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联合腰围对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员工中无NAFLD的2型糖尿病患者3501例作为观察队列,按基线BMI及腰围将观察对象分为A组(BMI、腰围均正常)、B组(BMI正常、腰围升高)、C组(BMI升高、腰围正常)、D组(BMI、腰围均升高),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920例,随访各组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健康体检时NAFLD的发病情况,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MI和腰围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A、B、C、D组NAFLD累积发病率逐渐上升,分别为50%、66%、6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2)影响NAFLD发病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A组比较,B、C、D组NAFLD的发病风险均增加,HR值分别为1.62、1.98、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水平的BMI和腰围均为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BMI联合腰围对NAFLD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成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16 792例男性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NAFLD检出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中NAFLD患者3 441例,检出率20.5%;51~6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29.4%。NAFLD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的均值水平明显高于非NAFLD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BMI、高血压,甘油三酯、ALT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男性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较高,51~60 岁年龄段最高;对肥胖、高血压、甘油三酯及ALT偏高人群应该重点进行NAFLD超声筛查,以便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腰臀比测量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防性肝病(NAFLD)各危险因素中腰臀比(WHR)测量的意义。方法:对象来自本院体检中心,入选标准为体重指数(BMI)在25~29.9之间,无酗酒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无糖尿病史的患者。81例符合标准者中,59例患者为NAFLD组,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以性别、年龄、BMI、WHR、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敏感指数为自变量,NAFLD为应变量,进行二价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MBI、胆固醇、三酰甘油对NAFLD的发病无影响。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为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和P=0.069)。结论:在BMI匹配的轻度肥胖非糖尿病患者个体中,WHR是NAFLD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国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现状及自然病程。方法 对 常规体格检查的广州市城市居民1 430人进行3年队列追踪随访,对每例每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血生化和B超检查。结果 终点时NAFLD患病率为20.5%显著高于基线时的16.6%,(P<0.05),其中男性为17.3%,女性14.9% (P>0.05),按年龄段标化后终点时患病率为13.7%,显著高于基线时的10.0%(P<0.05)。NAFLD累积发病率为106.1‰,年发病率为26.5‰。患者53.9%病情稳定,10.7%加重,9.0%减轻,26.4%消退。在随访人群中未见死亡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血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收缩/舒张压、血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DL-C)降低均是发病危险因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发病与BMI、TG、ALT呈正相关(β=0.291,0.35,0.019,P<0.01),与HDL-C呈负相关(β=-1.839,P<0.01),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病(β=0.631,P<0.05)。结论 NAFLD是良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的指标是发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女性与非PIH女性远期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的发生情况,探讨PIH对女性远期NAFLD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3595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H患病史,非PIH者3047例,PIH者548例。比较两者妊娠、分娩特征及体检特征,观察健康体检时NAFLD的检出情况,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PIH者分娩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娩年龄及腹围均高于非PIH者( P<0.05),而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则低于非PIH者(P<0.05),两者新生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IH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空腹血糖(FBG)水平均高于非PIH者(P<0.001), NAFLD发生率也高于非PIH者(P<0.001),而两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龄、新生儿体重、体检时年龄、BMI、腹围、TG、FBG和UA水平是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而PIH并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PIH与女性远期NAFL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南京市三所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省老年医院、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职工人群为前瞻性研究随访队列,2008年基线调查其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吸烟、饮酒、身体活动情况及体检资料等,2009-2012年连续随访4年,以首次诊断为T2DM为观察终点。将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2 464例体检职工纳入分析,其中男1 445例,女1 019例。根据基线B超检查和饮酒情况将体检职工分为NAFLD组(n=365例)和对照组(n=2 099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AFLD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经过平均3.8年的随访(9 695人年,其中NAFLD组1 397人年,对照组8 298人年),共有32例发生T2DM,累积发病率为3.30/1 000人年。其中NAFLD组中有12例发生T2DM,累积发病率为8.59/1 000人年;对照组中有20例发生T2DM,累积发病率为2.41/1 000人年。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累积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74,P<0.001)。调整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手术史、每日身体活动量、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酸(BUA)及体质指数(BMI)后,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发生T2DM的HR(95%CI)为2.936(1.380,6.247)。结论 NAFLD会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减少糖尿病发生,成年人应重视和积极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因素并研究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诱发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其中合并NAFLD者90例,未合并NAFLD者90例,回顾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结果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NAFLD组在WHR、BMI、ALT、TG等指标上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5),在HDL—C则相反;NAFLD组患者的HOMA—1R、HOMA—B显著高于较非NAFLD组(P〈0.05);BMI、wHR、HOMA—IR、TG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WHR、HOMA—IR、TG升高能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发病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220例体检中发现的NAFLD病例和218例非脂肪性肝病体检者均在体检过程中接受行为因素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NAFLD组ALT、AST和γ-GT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AFLD组肥胖、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i、BMI、HOMA、TG、缺乏锻炼、CHOL、高脂饮食与NAFLD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NAFLD并非良性病变,肥胖、IR、高脂血症、缺乏运动与高脂饮食在NAFLD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管理是一项值得期待的防治NAFLD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和石家庄市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体检人员资料,抽取所在单位或杜区为石家庄市且居住5年以上、资料完整的健康查体者,共20 922名.统计该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并对其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目标人群中NAFLD患病率为19.18%(4013/20922),男性的总体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3.40%(2558/10930) vs 14.56%(1455/9992),P<0.001],且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UA)、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三酰甘油(TG)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相对危险度依次升高.结论 石家庄地区体检人群NAFLD的患病率较高,NAFLD的发生与TG、FBG、BMI,SBP和U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2例中老年体检者的体检资料,比较体检者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无息肉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AFLD、代谢综合征(MS)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192例体检者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为22.8%,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为9.40%。与无息肉体检者相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以男性为多(P<0.05),年龄较大(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NAFLD、MS患病率较无息肉、增生性息肉患者高(均P<0.05)。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NAFLD患者(均P<0.05)。同样,MS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MS患者(均P<0.05)。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95%CI:1.02~3.09,P<0.05)。结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行结肠镜检查对NAFLD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特征及胰岛素抵抗(IR)特点。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新诊断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140例与非NAFLD组60例。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生化、肝酶等。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C肽指数(HO—MA—C肽)。比较两组指标特点。结果NAFLD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基转肽酶(GGT)及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非NAFLD组(P<0.05);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患者的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HOMA—IR、HOMA—C肽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TG、GGT、uA是新诊断T2DM合并NAFLD重要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82、1.53、1.37、1.09)。结论肥胖、高尿酸血症、高TG血症以及GGT升高是新诊断T2DM发生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当新诊断T2DM同时合并NAFLD时,IR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南通市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2011年47 571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肝脏超声、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尿酸、肝功能、血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10 042例,患病率为21.11%。男患病率为27.16%,显著高于女患病率11.7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高甘油三酰血症、高总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ALT异常、GGT异常、SBP异常、DBP异常均可增加NAFLD的发病危险。结论年龄、性别(男性)、超重、高血脂、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ALT异常、GGT异常、血压异常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至200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完成睡眠呼吸监测1 693例,诊断为OSAHS的1 324例,非OSAHS 的369例,经腹部B超诊断为脂肪肝841例,非脂肪肝852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及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4组(正常组,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根据脂肪肝与非脂肪肝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腹围、BMI、AHI、最低血氧饱和度、TC、TG、HDL-C、LDL-C、空腹血糖等指标,分析各因素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 OSAHS患者与非OSAHS患者的性别、年龄、脂肪肝患病率、TC[(4.5±1.0) mmol/L与(4.4±0.9) mmol/L]、TG[(2.4±2.0) mmol/L与(2.1±1.8) mmol/L]、LDL-C[(2.69±0.76) mmol/L与(2.60±0.75) mmol/L]、空腹血糖[(5.3±1.4) mmol/L与(5.0±1.1) mmol/L]、ALT[(33±23) U/L与(30±21) U/L]、乳酸脱氢酶[(169±37) U/L与(163±36) U/L]、α-羟丁酸脱氢酶 [(134±29) U/L与(130±29)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中脂肪肝占52.3%,非OSAHS患者中占40.9%;重度OSAHS组中脂肪肝检出率(59.1%)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HI、BMI、空腹血糖是脂肪肝发病的风险因素.结论 OSAH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相关性,重度OSAHS组中脂肪肝患者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方法 连续纳入2011-01-01至2015-01-30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曾行冠状动脉CT造影并且3个月内曾行腹部CT的患者,记录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指标分为NAFLD组与非NAFLD组,根据2016美国冠状动脉CT专家共识分析冠状动脉,判断有无易损斑块,记录易损斑块的数量和狭窄评分。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有603例,其中NAFLD组124例,非NAFLD组479例,185(30.7%)例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有易损斑块。NAFLD组易损斑块的比例高于非NAFLD组(46.0%比26.7%,P<0.001);NAFLD组有≥2个易损斑块的患者比例高于非NAFLD组(12.9%比5.4%,P=0.004);NAFLD组狭窄≥50%的易损斑块比例高于非NAFLD组(29.0%比1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FLD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OR(95%CI)=2.12(1.37,3.26),P=0.001)〕。结论 NAFLD患者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2008-09-2012-10在我院内科住院的≥60岁的老年患者112例,分为2组:NAFLD组52例,非NAFLD组60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BMI、WHR、TC、TG、CRP、HDL-C、LDL-C、ALT、Cr、FPG、FINS和HOMA—IR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NAFLD组与非NAFLD组BMI、WHR、TG、ALT、FPG、FINS、HOMA—I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WHR、TG、HOMA—IR是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14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均接受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其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颈动脉IMT增厚32例(占32.32%),斑块形成51例(占51.51%),管腔狭窄11例(占11.11%);2型糖尿病无NAFLD组颈动脉IMT增厚12例(占28.57%),斑块形成8例(占19.04%),管腔狭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lt;0.01)。结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对已知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尽早行多部位血管超声检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溶血卵磷脂(LPC)水平变化以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正常对照人群各33例。收集并分析两组人群人口学特征以及临床资料,萃取分析血清所含脂质,比较组间血清溶血卵磷脂的相对含量,并对溶血卵磷脂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AFLD组LPC 18∶2、LPC 20∶5相对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3.99±4.86)μmol/L vs(28.50±6.91)μmol/L,(3.88±0.89)μmol/L vs(4.68±1.3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校正年龄、性别混杂因素,并纳入腰臀比、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以及空腹血糖危险因素后,LPC 18∶2、LPC 20∶5的OR值分别为0.86、0.47,表明血清溶血卵磷脂与NAFLD呈负相关。结论血清溶血卵磷脂与NAFLD呈负相关,LPC可能成为有意义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并预测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T2DM患者116例,其中合并NAFLD组(68例),未合并NAFLD组(48例).检测两组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颗粒蛋白前体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 (1)T2DM合并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组相比,BMI、腰围、臀围、腰臀比、FINS、HOMA-IR、TG、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2)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在T2DM合并NAFLD组显著高于未合并NAFLD组(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MI、HOMA-IR、TG分别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颗粒蛋白前体、BMI及AL T为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水平明显升高,高水平的颗粒蛋白前体是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成为评估T2DM合并NAFLD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T2DM患者175例,根据有无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A组)及不合并NAFLD组(B组).分别测定患者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血清铁蛋白(SF)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组TG、LDL-C、SF、FINS、HOMA-IR均较B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合并NAFLD为因变量,以TG、LDL-C、SF、FINS、HOMA-IR为自变量,行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FINS、TG、OR分别为1.039,1.7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更明显.T2DM合并NAFLD患者TG、LDL-C、SF水平较不合并NAFLD患者升高.FINS、TG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T2DM合并NAFLD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T45G多态性与广东省一般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对照组人群507例随访4年,基线和终点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血生化和B超检查,终点时人群分为NAFLD组(185例)与正常对照纽(32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法(PCR—RFLP)检测基因多态性,分析2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发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TT:47.57%US50.93%,TG:45.40%vs42.24%,GG:7.03%US6.83%)和等位基因(T:70.27%掷72.05%,G;29.73%US2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体重指数(BMI)正常与否分层后,2组间3种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T45G多态性与NAFLD的发病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