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价超声检查在诊断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或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4例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结果:24例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患者中,腮腺受累3例,甲状腺受累7例,乳房受累7例(其中1例双侧受累),睾丸受累6例(其中1例双侧受累),阴茎受累1例。24例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患者共28个病灶,分别为腮腺3个,甲状腺7个,乳腺8个,睾丸7个,阴茎3个。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局灶型19个,弥漫型9个。灰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极低回声或类囊性回声,22个病灶(78.6%)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23个病灶(82.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血供较丰富。9个病灶(32.1%)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呈趋圆形的极低回声。结论: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超声检查是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筛查、诊断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 phoma,ML)多被认为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样组织的恶性肿瘤 ,但也有不少的 ML原发于无淋巴组织的器官 (如胃、骨骼等 )。当 ML 仅局限于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 ,伴或不伴有区域淋巴结浸润者称为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 (PENL)。因其分布广泛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极易误诊。 1980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经活检病理证实的 ML 376例 ,其中原发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5 1例 ,占恶性淋巴瘤的 13.6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5 1例中男 2 8例 ,女 2 3例 ,男女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患儿12例,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患儿临床及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术前超声显示,12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分别位于回盲部5例、回肠2例、空肠3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1例;其中8例超声表现为肠管局部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肿块,与肠壁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呈点、条状,术前表现为肿块型肠肿瘤;4例超声表现为沿肠管长轴方向分布的弥漫性肠壁增厚,呈均匀或不均的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局部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腔内呈狭长、固定的气体高回声,彩色多普勒示血流信号丰富,术前表现为弥漫型肠肿瘤。12例患儿的肿块内均未显示明显的液性无回声区及钙化强回声。手术病理均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8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 结论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多以急腹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表现有助于识别肠原发病变,对提高儿童肠道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志坚  何群  陈伟良 《临床荟萃》2004,19(10):587-588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最为典型,结合病理诊断不困难,但以原发淋巴结结外的NH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漏诊、误诊。本院1989~2003年共收治了79例结外NHL,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膜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后受累的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声像图表现。结果:腹膜后淋巴瘤典型表现为腹膜后大血管旁多发大小不一的弱回声肿块(24例),另外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可提示淋巴瘤的诊断,包括:腹膜后、腹腔及浅表等广泛区域的淋巴结肿大(27例)、极低回声结节内探及血流信号(3例)、肿块包裹腹膜后大血管生长但不引起腹膜后大血管的狭窄、移位等(3例)。结论:根据本研究所提示的超声特点高度怀疑的NHL,大多可以通过浅表淋巴结、胸水、骨髓等活检病理学依据来获得确诊,从而得到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PTL)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TL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对病变的超声分型、形态特点、边界、回声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上述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8例PTL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9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6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3例。7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超声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累及单侧或双侧,多呈不均匀极低回声,可有条索状强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可伴数目不等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易侵犯颈部淋巴结,还可累及周围软组织、压迫气管。结论充分认识不同病理类型的PTL超声表现特点、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PTL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方法对18例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肝脏淋巴瘤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结节型病变6例,常规超声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晰(2例病灶内出现纤维条索样高回声),2例病灶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4例未见血流信号;3例(5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快速增强,门脉期快速廓清,延迟期呈低回声;术前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5例;无定性诊断1例,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弥漫型病变1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其中8例回声均匀,3例回声欠均匀;8例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3例出现静脉变细或栓塞;术前超声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7例,无定性诊断4例;病理诊断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3)混合型病变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增大,回声不均,其内见多个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常规超声显示18例患者中11例肝脾肿大、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肝脏淋巴瘤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特征,结合超声造影表现,可为肝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纵隔恶性淋巴瘤的螺旋CT表现(附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于淋巴组织的T细胞或B细胞。根据病理组织学可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纵隔恶性淋巴瘤可孤立存在,或与腹腔淋巴结增大、脾、肝骨等部位淋巴瘤同时存在,亦可先后发生。本文总结17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腮腺内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特征。结果 15例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灰阶超声表现:2例(13.33%)为弥漫性累及所有腺体,13例(86.67%)为肿块型累及部分腺体;发生于单侧腮腺的13例(86.67%),双侧的2例(13.33%);单发的11例(73.33%),多发的4例(26.67%);病灶最大径19~60 mm,平均约(38.40±11.22)mm;病灶边界清楚的12例(80.00%),形态不规则的14例(93.33%),低回声的4例(26.67%),极低回声的11例(73.33%);13例(86.67%)病灶后方回声增强,内部呈网格状的14例(93.33%),2例(13.33%)伴有液化;12例(80.00%)病灶背景腮腺回声不均匀;病灶彩色多普勒评分:0级1例(6.67%),1级2例(13.33%),2级3例(20.00%),3级9例(60.00%)。结论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腮腺内极低回声团块,常单侧发病,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多增强,内部回声多呈网格状,血流信号丰富,背景腮腺回声多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鉴别诊断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与髀巴瘤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经病理检查确诊淋巴瘤患者60例(A组),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36例(B组)浅表淋巴结形态及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量多普勒图像表现及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测量淋巴结最大切面上长径(L),短径(S),计算L/S,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浅表琳巴结淋巴形态轮廓规整,均匀低回声或极低回声,中心型和中心丰富型血液供应占78.2%(136/174).B组浅表淋巴结形态轮廓欠规整,内回声偏高且不均匀,血流信号分布不规则,周边型和无血流型血液供应占81.6%(40/49).B组淋巴结阻力指教及脉动指数高于A组(P<0.001),舒张期末峰值流速较A组低(P<0.01),2组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有助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与淋巴瘤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为早期确诊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等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患者以腹痛不适(10/20)或触及肿块(10/20)为临床症状就诊,病变部位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评价病变处的彩色血流信号分级,检查胃部患者口服胃窗造影剂400ml。结果20例患者中原发性胃淋巴瘤9例(45%,9/20),超声表现为胃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肠道淋巴瘤5例(25%,5/20),超声表现为腹腔内较大的异常低回声区:甲状腺淋巴瘤2例(10%,2/20),超声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区;肝、乳腺、肾上腺、阴茎淋巴瘤各1例(各5%,1/20),超声均表现为病变部位的低回声病灶。肿块体积范围(长径×宽径×厚径)在12mm×7mm×6mm~95mm×80mm×71mm之间。彩色多普勒成像示血流分级以I、II级居多(90%,18/20)。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50%,10/20)。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超声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易被误诊。多数病例表现为低回声、形态规则的低血流分级病变,此现象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首诊中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超声检查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16年5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淋巴瘤72例中超声检查误诊的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均因乳腺肿物就诊,超声检查误诊为左侧乳腺癌3例,左侧乳腺癌伴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左侧乳腺炎2例;右侧乳腺癌2例,右侧乳腺癌伴右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右侧乳腺纤维瘤1例;双侧乳腺癌3例。1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Ⅱ期,B细胞来源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B细胞来源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Ⅱ期,T细胞来源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T细胞来源1例。13例确诊后均予相应化学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10~12个月,5例死亡,8例存活。结论乳腺淋巴瘤临床表现及相关医技检查结果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其病理学检查的重视程度,以减少或避免乳腺淋巴瘤误诊。  相似文献   

13.
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11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原发在淋巴结以外者较多见,约占44%[1],极易误诊.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经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原发于结外的NHL 132例,其中误诊117例,占88.6%,误诊时间1~24个月.现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超声特点,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15例。对淋巴结的大小、硬度、淋巴门结构和纵横比等指标与病理学诊断对照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详细描述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淋巴结、骨髓(或血)和结外组织的超声特点。发现该瘤还是侵犯淋巴结为主,以颈部最多;当淋巴结〉20mm时,淋巴结门结构不清,硬度硬和纵横比〉0.6可以提示为淋巴瘤。并且对误诊病例进行仔细回顾和分析。 结论超声是辅助检查中最有效方便的,通过连续观察淋巴结变化特点等指标能反映患者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相关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30例AIDS相关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资料,总结AIDS相关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结果30例AIDS患者中,淋巴瘤结内病变25例,其中合并3例继发性肝淋巴瘤。超声表现多数为实性低回声(80%)或混合回声(16%),内部回声不均匀(76%),边界清晰(80%)或不清晰(20%),形态不规则(88%),淋巴门结构消失(92%)以及低血流分级(88%)。原发性淋巴瘤结外病变5例,其中胰腺淋巴瘤2例,胃淋巴瘤1例,肠淋巴瘤2例。超声表现复杂多样,多数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形态不规则以及低血流分级。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AIDS相关淋巴瘤的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一致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临床、影像学、HE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对1例不一致性腋窝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鼻咽、左颈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腋窝淋巴结活检诊断为DLBCL,未作任何治疗。4年后发现鼻咽部新生物,活检提示T细胞性淋巴瘤,化疗2个疗程;5个月后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腹腔淋巴结肿大,活检左颈部淋巴结诊断为AITL;结合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和EBER检测确诊为不一致性腋窝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鼻咽、左颈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性淋巴瘤。结论不一致性淋巴瘤罕见,早期很难明确诊断,易误诊而影响临床治疗导致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和病理表现,提高超声对乳腺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复习2002~2007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淋巴瘤10例的超声图文报告及病理报告,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10例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乳腺肿块大小1~13cm,超声表现为单发5例,多发5例,共发现肿块17个;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肿块16个,不均匀高回声肿块1个,其中极低回声有类似囊肿样表现近似无回声肿块12个,形态不规则及不均匀肿块16个,形态规则均匀肿块1个,后方回声增强肿块17个,内部血流丰富肿块15个,多为高阻血流(2/3),伴发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肿块回声极低类似囊肿样,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信号丰富是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有较强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恶性淋巴瘤(mailignantlymphoma,ML)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肿瘤,根据瘤组织的结构成分和瘤细胞的特点分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到目前为止,HD的瘤细胞起源仍未确定,而NHL是一组异源性肿瘤。大约65%的NHL来源于B细胞,35%源于T细胞,不到2%的NHL来源于组织细胞。一般来说,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多见,但淋巴结外淋巴网状组织与器官都可发生。结外淋巴瘤以NHL为主,HD很少见。RobertNewton等报告大多数国家中结外型占25%~35%,常见…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一类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组织学可分为霍奇金病(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多发于青壮年,但也可见于任何年龄。因其临床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坚韧,皮色不变,难消难溃,既溃难敛,中医称之为石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筛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2-2010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例组织切片,查找其伴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重排检测并随访.结果 筛选出病例2例,男女各1例,平均年龄20岁.均为无诱因出现浅表多发淋巴结肿大.镜下均可见两种细胞即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组化前者CD3、TdT和CD7(+);后者CD1a和S-100(+).基因重排结果为TCR-γ基因未见重排.2例分别于诊断后7个月和8个月时死亡.结论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现象非偶然现象.患者均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有或无B症状,预后差.病因考虑为:①TCR-γ基因重排结果阴性支持T淋巴母细胞分化处于胸腺前阶段,可能具有前体细胞的作用,具备分化成其他细胞系的能力.②为朗格汉斯细胞介导对恶性淋巴瘤的免疫反应,而非真正的瘤性病变.③两种肿瘤克隆相关.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