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今墨对药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名医施今墨,精于辨证,善于用药,诊疗处方,常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之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到协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专取所长,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施老先生尝谓:“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理,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遂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余学习《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受益非浅,验之临床,其效卓然,谨举数例,爱作报道.一、黄芪配附子——温阳益气,固表止汗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附子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黄芪具有生发之性,善于益气固表,止汗固脱,伍以附子,相使为用,温阳益气,回阳救逆,固表止汗益彰.郑某,女,49岁.白昼汗出5个月,动则大  相似文献   

2.
林虹  李翔 《河南中医》2011,31(8):882-883
由施今墨先生门生所著<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记载了施今墨数十年临床经验之精华,其中所载的解郁疏肝之理气药对、化瘀行血之活血药对以及安神安眠之宁心药对对于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平  倪淑琴 《山西中医》1994,10(3):31-32
试论“施氏对药”升降之妙用山西省针灸研究所(030012)王平,吕景山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倪淑琴,吕玉娥临汾市中医皮肤病医院周永琴施今墨(1881~1969)先生为现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行医六十载,精于辨证,善于用药,常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  相似文献   

4.
对药又称药对,系应用相互依赖或相互制约的一对药组方,以增强临床疗效。《施今墨对药》为著名老中医施今墨的得意门生吕景山编写,继承了施今墨、祝谌予二老的学术思想,填补了对药的空白,对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意义。目前许多眼病西医尚无特殊治疗,患者因目疾饱受痛苦,而中医眼科在治疗某些眼病时效果明显,许多医家在临证时总结出了自己常用的对药,但古今眼科专著以及相关资料缺少有关对药的系统记载和专门论述。通过对《施今墨对药》的研读学习,将其对中医药宝库传承及发扬之处进行阐述,并论述了《施今墨对药》对当今眼科临床及用药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施今墨对药组方治疗糖尿病,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8例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28例。两组均采取胰岛素皮下注射及二甲双胍口服降糖,观察组加用施今墨对药组方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2wk。记录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等,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氏对药组方对消渴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祝勇 《北京中医》2005,24(1):14-15
本文记述了施今墨对药的由来和祝谌予对施今墨对药的认识,笔者经过学习祝老经验,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施今墨先生的对药是“名为用药,实为用方”的观点,并以具体对药和病案为例加以阐述,为学习施今墨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洪文旭  洪冷 《山西中医》2002,18(3):60-61
施今墨先生 (1881- 196 9)为近代中医学家 ,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学验宏富 ,桃李满园。吕景山教授曾师从施老 ,得其真传 ,在总结名医经验方面 ,独辟蹊径 ,尤对老师之“对药”研究颇深 ,先后撰写《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和《施今墨对药》,后者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连续印刷8次 ,深受读者欢迎 ,成为“军医版畅销书”,他又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 ,第二版于今年初出版。全书分为 2 4章 ,收录对药 370余对 ,涉及药物 336种 ,大部分对药为 2味 ,亦有 3味~ 4味者 ,其中还包括传统中成药 (如六一散、黛蛤散、黑锡丹、左金丸、磁朱丸 )等 …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宋金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验方进行分析,以探索其组方深意,取其经验之精华。方法:整理医案,研究该方组方机理。结果:此方药仅5味,然思虑周全,方中功劳叶、桑螵蛸补虚为主,通过补虚以达清泄邪毒之能,有滋阴益肾、涩精止遗之效,且有引诸药直达病所之妙;择"利下窍之要药"滑石以清利下焦湿热,止尿道灼热涩痛;取中医名家施今墨先生之经验药对海浮石、鱼枕骨以行瘀散结。结论:全方集补虚涩精、清热利湿、化瘀散结多法于一方,攻补兼施,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用药审慎而力专。  相似文献   

9.
配伍之道 全在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廉臣 (186 1— 192 9) ,“绍派伤寒”代表人物 ,与裘吉生、曹炳章并称为绍兴“医林三杰”而居首位。他曾说过 :“选药制方 ,心思周到 ,往往一味佐药亦费几许时刻思想而得 ,一得即全方灵透 ,历验如神”(《存存斋医话稿》序 )。这段话点明了组方配伍中的一个诀窍 ,即佐药在方中的重要性 ,它可使“全方灵透” ,以至“历验如神”。笔者以为 ,组方配伍 ,其功夫不在君臣之药 ,学问全在佐药上。以君臣佐使而言 ,“主病之谓君” ,治病的主要药物为君 ,医者容易选定 ;“佐君之谓臣” ,辅助君药 ,性味与其相类 ,故臣药也不难选择 ;“应臣之谓使” ,…  相似文献   

10.
<正>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吕景山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书前插页正面有师生合影,虽未注明拍摄日期。想亦二十年前的事了,古朴醇眞,弥足珍贵。扉页背面为施老墨宝眞迹:“对药作用即辨证法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实践,非相生相剋之谓。”达段文字代表了施老的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也体现了施老学习掌握辨证法,  相似文献   

11.
施今墨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善于处方,精于配伍,擅用大方,药品的搭配极有法度,尤其是"对药"使用颇有特点,功效卓著。本文从施今墨医案中选取2例治疗妊娠病的医案进行分析,探究施今墨对胎动不安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用药的特点,为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天麻治疗头痛的药对配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是临床固定常用的两药组合,药队是三味药以上的固定组合。从药队和药对的研究着手,是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制方法度的有效途径。施今墨谓“对药作用即辩证法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实践,非相生相克之谓”。分析历代用天麻治疗头痛的方剂[1],发现天麻治疗头痛的主要配伍有:天麻配川芎,天麻配川芎、白芷,天麻配天南星,天麻配旋覆花,天麻配天南星、半夏,天麻配天南星、川乌,天麻配地龙,天麻配僵蚕,天麻配僵蚕、全蝎、蜈蚣等。天麻治疗头痛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显示,当代医家继承了古人的组方经验,或配伍活血行气药,或配伍祛风止痛药,或配伍虫类通…  相似文献   

13.
中药的配伍原则,也就是组方的规律性。古代文献称之为“君、臣、佐、使”。由于君臣二字带有封建色彩,近年来一般多改称“主、辅、佐、使”。金元医学家李东恒说:“主药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别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具体地说:主药是针对病因、病机与体质的,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辅药的作用是协助与加强主药的功效;佐药是协同主药发挥对主症的治疗作用,监制主药的毒性或烈性;使药即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按照“主、辅、佐、使”的组方原则,将药物配  相似文献   

14.
施今墨善用对药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故讨论6组施今墨治疗失眠对药,分别是龙骨配牡蛎、远志配石菖蒲、黄连配阿胶、茯苓配茯神、肉桂配黄连、珍珠母配磁朱丸,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失眠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探析失眠病机。  相似文献   

15.
高益民 《北京中医药》2010,29(3):186-186,233
施今墨先生(1881~1969)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为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深知对中医师培养的重要性。他曾说,“中医之生命,不在外人,不在官府,而在学术也;学术之成否,当然在于学校。”1930年他曾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医药学校.后更名为北平国医学院。1932年施今墨先生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招生范围也从北京扩大到华北地区;他自任院长,并亲自参与授课和临床带教。  相似文献   

16.
杨殿兴 《四川中医》1995,13(10):6-8
方药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早在《内经》中即有所谓“大小缓急奇偶复”之七方,而尤以复方为后世医家所习用.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创造性发挥,开辨证论治先河,立组方之规范,被尊称为“方书之祖”.观《伤寒论》112方.配伍精当,用药洗练,组方变化莫测,而仲景组方的惊妙之处,正在于组方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组方用药善于把散与收、攻与补、寒与温、升与降、动与静、质与量等对立的关系统一起来,既阴阳兼顾,对立统一,又刚柔相济,相反相成.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17.
祝勇 《北京中医药》2005,24(1):14-15
本文记述了施今墨对药的由来和祝谌予对施今墨对药的认识,笔者经过学习祝老经验,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施今墨先生的对药是"名为用药,实为用方"的观点,并以具体对药和病案为例加以阐述,为学习施今墨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河间阳气怫郁理论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军 《四川中医》2002,20(8):3-4
本文通过探析河间阳气怫郁理论,认为它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可概括为“辛苦寒药治之”与“辛苦寒药下之”,并探讨了此法则在卫气营血各阶段的具体组方选药运用。  相似文献   

19.
高益民 《北京中医》2010,(3):186-186,233
施今墨先生(1881~1969)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为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深知对中医师培养的重要性。他曾说,“中医之生命,不在外人,不在官府,而在学术也;学术之成否,当然在于学校。”1930年他曾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医药学校.后更名为北平国医学院。1932年施今墨先生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招生范围也从北京扩大到华北地区;他自任院长,并亲自参与授课和临床带教。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81年第10期在“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简介”一文中,介绍了施老临床善于成组双药合用的经验,通称“施氏药对”。其中载:“桔梗、枳壳,薤白、杏仁。此四味药常常配合应用,……以治胸膈满闷、痰气不畅甚效”(以下简称“桔梗四味”)。余在临床使用,效果较好。后遇梅核气患者,因思其证,与上述所治证候相同,随证加味治疗数例,获效满意,现举两则于后。患者张某,女,28岁,工人,于1982年5月10日就诊。二天前,因口角自觉胸满不舒,始则咽喉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