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美金刚(易倍申)和丁苯酞(恩必普)对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Va D患者随机分为美金刚联合丁苯酞治疗组22例(联合治疗组)和美金刚治疗组18例(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测评,比较2组的评分结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ADL评分分别为(25.2±5.4)分和(23.2±5.6)分,MMSE评分分别为(18.8±4.4)分和(20.1±4.8)分;对照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ADL评分分别为(26.6±5.9)分和(25.4±6.1)分,MMSE评分分别为(18.1±4.9)分和(18.9±4.7)分。2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金刚和丁苯酞联合应用对Va D的认知功能、行为能力改善效果较单用美金刚明显,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康医学》2019,(23)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V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金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丁苯酞治疗。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的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67%、6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OD、VEGF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美金刚治疗VD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治疗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选择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口服200mg/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口服100m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得的记忆商(MQ)、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Q、HDS、ADL评分比较显著增加(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丁苯酞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认知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使用高压氧治疗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0.2g,3次/d,治疗前及治疗60d后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34例,对照组总有效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前明显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明显改善患者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安全性好,优于单用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6.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1)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MMSE、CDR、ADL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39%)低于研究组(9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CDR、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D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天智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克一日三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智颗粒1包(5克)一日三次,疗程12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天智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单用丁苯酞软胶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2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SE、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口服,对照组27例患者仅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MMSE与ADL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优于单纯用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轻、中度Va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克/次,口服,3次/天;对照组31例,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 0.1克/次,口服,3次/天;两组总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评价指标.并监测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以及肌酐、尿素氮、AST、ALT含量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CDR、ADL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丁苯酞治疗12周后MMSE、CD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自由基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100例VD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改善脑循环、降血脂、调控血压及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丁基苯酞0.2 g,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用20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的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SOD、LPO、MDA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较治疗前升高(P<0.01),血清LPO、MDA较治疗前降低(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OD、LPO、MDA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基苯酞有抗LPO、MDA和激活SOD的作用,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对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5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肤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脑苷肌肤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9.66%,优于对照组的72.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MMSE、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不仅疗效较佳,安全性高,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6-19+24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诊断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MoCA、MMSE、Barthe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VEGF水平、NO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MoC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MMSE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ADL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康胶囊0.8 g,3次/d,连续服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4周。采用MMSE智能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等变化;用Bless-Roth行为量表(BR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生活能力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为VD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吡拉西坦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长期口服,以60 d为一个评定周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0 d分别对其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丁苯肽软胶囊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有效,能显著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防治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两组原发病均遵照神经内科诊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受试组另予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3/日)+艾地苯醌片(30rag,口服,3/日),对照组单纯尼莫地平(30mg,口服,3/日),连续给药3个月并进行智能测定,以观察两组治疗后VaD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应用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Barthe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试组可显著提高MMSE、CDR和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VaD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氯酯醒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用氯酯醒进行12周的治疗(0.2Tid),治疗前后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氯酯醒治疗12用后与治疗前相比,MMSE、CDR及ADL分数分别改善4.69、0.82和4.7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在用药初期3例出现血压轻度升高,2例出现头晕、头痛,1例出现胃部不适、恶心,2例出现兴奋或失眠等症状。结论氯酯醒能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III型受体OX-42在脑海马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丁苯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2-VO)建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方法检测OX-4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下降,海马区OX-4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药物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区OX-42的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表达升高;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