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分泌治疗在与89SrCl2联合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 127例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伴有疼痛且接受过睾丸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被分为3组:其中A组的70例患者接受了内分泌联合89SrCl2治疗;B组的35例只接受了89锶治疗;C组的22例患者只接受了内分泌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骨转移灶的变化情况、PSA变化情况.结果各组之间在治疗前的VAS评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组疼痛较治疗前减轻明显(P<0.05),C组疼痛缓解不明显(P>0.05);A组与B组间的疼痛缓解程度无差异(P>0.05),而A、B组与C组之间有差异(P<0.05).骨扫描显示骨转移灶好转率A组效果较B、C组好(P<0.05),B组与C组无差异(P>0.05).PSA减低幅度,A组与C组减低不明显(P〉0.05),B组减低程度要大于A、C组(P<0.05).结论单独利用89SrCl2或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不能同时有效的控制疼痛和骨转移灶的发展.同时配合两种治疗可提高疼痛缓解效果并能更好的治疗骨转移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9SrCl2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疼痛及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将68例骨扫描呈单发或多发转移灶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内分泌治疗组,各34例。联合组采用89SrCl2联合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组行单纯内分泌治疗,治疗3个月后骨扫描检查,了解转移灶情况,测定前列腺素E(2PGE2)浓度。结果联合组骨痛缓解的总有效率高于内分泌治疗组(88.2%58.8%,﹤0.05)。联合组PGE2明显下降,与内分泌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联合组67.6%患者骨转移灶不同程度缩小,密度变淡或者消失,内分泌治疗组为41.2%(﹤0.05)。结论89SrCl2联合内分泌治疗能改善前列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而且可以破坏骨肿瘤,使转移灶缩小或消失,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9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患者(n=42)接受唑来膦酸联合放疗,B组患者(n=27)接受单纯放疗;C组患者(n=24)接受单纯唑来膦酸。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显著优于C组患者(P〈0.05)。②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骨转移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组患者的骨转移灶疗效显著优于C组患者(P〈0.05)。③A组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患者、C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C组患者(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的疗效确切,疼痛缓解效果、骨转移灶疗效、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89锶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89锶(^89 Sr)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3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个部位骨转移病灶并伴有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89 Sr联合内分泌疗法,对照组17例,单纯采用内分泌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级数和骨转移灶数目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 后两组患者疼痛级数和骨转移病灶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89 Sr联合内分泌疗法不仅能有效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而且可破坏骨转移病灶,使之缩小或消退,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疗法。  相似文献   

5.
王卫星 《四川医学》2012,33(12):2158-2159
目的探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用89SrCl2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59例前列腺癌并骨转移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独应用89SrCl2治疗骨转移灶,B组联合应用89SrCl2和唑来膦酸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控制前列腺癌骨转移方面,A组有效率为75.6%,B组有效率为90.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89SrCl2和唑来膦酸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53Sm-EDTMP、89SrCl2治疗前列腺癌、乳腺癌骨转移瘤疗效.方法 将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瘤患者各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与15例前列癌患者,分别接受153Sm-EDTMP、89SrCl2治疗,疗效观察分别采用VAS、Karnofsky、骨显像评价.结果 153Sm-EDTMP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为83%,89SrCl2组的总有效率为90%,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骨显像可见部分病例病灶变小,甚至消失.结论 153Sm-EDTMP、89SrCl2治疗前列腺癌,乳腺癌骨转移瘤效果良好,各有优缺点,但影响治疗疗效的因素繁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齐涛  黄世高  高红祥  党亚正 《西部医学》2020,32(9):1324-1327
【摘要】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复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86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内分泌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在放疗期间或放疗后加内分泌疗法,对照组只接受内分泌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缓解水平、骨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PSA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观察组的骨痛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且Ⅰ~Ⅱ度骨髓抑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Ⅰ~Ⅱ度呕吐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和16.4%,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复发性前列腺癌患者, PSA和骨痛缓解率高,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变化及意义。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8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血清PSA含量,观察31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PSA变化。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症组比较,血清PSA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前列腺癌临床各期两两比较,血清PSA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分化程度不同的前列腺癌相比较,血清PS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中核素骨扫描提示癌骨转移与未提示骨转移两组血清PSA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PSA明显异常可以预测骨转移的概率.血清PSA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病情演变基本一致。结论: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PSA测定在前列腺癌诊治中是一个较敏感而有价值的指标。血清PSA检测与核素骨扫描联合应用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以及了解疾病演进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9锶(89Sr)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具有骨转移病灶并伴有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9Sr联合内分泌治疗组42例,单纯采用内分泌治疗组26例,观察治疗后两组的止痛疗效、骨转移灶变化、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级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疼痛级数较单纯内分泌组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骨转移病灶治疗有效率较单纯内分泌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89Sr联合内分泌疗法能迅速有效地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使骨转移病灶缩小或消失,副作用小,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分泌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89SrCl2、骨膦以及两者联合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以147例恶性肿瘤并发多性骨转移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89SrCl2治疗组59例、骨膦治疗组56例、^89SrCl2和骨膦联合治疗组32例,所有病例均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 ^89SrCl2治疗组和骨膦治疗组对骨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80.4%,对骨病变有效率分别为17%和9%,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9.2%和44.6%,两组3个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应用^89SrCl2和骨膦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0.6%,与前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骨病变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6.9%和75%,与前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病例毒副作用均较小。结论 ^89SrCl2和骨膦均对骨转移癌在镇痛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疗效,联合应用^89SrCl2和骨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1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斌  戴德银  彭海波 《四川医学》2006,27(11):1123-1124
目的 探讨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不同病理类型恶性肿瘤及不同病种骨转移瘤患者136例,按148MBq/(人·次)确定给药剂量,89SrCl2由肘静脉一次性注射.以疼痛程度和疼痛频率及疼痛得分的变化衡量止痛效果,以病灶数目或大小的变化判断病灶疗效,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内,疼痛减轻率为71.3%(97/136),其中消失率为22.1%(30/136),表明疼痛程度明显缓解(u=5.361,P<0.01);77.2%(105/136)的患者疼痛频率下降,疼痛次数明显减少(u=4.589,P<0.01),其中35例疼痛不再发作.疼痛评分由(7.54±3.29)降低至(4.19±4.38),降低显著(t=6.865,P<0.01).病灶数目或大小减少25%以上者占45.6%(62/136).89SrCl2对鳞癌疼痛程度、频率缓解分别为85.7%(30/35)、88.6%(31/35),病灶改善率为57.1%(20/35).各指标在4种肿瘤类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病种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89SrCl2对不同病种骨转移癌的疗效较好,可缓解疼痛,改善病灶.89SrCl2对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病种的骨转移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89氯化锶放疗辐射对肿瘤骨转移患者血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89氯化锶(89SrCl2)对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时,辐射对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0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未接受89SrCl2治疗,对照组)、38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89SrCl2治疗前、治疗后1d、7d及1个月血象(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89SrCl2治疗后1d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P〈0.05);治疗后7d白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各项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89SrCl2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时,辐射对患者血象影响轻微且为一过性,随时间推移,血象各项指标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并伴骨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各50例,分别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60 mg、120 mg、150 mg,均分2 d给药,每4周重复1次,共用2个周期.结果 3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0/5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12/5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13/5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可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A组)、单纯放疗组(B组)、单纯唑来膦酸组(C组)各20例,观察比较各组疗效。结果A、B、C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5%、80%和3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2月后A、B、C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0%、60%和2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严重放射及药物毒性。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王彦  胡志远 《西部医学》2014,(2):232-233,236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组(C组),分别给予电针、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进行治疗1疗程后,根据VAS尺与疼痛障碍指数(PDI)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在止痛方面,3组患者经1个疗程的对症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B、C两组患者疼痛减轻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后比较,C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B两组(P<0.05),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3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间比较,C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好于A组(P<0.05),而B与C组、A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电针治疗颈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明显优于单纯的电针或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罗成贵  钟东  梁发添 《广西医学》2011,33(2):215-217
目的 观察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效果.方法 45例乳腺癌骨转移伴有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两组均应用唑来膦酸4 mg,或伊班膦酸6 mg,静脉滴注>15 min,1次/28 d.治疗组加用内分泌治疗;对照组加用CAF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KPS评分、血液学毒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WBC、Hb、PLT无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止痛效果良好,生活质量改善,血液学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联合检测在早期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经核素骨显像将前列腺癌患者98例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所有患者均检测PAS和ALP,对比分析2组患者PAS和ALP检测结果、阳性率及与骨转移关系,分析二者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及核素骨显像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分布情况.结果 骨转移组血清PSA和ALP水平均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单项检测结果骨转移组与非骨转移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SA和ALP值随着骨转移分级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r=2.18,P<0.05);PSA和ALP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敏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素骨显像检查阳性结果58.2%,且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多位于胸腰椎部位.结论 PAS和ALP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8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A组),27例采用颈椎牵引加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B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加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C组),均持续治疗7d.分别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皮尺测量法对治疗前、治疗后3、7天以及停止治疗后14天的疼痛进行评分与颈椎活动度进行测量.结果 3组VAS评分在治疗后7d与治疗前相比皆有差异(P<0.05),B组、C组与A组在治疗后7 d VAS评分之间有差异(P<0.01),B组、C组优于A组;B组与C组在治疗后7 d VAS评分之间无差异(P>0.05).A组在停止治疗后14 d VA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1),B组、C组在停止治疗后14 d 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P<0.01),与治疗后7d相比皆无差异(P>0.05).3组在治疗后7d颈椎活动度在各个方向上数值与治疗前相比皆有差异(P<0.05),A组与B组在治疗后7d颈椎活动度在各个方向上数值相比无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在治疗后7d颈椎活动度在各个方向上数值相比皆有差异(P<0.05);A组在停止治疗后14d颈椎活动度在各个方向上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B组、C组在停止治疗后14d颈椎活动度在各个方向上数值与治疗前相比皆有差异(P<0.05),与治疗后7d相比皆无差异(P>0.05),但C组仍优于B组(P<0.05).未发现复方南星止痛膏有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颈椎牵引加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颈型颈椎病起效较快;安全、有效、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种非手术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组(高压氧加七叶皂甙钠组)、B组(高压氧组)及C组(七叶皂甙钠组)各30例。通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疗效标准和视觉模拟痛疼量表(VAS)进行评分观察。结果:A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疼痛评分方面,A组患者的疼痛较B组及C组患者明显减轻,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患者疼痛比较则无差异性(P>0.05)。结论:高压氧加七叶皂甙钠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可靠及有效的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案。  相似文献   

20.
探讨唑来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疗效,将152例骨转移癌病人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给予唑来膦酸钠,B组给予放疗,C组给予唑来膦酸钠联合放疗,评价三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全身体力评分(KPS评分).结果 ,疼痛缓解率A组77.08%,B组90.00%,C组92.59%,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8,P<0.05);KPS评分提高有效率:A组75.00%,B组82.00%,C组90.74%,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4,P<0.05).唑来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KP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