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LA)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 年7月至2020 年12月温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88例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存在LA分为病例组(78例)和对照组(110例)。分别收集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血生化、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对有意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病例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163,95%CI =1.107~1.221,P <0.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OR =2.599,95%CI =1.132~5.966,P =0.024)、高血压病(OR =2.767,95%CI =1.223~6.261,P =0.015)仍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高血压病与LA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脑白质疏松患者动态血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节律变化与脑白质疏松发生的关系。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因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住院的87例患者的资料,将头颅磁共振(MRI)所见脑白质疏松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分为无/轻度组(0~1分)和中重度组(2~3分);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轻度组40例,中重度组47例。将年龄、糖尿病等纳入多因素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24h平均DBP(OR=1.077,95%CI:1.001~1.158,P=0.044)、白昼平均SBP(OR=1.091,95%CI:1.020~1.167,P=0.011)、白昼平均DBP(OR=1.176,95%CI:1.016~1.360,P=0.029)、夜间SBP下降百分比(OR=0.348,95%CI:0.180~0.673,P=0.002)是LA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异常增高及昼夜节律消失可能参与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疏松(LA)、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LA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住院患者共44例,支架组、对照组各2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头颅MRI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MMSE、WAIS-RC测验,比较2组的基线及随访结果。结果: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LA体积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473,P<0.05),MMSE得分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330,P<0.05)。治疗后,支架组LA体积、MMSE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CAS后WAIS-RC得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测验。结论:颈动脉狭窄与LA、认知功能相关,狭窄程度越重,LA体积越大,认知障碍越明显。CAS后LA体积缩小,认知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中踝臂指数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通过测量踝臂指数(ABI)评价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中踝臂指数异常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的670例心血管事件的高危患者进行踝臂指数(ABI)测量.ABI≤0.9定义为异常.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ABI异常的发生率32.2%.预测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1.15,95%CI,1.12~1.19,P<0.001),脑血管病(OR=1.98,95%CI,1.28~3.∞,P=0.002),心肌梗死病史(OR=3.30,95%CI,1.95~5.57,P<0.001),糖尿病(DM)(OR=2.45,95%CI,1.57~3.83,P<0.001),颈动脉杂音(OR=9.43,95%CI,1.64~54.39,P=0.012).结论:约1/3的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存在ABI异常.多见于老年、DM伴有多处血管床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冯敏  张友好  寿广丽  朱方方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677-1677,1739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72例曾行头颅CT或MRI检查的住院患者,根据检查结果是否存在LA,分为LA组和非LA组,详细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腔隙性脑梗死等因素,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LA组年龄(t=5.979,P=0.000)、高血压(χ2=15.928,P=0.000)、腔隙性脑梗死(χ2=8.797,P=0.003)和颈动脉硬化(χ2=4.254,P=0.039)的发生率与非LA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年龄(OR=1.179,95%CI:1.100-1.263,P=0.000)、高血压(OR=3.289,95%CI:1.494-7.243,P=0.003)、腔隙性脑梗死(OR=3.055,95%CI:1.285-7.262,P=0.011)与LA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为L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汤蓓  钟泽  麻建平  胡佳元  沈红卫  吴金平  邱政 《浙江医学》2020,42(20):2185-218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6例sTBI患者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CRP浓度等资料,观察CCS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C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通过AUC评价这些危险因袭对CC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06例患者CCS的发生率为54.7%。GCS评分(OR=0.490,95%CI:0.343~0.702,P=0.002)和CRP浓度(OR=1.135,95%CI:1.038~1.242,P=0.012)是C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AUC=0.799,95%CI:0.710~0.871,P<0.001)和CRP浓度(AUC=0.700,95%CI:0.604~0.785,P<0.001)对CCS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sTBI后CCS发生率较高,GCS评分和CRP浓度有助于预测C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死(CE)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560例(其中CE组186例,LAA组374例),按是否发生HT分为HT亚组和非HT亚组。收集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心房颤动病史,入院24 h内的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影像学检测到的梗死面积,入院后的抗凝、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情况。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两种类型脑梗死HT的危险因素。结果:LAA组与CE组患者间HT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OR=1.946,95%CI:1.224~3.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LAA组,他汀类药物治疗(OR=0.212,95%CI:0.067~0.672)、抗血小板治疗(OR=0.170,95%CI:0.074~0.388)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OR=1.088,95%CI:1.02~1.16)与HT显著相关,而在CE组,FBG(OR=2.168,95%CI:1.131~4.155)和抗血小板治疗(OR=2.224,95%CI:1.142~4.330)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患者较LAA患者HT发生率高。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为LAA患者HT的保护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与LAA患者HT相关,而FBG高及抗血小板治疗为CE患者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中国孕产妇产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检索中国孕产妇产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应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30篇,涉及14个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OR)=2.1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72~2.74,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3.13,95%CI:1.88~5.23,P<0.001)、经产妇(OR=2.52,95%CI:1.26~5.00,P=0.009)、D–二聚体(OR=1.87,95%CI:1.33~2.63,P<0.001)、剖宫产(OR=2.77,95%CI:2.18~3.53,P<0.001)、糖尿病(OR=2.08,95%CI:1.64~2.64,P<0.001)、高血压(OR=2.82,95%CI:1.96~4.05,P<0.001)、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病史(OR=2.75,95%CI:2.01~3.74,P<0.001)、静脉曲张(OR=5.82,95%CI:2.20~15.4,P=0.001)、子痫/先兆子痫(OR=2.78,95%CI:1.52~5.09,P=0.001)、口服避孕药(OR=1.76,95%CI:1.28~2.42,P=0.001)、产后感染(OR=3.50,95%CI:1.30~9.42,P=0.001)、产后出血(OR=2.16,95%CI:1.60~2.93,P<0.001)、产褥期卧床时间≥72h(OR=2.54,95%CI:2.14~3.02,P<0.001)是中国孕产妇产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中国孕产妇产后发生VTE的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中国孕产妇产后VTE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减轻产妇痛苦,较少住院时间,保护产妇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儿及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对其疾病家庭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94例SCI患儿,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一般资料量表、心理弹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对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家庭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SCI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其主要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水平也较高,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0.05);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则较低,低于国内常模(P <0.001)。家庭疾病管理水平的“患儿生活水平”受患儿焦虑状况(β=-0.810,P <0.001)和抑郁状况(β=-3.144,P =0.002)影响,“家长疾病管理能力”受照顾者的“坚韧“(β=0.061,P =0.004)和“力量”(β=0.944,P <0.001)影响,“家长关心状况”受患儿的焦虑(β=0.078,P =0.041),照顾者的焦虑(β=0.990,P <0.001)及“力量”(β=0.019,P =0.044)影响,“家长疾病管理困难状况”受照顾者心理弹性(β=-0.098,P =0.004)及其“坚韧”维度(β=-0.892,P <0.001)影响,“家长疾病精力消耗状况”受照顾者的“乐观”(β=0.874,P <0.001)影响,“家长互相支持”受照顾者的抑郁(β=-0.145,P <0.001)和“力量”维度(β=0.088,P <0.001 )、“乐观”(β=1.155,P <0.001)影响。结论:SCI患儿及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是其疾病家庭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标志物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在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第1次住院治疗的ACI患者3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组、心源性脑栓塞(CE)组、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E)组。另选取同期在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46例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测定血浆标志物水平,对ACI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后计算神经功能好转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各组DD、Hcy、Fib、CRP和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42、18.725、6.752、32.890、35.634,P<0.05)。LAA组神经功能好转率为49.8%,Fib、CRP和ESR与神经功能好转率呈负相关(rs=-0.345、-0.352、-0.348,P<0.05);CE组神经功能好转率为32.9%,DD、Fib、CRP和ESR与神经功能好转率呈负相关(rs=-0.479、-0.487、-0.481、-0.485,P<0.05)。Logistic回归显示,Hcy〔OR=2.031,95%CI(1.O41,3.051),P<0.001〕、Fib〔OR=1.680,95%CI(1.068,2.742),P<0.001〕和CRP〔OR=1.430,95%CI(1.035,2.078),P=0.012〕是LAA的危险因素,Fib〔OR=1.390,95%CI(1.016,2.352),P=0.005〕和CRP〔OR=1.920,95%CI(1.008,2.956),P<0.001〕是CE的危险因素。LAA组mRS评分≥3分患者的Fib、CRP和ESR水平高于mRS评分<3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评分mRS≥3分患者的DD、Fib、CRP和ESR水平高于mRS<3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CI患者中,高水平的Hcy、DD有助于ACI的病因学诊断,Hcy、Fib、 CRP是LAA的危险因素,Fib和CRP是CE的危险因素,不同血浆标志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基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各亚型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 446例脑梗死及随访1年内复发患者,进行CISS分型,同期调查并分析各亚型中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脑梗死亚型患者各危险因素与1年内梗死复发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1 446例患者中,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亚型741例, 穿支动脉病变(PAD)亚型501例,心源性栓塞(CS)亚型119例,病因不明(UE)亚型55例,其他(OE)亚型30例.1年内梗死复发125例,其中LAA亚型61例,PAD亚型38例,CS亚型21例,UE亚型5例,OE亚型0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中度狭窄、颈动脉重度狭窄与LAA亚型1年内梗死复发独立相关(OR=6.178、9.016,95% CI:2.262~11.749、3.023~15.172,P=0.012、0.004);高血压与PAD亚型1年内梗死复发独立相关(OR=1.786,95% CI:1.102~2.942,P=0.013);年龄、心房纤颤与CS亚型1年内脑梗死复发独立相关(OR=1.031、6.179,95% CI:1.012~1.051、1.045~35.128,P=0.003、0.032).结论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是LAA亚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PAD亚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心房纤颤是CS亚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深圳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14-2017年AIS病人,发病后7 d内NIHSS总分增加≥ 2分提示END,分成END组68例和非EMD组334例,单因素分析对比2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在体温、房颤病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基线NIHSS评分、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 50%(OR=2.483,95%CI:1.020~6.044)、高基线NIHSS评分(OR=1.219,95%CI:1.135~1.310)、高血糖(OR=1.101,95%CI:1.009~1.202)、高C反应蛋白(OR=1.029,95%CI:1.007~1.052)、高白细胞水平(OR=1.172,95%CI:1.042~1.319)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 50%、基线NIHSS评分越高、血糖越高、C反应蛋白越高、白细胞水平越高的病人,发生END的风险越大,为临床护理人员评估AIS病人病情、指导个体化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者,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性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 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OR=0.949,95% 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影像学结果,分析其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50%)和脑血管狭窄组(狭窄率〉50%)。按照狭窄部位又将狭窄组分3种模式:I组:单纯颅内狭窄;Ⅱ组:单纯颅外狭窄;Ⅲ组:颅内外合并狭窄。记录所有患者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溶血磷脂酸(U)A)等。结果:DSA检查结果:141例患者中,41例(29.1%)未发现大动脉狭窄或狭窄〈50%.100例(70.9%)患者存在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单纯颅内狭窄者45例(45.0%)。单纯颅外狭窄者32例(32.0%)。颅内外均有狭窄者23例(23.0%);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Hcy升高(OR=3.28)、长期吸烟(OR=2.68)、年龄(OR=1.37)、高血压(OR=1.58)、高脂血症(OR=2.68)、LPA(OR=2.47)是脑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不同狭窄分布,Hcy(OR=4.49)、长期吸烟(OR=3.86)是I组的危险因素;Hcy(OR=2.54)、Fib(OR=3.78)是Ⅱ组的危险因素;Hcy(OR=2.43)、年龄(OR=2.38)、高血压(OR=1.82)、LPA(OR=2.34)、高脂血症(OR=1.87)、高纤维蛋白原(0R=2.66)及长期吸烟(OR=3.97)是Ⅲ组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高溶血磷脂酸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长期吸烟是单纯颅内狭窄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高纤维蛋白原是单纯颅外狭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年龄、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颈动脉斑块CT特征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术后新发脑缺血灶(new brain ischemic lesion,NBIL)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接受颈动脉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接受头颅DWI-MRI检查。区分软斑块、混合斑块及钙化斑块的颈动脉斑块成分。评价及测量分析斑块的表面形态、长度、各类型斑块的体积及厚度,钙化斑块的位置及范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斑块特征与CAS术后NBIL的关系。结果 术后共有61例患者出现NBIL。NBIL(+)组钙化斑块厚度大于NBIL(-)组[(1.79±1.38) mm vs.(1.38±0.83) mm,P=0.020]。NBIL(+)组内膜钙化的发生率高于NBIL(-)组(34.4% vs. 8.1%,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内膜钙化(OR=15.65,95%CI:1.34~98.75)及钙化斑块厚度(OR=1.35,95%CI:0.89~1.90)与NBIL相关。ROC曲线显示当狭窄处钙化厚度大于1.75 mm时其曲线下面积为0.726,其预测的特异性为88.7%。结论 颈动脉CT上显示的钙化位置及钙化厚度与CAS术后发生NBIL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使卒中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 0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人群中平均年龄(64.8±11.3)岁,其中男2 506例(61.91%)、女1 542例(38.09%),颈动脉正常169例(4.17%)、内膜中层厚度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 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5%CI)=2.785(1.790,4.333)〕、年龄〔OR(95%CI)=1.129(1.108,1.150)〕、文化程度〔OR(95%CI)=0.632(0.425,0.942)〕、糖尿病史〔OR(95%CI)=2.443(1.467,4.069)〕、脑卒中史〔OR(95%CI)=2.136(1.371,3.328)〕、吸烟〔OR(95%CI)=1.603(1.057,2.431)〕、TC〔OR(95%CI)=1.545(1.304,1.830)〕、LDL-C〔OR(95%CI)=1.893(1.365,2.596)〕、脂蛋白a〔OR(95%CI)=1.001(1.000,1.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延缓CAS病变,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小板参数在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中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IWSI患者126例,CWSI患者70例以及70里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分析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小板参数表达情况。结果:CWSI组、IWSI组TC、TG、hs-CRP、MMP-9、MPV及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4.697~19.527,P<0.05);IWSI组大脑中动脉狭窄比例、MMP-9、PLT及MPV均显著高于CWSI组(χ2=8.693,P=0.009;t=13.214,6.183,4.832,P=0.000,0.019,0.0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OR:1.893,95%CI:1.117~3.896)为CWSI的独立危险因素,MMP-9(OR:2.834,95%CI:1.634~5.717)、MPV(OR:1.939,95%CI:1.024~3.326)为IWSI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MPV+ MMP-9预测IWSI发生高于MPV、MMP-9单一诊断价值。IWSI组预后不良患者MMP-9、MPV均显著高于CWSI组(t=9.046,6.337,P=0.004,0.021)。结论:MMP-9、MPV参与了IWSI大脑中动脉狭窄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过程,对IWSI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NL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小板参数;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血清水平及基因启动子区-77A/G多态性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台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21例ACS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狭窄组(117例,狭窄≥50%)和对照组(504例,狭窄0~4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所有患者MMP-13血清水平,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MMP13-77A/G多态性。 结果 狭窄组MMP-13血清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狭窄组A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61;95%CI(1.398~2.47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狭窄组AG、AA基因型频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G:OR=1.833,95%CI(1.108~3.033),AA:OR=3.197,95%CI(1.777~5.792)]。 结论 MMP-13血清水平及其基因-77A/G多态性与中度以上狭窄的ACS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77A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病的一个遗传易患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方法:选取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超声检查筛查颈动脉内膜增厚,多因素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判断价值。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80例(48.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患者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9.800, 95%CI=4.415~21.756),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有显著判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802, 95%CI=0.733-0.860)。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