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2B基因(IL-12B)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检测膀胱癌及癌旁组织78例,比较IL-12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蛋白质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1)膀胱癌组织IL-12B启动子区甲基化产物明显多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P=0.001);(2)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IL-12B启动子区甲基化产物的PM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01);(3)膀胱癌组织IL-12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t=2.832,P=0.012).结论 IL-12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失活与膀胱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B(interleukin-12B,IL-12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在异位内膜和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焦磷酸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分别检测50例卵巢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44例对照妇女正常内膜组织中IL-12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正常内膜组织相比,卵巢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IL-12B基因启动子区呈现明显的低甲基化状态(P<0.001),而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妇女正常内膜组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中IL-12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10,P<0.001)。 结论IL-12B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水平导致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在卵巢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BRCA1基因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RCA1 mRNA和蛋白在6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PS)联合TA克隆测序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BRCA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结果BRCA1 mRNA和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率为51.7%(31/6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1.7%(43/60)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1.7%(19/60),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出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45,P=0.007)。结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导致BRCA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paf—1基因甲基化及表达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析40例CR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65%(26/40)的CRC组织Apaf-1表达明显下调,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基因与患者的性别及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f-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的26例CRC中20例出现甲基化,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的14例CRC中5例出现甲基化,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未检测到Apaf-1基因甲基化,提示甲基化是Apaf-1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结论Apaf-1基因与CRC的发生发展相关,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基因表达及其相关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80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为结肠癌组、80例相应癌旁组织为癌旁组和100例正常健康者结肠组织为对照组。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IL-10和IFN-γ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其与结肠癌主要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组织的IL-10和IFN-γm RNA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肠癌组和癌旁组组织的IL-10 m RNA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肠癌组和癌旁组组织的IFN-γm RN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110,-185位点甲基化率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肠癌组和癌旁组组织的IL-10基因启动子区-11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肠癌组组织的IL-10基因启动子区-185低于对照组(P0.05);IFN-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结肠癌组癌旁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和IFN-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影响其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肠癌患者处于TH2极化状态,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以及WWOX基因表达缺陷的意义及其与CpG岛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分析WW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WWOX mRNA表达量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54例膀胱癌组织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达35.2%,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甲基化率仅为7.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WW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随着癌组织分级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WWOX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5)。WWOX mRNA的表达水平与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r=0.377,P<0.05)。结论 WWOX基因表达的缺失与膀胱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WWOX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是导致膀胱癌组织WWOX mRNA转录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WWOX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勇  李运辉  张鹏 《海南医学》2014,(12):1717-1719
目的:研究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抑癌作用。方法甲基化PCR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组织中BRCA1-mRNA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评价其作用。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RCA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122&#177;0.2344)、(0.6875&#177;0.2576),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组织中BRCA1表达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0.0%、48.3%、35.0%。癌组织的甲基化率明显的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肿瘤组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在BRCA1-mRNA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织分型在BRCA1-mRNA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CA1-mRNA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组织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50例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8.0%(12/50)和4.0%(2/50)(P=0.004)。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个数及肿瘤分化无关(P〉0.05),但在HBV阳性的HCC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HBV阴性的HCC组织(P=0.044)。结论: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P14^ARF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癌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PER1、PER2、CRY1、CRY2、CLOCK、BMAL1和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对照)PER1、CRY1、CRY2、CLOCK、BMAL1、NPAS2等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PER1、CLOCK时钟基因启动子区均未有甲基化;脑胶质瘤组织中NPAS2、PER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两种组织中CRY1、CRY2和BMAL1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PER1、CLOCK时钟基因启动子区均未有甲基化;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组织中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组织(P<0.05);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CRY1、CRY2、BMAL1和PER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PAS2、PER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明显增高;NPAS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越高,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越高。NPAS2、PER2时钟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修饰可能是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并分析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化、神经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Mass ARRAY Epi TYPER芯片检测30例胃癌组织以及胃癌癌旁组织的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应用配对student t检验和线性回归检验,分析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平均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分别为34.66%和3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RT基因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神经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值分别为0.6290,0.5462,0.7316,0.2393,0.5913,0.0577)。Cp G_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与性别因素有一定关系(P=0.0498);Cp G_5.6.7、Cp G_15.16、Cp G_17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与TNM分期均有相关关系(P=0.0421,0.0451,0.0204)。结论 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没有显著差异,有部分Cp G位点与胃癌性别、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学参数有关。提示临床上联合检测TERT基因部分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对胃癌转移的预测可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异常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59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原发灶,32例相应的盆、腹腔转移灶,12例癌旁卵巢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法检测APC基因启动予区甲基化状态。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原发灶及相应的盆、腹腔转移灶中存在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32.2%、40.6%,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12例癌旁卵巢组织中1例检测到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30例正常卵巢组织未检测到。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在临床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在高分化癌中低于低分化癌(P〈0.05)。结论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酸酶基因(PTEN)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32例BTCC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TEN基因在BTCC组织中甲基化率为65.6%,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而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PTENmRNA和蛋白表达在正常组织和BTCC组织中分别为93.8%、62.5%和15.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1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组织标本中,19例伴有PTEN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64,P〈0.01)。结论PTEN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失,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中MGMT基因多位点甲基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不同位点的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对2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癌旁组织进行MGMT基因启动子区5种高甲基化模式的定量检测分析。结果20例样本中有17例无论是肿瘤组织还是癌旁组织其各位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且肿瘤组织启动子区各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其中CpG13—15、20-23位点甲基化水平明显增高。MGMT基因各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不同的病理分级和肿瘤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存在高频MGMT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且其甲基化模式不止一种。MGMT基因表型遗传性失活可能在结、直肠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GMT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与肿瘤发展水平并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19例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9份,分别提取其基因组DNA,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al PCR,MSP)法检测RASSFl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以QPCR法检测了RASSFl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9例中有lO例肾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存在高甲基化,mRNA表达水平表达降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8734,P〈0.01)。结论肾细胞癌中RASSFlA基因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并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与喉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蛋白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Runx3DNA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55例喉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蛋白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无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喉癌组织中有32例(58.2%)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Runx3蛋白的表达与性别、临床分型及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0.05);喉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Runx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092,P〈0.01)。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基因失活的可能机制之一,在喉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膀胱癌中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对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SP)联合T-载体PCR产物(TA)克隆检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5637、HT1376、KU19-19、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样品中GDF15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用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2-deoxycitydine(5-Aza-dc)处理5637,观察处理前后平均甲基化率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5637处理前后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侵袭能力.结果 5637、HT1376、KU19-19细胞中GDF15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率为89.29%、10.71%、8.33%,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分别为86.91%、9.52%、5.95%,膀胱癌组织中 GDF15启动子区甲基化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za-dc可以逆转5637中GDF15的甲基化状态:与处理前相比,处理组5637细胞系GDF15蛋白表达增加,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中GDF15基因表达与甲基化状态有关,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逆转甲基化状态可以使基因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降低.GDF15基因甲基化异常状态有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金属硫蛋白3(metallothionein-3,MT-3)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的方法,检测33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金属硫蛋白3(MT-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发生状况。结果 33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T-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2/33)和27.3%(9/3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P=0.001)。结论 MT-3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CDH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H1(cadherin 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肺癌及其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荧光MSP检测50例肺癌患者的癌、癌旁和远癌肺组织及5例非肺癌对照肺组织标本中的CDH1甲基化的相对比值,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部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肺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以及非肺癌对照肺组织CDH1甲基化相对比值的中位数分别为0.272、0.227、0.119和0.000.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和远癌组织(P〈0.05)、远癌组织和非肺癌对照肺组织(P〈0.05)的CDH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的鳞癌、腺癌及腺鳞癌CDH1基因甲基化相对比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与半定量荧光MSP检测结果符合.结论CDH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肺癌具有相关性,与肺癌的组织类型无相关性.CDH1异常甲基化和E—cad表达的减弱和缺失可能是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g DG  Wang S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932-2934
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A(RASSF1A)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66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分析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8.5%(32/66)、6.1%(4/66)。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61.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3.3%)(χ^2=5.055,P=0.025);晚期(Ⅲ~Ⅳ期)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69.2%)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35.0%)(χ^2=7.392,P=0.007);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甲基化与食管癌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