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是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参建单位,全军第一个遗传学博士学位和全国第一个临床遗传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全军医学分子遗传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教研室现有编制人员18人,其中61%的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有教授等高级专业职称人才8人。其中,校A级教员3人,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员1人,军队育才奖银奖获得者2人;总后科技银星称号获得者1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8年度青年长江学者1人,入选"上海市青年教师后备人选计划"1人;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1人,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2人,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2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是遗传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全军第一个遗传学博士学位和全国第一个临床遗传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全军医学分子遗传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教研室现有编制人员I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有教授等高级专业职称人才7人。其中,2人次获军队育才奖银奖;1人次获  相似文献   

3.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创立于1949年,原名生物化学教研室。随着学科的发展,按国家科委学科分类,1998年易名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著名的生物化学和营养学专家侯祥川教授是教研室创始人。50多年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教研室建设已有相当规模,1978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军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全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目前教研室的编制22人,在编16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助教2人,实验师2人,实验员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  相似文献   

4.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成立于1998年,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生物学教研室,后与中心实验室合并而成。现任教研室主任、转基因动物研究室主任、全军分子遗传学开放实验室副主任胡以平教授(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总后优秀教师)为学科带头人。教研室现有教职员工24人,其中正高职2人,副高职6人。另聘2名外籍客座教授和1名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5.
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骨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 科,全国骨科界第一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国家级重点学 科,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经 总后卫生部批准成立为全军骨肿瘤研究所,2001年该研究所所属实验室被总后卫生 部批准为全军重点实验室。 1998年]0月迁入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骨科医院,设有住院部、手术室、麻醉 科、支具室及骨肿瘤实验室。住院部设有三个病区,可收容病员150人。手术室可同 时开展七台手术。全军重点实验室工…  相似文献   

6.
<正>李兆申,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1988年获该校消化内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国家重点学科-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学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校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2017年11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委,上海市消化病学会委员及上海市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7.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基础部)成立于1984年,1999年组建基础医学系,200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至今。学院经多年和谐稳步的发展,现拥有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临床基础、病原生物(免疫)、预防医学(统汁)、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10个教研室;省首批普通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机能教学实验中心),省基础课合格实验室1个(形态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医临床基础),设有免疫学实验室、心脑血管病研究室和文献理论研究室,其中免疫学实验室于2002年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004年获得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2005年本学科被评为省“重中之重”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省属高校重点扶植学科1个(中医诊断学);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方剂学);省优势学科1个(《实验中医学》);拥有博士点1个(中医临床基础),硕士点5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金匮要略》、《方剂学》),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校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8.
曹雪涛简历曾雪涛,1964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81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1986年本科毕业后攻读基础免疫学硕士。1990年被破格授予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讲师,1992年10月被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国内医学界最年轻的教授。后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国家免疫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任《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Joumal of Biological Chenmistry、Gene Therapy、European Joumal of Immunology、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Hematologia、Cancer Science等国外杂志编委。曾雪涛的工作均在国内完成,作为通讯作者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20多篇,被SCI他引1000多次。编写了43万字专著《白细胞介素2的基础与临床》,编写和共同主编专著3部,参编11部;40余次应邀赴国外作专题学术报告。以第一完成人获2006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并获得授权10余项。  相似文献   

9.
为隆重庆祝教师节 ,更好地开展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9月 1 0日学院召开“表彰优秀教师暨开课动员大会”。会上何敦文政委作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速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讲话 ,陈进贵副院长总结了开学检查情况 ,并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了布署和要求。会上表彰了全军、总后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学院优秀教员。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王友顺教授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 ,生理学教研室主任薛龙增副教授、病原学教研室主任邱雄东副教授、解剖学教研室窦忠新副教授、五官科学教研室主任徐廷贵教授被评为总后优秀教师 ,教务科陈培顺科长被评为总…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根据教育部对我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的要求,基础部对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组建了机能实验室。1999年初,机能实验 室正式与三家教研室实施人、财、物实质性剥离,统一承担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经过两年四个学期的实践,表明这项改革是可行的。 1 实施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三合一”教学改革的缘起   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均为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医学机能课程,三者虽然自成学科体系,但其实验课内容多有联系,实验方法相近,实验仪器多可共用。传统教学模式下,三者各自为独立教学单位,教研室下辖实验室,教研室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和管理,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随着医学教育的迅猛发展也凸现出许多弊端,如:(1)教研室主任忙于实验课的组织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耗费精力,不能潜心教学研究;教师只限于本门课程的讲授,专业口径狭窄;各家教学时数多寡不一,教师工作量苦乐不均,却难于调剂。(2)教研室小而全,实验室人为割据,教学资源不能共享,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不能充分发挥效应,既显短缺又有闲置,这对于规模小、经费少、仪器设备简陋的院校尤为突出。(3)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难于开出贯穿生理、病理、药理的综合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中药资源学重点实验室所依托的中药学学科是山东省"十一五"重中之重强化建设学科,也是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设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在"十一五"期间,中药资源学重点实验室相关成员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及山东省科技攻关、良种工程等课题,拥有一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学科成立于1959年6月,在老一代学科带头人韩百灵教授的领导下,成绩显著。198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中医妇科学重点学科点,1989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中医妇科学重点学科点,1993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局级重点学科点;1979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特聘教授岗位;在2000年的重点学科评审中,中医妇科学再次被评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点;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一中药药理(妇科)实验室。学科现有正高职7人,副高职12人,45岁以下教授2人,40岁以下教授1人,40岁以下副教授4人。职称结构合理。有93%的45岁以下教师获博士、硕士学位。学科带头人马宝璋教授,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科学教研室和妇科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本科规划教材(六版)、国家专科规划教材(一、二版)及国家自学考试教材《中医妇科学》主编,国家“十一五”本科及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主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名中医师带徒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中医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中医妇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人),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人)。目前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三项。学科多年来十分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了同类学科中领先的中医妇科学实验室,具有完成形态枝术、分析技术及新药研究的仪器设备。2000年以来,学科承担了1项国外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10项厅局级课题,2项校基金课题。  相似文献   

13.
第二军医大学国际台作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1999年正式挂牌。现为全军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择优支持的开放实验室、上海肿瘤免疫与免疫治疗研究中心。上海市首届“十大科技精英”、“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郭亚军教授任所长。目前在编人员25名,其中具高职称者6名,中级职称8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大多拥有博士学位,其中5人曾在欧美实验室接受培训。现在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5名。所长郭亚军同时为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肿癌研究所教授、美国免疫学会会员、肿瘤学会会员、国际肿瘤基因治疗学会…  相似文献   

14.
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骨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全国骨科界第一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经总后卫生部批准成立为全军骨肿瘤研究所,2001年该研究所所属实验室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重点实验室。1998年10月迁入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骨科医院,设有住院部、手术室、麻醉科、支具室及骨肿瘤实验室。住院部设有三个病区,可收容病员150人。手术室可同时开展七台手术。全军重点实验室工作面积800平方米,主要从事与临床医…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创建于1947年,1978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生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首批建成湖北省高等学校基础课优质教学实验室,2005年获批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内分泌方向)。经过几代生理学人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生理学系逐渐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学科体系,历届系主任有:张硕哉教授(1947-1985)、张桂林教授(1985-1991)、魏劲波教授(1991-1997)  相似文献   

16.
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骨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全国骨科界第一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经总后卫生部批准成立为全军骨肿瘤研究所,2001年该研究所所属实验室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重点实验室。1998年10月迁入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骨科医院,设有住院部、手术室、麻醉科、支具室及骨肿瘤实验室。住院部设有三个病区,可收容病员150人。手术室可同时开展七台手术。全军重点实验室工作面积800平方米,主要从事与临床医…  相似文献   

17.
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前身为寄生虫学教研室 ,创建于 1 949年 9月 ,是“文革”后国家首批硕士 ( 1 978年 )和博士( 1 981年 )学位受权单位 ,现为博士后流动站。在老一辈知名科学家龚建章、瞿逢伊教授等的带领下 ,本学科经历了初创和发展时期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曾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等各类科技成果 1 4项。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卫庆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队伍 ,承担多项国际、国家及军队重点课题 ,开展广泛而有实效的国际合作 ,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承担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8.
《医学争鸣》2004,25(22):F002-F002
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组建于1960年,是全军最早的心理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建制单位,全军惟一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航空航天航海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军重点建设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和军队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创建于1959年的西南医院神经外科,现为神经外科学6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军神经创伤防治重点实验室,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站内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学科,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军首批研究型学科。现开设床位160张,由普通病区、神经重症监护室(30个监护单元)、高压氧治疗中心、神经创伤防治重点实验室组成。年门诊量超过50 000人次,年手术3 000余台次。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脑磁图仪、神经影像导航系统、视频网络脑电系统、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系统、亚洲最大的高低压氧舱  相似文献   

20.
第三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于1979年成立.198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2年批准为全军分子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1995年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1998年批准为全军免疫学研究所,是我国免疫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