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2例异搏定、卡马西平合用而致卡马西平神经毒性反应.停用异搏定后,神经毒性反应消失.例1,女,55岁,患癫痫已40年,多年来临睡前服用苯巴比妥130mg.从1986年8月起加用卡马西平200mg、4次/日.癫痫发作每月通常2次.1987年2月11日用药后测定血清卡马西平浓度为8.2μg/ml(正常4~12μg/ml),苯巴比妥19μg/ml(正常10~35μg),此期间因血压不稳定用硝苯吡啶和可乐定控制血压.此后停用以上二药,而开始用异搏定80mg,4次/日,双氢克尿塞12.5mg,1次/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两例服用治疗量的卡马西平的病人,出现扑翼样震颤和血氨轻度增高.当停用或减少卡马西平剂量时,血氨水平下降和扑翼样震颤停止.例1,女性,69岁,有三叉神经痛病史10年,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分析和颅骨x线均正常.因为三叉神经痛很难控制,卡马西平治疗量由每日500毫克增至每日800毫克,一周后病人诉"疲倦思睡"和"震颤",神经系统检查有眼球水平震颤和双手扑翼样震颤.全血计数,尿素氮,肌酸,肌酸酐,胆红素,谷草及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电解质和尿液分析均正常.血氨为78μmol/l(正常11~35μmol/l).停用卡马西平几天后,扑翼样震颤和眼球震颤消失  相似文献   

3.
卡马西平诱发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首次报告1例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引起的罕见的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女,76岁,1986年10月因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200mg,每日3次.两月后患者出现繁发性头晕.3月后进行24小时心电图(ECG)监测显示窦性停搏达4秒钟,其后出现R-R间期规整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P波含于QRS综合波之中.1987年1月住院中ECG示,窦性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偶发交界性逸搏伴逆行P波.血压和心音正常.胸部X片示心胸比率52%.血清碱性磷酸酶28.6U(正常<10U).血浆卡马西平浓度为6.3μg/ml(治疗浓度4~12μg/ml).据此考虑系卡马西平所致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8岁.诊断:情感性精神病(双相型)躁狂状态。给予碳酸锂合并氯氮平治疗,碳酸锂0.75g/日加至2.25g/日,氯氮平450mg/日,维持13天治疗病情无改善。换用卡马西平,首量600mg/日,锂盐减至1.5g/日,第3天发现患者双上肢震颤粗大,停用碳酸锂,当日傍晚  相似文献   

5.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15岁,主因"反复发作右侧肢体抽搐2年"收住我科.患者于入院1年前开始,在活动以后出现右侧肢体抽搐,症状持续4~10 min,未给予特殊治疗.以后症状常常在活动中、劳累后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时可以导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伴有意识障碍.曾于院外行颅脑MRI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检查发现左侧额颞叶有短程发放的中至极高波幅的3.5~7 Hz波.诊断为局灶性癫(癎),给予抗癫(癎)药物(卡马西平,0.1 g,3次/d)治疗,症状发作明显缓解.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报告了3例卡马西平中毒的病例。病例1:肝炎。女性,49岁。由于情绪高涨,言语增多,睡眠减少,性功能亢进而入院。躯体和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用卡马西平治疗,四周后,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卡马西平剂量每天1200mg,血清浓度105μg/dl,此时体温99.4F,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肝脏在锁骨中线处为10cm。立即停用卡马西平,转内科治疗,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胆红素5.7mg/dl(正常0.1~1.2mg/dl); SGOT(谷草转氨酶)319单位(正常0~40单位);SGPT(谷丙转氨酶)384单位(正常0~53单位);碱性磷酸酶623单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P-糖蛋白、肺耐药相关蛋白表达与卡马西平浓度的比较及相关性研究,探讨难治性癫痫耐药的机制.方法 选取2007年至2009年间于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癫痫致痫灶切除术治疗且术前服用卡马西平半年以上的26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脑组织标本(其中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ⅠblO例、Ⅱa4例、Ⅱb2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6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4例).应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观察两种耐药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和表达强度.应用Western blot法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两种耐药蛋白在脑组织病灶区域和病灶周围区域的表达分别进行定量分析.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病灶区域和病灶周围区域的卡马西平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P-糖蛋白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型和难治性癫痫相关脑肿瘤病例的病灶区域表达(μg/ml)均高于病灶周围区域(分别是2.593±0.829和1.711±0.292,t=-2.201,P=0.028;1.352±0.445和1.179±0.593,t=2.698,P=0.028).肺耐药相关蛋白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型和难治性癫痫相关脑肿瘤病例的病灶区域表达(μg/ml)亦均高于病灶周围区域(分别是1.567±0.092和0.775±0.101,t=-2.516,P=0.024;1.091±0.239和0.825±0.297,t =3.997,P=0.003).卡马西平在难治性癫痫相关脑肿瘤病灶区域平均浓度(μg/ml)低于病灶周围区域(0.848±0.726和0.948±0.785,t=-3.056,P=0.014),在病灶区域卡马西平浓度低于病灶周围区域的8例中,病灶区域P-糖蛋白和肺耐药相关蛋白同时升高.但是P-糖蛋白、肺耐药相关蛋白表达量与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卡马西平浓度无显著的等级相关性.结论 耐药蛋白参与了难治性癫痫耐药的过程,同时提示癫痫的耐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病变可能有不同的机制参与了耐药过程.  相似文献   

8.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表现为不自主运动的突然发作,常有一定诱因,多于儿童期至青少年起病,常被误诊为心理疾病,低剂量抗癫痫药物如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效果显著,病因诊断极为重要.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误诊为癔病,经基因检测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服用卡马西平(CBZ)的癫痫患者80例,观察疗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耐药组,同时测定其血药浓度;将有效组和耐药组的CBZ血药浓度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在80例患者中,有效组49例,耐药组31例.耐药组的CBZ血药浓度略高,对两组每公斤体重血药浓度进行t检验(t=0.313,P=0.756),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耐药组卡马西平剂量高于有效组,差异显著,而血药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疗效不佳时不能盲目增加剂量.  相似文献   

10.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是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尤其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癫痫具有显著的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对卡马西平异常敏感而容易出现药物过敏,严重者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重型药疹,如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三年来施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85例,患者术后发生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对术前、术后服用卡马西平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术后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1%,术前大剂量服用卡马西平患者,术后减量组出现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的数量较术后停药组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术前大剂量使用卡马西平患者术后突然停药,易导致术后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术后小剂量服用卡马西平,并逐步减量,能有效预防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卡马西平口服0.1 g,3次/d, 20 d为一疗程;治疗组50例在口服卡马西平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辩证针灸听宫、四白、鱼腰、足三里等穴位,1次/d,10 d为一疗程,间隔1~2 d,2个疗程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80.4%,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5例(10%),对照组11例(23.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联合卡马西平口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现报告1例额、颞叶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 NCSE)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1病例女,48岁.因"发作性意识模糊状态数小时后抽搐10年"于2010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意识模糊,但能够在无意识下自行大小便、行走和避开危险,持续数小时后出现双眼向右凝视和肢体抽搐数分钟后意识恢复.当时未治疗,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多,发作时意识模糊,答非所问,偶有咂嘴,伴有腹泻,期间有时伴1至数分钟发作性双眼向右凝视和肢体抽搐,发作频繁时每周发作1次,每次持续2~3d,每次发作均以肢体抽搐、嘴角流涎、两眼上翻数分钟后清醒.2年前开始服用卡马西平,并逐渐加至每天6片,仍有每月1至数次发作.既往体健,无脑外伤、脑炎等病史.家系中无癫(癎)病史.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体检合作,心肺腹均正常,神经系统无异常体征.  相似文献   

14.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2组, 治疗组15例应用加巴喷丁(GBP)治疗,对照组15例应用卡马西平(CBZ)治疗,于治疗1、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 加巴喷丁组在治疗后VAS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 P<0.0 5 ).结论 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5.
卡马西平(Carbazepine)为目前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和癫痫的常用药。笔者曾以卡马西平(上海黄河制药厂出品, 批号831201)治疗三叉神经痛,引起严重共济失调。现报告如下: 李某、女、26岁,护士。因右侧面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和卡马西平联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 将50例病人随机分组为治疗组(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卡马西平)25例,对照组(卡马西平组)25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 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卡马西平组对疼痛的改善情况良好,对疼痛的总有效率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卡马西平治疗TN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7.
有关老年期癫(痫)病人,2012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公布的指南要求不要歧视老年人,要为他们提供与普通患者相同的服务与检查.对老年癫(痫)患者要特别关注多药治疗和共病状态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考虑使用较低剂量的抗癫(痫)药.如果使用卡马西平,应该给予控释型的卡马西平. 老年期癫(痫)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虽然近年报道的相关病例有所增加,但结果差异颇大.  相似文献   

18.
抗癫痫新药——奥卡西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OCBZ)是卡马西平(CBZ)的酮基衍生物,与CBZ相比表现更好的耐受性和较小的肝药酶诱导作用。目前OCBZ已在许多国家作为新型一线抗癫痫药物,替代CBZ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OCBZ的抗惊厥作用机理、药动学、临床应用、毒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一、作用机理 OCBZ及其10羟基代谢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HD)对实验性癫痫模型具有抗惊厥作用。OCBZ和MHD对啮齿动物电休克诱导后肢强直的蔓延(ED_(50)14~21mg/kg。PO)有阻断作用;OCBZ(IC_(50)5×10~(-8)M)、MHD(IC_(50)2×10~(-8)M)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几种一线抗癫痫药物单一治疗对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方法 我们利用门诊随访的方式,对284名新诊断癫痫患者首次使用单一抗癫痫药物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多样本率的卡方分割法,对单一抗癫痫药的一年保留率进行分析.结果 最常见的一线抗癫痫药为丙戊酸钠(70例,24.6%),拉莫三嗪(59例,20.7%),卡马西平(56例,19.7%),奥卡西平(48例,16.9%),托吡酯(35例,12.3%).一年保留率依次为拉莫三嗪(93.2%),奥卡西平(72.9%),托吡酯(65.7%),卡马西平(62.5%),丙戊酸钠(65.7%).拉莫三嗪的一年保留率,与奥卡西平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与卡马西平(P=0.00089)、丙戊酸钠(P=0.00027)和托吡酯(P=0.01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药物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15).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最高.深入研究新诊断癫痫患者的首次抗癫痫药物保留率,将对我国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详细、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卡马西平(Tegretol Carbamazepine CBZ)为一广谱抗癫痫药,国内报告文献较少,我们于1983年8月至1985年9月应用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生产的CBZ治疗癫痫80例,疗效显著,特报告于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80例均经临床和脑电图诊断。男51例,女29例。年龄为3~63岁,平均21.5岁;其中10~29岁共49例,占61.2%。病程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