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小儿听诱发电位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镇静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行听诱发电位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及睡眠剥夺法配合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对象为720例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或听性稳态反应(ASSR)检查的患儿,检查前对3岁以内患儿按照体重计算水合氯醛用量后给予口服,对3岁以上患儿则采用睡眠剥夺法配合水合氯醛口服镇静.均于检查前半小时顿服10%水合氯醛0.5~0.8 ml/kg,然后进入测听室诱导睡眠.待患儿安睡后进行ABR或ASSR检测.结果 707例患儿能在30分钟内入睡,镇静成功率达98.2%,有13例(1.8%)患儿出现呕吐及活动过度并发症.结论 水合氯醛能使患儿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保证了ABR或ASSR检查的顺利进行及精确地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方式对听力正常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回顾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检查的患儿门诊就诊信息。再按照镇静方法分为4组:水合氯醛灌肠或口服(A组),右美托咪定滴鼻(B组),水合氯醛灌肠或口服+右美托咪定滴鼻(C组),自然睡眠(D组)。统计各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各波潜伏期等数据。结果236例听力检查结果正常的患儿纳入研究,A组78例,B组65例,C组83例,D组10例;四组不同镇静方式的各波潜伏期、波间期总体均数不存在统计差异;组间两两比较,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数不存在统计差异。结论未发现水合氯醛、右美托咪定滴鼻及两者联合镇静对听力正常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潜伏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窄带CE-Chirp声诱发的听性稳态反应(ASSR)在婴儿听力筛查及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20耳)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双耳未通过的婴儿(观察组)行ASSR筛查,年龄2~12个月,平均6个月。对照组为10例(20耳)听力正常且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的婴儿,年龄为1~11个月,平均6个月。观察组婴儿自然睡眠或测试前口服10%的水合氯醛溶液后进入睡眠,对照组婴儿在自然睡眠下进行测试。应用丹麦国际听力(Inter-acoustics)的EclipseASSR1.02系统,刺激声为窄带(NB)CE-Chirp声,刺激重复率为90次/秒。耳机型号为ER-3A插入式气导耳机。刺激声强度≤80dBnHL时,4个频率双耳同时给声(0.5、1、2、4kHz);刺激声强度>80dBnHL时,单频率双耳给声。初始给声强度为30dBnHL,4个频率都引出反应,判定为ASSR筛查通过;若某个频率未引出,则以20dB一档提高刺激声强度直至引出反应后,再采用降10升5的方法,分别找到每个频率的反应阈。结果观察组10例(20耳)中有2耳(10%)ASSR检查通过,ASSR检查未通过的18耳分别得出500、1000、2000、4000Hz的听阈所用时间为2.4~36.1分钟,平均24.5分钟;对照组10例(20耳)ASSR检查均通过,所用时间为45秒~5.5分钟,平均3.2分钟。结论 NBCE-Chirp ASSR具有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婴儿听力筛查和频率特异性听力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听力正常和ABR缺失儿童相反极性短声所记录的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和DPOAE,以探讨它们在小儿听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短声ABR阈值、DPOAE和声导抗测试等结果,将受试儿分为听力正常及ABR缺失两组。听力正常组由短声ABR阈值≤30dB nHL、DPOAE正常的54名受试儿(91耳)组成,年龄为1~43月龄,平均为8月龄(中位数4月龄)。ABR缺失组由短声ABR100dB nHL无反应的93名(158耳)受试儿组成,年龄为2~67月龄,平均22月龄(中位数18月龄)。测试状态为水合氯醛镇静睡眠。ABR的刺激声为短声,极性为疏波和密波,刺激速率为19.3次/秒,耳机为ER-3A插入式耳机。听力正常组ABR的分析强度为80dBnHL,ABR缺失组为100dBnHL。结果听力正常组除6耳(6.6%)在80dBnHL未记录到明显的CM外,其余85耳(93.4%)均记录到CM,其时程为0.89±0.19ms。ABR缺失组中24耳记录到CM,其中有12耳(6人)(7.6%)DPOAE正常,有12耳(5人双耳,2人单耳)(7.6%)未记录到DPOAE,该组CM时程为2.61±0.72ms。听神经病在所有ABR缺失病例中的发病率为13.98%。结论CM是一种可靠的评价内耳外毛细胞功能的指标,与DPOAE相比,不易受到其它病理状态的影响。如果不进行CM的测试,可能会将一部分听神经病误诊为耳蜗性听力损失,因此建议对于双耳ABR最大输出无反应、而未记录到DPOAE的婴幼儿病例行CM检查,以避免听神经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评估儿童中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可靠性。方法所有患者经纯音测听(PTA)检查筛选出中度感音神经性聋30例5~6岁儿童(共40耳),然后口服10%水合氯醛镇静睡眠后,行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SSR)检测,其阈值与纯音听阂阈值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频率处听力阈值分布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分别比较语言频率ASSR阂值与纯音听闽阈值,结果显示,0.5kHz处相关性较差,其差值为2-18dB,而在4kHz处相关性最好。结论可以应用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评估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听力阈值,但需要注意0.5kHz处的相关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汉语元辅音过渡音征时程,按等级切割后合成的粗测模型,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言语康复效果,以建立适合于该类对象的简单言语识别等级筛查方法.方法 30例听力正常的健康儿童,1例听力正常成人、5例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和20例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别于声场条件下应用基于过渡音征时程的汉语普通话识别粗测模型和<儿童音位对比识别能力评估>的声母部分进行言语识别测试,比较不同测试实验的效果差异.结果 言语粗测模型对听力正常健康儿童的测试结果(0.89)与听力正常成人(1.0)的测试结果差异甚小,在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时不能有效完成言语测试;而在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别进行言语粗测模型及<儿童音位对比识别能力评估>声母部分言语识别测试,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基于过渡音征时程的汉语普通话识别粗测模型可对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进行有效的言语识别测试,有望成为听力障碍患者汉语普通话言语识别筛查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7.
听性脑干反应(ABR)为测试不合作幼儿的听力提供了可靠依据,使早期听力筛选成为可能。幼儿行ABR检查时由于难以合作,常需辅助使用镇静剂。通常所采用的口服镇静剂(水合氯醛0.5ml/kg),部分患儿镇静效果欠佳或拒不服药,针对这类患儿,我们采用异丙酚静脉注射镇静法,收到了良好效果。异丙酚为一种新型超短效静脉麻醉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门诊小手术的麻醉和ICU镇静,而应用于ABR检查的镇静催眠,尚未见报道。本室对1998~2000年10月间使用常规镇静法失败需行ABR检测的患儿11例(占我科这期间ABR…  相似文献   

8.
儿童chirp听性脑干反应与行为测听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chirp信号作为声刺激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chirp ABR阈值与行为测听的相关性,探讨chirp ABR作为儿童临床客观听力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9月佛山市听觉语言康复中心的听力障碍儿童和广州市儿童医院听力门诊的正常听力儿童共22例(共35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行为测听和chirp ABR测试,并对chirp ABR反应阈和行为测听阈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2例接受测试儿童中男14例,女8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8岁.纳入研究的35耳中,正常听力6耳,听力损失轻度2耳、中度4耳、重度10耳、极重度13耳.行为测听0.5、1、2、4 kHz平均听阈与chirp ABR阈值,0.5 kHz听阈与L-chirp ABR阈值,1~4kHz平均听阈与U-chirp ABR阈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900及0.930,P值均<0.05.结论 chirp ABR作为一种客观测听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儿童的听力水平,有希望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听力正常的儿童言语发育迟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1例经ABR和/或声导抗测试证实为听力正常而言语发育迟缓的儿童,通过进一步检查并经儿科及精神科医生会诊,发现孤独症和智力低下是导致儿童言语发育迟缓的不容忽视的原因.在诊断尚不明确的儿童中,也发现了一些自身和环境的有害因素.强调对言语发育迟缓的儿童,除了注意听力障碍外.还要考虑其它致病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改良Contour试验测试听力正常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响度增长,探讨改良Contour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26耳)听力正常儿童、25例(25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用改良Contour试验进行响度测试.在初测2~3周后进行复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听力正常组、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组间(F=1386.32,P值<0.001)及不同响度分级间(F=682.21,P<0.001)响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听力正常组与听力损失组动态范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26,P<0.001).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响度增长特征:听力损失越重,响度增长越快,动态范围越小.听力正常组与听力损失组初复测结果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97和0.91),可信度较高.结论 儿童助听器验配应尽可能获取个体的响度测试结果以帮助助听器调试到最适合该患儿使用.改良Contour试验易为儿童接受、可靠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用于临床,以帮助提高助听器验配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孤独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在听觉障碍儿童孤独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DSM-IV诊断标准确诊的15例孤独症患儿和14例正常对照组,同期接受听觉诱发反应检测,比较两组间波I~V各波峰潜伏期、波峰潜伏期差和波幅的差异.结果孤独症患儿左侧波V、右侧波II峰间潜伏期和右侧I~III、I~V峰间潜伏期差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0.005),孤独症组右侧波III振幅较对照组增高(P<0.05),其他各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孤独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突出改变是潜伏期有延长的趋势;对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的听阈正常而有听觉障碍,言语交往能力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潜伏期延长的儿童,应警惕孤独症或其他神经精神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儿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独症对听觉系统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测试,设立同年龄段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孤独症组ABR双耳Ⅴ波潜伏期、右耳Ⅰ~Ⅴ波间期、Ⅲ~Ⅴ波间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孤独症组DPOAE异常率增高,1kHz及1.5kHz平均幅值及1kHz引出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ABR潜伏期延长,DPOAE测试异常率增高,提示脑干听觉通路传导异常,可能是引起孤独症儿童广泛感觉系统发育障碍,使言语、认知、社会等方面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清醒及睡眠状态下 ,分别测试了正常听力儿童组和成人组的多频稳态诱发反应。结果显示 ,作为一种客观测试方法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的频率特性高 ,客观性好 ,得到的客观听力学资料较全面。为保证结果准确 ,测试应在睡眠状态下进行 ,阈值处的刺激应进行重复以避免假阳性  相似文献   

14.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对中重度以下听力损失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在客观听力评价中的准确性。方法对听力正常人、轻度、中度和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共76例耳分别行纯音测听、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对三者阈值进行方差分析、Baye’s准则下多类判别分析。结果由ASSR结果推测客观听力状况所犯的判断错误,在听力正常组,判别符合正确率分别100%,轻度聋组为92.3%,中度聋组判别正确率为88.9%,中-重度聋组判别正确率为83.3%。结论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在客观听力评价中有较好的准确率,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搜索时间对儿童DPOAE测试的影响。方法将50例(100耳)受试儿分为A组(30例60耳,听力正常)和B组(20例40耳,听力异常),Madsen Capella耳声发射仪搜索时间设定为10秒、100秒分别对两组进行DPOAE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搜索时间的检出率和实际检测所用时间。结果搜索时间为10秒、100秒时,A组DPOAE检出率均为100%,实际所用时间分别为48秒和53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DPOAE检出率分别为2%和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定搜索时间为10秒时每耳平均所需时间67秒,显著短于搜索时间为100秒时平均所需时间590秒(P<0.01)。结论设定搜索时间为10秒时进行DPOAE测试对引出率无影响,但能显著缩短听力障碍儿童检测所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定剂量的卡那霉素与不同剂量的利尿酸钠联合应用,使猫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将19只听力正常猫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肌注卡那霉素(300mg/kg)半小时后,以1mg/min的速度静脉推注利尿酸钠,同时记录ABR以连续观察听力情况,当阈值开始提高时,停止用药。第二、三组:减少利尿酸钠用量,分别为第一组的1/3、2/3,其余步骤同第一组。结果显示:第一组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第二、第三组出现轻、中度听力损失。这为听力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快速制备了不同程度耳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听性脑干反应(ABR)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电生理客观听觉测试方法,普遍应用于不能配合行为听力测试的婴幼儿和儿童以及不能提供可靠主观行为反应的成年人。其信号幅值小,容易受到脑电、肌电或其它电磁信号的干扰,传统ABR测试易受受试者自身生理噪声和测试环境的影响,通常需在隔声屏蔽室内且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使婴幼儿进入睡眠状态才能进行。然而镇静和麻醉涉及测试时间、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增加,限制了传统ABR的使用,特别是患有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婴幼儿,或是需要多次测试的婴幼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感知音乐音调的能力。方法使用慕尼黑音乐经验问卷(Munich music questionnaire,MUMU)评估12例听力正常受试者(听力正常组,男5例,女7例)与12例人工耳蜗使用者(人工耳蜗组,男5例,女7例)的年龄与音乐经验的匹配程度。使用Fitzgerald等开发的人工耳蜗音乐评估软件(MuSIC)中的音调辨差阈值测试、旋律辨别与和弦辨别测试评估人工耳蜗使用者的音乐音调感知能力。结果听力正常组与人工耳蜗组的年龄与音乐经验相匹配。人工耳蜗组F3调的音调辨差阈值平均为16.2个1/4音,C4调的音调辨差阈值平均为6.2个1/4音,均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人工耳蜗组的旋律辨别测试平均正确率为69.8%,和弦辨别测试的平均正确率为72.4%,与听力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组耳蜗植入前助听器使用时间与其植入后聆听音乐的经验均与其音调辨差阈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语后聋成人人工耳蜗使用者的音调辨差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人,但个体差异较大,其音乐音调感知能力与人工耳蜗植入前助听器佩戴时间以及植入后聆听音乐的经验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ASSR检测的不良影响。方法对59例OSAHS儿童和45例正常儿童行ASSR检测,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OSAHS组患儿ASSR检查的时间(33.32±4.25分钟)比对照组(17.58±2.18分钟)明显延长(P<0.05),0.5、1、2、4kHz ASSR反应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SAHS患儿的ASSR各频率反应阈均比正常儿童偏高,检测时间较正常儿童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采用32 导多导睡眠仪(PSG),Polysmith睡眠分析软件,按国际通用导联连结方法对45例睡眠打鼾儿童进行整夜监测, 比较OSAHS患儿(OSAHS组)与单纯打鼾儿童(单纯打鼾组)的PSG监测结果。结果:OSAHS组:平均年龄 (7.3±3.8)岁,平均体重(40.1±19.7)kg;非快速眼动期1、2、3 4期,快速眼动期所占时间的比例分别为(21.4 ±13.2)%、(43.1±13.7)%、(26.1±14.0)%和(9.4±6.0)%,与单纯打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SAHS组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12.8±8.1)次/h,呼吸暂停指数为(6.7±6.6)次/h,低通气指数 为(6.1±5.1)次/h。结论:OSAHS对儿童睡眠结构影响较轻,睡眠结构相对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