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主要技术操作之一,穿刺一次成功不仅是病人的期望,也是每一位临床护士追求的目标。但临床操作中经常会遇到进针见回血后,静脉点滴通畅,穿刺局部隆起,造成静脉穿刺失败。通过多年临床积累,总结出一种浅静脉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绷带固定技术在小儿头皮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海玲  赵岩  郭清阳  王喜华 《护理研究》2004,18(23):2136-2136
静脉穿刺在临床护理操作中主要应用于静脉输液、静脉注射及静脉采血。随着医院和病人对护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 ,除了要求护士“一针见血”之外 ,也有了减轻穿刺疼痛或无痛穿刺的要求。但在临床工作中 ,因受到病人自身原因、外界环境和护士操作水平的限制 ,往往不能够全部达到成功。因此 ,力求降低静脉穿刺的失败率、减轻穿刺痛感成为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重点 ,同时也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现介绍一种皮下二次静脉穿刺在静脉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 ,此方法适合手足背浅静脉网状结构丰富的病人 ,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  相似文献   

3.
黄素娟 《现代护理》2006,12(24):2314-2314
一般选择患儿穿刺静脉,宜选较粗、直的血管,大多在前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比较明显的位置,若头部有伤口时,多在足背部或手背部。由于患儿穿刺时多有躁动不安、恐惧心理,或是特殊患儿,如休克、肥胖、早产儿、久病不愈需长期输液者,穿刺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及一定的穿刺技巧。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如浅静脉先天性纤细,年幼、体弱及病情危重患者,静脉充盈不良,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层较厚而不易显示静脉血管,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患者上肢浅静脉壁产生疤痕、硬化并失去弹性,致使穿刺困难。我科3例患者行PICC置管失败时改用B超引导下置管,使得穿刺置管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5.
杜业芳 《护理研究》2006,20(8):2255-2255
胸腹壁浅静脉穿刺虽然在临床中应用较少,但当病人四肢血管出现穿刺困难,而家属又不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和静脉切开时;或基层卫生院条件有限,不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而病情危急时,行胸腹壁静脉穿刺。能及时运用抢救药物,为抢救病人赢得抢救时机。我院20例住院病人采用胸腹壁浅静脉穿刺.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病变的首选可靠方法。如何减少静脉穿刺及注射过程中的疼痛感及渗漏率,提高显影效果,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传统法常规选择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进行向心方向穿刺注射对比剂,然后在普通X线透视下观察整个显影过程。在临床上因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管径较细,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由于多种原因,急诊抢救患者时,常常遇到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以致因反复静脉穿刺失败而延误用药、输血以及补液的有利时机,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从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对72例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危重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高巍然 《家庭护士》2009,7(9):773-774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方法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方法]选择手足背末梢浅静脉处行顺向、逆向穿刺,比较两者穿刺成功率.[结果]逆向静脉穿刺方法的一次成功率高于顺向穿刺法.[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注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穿刺失败时的补救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方法选择60例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先按压再进针的补救方法,观察补救效果。结果穿刺成功40例,需要二次穿刺的20例,其中因血管限制的10例,患者拒绝使用的5例,因感疼痛增加放弃继续穿刺的5例。结论此补救方法简单易学,方便操作,成功率较高,是静脉输液穿刺失败时避免进行二次穿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手背浅静脉的逆行穿刺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化疗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在化疗中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常可引起静脉炎或栓塞性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静脉开始,沿静脉走行,受累静脉发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以至血流受阻。我们用手背浅静脉逆行穿刺法使肿瘤患者减轻了因反复化疗,而致穿刺难度加大的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有多种方法,有效率92%-100%^[1],主要用于急性动脉血栓,因操作难度大,故极少用于静脉血栓,我院根据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原理,利用浅静脉血流可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血流则不能返流至浅静脉的原理从患肢足背静脉穿刺后,在下肢穿刺部位之上扎止血带输入尿激酶,使溶栓药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遇到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以致因反复静脉穿刺失败而延误治疗时机.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显露明显,该部位的穿刺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便安全.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笔者对48例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危重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寒冷环境中采用热酒精涂擦扩张浅静脉后穿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7例。两组均选择手背浅静脉行向心性穿刺。对照组行常规穿刺。观察组穿刺前局部用棉签蘸50%的热酒精涂擦2 min,见血管扩张后再按对照组方法消毒穿刺,穿刺成功后将热水袋置于患者静脉输液的手掌下方,持续热敷至液体输注完毕。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时手背浅静脉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热酒精涂擦扩张浅静脉后穿刺可解决寒冷环境中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可提高静脉充盈不佳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指(趾)间静脉输液的有效穿刺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方法2005年9月-2006年9月,将56例手背、足背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用指(趾)端回压静脉穿刺法,按输液单双日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自身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如握拳、拍打局部使静脉充盈;观察组采用指(趾)端回压静脉3-6次后穿刺。比较2组浅静脉充盈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浅静脉充盈优秀率分别为78.57%和51.79%,穿刺成功率2组分别为96.43%和7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回压指(趾)端静脉穿刺法血管充盈优秀率、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法,指(趾)端回压静脉穿刺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静脉穿刺失败的补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小英 《护理研究》2008,22(21):1936-1936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主要技术操作之一,穿刺一次成功不仅是病人的期望,也是每一位临床护士追求的目标.但临床操作中经常会遇到进针见回血后,静脉点滴通畅,穿刺局部隆起,造成静脉穿刺失败.通过多年临床积累,总结出一种浅静脉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4岁以下小儿浅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并寻找对策。方法每天对4岁以下小儿浅静脉穿刺失败例数进行统计,根据失败原因分类登记。结果全年4岁以下小儿浅静脉穿刺共21920例,其中未一次性成功穿刺者2850例(13.0%)。穿刺失败的原因有难穿刺到血管(30.0%)、回血不及时(39.5%)、针头固定失败(20.0%)、以及输液过程中护理不当(10.5%)等。结论小儿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明确,采用积极的护理对策,4岁以下小儿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可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7.
罗燕 《中国护理杂志》2008,6(2):129-129
静脉输液时,操作者在判断针头是否进入血管,往往凭回血或针头刺入血管腔时的通空感来判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有时即使针头进入血管也会发生无回血的情况,常常导致操作者静脉穿刺的失败,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如果采用负压进针法进针进行穿刺,操作者可准确判断穿刺的成功率,现将负压进针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逆向静脉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病人由于病程迁延、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或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管腔狭窄、管壁硬化,甚至阻塞坏死,静脉穿刺的难度增大,穿刺易失败。如何有计划地利用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在老年病人中开展逆向穿刺法,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门诊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技能操作,是患儿和家长衡量护士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临床操作中经常会发生因静脉血管的穿破导致的穿刺失败,近年来,我们采用了静脉穿刺补救法用于小儿静脉血管穿破后的补救,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廖新彬 《护理研究》2009,(8):2117-2117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注射造影剂时,常规选择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病人常因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溃疡,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管径细且不易暴露,静脉穿刺难以一次成功。为此,我科于2005年2月~2006年10月对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