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梗死心肌内的肌红蛋白(Mb)释放入血明显早于CK及CPK-Mb,因而认为Mb是AMI早期诊断敏感的生化指标.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表明Mb也是快速诊断梗塞冠脉再通最可靠的生化指标之一,但国内尚无有关报道,本文测定了我院AMI住院患者应用尿激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时间溶栓分为0-2 h,>2-4 h,>4-6 h,>6-12 h四组。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7%、78.0%、71.4%、63.2%。早期治疗(0-6 h)组血管再通率(77.9%)与延迟治疗(>6-12 h)组的63.2%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五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AMI发病后6 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 h的患者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993年1月~199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叶梗塞50例,现将梗塞面积、溶栓治疗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根据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为脑叶梗塞。全部病例均为初发,同时合并有基底节区脑干梗塞者除外。1.2 一般资料 男24例,女26例。年龄40~49岁4例,50~59岁11例,60~69岁8例,70~79岁19例,80岁以上8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者28例(占56%)。合并Ⅱ型糖尿病者4例(占8%)。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1992年GUSTO Ⅰ试验及1998年ASSENT 2试验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梗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溶栓治疗、血管成形术(冠脉内血管成形术或外科手术)以及保守抗凝治疗等三种方法治疗溶栓后再梗塞的利弊。 方法 资料来源于GUSTO Ⅰ及ASSENT 2试验中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  相似文献   

5.
41例AMI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状动脉内溶栓14例,静脉溶栓27例。对冠脉再通与否进行了冠脉造影TIMI血流与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临床四项指标为: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胸痛缓解,升高的ST段回降、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CK峰值的提前,旨在探讨临床指标评价血管再通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单项临床指标、两项、三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四项指标与血管再通与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项指标或以上评定血管再通的敏感性为96.9%,特异性87.5%,准确性95.1%。结论:临床无创指标评定血管再通与否是简便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内溶栓已被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第三代新型溶栓剂和溶栓辅助治疗方法的开展,溶栓治疗更趋完善.本文结合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对这些新型溶栓剂和新方法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用心电图记分法,分三组对155例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或常规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最初和最后梗塞面积、最初和最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再通组的最后梗塞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5),与溶栓未通组相比亦缩小显著(P<0.001).溶栓再通组的梗塞心肌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及溶栓未通用(P<0.05)其心肌挽救达55%。溶栓再通组最后EF较未通组及对照组提高明显,其EF提高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及时间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未通组及对照组最后便塞面积略有缩小、EF稍有提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张文博 《山东医药》1991,31(1):45-46
溶血栓治疗(溶栓治疗)已为当前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为此,笔者复习新近文献结合个人认识作一讨论,以供临床参考。一、用药时机普遍认为,溶栓药物应用愈早,溶栓成功率愈高,近期与远期病死率降低愈明显。Vogel报道美国一乡镇医院对130例AMI应用链激酶治疗,绝大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后溶栓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后溶栓治疗的现状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戚玮琳综述戴瑞鸿李勇审校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急性心肌梗塞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在最近十五年中,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S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APSAC...  相似文献   

11.
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用溶栓治疗,20~30%可获理想疗效,但是、还有相当多的病人不能采用此法,用其它干预疗法能否减少死亡率、改善长期预后,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后出血与梗塞面积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脑梗塞后出血与梗塞面积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对49例血性脑梗塞(HI)患者进行了CT动态观察(其中大面积脑梗塞出血27例),并与22例大面积非出血性脑梗塞(NHI)患者作对照,两组患者均在病初及病程第四周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一次,以第二次的评分减少值作为判断脑功能恢复的指标。结果表明,脑梗塞面积越大,出血的可能性越大;HI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NHI患者。说明预防脑梗塞后出血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47例Ⅱ型糖尿病和47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梗塞延伸(IMEXT)的发生情况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IMEXT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糖尿病是AMI后易发生IMEXT的高危因素;高血压、低HDL-C和交感兴奋是Ⅱ型糖尿病患者IMEXT的促发因素;IMEXT是Ⅱ型糖尿病患者AMI后早期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纤维蛋白溶酶剂进行溶栓治疗,是近十年来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一大进展,早期应用溶栓疗法能使闭塞冠脉再通,救治频死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急性期病死率。1996年至1997年,我科对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进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在50~65岁。经治疗后除急性期死亡1例外,其余患在恢复期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日后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采用溶栓疗法治疗女性和男性AMI的基本特点、并发症和治疗结果进行比较,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对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住院115例接受溶栓治疗患者(男85例,女30例)进行男女基本特点、并发症、治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女性AMI患者发病年龄较大,入院时间稍迟,并发糖尿病、高血压病高,且4周内并发症多,包括休克、再梗塞、心律失常死亡率高。结论女性AMI采用溶栓治疗发生致命和非致命性并发症的危险较男性为多。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由于受时间窗的限制,使一部分患者在人院途中失去时机,为抓抢救时机,我们采取就地溶栓9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急性心肌梗塞9例(男8,女1),年龄51~67岁,平均61.2岁。广泛前壁AMI4例,下壁3例、前间壁1例,右室1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符合AMI;②发病时间<6h(或<12h)仍有胸痛、胸闷;③无出血倾向、休克或严重高血压。治疗方法诊断确定后建立输液通道,给以极化液、硝酸甘油静滴20"g/min、尿激酶120万U加人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指征的扩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病理过程的正确了解,以及对此后冠脉循环素乱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是心肌缺血有效治疗的理论基础,随着更佳的溶液方案、改进的PTCA以及流水线式识别和入院操作程序的出现,AMI的治疗战略再次转向早期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溶栓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溶栓治疗(Thrombolytic treatment,TT)时间早晚对心肌的挽救、心脏功能及生存率有重大关系。尽可能早期实施TT,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遗憾的是:病人发生症状到给予TT之间存在较长时间的耽搁,只有少数病人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早期得到TT。多数病人因时间耽搁而失去TT的最好时机。为缩短时间、尽早地开始TT,而开创了院前TT。本文仅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院前溶栓的依据 1.1动物实验证据: 动物实验显示心肌再灌注的效果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