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高达1%~2%。PD被认为是累及多巴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血清素及胆碱能系统的多系统功能障碍,以运动障碍及非运动症状(non motor symptoms,NMS)为特征。尽管早在1817年James Parkinson就对便秘等NMS进行过描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各项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对71例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进行非运动症状问卷(non-motor symptom quest,NMSQ)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估和相关信息登记,研究各项发生率、总发生数特点及其与病程、年龄、H-Y分期、性别、药物剂量等可能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98.59%的PD患者伴有NMS,以记忆力下降(70.4%)、便秘(67.6%)和注意力下降(66.2%)为最常见。PD患者NMS发生数平均为(11.50±4.95)项;轻度患者NMS发生数为(8.14±3.88)项,中度患者NMS发生数为(12.89±4.08)项,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P<0.001)。重度患者NMS发生为(17.85±3.24)项。PD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数与患者年龄(r=0.301,P=0.01)、病程(r=0.463,P<0.001)、H-Y分期(r=0.664,P<0.001)、UPDRS总分(r=0.545,P<0.001)呈正相关。结论非运动症状普遍发生在PD患者中,认知障碍及便秘、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非运动症状发生数与PD的严重程度相关。应重视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给予积极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进行分析,探讨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对52例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发生数排序,并与病程、年龄、Hoehn-Yahr分期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总发生率为92.3%,其中便秘发生率为76.9%,为最高、最常见,其次为睡眠障碍73.1%,夜尿69.2%,记忆力减退63.5%。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随Hoehn-Yahr分期的增高而增加,差异显著(P〈0.01),与性别、受教育年限无关(P〉0.05),与发病年龄、病程正相关(P〈0.05)。结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应常规用于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不同运动症状分级(H-Y)时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统一PD评分量表Ⅲ和Ⅴ(UPDRS-Ⅲ、UPDRS-Ⅴ)、PD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对169例PD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2名正常组对照.结果 99.41%的PD患者存在非运动症状;76.33%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80.47%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及非运动症状明显多于对照组;不同Hoehn和Yahr(H-Y)分级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表现及严莺度差异明显;焦虑、H-Y分级、性别、PDSS及MMSE得分进人回归方程.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明显,且在不同运动症状分级间表现及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NMS)的分布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北京医院门诊就诊的111例PD患者及46名健康对照,对其进行NMS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各项NMS的分布,并结合临床特征等因素分析NMS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PD组的NMS-T(NMS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每例PD患者有12项NMS,并且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多.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左旋多巴剂量、年龄与NMS.T正相关,对NMS-T的决定作用占26.9%.左旋多巴剂量、Hoehn.Yahr分级、UPDRS-Ⅲ、NMS.T与UPDRS-II(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二部分)正相关,对UPDRS-Ⅱ的决定作用占70.3%.结论 PD患者的NM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MS分布于各期PD患者,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及年龄的增长而增多;NMS对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症状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差异分析.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运动症状的不同分为以震颤为主型52例(震颤组)和动作迟缓为主型68例(动作迟缓组),对两组患者的H-Y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量表(UPDRS-Ⅲ)、帕金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益元饮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的疗效.方法 将辨证为肝肾阴虚型的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多巴胺制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元饮治疗,观察NMS积分的变化及多巴胺制剂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非运动症状明显减少,左旋多巴用量亦明显减少,均优于时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益元饮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有效,能减少多巴胺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非运动症状,总结男性和女性PD患者、青年型和老年型PD患者非运动症状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应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和H-Y分级评估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应用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全面评估PD患者各项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纳入38例为青年型PD,62例为老年型PD。女性PD患者更易出现紧张、疼痛等症状,而男性更易出现注意力缺乏及忘记做事情等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等非运动症状在男性PD患者更常见。老年型PD患者胃肠道症状及泌尿系统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型PD患者,且吞咽困难、便秘、夜尿增多、嗅觉减退等症状在老年型PD患者更常见。结论:非运动症状在PD患者中十分常见,男女PD患者合并不同的非运动症状,老年型PD患者合并更多的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10.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持续变性,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在不同疾病状态或外界因素作用下的差异表达情况,已成为探索疾病发病机制、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并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PD的诊断标记物和寻找药物治疗新靶点及研制可靠药物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PD研究中对PD细胞和动物模型、发病机制和PD的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通过溶酶体途径来降解自身产生的错误折叠蛋白,清除细胞内受损伤或者衰老细胞器的过程,对维持细胞内的稳态以及细胞的代谢生长非常重要。近年来对于细胞自噬的研究发现其与肿瘤、心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自噬的过度或者不足均能够对细胞产生毒性,进而导致错误蛋白的产生,加快疾病的发展进程。因此对细胞自噬的产生、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是以错误折叠蛋白和内含体的异常聚集为标志的疾病。这些聚集在神经元或神经组织的异常蛋白能够导致细胞毒性反应或者氧化应激,最终引起神经元的退化或死亡,影响患者的认知或运动等功能。本文主要对细胞自噬发生的机制以及细胞自噬和帕金森病以及阿尔兹海默病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PD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根据不同运动症状可将PD分为不同亚型,不同运动分型PD患者在发病因素、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目前对于PD,尤其是早期PD的非运动症状研究较少。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运动亚型早期PD患者在认知功能、额叶功能、情绪和睡眠情况、自主神经功能等非运动症状方面的差别,探讨非运动症状与早期PD运动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浙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116例早期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将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IGD)组及混合型(IT)组。比较三组早期P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MDS-UPDRS、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老年抑郁量表(GDS-30)、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自主神经量表(SCOPA-AUT)的评估结果。结果 TD组、PIGD组、IT组分别为76例、32例、8例。三组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FAB、GDS-30、MAES、SCOPA-AUT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的非运动症状是PD的常见症状,在PD早期就可以出现,PIGD型和IT型的非运动症状较TD型严重,对早期PD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分型有助于在临床诊疗中更有效地评估PD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搜集自建库至2018年7月所有中药联合西医基础治疗与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药安慰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并提取资料,依据Cochrane Handbook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篇RCT,共计1 836例患者,分别采用主要指标及次要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NMSS量表[MD=-6.19,95%CI=(-7.68,-4.69),Chi2=0.83,DF=3,n=302];NMSQuest量表[MD=-2.17,95%CI=(-2.67,-1.68),n=601]UPDRS I量表,未进行Meta分析[Chi2=75.91,DF=10,n=882],UPDRS II量表[MD=-2.71,95%CI=(-3.34,-2.08),n=1164];PDQ-39量表[MD=-7.81,95%CI=(-9.97,-5.64),n=40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有效,且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新型管理模式对早期PD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PD患者(Hoehn-Yahr分级标准为I期、II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西药(美多芭125 mg,3次/d,餐前1 h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新型康复管理模式(加用PD康复操治疗,每次训练30 min,5次/周;并使患者成为PD康复俱乐部会员,定期参加俱乐部活动);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 III)、Berg平衡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组UPDRS III、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UPDRS III评分和Berg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UPDRS II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治疗前后UPDRS III分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言语表达、面部表情、强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静止性震颤、手部动作性或姿势性震颤、手指拍打试验、手运动、轮替运动、腿部灵活性、起立、姿势、步态、姿势稳定性、躯体少动评分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新型康复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早期PD患者的手部及下肢运动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Human Genetic studies result in identification of causative genes in Parkinson’s Disease (PD). The patho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se gene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During the past decade, we focus on dissecting genetic and epigenetic controls of PD pathogenesis. In this presentation, we will focus on how PD associated genes functions in cells and animal models and their potential link to PD pathogenesis. Our studies suggest that multiple PD associated genes functionally collaborative to regulate protein and cellular organelle quality control. We also identify PD associated gene ATP13A2 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to mediate fusion of autophagosome and lysosome. However, our study indicate that autophagy participates in PD but is not essential for initiation of PD. Interestingly, mitochondrial dynamics is potentially dysregula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pathogenesis. Our finding opens a new direction of PD research and design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