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钡剂灌肠是协助诊断结肠、直肠病变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患者无损伤、痛苦小,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9月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数字胃肠8000nax线机,造影剂为青岛东风化工生产的医用硫酸钡。我科对856例患者中进行大剂量稀钡灌肠造影,其中男性365例,女性491例,年龄22~78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钡剂灌肠检查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3例,对其钡剂灌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剂灌肠见典型病例17例,痉挛段(16例)、移行段(14例)、扩张段(16例),不典型病例6例,直肠下端局限性切迹(4例)、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螺旋征(2例),不典型病例经24h随访摄片均见钡剂残留。结论钡剂灌肠对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淦伟  李鼎寰  赵建农  杨伟 《重庆医学》2007,36(11):1058-1059,1061
目的 提高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DCBE)中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方法 对研究组连续267例患者,均采用我科设计的一次性结肠双对比检查用塑料袋及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进行DCBE.同时,随机抽取我们以往没有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的DCBE 300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病例在直肠-乙状结肠区的双对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直肠-乙状结肠内的过多积钡;直肠和乙状结肠内有过多积钡的病例,研究组分别占4%和19%,对照组分别占65%和44%.(2)双对比造影X线片优良率,研究组平均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结论 在DCBE中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可显著提高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从而有利于该部位小病灶的检出及诊断.  相似文献   

4.
董怀松 《河北医学》1996,2(1):27-28
报告肛管直肠损伤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58岁,其中儿童4例。单纯直肠损伤9例,其中盆腔腹膜返折上损伤4例,盆腔腹膜近折下损伤5例。复杂性肛管直肠损伤7例,其中盆腔腹膜返折上损伤2例,盆腔腹膜返折下损伤5例。全部病例手术治疗,直肠修补和骶前引流9例,不加骶前引流2例,乙状结肠造口、肛管直肠修补和骶前引流5例。本文着重介绍肛管直肠损僵的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肛门和直肠狭窄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在诸检查方法中,X线钡剂灌肠造影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改用铅橡皮垫套在导尿管上进行钡剂造影,获得良好的效果。备各种型号导尿管数条,用3毫米厚铅橡皮制作成直径10~15毫米的圆形小垫,根据导尿管直径在中央挖一小孔,紧紧套在距导尿管前端30毫米处,其后方用5毫米宽的氧化锌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进小肠钡剂灌肠插管技术。方法 将内镜与放射学相结合,34例患者接受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灌肠检查。结果 34例患者在内镜引导下插管到十二指肠降段均成功,插管成功率为100%;发现8例阳性病灶,检查阳性率为25%。结论 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检查法,将内镜与放射学相结合,插管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容易发现病灶,不需特殊贵重设备,适宜于基层以上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钡剂与空气灌肠整复效果。试图寻求一种较为有效的整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情况,32例均行空气灌肠并做整复(压力为80~12kPa),9例未解套者中6例再行钡剂灌肠整复。结果32例中1例因病程超过48h且中毒症状明显而未做整复。31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2例,9例未解套者中6例加用钡剂整复成功3例。空气加钡剂灌肠整复成功共25例,较单纯空气整复成功率高。结论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都可用于复位,在空气灌肠整复不成功时可加用钡剂整复,可提高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钡剂造影如何发现食道裂孔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用钡剂行上消化道检查中利用特殊的检查方法诊断食道裂孔疝,提高对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的认识。方法:采取多种特殊的检查方法提高对食道裂孔疝的诊断率。结果与结论:食道裂孔疝的诊断正确与否,与检查方法和操作经验有一定的关系。要提高此病的诊断率,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使钡剂检查消化道疾病由经验技巧性为主,钙化为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9.
李方龙  陈永田 《河北医学》2000,6(6):487-490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1985年4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4岁-40岁。无神经节细胞段在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2例。直肠4例。1例作了结肠造瘘。5例作了IKeda法手术。结果5例作了根治手术的病人排便功能扰。结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便秘史,钡剂灌肠检查和/或肛门直肠测压。IKeda法手术是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部双重造影对胃部某些病变的检查,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国内尚缺少专用于胃双重造影的钡剂。六年来我们已试制成两种胃双重造影钡剂——华山200型钡剂(简称Ⅰ号)和医工-78型钡剂(简称Ⅱ号),经过四千余次的临床使用,效果比较满意(也可用于食管和结肠双重造影)。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性能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X线钡剂检查对小儿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60例有消化道症状且经X线钡剂检查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部分患儿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160例经X线钡剂检查发现阳性征象75例.其中慢性胃炎2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6例;食管炎9例;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8例;贲门失弛缓症8例;食道静脉曲张5例;食管烧伤和瘢痕狭窄3例;先天性巨结肠3例;结肠息肉2例.32例腹痛、呕吐患儿对钡剂检查无异常发现,未做任何治疗仅经钡剂检查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小儿消化道疾病X线钡剂检查阳性率47 %;钡剂检查对部分无器质性病变但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有治疗作用,其机制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赖华  贺明礼 《四川医学》2012,33(12):2208-2210
目的探讨钡灌肠在婴幼儿便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因便秘就诊的患儿100例(排便次数≤2次/周)行钡剂灌肠观察结肠、直肠形态及排空时间。其中≤1岁67例,13个月~3岁17例,>3岁16例,平均1.4岁。结合患儿随访结果回顾分析其钡剂灌肠所见与临床联系。结果器质性便秘6例(中场旋转不良2例,节段性肠管持续狭窄4例),非器质性便秘94例。94例非器质性便秘患儿24h钡剂完全排空41例(43.61%),48h完全排空84例(89.36),72h完全排空91例(96.80%)。94例中72例(76.95%)3~5个月后电话随访得知54例(75%)便秘症状消失(包括食欲增加,排便次数≥3次/周);13例(18.1%)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其平均排便次数≥2次/周);5例(6.9%)无改善。结论钡剂灌肠可作为筛查鉴别婴幼儿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便秘的首选方法。75%以上非器质性便秘婴幼儿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喂养方法及科学排便训练可消除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胃黏膜脱垂钡剂造影X线表现及方法。方法对27例小儿胃黏膜脱垂钡剂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小儿胃黏膜脱垂钡剂造影均表现为幽门管增宽,增宽的幽门管内有肥大胃黏膜皱襞影及十二指肠球部基底部有小充盈缺损,并且在胃窦部蠕动激烈时较明显。结论X线钡剂造影是小儿胃黏膜脱垂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消化道钡剂检查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行全消化道钡剂检查,对全消化道钡剂检查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或随访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消化道钡剂检查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率可达100%.结论 全消化道钡剂检查能根据阑尾的充盈影像特征诊断慢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5.
钡剂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可危及患儿的生命。钡剂灌肠不但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而且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我科2004-2005年对17例小儿肠套叠行钡剂灌肠整复。现将其整复成功与失败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吴爱军 《吉林医学》2012,33(11):2395-2396
目的:评价钡剂造影对消化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消化系统症状就诊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行钡剂造影诊断,并与临床进行病理学诊断对比。结果:钡剂造影对消化道畸形的总检出率为88.8%,检出病变前三位是血管畸形、肿瘤和憩室。与病理结果对比,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9.3%和50.0%。结论:钡剂造影是诊断消化道畸形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医源性锁剂性腹膜炎是指因钡剂造影导致胃肠道穿孔而引起的腹膜炎、文献报道不多。Guidiner等指出:10000例 X 线钡剂检查中约有2—4例。我们把所遇到的四例医源性钡剂性腹膜炎提出报告例一、男、40岁,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二小时  相似文献   

18.
李家言 《广西医学》2005,27(2):193-19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胃肠道钡剂造影(barium meal examin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GI)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GI和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23例中,GI和CT对十二指肠肿瘤检出的敏感性为100%,GI特异性为65.22%,CT仅52.17%,GI CT则可达82.61%。GI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与黏膜破坏,CT为十二指肠区软组织肿块。结论 GI与CT检查相结合,能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一种适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采用内镜与X线相结合的插管低浓度钡剂灌肠检查方法对已行肠系钡餐检查的74例小肠不同病因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74例中:7例憩室,8例息肉,5例肿瘤,1例克罗恩病,总检出率为28.4%,高于肠系钡餐检查(6.8%)。P<0.01。结果表明,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种较为全面、方便、安全、有效方法,而且无需贵重设备,病人易于接受,适宜有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钡剂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例小儿肠套叠 .结果 185例肠套叠中位于升结肠者69例,肝曲者58例,横结肠者38例,脾结肠者15例,乙状结肠者5例.其中使用钡剂灌肠方法复位179例(96.8%),未复位5例(3.2%).结论 钡剂灌肠治疗肠套叠疗效显著,整复率高,患儿痛苦少,是小儿肠套叠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