生为辅。结论血站应强化采集操作技能和宣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女性献血者、高学历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宣传,根据不同的人群定制不同的招募策略和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征,为加强重点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重庆市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血者的年龄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重庆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33 323人次,其中18~25岁献血者共6 791人次,占20.4%;26~35岁献血者共13 112人次,占39.3%;36~45岁献血者共8 079人次,占24.2%;46~55岁献血者共4 819人次,占14.5%;56~60岁献血者共522人次,占1.6%。结论加强18~25岁高校学生的宣传和招募;同时,更应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背景供者在进行非连续血浆单采(IFP)时,常面l临大体外血容量(ECV),设备和供者间差异较大,ECV可能超过供者总血容量(BV)的20%。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容量改变时BV调节的机制。研究设计与方法60位(30位男性,30位女性根据献血者性别和BV随机分组,纪录他们经历IFP供体的BV调节参数。在单采开始时和当无创技术达到体外血容量最大值(ECVmax)时,记录休克指数(SI),心博量(SV),心指数(CI)和胸腔液容量(TFC)。对照组供者实际上未有捐浆,保持IFP捐献状态时的倚靠体位。  相似文献   

15.
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献血反应指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是晕厥、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等。献血反应的发生给采血工作带来了不便,甚至会造成血液浪费,也给献血者身心蒙上了一层阴影。分析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献血者献血积极性,确保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献血者精神因素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个体有偿献血逐步被无偿献血取代,献血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无偿献血特别是初次献血,对献血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易引发献血反应。为探讨献血的精神因素与献血反应的关系,我们对1998年10月-2003年12月献血的95565例次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献血者血细胞参数和MCS+血细胞分离机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量之间关系。方法将献血者采集前血细胞参数做自变量,单采血小板采集量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前血液指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是影响单采血小板采集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研究,找出影响双份单采血小板采集的重要因素,在采集前加以关注,更好地完成双份血小板的采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影响采血量的关键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为采供血工作提供指导和保障。方法以2015年中国输血协会《全国采供血工作情况调研》中的数据为基础,用SPSS软件对全国325个采供血机构的采血量与宣传经费、纪念品经费、固定献血者数量、献血设施数量、职工人数、财政拨款等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建立单因素线性方程,筛选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采血量与上述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相关(r0.5),线性关系显著(P0.01);在与采血量相关的各项指标中,除固定献血点数量外的7项指标均为采血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协同影响采血量,关系模型为:y=0.062x_1+0.019x_2+0.148x_3+0.221x_4+0.005x_5+0.036x_6+0.007x_7-2.76。结论采供血机构只有对与采血量相关的各项指标科学分析和充分利用,才能逐步走出采供血工作的困局,切实做到保障血液的充足供应。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输血管理机构建议对于自愿单采的献血者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全血计数,总蛋白、白蛋白测定,为此作者调查了血小板单采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学数值是否有显著性变化,并建立了献血后的参考值范围,以利用其考查献血者是否适宜于继续作血小板单采。方法如下。 标本来源于进行血小板单采的112名献血者,其中男78名,女34名。采用单侧手臂操作,CPD保养液抗凝,收集富血小板血浆,最后收集的血浆体积包括抗凝剂不超过600ml,给献血者回输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